肥胖本身就是病

2019-06-11 09:30鲁洋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9年1期
关键词:内分泌科误导主任医师

鲁洋

“你胖嗎?”“没事儿,只要健康,胖点也没关系!”

不少人都有类似观念,然而日前发表在《人类生物学刊》的一篇最新文章呼吁:停止使用“健康肥胖”一词,因为它很容易误导大家认为肥胖是健康的。事实上,肥胖终究不是健康的体型。

“健康肥”一词很误导

“健康肥胖”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描述那些看起来肥胖的健康人群,比如他们即使很胖,但并没有患上高血压或糖尿病等。

火箭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全民介绍,这是因为衡量的角度导致的,比如从临床指标数据来看,以血压小于140/90mmHg来划分人群,这群血压正常的人中有些人体重正常,有些人则是处于肥胖状态。那些肥胖的人则会觉得他们跟体重正常的人一样是健康的,从而有“胖并健康着”的理解,事实上这是一种理解上的“因果颠倒”。

虽然在指标上暂时被定义为健康,但是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很高,超重和肥胖人群罹患糖尿病、高血压、不孕不育风险倍增。很明显同样都是现阶段血压正常,但肥胖的人和体重正常的人健康结果是不同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具有相同指标,一个人患病或者死亡风险高,另一个人却身体很好。

虽然有一些肥胖人群目前眼下并没有出现并发症,看似健康,但这种健康并非真的健康,体重长期超标,长期来看健康风险还是很大的,迟早会导致不同并发症的出现。而“健康肥胖”一词会误导大家,让大家忽略肥胖带来的危害。

胖不胖不能只看体重

“胖不胖,还不能仅仅看体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成志锋介绍,比如从体质指数(BMI)来看,体质指数的计量方法是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如果两个人身高和体重一样,他们计算的BMI数据一样,但其中一个人身体肌肉含量比较多,脂肪含量少;而另一个人四肢较瘦,大多数脂肪都集中在腹部,这样的人被称作“中心型肥胖”(腹型肥胖)。

中日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主任医师黄力介绍,与全身性肥胖相比,腹型肥胖对身体的伤害更大。腹型肥胖人群内脏脂肪含量高,而且血液中脂肪含量也高,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发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所以现在测一个人是否健康,不仅仅是看体重,体质指数,还要看腰围,即常说的“腰围越大,寿命越短”就是这个道理。一般来说,男性腰围不要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不要大于80厘米。

肥胖主要是“吃得多,动得少”

火箭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全民介绍,我们以前一直把肥胖称作“肥胖症”,是一种“症状”,而近几年,国际相关研究早已把肥胖称作“肥胖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现代人肥胖主要原因就是“吃得多,动得少”,身体摄人多余的热量消耗不掉,就以脂肪的形式堆积。所以,不要以为肥胖只是对身材的一种描述,肥胖更是一个人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体现,就和一般的感冒一样,需要通过积极生活方式干预和治疗来改善。

改善肥胖最好的方式就是“少吃多动”,减少身体的热量摄入,增加身体热量消耗。比如饮食上,早餐吃得像国王,吃得饱吃得好;午餐吃得像平民,吃得种类要全;晚餐吃得像乞丐,因为晚上吃完饭往往不运动,就直接睡觉了。建议晚上8点以后就不要再吃东西了。此外,吃饭时要细嚼慢咽,控制在七分饱就可以了;在运动上,平时要尽量增加运动量,避免久坐,能骑车不坐车、能站着不坐着。

很多家长尤其是家里老人,常常认为小孩子胖一点健康,胖一点没关系,胖一点也更可爱,但往往长大后同样瘦不下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经连续20年监测儿童体重的问题,监测数据表明:如果在小学胖,有50%的可能性在长大之后还是个胖子。如果在初中是胖子,有70%的可能性长大后还是个胖子。

猜你喜欢
内分泌科误导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临床护理带教中联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Hiker climbs over 2, 000 metres to hand out free water 徒步旅行者翻越2, 000米送免费用水
医生值夜
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
误导牌
爱打瞌睡可能是病
我真的虚伪吗
内分泌专科与非专科护士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管理对比分析
内分泌科护理中优质服务的思考
健康育儿尽在《母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