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失肥比例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19-06-12 03:07康苗苗张衡
园艺与种苗 2019年4期
关键词:皮棉氯化钾叶面积

康苗苗,张衡

(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发中心,安徽阜阳 236065)

棉花不仅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天然纤维纺织原料,也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1]。合理施肥是棉花高产、优质的一项重要措施[1] 。“控失”肥是中国科学院新研制的、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主要目标的新型化肥,能够有效地减少营养元素通过地表径流、渗漏和挥发损失[2]。为此,该文设计控失肥、普通复合肥处理,研究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控失肥在棉花上科学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肥料。安徽中盐红四方集团生产的内质微网控失型复合肥,养分含量为A型:44%(N-P2O5-K2O:18-8-18),B 型:45%(N-P2O5-K2O:20-7-18);普通复合肥养分45%(N-P2O5-K2O:18-7-20);尿素纯氮含量46%;普通过磷酸钙P2O5含量12%;氯化钾K2O含量60%。

1.1.2 供试品种。品种为中棉所63号、鄂杂棉11号。

1.1.3 试验示范地点。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土地平整,土壤较肥沃,排灌条件较好。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小区面积21 m2,试验按照等量养分(施N、P2O5、K2O 分别为 270、120 和 270 kg/hm2)、不同施肥次数的原则,设置5个处理,即:处理①(一基):施A型控失肥1500 kg/hm2,全部基施;处理②(一基二追):基施A型控失肥1200 kg/hm2,初花期追施90 kg/hm2氯化钾+195 kg/hm2过磷酸钙,盖顶肥117 kg/hm2尿素;处理③(一基一追):基施A型控失肥1200 kg/hm2,盛花期追施117 kg/hm2尿素+90 kg/hm2氯化钾+195 kg/hm2过磷酸钙;处理④(一基一追):基施B型控失肥1350 kg/hm2,初花期追施45 kg/hm2氯化钾+210 kg/hm2过磷酸钙;处理⑤(对照):基施450 kg/hm2普通复合肥+735 kg/hm2过磷酸钙+75 kg/hm2氯化钾,苗期追施尿素75 kg/hm2,初花期追施150 kg/hm2尿素+225 kg/hm2氯化钾,盛花期追施225 kg/hm2尿素,盖顶肥追施75 kg/hm2尿素。

1.3 测定项目

1.3.1 主要农艺性状的测定。①于初花期(2018年7月12日)开始,每处理定点15株,分别于7月20日,7月28日,8月5日,8月15日,8月28日测量株高,单株果枝数,蕾数,幼铃数和成铃数,重复3次取平均值。②于7月20日,8月20日,8月31日,9月20日调查伏前桃,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每处理连续定点调查5株,重复3次,取平均值。

1.3.2 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①叶面积系数:分别在7月30日和8月13日采用LAI-2000叶面积指数仪测定。②叶绿素含量测定:分别于7月28日,8月10日,8月20日采用英国 Hansatech叶绿素计CL-01测定,选取倒四叶,重复3次,取平均值。

1.3.3 净光合速率的测定。分别于7月30日,8月18日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选取倒四叶,重复3次取平均值。其中测定参数包括Pn(净光合速率),Tr(蒸腾速率),Ci(细胞间隙CO2浓度),SC(气孔导度)。

1.3.4 室内考种及产量统计。每处理选取21个正常吐絮棉铃,晒干后进行室内考种,取平均值;每小区收花结束后,统计实收皮棉产量,折算成每公顷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控失肥比例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各个处理的株高差异不显著。7月20日的调查结果显示,处理①、②、③、④的果枝台数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8月15日的调查结果显示,除处理③的果枝台数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外,其他3个处理与对照相比均差异不显著。

表1 各处理株高果台数的田间调查

图1 各施肥处理对花数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从7月12日到7月28日花数逐渐增加,到8月5日花数有所减少,而到了8月15日又有所增加,后期又开始减少。这说明控失肥处理的花数总体趋势比对照处理要多。

图2 各施肥处理对蕾数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从7月12日到7月28日蕾数逐渐增加,到8月5日蕾数有所减少,而到了8月15日又有所增加,后期又开始减少。控失肥处理的蕾数明显比对照处理要多,其中处理②、③的蕾数比其他处理要略多。

2.2 控失肥比例对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④和处理②的光合速率相比其他处理要大,分别比对照大31.32%、31.26%,处理③的光合速率与对照相差较小,处理①的光合速率比对照要小12.18%。光合速率又受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的影响,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大,光合速率就越大;胞间CO2浓度大,光合速率就小。处理④的气孔导度最大,其他处理均比对照小,而对照处理的胞间CO2浓度最大,不利于光合速率的增加。处理②与处理④均是追施初花肥,棉花叶片营养充足,新陈代谢加快,光合速率较其他处理大。

表2 不同处理初花期光合参数

从图3可以看出,控失肥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在花铃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对照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没有增加,7月28日的叶绿素含量处理①>③>②>④>⑤,8月10日的叶绿素含量处理④>①>③>②>⑤,8月20日的叶绿素含量处理④>①>②>③>⑤,处理④的叶绿素含量增加的最多,说明控失肥B能适当提高叶绿素含量,其次是处理①、②、③,处理②比处理③增加幅度大,这可能与处理②追施盖顶肥有关,处理①比处理②和③增加幅度大,说明控失肥A全部作基施能有效促进肥效缓慢释放。

图3 不同处理的倒四叶叶绿素SPAD值

图4 不同处理两个时期的叶面积指数

从图4可以看出,基施控失肥A处理(处理①)的叶面积指数最大,基施控失肥B加追施初花肥处理(处理④)的叶面积指数盛花期比初花期增加明显,说明控失肥B加追施初花肥能有效提高叶面积指数,对照处理的盛花期叶面积指数有所下降,而控失肥处理均没有这种现象,说明控失肥肥效能缓慢释放。

2.3 控失肥比例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对照处理的伏前桃比其他处理略大,而处理①、②、③的伏桃比对照分别多12.95%、6.25%、19.20%,处理④比对照低13.84%。处理④和处理②的早秋桃比对照高了1.82%,18.18%,处理①与对照持平,处理③比对照低45.45%,处理④和处理②的晚秋桃比对照高21.95%,24.39%,而处理③和处理①均比对照低,处理③、④、②的单株成铃数分别比对照高2.64%,1.17%,7.62%,处理①与对照持平,说明控失肥A加追施初花肥和盖顶肥更能有效增加单株铃数,控失肥B加追施初花肥或控失肥A加追施盛花肥或控失肥A全部基施比对照能有效增加结铃。

表3 各处理成铃分布 个

从表4可以看出,各个控失肥处理的单铃重、铃壳重、单铃皮棉、子指、衣分均比对照高,最后的皮棉产量处理①、②、③、④分别比对照高1.39%、19.01%、13.98%、6.44%,说明了控失肥A加追施初花肥和盖顶肥能有效提高皮棉产量,追施初花肥、盛花肥比控失肥A全部基施更能有效提高皮棉产量。

表4 各处理产量及产量构成

3 小结与讨论

(1)从棉花各项农艺性状来看,控失肥作基肥施用中、后期适当增加追肥,棉花前期不疯长,后期不早衰,在控制化肥流失、促进肥效缓慢释放方面作用明显。

(2)从棉花各项光合特性来看,控失肥基施加中后期追施能有效提高叶片光合性能,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叶面积指数,有利于棉花积累营养物质,为后期的开花结铃打下物质基础。

(3)从试验结果来看,基施控失肥A加追施初花肥和盖顶肥处理的皮棉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减少施肥次数2次,节约了一定的用工,控失肥A基施加追施盛花肥比对照增产13.98%,减少施肥3次,省工节本效益明显,而控失肥B基施减少一定量来补施初花肥,以及控失肥A全部基施能较好满足棉花的需肥量。试验表明,控失肥能较好控制营养元素流动,肥料流失少,不易造成脱肥,对棉花全程生长有较好的调节作用,既达到了省工节本的目的,又实现了增产增收,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皮棉氯化钾叶面积
水稻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关系研究进展
氯化钾与萝卜汤促进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术后排气的临床分析
干旱胁迫和施钾量对大豆叶片补偿效应影响研究
氯化钾镀锌层发雾故障原因
2种水培观叶植物叶面积回归测定①
清理加工工序对新疆机采棉品质的影响
一种新型皮棉加湿工艺的应用
浅谈棉花加工回潮率对棉纤维长度的影响
怀宁县2018年度杂交棉组合筛选试验
晶莹的彩色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