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艺名扬谈程风子先生的书、画、印

2019-06-13 12:15王进玉知名艺术评论家
艺术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书坛篆刻书法

□王进玉 知名艺术评论家

程风子

1962年生于安徽阜阳,专攻中国画、书法、篆刻。绘画受业于当代著名画家黄永厚、杨延文先生。现为北京国家博物院文物鉴定中心书画鉴定组专家成员、北京印社理事、北京大学名家班程风子工作室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程风子工作室导师、海协会书画分会理事。

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及海内外藏家收藏。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湖南卫视、安徽卫视、环球旅游、书画数字频道及内蒙古卫视等先后做专题报道。出版有《程风子篆刻集》《有名其灿——程风子玩书画印》《性灵风骨——程风子》《当代书画家作品集·程风子卷》《中华书画》(程风子专辑)《中国名画家精品集(写意山水)程风子》《当代逸品十家·程风子卷》《当代书法十家·程风子卷》等。

风是有方向的,也是有速度和力量的。方向不同,带来的改变或许就不同;速度不同,带来的声音或许就不同;力量不同,带来的摇撼或许就不同。

众所周知,自然界是不能缺少风的,它是一种可贵的资源。人类也是离不开风的,否则赖以生存的空气便会如同“一潭死水”,污浊不堪。此外,无风的世界将是一片静寂的世界,是失去了若干趣味和非常情调的世界。书坛、画坛、印坛,亦是如此。

而笔者认为,当今书坛是缺少风的,缺少一股东风,一股能给书坛带来新面孔、新生机与新福音的东风;当今画坛是缺少风的,缺少一股劲风,一股能给画坛带来新精神、新主张与新容貌的劲风;当今印坛是缺少风的,缺少一股烈风,一股能给印坛带来新思维、新创变与新革命的烈风。

可是,一个人的出现让我对此有了新的看法,他就是程风子。综观程风子先生的书、画、印,或古拙大气,或率意放达,或敦厚朴实,或天真烂漫。他的书、画、印尽得传统经典之深妙,尽得自然万物之灵韵,尽得粗头乱服之真味,尽得神魂性情之贯注。不做作,不妖艳,不媚俗,不柔弱,笔随心走,画自心出,印从心来。

举凡熟悉书法史的人都知道,中国书法的字体经历了由篆书到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发展阶段,而每个阶段都产生了代表当时书法风貌和水平的书法家与书法作品。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艺术发展规律的选择,更是书法家自身的选择。选择不同的成长道路和探索方向,决定了他能否成为被当时、被后世所认可的一代书家。纵观当今书坛,二王书风一片蔚然,但真正出类拔萃者却寥寥无几,太多的人走不出二王的影子,大都在追求形似或脱离形似的过程中自生自灭,导致的结果是千人一面、众好众恶。而程风子先生却显得另类许多,正是这种另类,让我们在接近失望的情形下看到了书坛的新面孔、新生机与新福音。

他不随大流,积极寻找并自觉选择与自我精神气质、情感宣泄相吻合的书体。他目前的书法以北碑为基调,参徐生翁之笔法,汲敦煌遗书之营养,取金文、陶文、秦汉砖瓦等文字的厚拙之态,汇苏东坡、杨维桢、谢无量、黄宾虹等前辈的各家特长。这种完美的糅合,最终形成了具有金石声、篆籀气、古拙味、原生态的独家书法面貌。

他的书法往往不计工拙,却处处彰显着工与拙的交替之美。他总会以拙为工,以工求拙,以学养和性情入书,并不仅仅把心力放在书写技法上,而是强调技法为“我”所用,通过书写来表露自我心态,抒发自我情感,进而达到用技而不见技、守法而不拘于法的天成之态,追求不加矫饰、由任自然的审美效果。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丑毋弱,宁僻毋俗。程风子先生的书法正是在这种书学理念的坚守下,呈现给大家一种大丈夫气的可贵风貌。虽然在他的书法作品里偶有破笔、散乱,甚至所谓的脱离常道,所谓的缺失精巧等现象,但这恰恰说明了他是一位真正做到了书写大自在、收放大自如、点画大自发、思悟大自觉的书法家,一位真正践行了“书者,必先散其怀抱”“格物致知、师法自然”的书法家。其实,破笔、散乱从某种角度来讲,正是艺术生命流露出的一种本真形态,相对于过分工稳、刻意修饰的书风,无疑是对立的。然而你若仔细品读,便会发现,在程风子先生的书法里,破笔而非败笔,散乱而不混乱,他非常注重细节的把握,以及整体的驾驭。

谈到程风子先生的绘画,首先让我感受到的是他的作品里所散发出来的那股墨味和气韵。这是特别难得的。很多画家的国画作品没有墨味的生成,更没有气韵的流动,换句话说,即缺少了一定的水墨语言和水墨技巧,缺少了必要的水墨情趣与水墨活力。一幅国画作品,如果不能够给观赏者一种墨气淋漓、墨彩飞扬之感,不能够给观赏者一种情与色、神与韵的传递,这件作品便是不成功的。

而程风子先生的画作完全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相反,他的笔下墨气浓郁、墨彩浑厚、墨韵灵动。他懂得如何借鉴和广泛吸收历代大家,特别是宋元明清,以及近代齐白石、黄宾虹、朱屺瞻等的画理与技法,并融入自我的领会和思考。他懂得如何构思取材,如何经营点染,如何将无形的“意”赋之于有形的“象”,又能使有形的“象”表达出更多无形的“意”。他的许多作品,看似不经意的涂抹,不小心的安排,实则成竹在胸,且涂抹安排得恰到好处。他注重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谨慎,因此,他的作品磅礴且精妙、宽宏且巧致。

此外,程风子先生主张一个画家务必要有扎实的书法功底,并亲自践行将书法的用笔毫不保留地移植到绘画中去,他指出“一个高明的画家是可以把山水等的画法和书法结合起来,应该是完全一致的,这才不矛盾”。举凡熟悉他作画的人都知道,他善于以中锋行笔,佐之以侧锋、藏锋、露锋等,因此,他的笔墨里便多了份凝重,多了份内涵,多了份质感,多了份变化,特别是其老辣又清新的线条,明快而跳跃的节奏,不拘一格且丰富圆满的章法,很让人叹服。

阅读他的画作,得到享受的不仅是双目,更是精神和思想。他的画作会带给观赏者很多体会和感悟。因为他的国画作品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而是深入生活、亲近自然后的真切描绘。而这种描绘又并非完全的写实,它是经过了作者精心提炼、加工、升华之后的杰作。在一幅幅杰作里,你会捕获到有关情感、有关人性、有关博爱等的娓娓诠释。

最后再说说他的印。众所周知,程风子先生的印风属于写意一派,而且最初他也是以印而名世的。他的印章素来拙朴大气、豪放开张、率真浪漫。他取法乎上,以秦汉为宗,并融入了诸如甲骨文、钟鼎文、古陶文、秦诏版、秦石刻等。但他并不是机械的“拿来主义”,而是在借鉴吸收的过程中化解传统,在化解传统的基础上彰显个性。与此同时,他的视线还伸向了新出土的文物文献,伸向了西方抽象艺术,试图从中找到某些表情达意的新元素和新符号,从而力求篆刻语言的极大丰富,篆刻形式的极大创新,以及篆刻内涵的极大外延。

值得一提的是,程风子先生在选择刻印材料上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如在青花瓷、紫砂泥、陶土砖、象牙及竹根上均留有他的印痕。这些都是他不拘囿于传统的表现,也是他面对篆刻艺术虔诚执着的表现,更是他积极探索、勇于担当的表现。而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表现,决定了他在当今印坛的地位与成就。毫不夸张地说,程风子先生已经成为当代大写意印风的急先锋和标杆式人物。

细观程风子先生刻印,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准、快、狠。用心谋划,精密构图;操刀即刻,瞬间而成;铁牛耕田,飞沙走石。这样的手法和刀工,这样的速度和效率,这样的力量和激情,是传统篆刻所不具备的,甚至是难以接受的。他似乎背离了许多常规的法则和技巧,背离了许多约定俗成的理念和思维,但就在这所谓背离的过程中,程风子先生完成了从传统深处走出来的壮举,并成功开拓了一方真正属于自己的篆刻艺术天地。

当然,我们不可以把程风子先生的书、画、印逐个孤立地、单独地来做解析,毕竟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也正如先生自己所说:“书、画、印作为一种文人的修为,历史上走的是一条不断相互融合和促进的道路。千百年来繁衍至今,本不应该将它们分割开来。”其所言极是。

猜你喜欢
书坛篆刻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篆刻
书法欣赏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