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情彩墨写赤子之心——纪力的艺术历程与特色

2019-06-14 03:49撰文唐中磊西安美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19年5期
关键词:画家绘画创作

撰文=唐中磊(西安美术学院)

对页纪力先生近照

<一>

纪力与绘画之间的情缘,可用“游子还乡”四字加以概括。

1957年,纪力出生于古都西安,祖籍陕西富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关中汉子。言其“游子还乡”,并非是他曾长时间客居他乡或游学海外,而是就其早年痴迷绘事,中年搁笔从商,晚年又重拾画笔回归其精神家园的从艺经历而言。

纪力习画始于垂髫之年。他出身于军人家庭,父亲早年在兰州军区政治部从事宣传工作,后调入解放军总后勤部西安工厂管理局。老人虽然是解放前就参加革命的“老革命”,但因脾气耿直火爆,加上出身“不好”,在解放后的阶级斗争中成为被“批斗”的对象,纪力也因此被戴上的“黑五类子女”的帽子。看着批判父亲的大字报长大的纪力,却遗传了父亲耿直而又执拗的脾气,因不愿意每天在学校门口登记“黑五类子女”的身份,干脆瞒着父母逃学。逃离学校的他常常钻进小雁塔,以古塔、苍柏、鸟虫为玩伴,并开始尝试着用其稚拙的画笔勾勒着这些“玩伴”的轮廓。同时,此时的纪力也喜欢上了漫画,并成为学校里小有名气的“漫画家”。

中学二年级时,纪力遇到了他习画之路上的第一位老师——陕西省歌舞剧院舞美设计家、著名画家仵志德先生。追随仵志德老师学画的纪力,被老师正直善良的品性和出色的画艺所折服,而仵志德老师也格外中意于这位小老乡的聪颖好学,对其悉心指导,老少二人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以至于多年以后,老人将自己的爱女也托付于纪力,二人由师生变成了翁婿,成就了一段佳话。

在追随仵志德先生学画的同时,纪力也不放弃任何其他学习绘画的途径。当时的小寨工人俱乐部(小寨工人文化宫)经常举办美术培训活动,邀请李梓盛等知名画家为群众普及美术知识,演示素描基础技法。每逢有美术培训活动时,纪力总是准时赶到工人俱乐部,观摩老画家们的演示,观摩时眼摹心追,回家后反复琢磨研习。正是通过这种近于自学的方式,他愣是打下了非常扎实的素描基础。此后不久,当他带着自己的素描、水粉作品去拜当时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的著名画家张惠民为师时,已深得张老师赞许,认为其水平足以作为年龄比纪力大得多的工农兵学员们学习的范画。这段学习经历中所展现出来的对绘画的热爱之情、坚韧不拔之毅力和极高的艺术悟性,令人不得不心生叹服。

七十年代中后期,在知青上山下乡的浪潮中,纪力被下放至长安县农业展览馆。由于有绘画特长,他经常被指派去完成一些宣传画和雕塑作品的创作。1977年,纪力报考了西安美术学院,专业成绩合格,却因没能通过“政审”关而未被录取,与自己心仪的绘画专业失之交臂。此后他相继进入陕西重型机械厂、陕西测绘局、西电公司、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木偶剧团等多个单位工作。虽然这些单位并非专业美术工作单位,但在此期间,他并未放弃绘画,而是抓住一切参于绘画的机会,画了大量大型宣传画、广告画,并借此获得了单位领导的认可。在重型机械厂工作时,他曾以旺盛的创作精力,用三天时间绘制完成了一幅六米多高的大型油画《周总理像》;进入西电公司后,还被推为西电公司青年书画协会主席,著名画家王西京任名誉主席。

对页纪力《彩墨荷花系列之一》2017

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初,在木偶剧团工作的纪力一方面致力于皮影戏的造型设计,一方面积极投身于书画创作和各种艺术活动,逐渐成为当时长安画坛小有名气的青年画家,并因此被陕西华联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西安市美术家协会国画研究室等书画创作单位吸收为专业画家。他所创作的国画作品相继入选陕西省青年美术作品展览、长安当代名家书画展、长安当代中青年名家书画展、北京第一次全国侨友书画展等专业美术展览,并获得广泛好评。其中部分作品还被陕西省图书馆、中国驻日使馆、西德友人等单位或个人收藏。

本页纪力《彩墨荷花系列之二》2017(左图)

纪力《彩墨荷花系列之三》2017(右图)

但是,艺术上声名鹊起的同时,其家庭经济却陷入了极为窘迫的困境。为了承担起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他不得不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更多的用于寻找安身之术。此后二十多年,他在商界摸爬滚打,终于闯出了一番天地,但重新投身绘画创作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十年前,就在他打算重拾画笔之际,老母亲却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时时需要他的照顾,为了更好地在母亲身边恪尽孝心,他只好将刚刚燃起的绘画热情再次压入心底,全身心投入对老人的照料,直至老人逝世。

送走母亲的2016年,已届“杖乡之年”的纪力,毅然结束了所有生意,重拾画笔,“以笔为杖”,回归自己多年来魂牵梦绕的精神故乡。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中,他的创作激情犹如迸发的火山,一口气完成了近三百幅国画作品,对绘画的赤子之情以及多年累积的创作欲望在这次喷发中得以尽情宣泄,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和个人风貌。

<二>

特殊的人生经历将纪力的艺术创作鲜明地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初;第二阶段则主要指的是近两三年以来的创作。

在第一阶段,纪力主要致力于人物画题材。创作了《朦胧月夜——凉山土风》《藏女图》《苗家女》等一系列民族风情人物画作品,是当时西安地区青年画家中较早专注于开拓此类题材的画家,并借此在当时的西安画坛崭露头角。这些作品多以勤劳、善良、淳朴的藏族、苗族、彝族妇女及儿童为主要描绘对象,画面往往弥漫着一种静谧、祥和、抒情的氛围。技法上主要以墨线的勾勒与墨笔的皴染为主,通过方折而概括的线条勾勒而成的人物轮廓以及通过墨笔皴擦而形成的厚重感,使画面形成强烈的形式感和一定的装饰意味。其创作驱动力主要来源于少数民族生活和民族风情对画家视觉和心灵的触动,比较注重由垂腰的长发、厚重的服装以及丰富的装饰品所带来的民族风情的提炼与表现。画家与表现对象之间的情感交流显而易见,但情感的表达尚较为理性与客观。

进入第二阶段后,纪力在题材、表现手法及风格取向上都发生了全面转变。题材上以花鸟画为主导,同时对人物、山水、草虫等题材也有所涉猎;绘画语言上一改早期以墨笔勾皴为主的面貌,对墨笔勾皴、泼墨泼彩、积墨等多种表现手法都进行了积极探索;造型观念上也进一步摆脱具体形象的束缚,进入到意象表达层面。总体上形成向我国文人画传统靠拢而又力摈其柔弱气息,笔豪墨放、墨彩缤纷的格调,主观情感的表达力度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对页纪力《写意花鸟》2017

题材的转变往往与画家的生活际遇及心态密切相关。近两年来,纪力结束了所有的生意,远离世事的烦扰,在“心斋坐忘”的状态中探寻着自己的艺术之路。他常年携带画具流连于住所附近的湿地公园,观察着不同季节、不同情境中的荷花所展现出的种种情态。夏荷的婀娜、秋荷的枯衰、晴荷的娇艳、雨荷的灵动无不触动着他的心灵与情绪,引发出他对于人生的种种感悟。由此,也诞生了在他近年创作中占有主导地位的荷花水鸟系列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他或以干笔皴写或用泼墨泼彩,手法不一。但客观物象的形体轮廓皆退居次要地位,而笔墨的韵味、墨与色的混融效果、彩墨与纸张沁合过程中产生的自然而奇妙的肌理效果以及各种绘画语言与内心主观意象的契合点成为他探索的重点,极为凝练的表现了不同情态的荷花在画家心中形成的主观意象。

画家个人情感的融入与表达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灵魂”,正是有了这个“灵魂”的存在,艺术作品才能成为艺术家与客观物象世界以及观众进行对话的载体。但由于画家不同阶段的生活境遇、人生阅历以及艺术追求上的不同,画面中情感表达的力度往往有所不同。纪力近年来的作品,虽也由写生而来,但创作驱动力更多是源于多年来的人生体味和持续压抑的创作热情,物象本身的形态与特征虽依然在画家的考虑范围之内,但更多地融入了画家个人的生命体验,更加注重在墨笔挥扫、彩墨晕染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释放。情感表达的方式与绘画语言本身的表现力更加贴近,情感的力度也更加真挚、更加热烈、更加奔放。

<三>

纵观纪力先生前后两个阶段的创作历程及作品,其中的“变”与“不变”都非常明显。“变”主要是题材转变及绘画语言的拓展和深入,“不变”则主要指在其早期人物画和近年的花鸟画创作中,始终都一以贯之的一些良好特质。具体言之,大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绘画始终怀有赤子之情。

他自幼痴迷绘画,在绘画上有着远过常人的毅力和专注精神。少年学画时期,张惠民老师嘱其从骷髅写生着手,认真钻研一下人的头部结构。无法得到石膏骷髅像的纪力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曾在夜晚钻进乱坟岗,偷偷捡拾了一个真骷髅。回家后将这个骷髅摆放在自己床前的桌子上,认真观摩和描摹,而这一摆就摆了十多年。近年重新回归绘画创作以来,他更是将全部身心投入到绘画创作中,透过他在这一年多所创作的近三百幅的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绘画对于现在的他而言,已不仅仅是一种兴趣,而是其人生情怀的寄托和后半生安身立命之所在。

对页纪力《荷塘幽鸣》2017(左图)

(二)注重写生体验,但绝不拘泥于形似,注重物我的交融和情感的抒发。

“绘画创作中,绝不闭门造车”是纪力在艺术创作中所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他在早年习画阶段即已追随仵志德老师频频进入秦岭山脉进行写生,八十年代时其写生足迹更是遍及西藏、青海、云南、四川凉山、河北等地。无论是其早年的风情人物系列作品还是近年的彩墨花鸟画作品,都是从身临实地的写生而来。但他对写生的重视绝不等同于对于写生观察所得的简单再现,而总是将自己的体味与情感融入其中,强调情感的表现与抒发。这一特点在早期风情人物系列作品中即已得以体现,并在近年的创作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细赏其近年创作的枯荷作品,虽是源于写生而创作,但在作品中我们却很难找寻到“写生”的痕迹,画家把眼中所见残枝断梗凝练成内心的意象加以整体表达,粗劲的墨线、积染的墨块和看似散乱的墨点交织在一起,使笔下枯荷少了一份文人悲秋的凄切,而多了一种对枯荷内在的生命律动的讴歌。

(三)勤于学习而无门户之见,善于兼容并蓄。

纪力未经历过学院教育体系的系统训练,绘画素养的形成更多依靠的是其善于自学、勤于思考的品性。习画时期,虽然正式拜师并追随其学画的仅有仵志德和张惠民两位先生,但实际上他对当时西安地区诸多知名画家都非常熟悉,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向他们“偷学”,不少老画家的姓名及风格特征都印在他的脑海当中,说起来如数家珍。当时西大街的图片画册门市部也是他最常光顾的地方,即使是在经济极为窘困的情况下,他依然热衷于购买画册,有时仅仅因为被画册中的某一幅作品所吸引,也不惜将整本画册买下。

或许正因为其没有经受过严密的学院式训练,他在绘画观念上也从来没有门户之见。不管是现当代名家还是古代名家,只要具有他所认可的优点,都是他学习的对象。在他近年来创作的作品中,我们即可看到他对八大写意花鸟怪诞冷寂格调的追摹,亦可看到他将黄宾虹山水笔墨技法运用于枯荷的意象表现而进行的尝试,甚至还可以看到他对汉代画像造型意趣的吸收。在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了或趋于枯索冷寂、或趋于清新雅致,或趋于深厚内敛、或趋于飘逸灵动等多种艺术格调并存的面貌。

<四>

从目前所见作品来看,纪力不是一个靠形式、语言、技巧取胜的画家,其创作的源动力并非来自对形式美及语言技巧的痴迷,而是源于他不断加深的生活感悟和真挚的情感。这是其绘画艺术的优点,但也使其在绘画语言的锤炼及意境的营造上仍存在着一定的缺憾。庆幸的是画家本人对这些问题的存在亦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自觉。只要他持续保持前述那些优秀特质,相信他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积淀后定能找到属于他自己的、与其情感与审美趣味相契合的个人艺术语言,形成个性更加鲜明、更加成熟的个人绘画风格。相信这一天的到来并不久远!

本页纪力《写意花鸟》2017

猜你喜欢
画家绘画创作
酷炫小画家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