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制造业企业发展

2019-06-14 08:16李一
商情 2019年13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制造业

李一

【摘要】制造业是国家生产力水平的体现,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本文阐述了制造业目前发展现状,结合发展情况提出目前制造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为制造业企业如何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更好地发展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人倾向于购买外国商品,消费能力严重外流,我国制造业部分行业产能因此大量过剩。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从逐渐变为体验型和个性化需求,在生产和消费对接中出现了典型的供需结构性矛盾,造成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而且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制造业企业如何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更好地发展值得探析。

一、文献综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一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的。目前针对供给侧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

对于供给侧改革,红艳(2015)认为就是让供需结构进行匹配调整,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制造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其实质就是通过改革推动制造业企业的动力转换、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冯志锋(2015)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思路,强调供需协调发力。在改革中应注重时间和空间的平衡,从供给侧人手释放制度供给潜力,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持续提升。

针对制造业的供给侧改革,包斯文(2015)认为改革的重点是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低档次落后产能。傅勇涛认为,消费外流折射出了“中国制造”的设计及商业模式、环境的欠缺。张晓哲认为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是扭转供需错配问题的“牛鼻子”。

二、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制造业发展现状

1.规模增速平稳,效益明显改善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过程中,中国工业增长较为平稳。2017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为279997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制造业增长7.2%。2018年1~10月份全国制造业利润总额为46830.9亿元,增长11.5%,工业企业经营效益和市场环境明显得到了改善,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2.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近年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企业不断集聚社会创新要素,研发投入增长快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探月工程、高速轨道交通等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3.行业结构持续改善

2018年11月,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PMI为50.5%、51.7%和51.6%,环比上升0.65%、0.1%和0.8%,均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同时,多数细分行业仍处于扩张区间。

4消费者需求驱动企业发展

近年来消费者的需求趋于多元化、个性化,能否紧紧抓住消费者的需求、满足其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二)我国制造业现存的问题

1.有效供给能力不足

有效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产能不足或缺失和中国制造的质量参差不齐两个方面。

2.成本优势削弱

现今随着中国的发展,制造业的成本水涨船高,成本优势逐渐减弱,投资资本逐步流向东南亚。

3.传统生产方式面临考验

随着消费趋势的改变,目前我国多数制造企业采用的大规模、大批量的标准化生产方式将面临严峻考验。

三、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建议

该部分主要是从几个方面提供给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发展制造业企业的建议。

(一)树立工匠精神,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它不仅是对产品精心打造和制作的追求,更是对创新的不断追求。企业必须从产品整体概念出发,从核心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三个层次着手,切实提高产品品质以满足消费者逐渐升级的需求,真正将工匠精神变成企业精神,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质造”。而且这种工匠精神应同时体现在高中低端产品上。全面改善和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供给,才能真正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二)重视品牌创新,树立创新精神

品牌是企业产品和信誉的象征,也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依据。制造业企业的管理者要意识到品牌创新的重要性,将品牌创新与管理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从其自身实际出发,以现代化的发展眼光进行品牌创新和管理,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尤其要注意产品的创新。创新发展理念是培育经济增长的“乘数因子”,利于开拓制造业发展新空间,甚至以“几何式增长”推动制造业经济的发展。

(三)树立市场导向

制造业企业要切实树立市场导向,可借助大数据平台、专业市场调研公司或通过自有人员获取市场信息,通过调研发现消费者的消费新倾向并制定相应的决策。

在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趋势下,企业应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高端化、智能化水平,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也可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销售布局方面,企业也可以根据地域特点投放不同产品。总之,市场导向利于产品创新升级和企业转型,利于行业发展。

(四)加快行业智能化、服务化、网络化,促进制造业商业模式变革,提高竞争优势

制造业企业应寻求新的发展,提升競争优势,增强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紧跟全球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趋势,我国制造业企业也应以智能化、服务化和网络化为方向标,积极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生产和销售及售后服务各个环节的集成应用,发展融合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智能制造,积极探索“互联网+”新模式。同时也要加快实现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利用创意和服务对制造业转型发展、提升产业价值链的贡献,加快企业向服务型的转变,促进商业模式的变革。

四、结束语

供给侧改革是系统工程,本文只从制造业企业角度论述了应对改革的措施,但是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从国家、企业、消费者三个层面共同发力才能取得理想效果。不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兼顾当前与长远,企业也要尽快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以全面促进我国整体制造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制造业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结构性存款变局与出路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