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者

2019-06-15 10:07可可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9年12期
关键词:观察者太郎理想

文|可可

如果说入学考试时是你人生中不顾一切努力的时刻,那么毕业前的求职期一定是让你自我反省自我怀疑的时刻。日本小说《何者》就讲述了大学求职季时,几个青年的不同经历与心情。

在这本书中,拓人、光太郎、隆良、理香、瑞月五名大学生,因为即将到来的求职季投简历而聚集在一起商讨对策,互相学习点评,也在这一路上渐行渐远。

拓人平庸善妒,懦弱,以观察者身份自居,嘲讽其他人。他甚至不敢面对真正的自己,所以在大四未拿到内定后选择了延毕,他一直用他“过来人”的身份看着他人。

光太郎,大学期间全情投入自己热爱的音乐领域,享受了美好的大学时光,果断在求职季染回黑发穿上西装向目标迈进。

隆良,爱逞强,无论是生活要求还是衣着品位上,爱彰显自己艺术家的气质。内心充满想法却不敢付诸行动,用华丽的语言包装自己,鄙视规矩与制度,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败,却想要别人认同自己,赞美自己。他轻视求职者,工作的人。

理香,真实地承认自己的虚伪,用毫无作用的头衔包装自己,才能有底气地说话。爱出风头的趾高气扬的女孩。

瑞月,五人中最平凡的大学生。虽然曾经怀有梦想,却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被现实打败。母亲对自己的束缚、生活上的压力直压得她喘不上气,再也不敢放肆,只能小心翼翼地活着。

小说里构建出的他们五人的内心世界像一张细密的网,而其中关于求职活动的描写,真实冷静得让人感受到现实的残酷。

简历也是一种读物。它和专栏文、散文一样,都必须要打动读者的心。

我觉得求职的恐怖之处就在于它没有标准答案。我们看不到自己的疏忽,更无从知晓它何以成为疏忽。我们在面试途中看着别人一路掉队,眼看自己就要成为领头羊,却突然被甩出赛道外了。求职不是跑马拉松,它不预设终点线,我们无从凭借头脑,依靠步伐、节奏的有效分配来定胜负。我们根本没有扮酷的资本。

求职,就像是扑克牌里的质疑牌。留学、实习、托业、校园文化节执行委员。就算你手里有再多的好牌,在面试上也得扣着打出去。想怎么撒谎都可以。

小说里的这五个人,都好像我们身边会见到的那种,我们的性格里也会有这五个人的其中某一面。而除了现实中的模样,书中还刻画了他们在SNS社交平台上的另一面,它真实反射出在面具下人性的另一面,焦虑、不安、嫉妒和恐惧。我们都会希望自己过得比别人好,希望自己在竞争中赢过别人,我们阴暗的内心深处让我们成为“观察者”,置身事外地分析观察别人。就如书中所写:

自己只能成为自己。我们最多只能让可悲又难看的自己尽可能贴近理想中的自己。每个人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才能让可悲又难看的自己好好努力,让难看的自己拼命挣扎。

我们害怕失败,害怕面对现实中的自己与想象中自己的落差,每个人都在为了理想中的自己挣扎,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失败。但是现实的残酷总是让我们的理想破灭,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真实一面的难堪。

小说的名字《何者》的意思大概是“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成为不了什么人,只能成为自己。让我们去面对自己的失败,去挣扎,去努力,去真实地活着。

猜你喜欢
观察者太郎理想
多普勒效应之新讨论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孤独是基本条件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用追击相遇的模型解释多普勒效应
从暴走战士到西瓜太郎
“你看不见我”
基于Android的智慧竞赛APP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