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不同生产方式下的鹅生长发育状况及生产效益分析

2019-06-16 06:53宗宪春翟相英关法春张立春张永锋刘卓李海燕
关键词:养鹅玉米田养鸡

宗宪春,翟相英,关法春,张立春,张永锋,刘卓,李海燕

(1.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157012;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3)

发展养鹅业顺应了节粮型畜牧业的潮流,有益于减少人畜争粮的现象[1]. 为达到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协调优化,种草养鹅[2]、放牧养鹅[3]等多种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广为应用,如张家宏等人按照食物链循环的方法构建种植牧草养殖鹅等“双链型”生产模式,既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投入,又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质量[4];朱华等人通过早期移栽西瓜、后期种草养鹅的方法建立鹅粪培肥土壤的生态种植模式,形成了互促作用明显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经济效益[5]. 但以往养鹅方式或存在不能合理利用农田,或存在经济效益增幅有限,或存在农药残留影响鹅产品安全性的问题.

农牧一体化下玉米田养鹅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6],其通过建立空间转移动态过程,对草地养鹅与玉米田养鹅放牧时间进行比对,体现出后者对土地的利用更为合理[7];也有很多研究表明,玉米田养鹅对玉米产量影响有限,且在保持较高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实现更大增幅的经济收益[8-9].“玉米田养鹅”农田系统中,鹅粪便的吸引大量的昆虫和田间杂草嫩叶,都是养鸡的优质饲料来源,但是在玉米田养鹅农田内养鸡,国内尚未进行研究.

为此本试验在西藏林芝地区通过开展玉米田养鹅养鸡的研究,对玉米田养鹅养鸡处理下鸡的活动对鹅的生长发育与经济效应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生产效果,为今后推广玉米田养鸡养鹅的生产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章麦村(29°33′ N,94°21′ E),属藏东南温暖半湿润气候区,海拔2 980 ~ 3 100 m. 其他详细自然状况参见文献[10].

1.2 试验设计

2017 年4 月22 日开始种植玉米,玉米的品种为‘酒单4 号’.种植行间距为60 cm,种植后覆膜.底肥为复合肥(用量:240kg/hm2;组成:N =33%、P2O5=17%、K2O =17%、有机质=20%). 试验设置两种生产方式,分别为玉米田养鹅(Rising geese in corn field,RGC-E)和玉米田养鹅养鸡(Rising geese and chick-ens in corn field,RGC -EC),每种生产方式小区平均面积为100 m2,并分别设置3 个平行重复小区,小区均不施除草剂,四周用尼龙网和铁网围住,以防止鹅与鸡飞出.于6 月18 日开始,分别对鹅、鸡雏进行饲料投放饲养,并每天记录投放饲料量.于7 月28 日开始将15 只鹅赶进小区进行轮区放牧,每小区每次平均放牧3 天,放牧鹅7 天后接着放入15 只鸡,从8 月1 日起,分别在8 月1 日、8 月6 日、8 月12 日、8 月19日、8 月26 日、9 月2 日、9 月9 日、9 月16 日、9 月30日对两种生产方式下鹅的体重、管围、胫长、体长进行测量并分别计算平均值、标准差. 在9 月2 日放牧中期随机3 点取样,样方面积1 m2,在两种不同处理田间贴地表从茎基部取地上所有杂草,带回实验室在105℃的烘箱内杀青30 min,之后在80 ℃下烘至恒重,测得田间杂草生物量(精确到0.1 g).在生产效益核算上,仅根据鹅雏投入、饲料投入、鹅的出栏体重以及成鹅的市场售价,初步计算养鹅经济投入产出指标,鹅的总体经济净收入计算公式:

养鹅的净收入=养鹅总收入- (鹅雏总投入+饲料总投入)

1.3 统计分析

构建投影寻踪(Projection pursuit,PP)模型进行鹅的品质综合评价分析,用于定量分析不同处理间的鹅品质,PP 模型具体建模步骤参见文献[11-12].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各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产方式下玉米田间杂草生物量

在放牧中期对玉米田间杂草生物量进行测量分析(图1),RGC - E 处理的田间杂草生物量为78.07 g/m2,比RGC-EC 高51.41 g/m2,不同处理间田间杂草生物量差异显著(P <0.05),鸡的采食活动对田间杂草生物量影响显著.

图1 玉米田间杂草生物量Fig. 1 Weed biomass inmaize Field

2.2 不同生产方式下鹅体重变化

不同生产方式下鹅的单只生长指标测定结果如图2 所示,RGC -E 生产方式下鹅体重、管围、胫长、体长始终高于RGC-EC,其中在9 月30 日放牧结束后,RGC -E 生产方式下的单只鹅体重、管围、胫长、体长分别为2.965 kg/只、4.54 cm、11.62 cm、54.12 cm,分别比RGC -EC 高0.29 kg/只、0.03 cm、0.54 cm、3.86 cm.在不同测定时间内不同生产方式间鹅的体重、管围、胫长、体长差异均不显著(P >0.05). 玉米田养鹅生产方式下鹅的生长发育状况高于玉米田养鹅养鸡.

图2 不同生产方式下肉鹅的生长发育状况Fig. 2 Growth anddevelopment of goose under different production modes

2.3 不同生产方式下养鹅的投入产出分析

不同生产方式下肉鹅养殖都具有了较好的经济收益,但收益差异较大(见表1). 仅从养鹅角度进行分析,玉米田养鹅的鹅雏等投入支出为1.46 万元/hm2,总收入为5.93 万元/ hm2,净收入为4.47 万元/hm2,其中净收入比玉米田里养鸡养鹅净收入高0.61万元/ hm2.因此,从养鹅效益来说,RGC -E 模式的养鹅效益比RGC-EC 的高.

表1 不同生产方式下养鹅效益分析Table 1 Benefitanalysis of goose under different production modes

2.4 不同生产方式下肉鹅生长发育质量综合评价

首先采用鹅的体重、管围、胫长、体长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当地市场对肉鹅的需求特点,其中对体重、管围、胫长、体长采用公式(1 -a)归一化处理[11-12].

采用MATLAB 6.5 软件编程处理数据,选定父代初始种群规模为n =400,交叉概率pc=0.80,变异概率pm=0.80,优秀个体数目选定为20 个,α =0.05,加速次数为20,得出最大投影指标值为:0.0017,各个状态变量的最佳投影方向a∗=(0.7556,0.5484,0.0100,0.3582),将a∗代入式(2),即得各样本综合评价的函数投影值z∗(j) =(1.6720,1.5418).将z∗(j)从大到小排列,可得各试验样本的优劣顺序(见图3).

图3 不同生产方式下鹅的综合质量函数投影值Fig. 3 Projectionvalue of comprehensive mass function of goose under different production modes

不同生产方式下鹅的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生产方式下鹅生长发育综合质量投影值的量化分析结果也表明:RGC -E 综合质量最优,其函数投影值为1.672,比RGC-EC 高0.1302.

3 讨论

RGC-EC 处理鸡主要以鹅粪引来的昆虫以及杂草嫩尖为食,相对于鹅来说,鸡与鹅形成了食物竞争关系,从而影响鹅的采食量,这种竞争关系在毕帅奇等人对家畜间食物竞争的研究也有体现[13];鸡在采食活动中扰动土地影响田间杂草的生长,造成杂草生产力下降;RGC -E 玉米田杂草生物量远远高于RGC-EC;以上原因共同造成了鹅的采食量下降,进而使鹅的生长发育受限,这与程亮等人研究人类活动影响动物的结果有些相似[14],因而养鸡会同比降低玉米田养鹅的经济效益. 综合肉鹅生长发育各指标来看,通过投影寻踪模型对不同生产方式下肉鹅生长发育综合质量进行量化评价,能够说明RGC -E 生产方式鹅生长发育综合质量高于RGC -EC. 与玉米田养鹅相比,玉米田内养鹅养鸡中虽然养鹅生产效益有所降低,但却额外增加了养鸡的收益,进而会对生产收益产生积极影响.

鸡粪的土壤培肥能力高于鹅粪[15],如果玉米田养鹅养鸡生产方式下鸡粪持续还田,则有利于增强土壤肥力,作为鹅饲料的田间杂草产量增加,进而会对鹅的生长发育产生积极影响并有望提高经济效益,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试验中继续研究.

4 结论

玉米田养鹅(RGC -E)放牧中期玉米田间杂草生物量高于玉米田养鹅养鸡(RGC -EC)且差异显著(P<0.05);不同测定时期RGC -E 生产方式下鹅体重、管围、胫长、体长始终高于RGC -EC,但差异不显著(P>0.05);RGC -E 模式的鹅出栏体重比RGC -EC 的高0.29 kg/ 只,净收入高出0.61 万元/ hm2,因此RGC -E 模式的养鹅效益优于RGC -EC;不同生产方式下鹅生长发育综合质量评价的量化结果表明:RGC-E 鹅生长发育综合质量函数投影值为1.672,比RGC-EC 高0.1302;玉米田养鹅农田系统内养鸡影响了鹅的生长发育,并降低了养鹅效益.

猜你喜欢
养鹅玉米田养鸡
冬春养鸡如何提效
伏天养鸡 注意这四点
春季健康养鸡突出“四个关注”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养鹅失误失败教训100例
为发展养鹅产业鼓与呼……
杨老师鹅业信箱
甘肃省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消长动态
玉米田封闭除草剂撒施效果比较
玉米田除草剂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