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具身认知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

2019-06-17 07:34李靓靓王术芬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具身认知可视化分析

李靓靓 王术芬

【摘 要】本研究基于科学知识图谱CiteSpace V,对1998 - 2017年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国际具身认知研究的2018篇SSCI期刊文献引文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考察国际具身认知研究的整体趋势,高产国家、作者、机构及高被引期刊,研究热点和前沿,梳理了该研究领域近二十年发展的整体脉络,在一定程度上厘清了其知识结构,为国内学术界提供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具身认知;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004-02

一、引言

继第二代认知科学肇始后,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研究得到了蓬勃发展。短短几十年里,具身認知从早期的哲学思辨发展成为心理学、哲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一种全新的重要研究范式[1],其理论核心是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过去的几年里,国内一些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过去有关具身认知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2-4],其中,陈玉明等[3]在文中提到,具身认知相关实证研究的证据表明,认知的形成与发展受到身体的生理属性、运动经验和现实环境三方面的影响。诚然,具身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无身”认知的不足,学界也取得了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也浮现出了一些问题:思潮凌乱、主题狭隘、方法失当[5]。目前,引领具身认知研究发展的主要动力还是来源于国外,国内大多只是停留在理论评介上。此外,研究方法也比较单调,多为定性研究。因此,从国际具身认知的研究脉络去把握其热点前沿,这对推进国内具身认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鉴于此,本文基于1998-2017年的SSCI期刊收录的2018篇具身认知研究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 V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一览国际具身认知研究之全貌,旨在帮助国内该研究领域的学者更好地掌握具身认知研究发展的动态和方向,进而推进我国具身认知研究的发展。

二、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制的Web of Science (WOS) 数据库中的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该核心合集能够代表国际的权威期刊文献。本研究以“embodied cognition”作为主题词在SSCI进行检索,时间跨度定为1998—2017年,经过逐条筛查,最后共检索出2018条有效文献记录,检索时间截止到2017年10月20号。

2.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陈超美2004年开发的一款基于JAVA语言的信息可视化软件,该软件能够反映文献识别与可视化的最新趋势与动态[6]。本研究运用引文分析的方法,利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分析软件CiteSpace V,从样本文献中提取关键词、作者、作者机构、被引期刊、突变词等数据,绘制重要文献、研究领域等国际具身认知研究的可视化领域知识图谱,并逐一进行分析。本文在已有的文献基础上,拟回答:(1)过去二十年里,国际具身认知研究有着什么样的趋势?(2)国际具身认知研究的高产国家、作者、机构有哪些?核心刊物又有哪些?(3)国际具身认知研究的热点在哪?前沿又在哪?

三、结果与分析

1.国际具身认知研究的总体趋势。

我们知道,某一领域一定时期内所刊发文献的数量能在一定程度反映该领域该时期内研究的热度和总体趋势。本研究对近二十年以来每年国际具身认知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进行了统计,如图1所示。从该折线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国际具身认知研究的热度总体呈上升的趋势。此外,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1998-2004年)、发展阶段(2008-2010年)、爆发式增长阶段(2011-2015年),这基本符合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阶梯式”发展。2014年,发文量到达峰值,为268篇。虽然,2015年发文量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回落,但笔者推测之后仍然会回升,而且会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一言以蔽之,时下具身认知研究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正在朝“繁荣”这一方向迈进。总之,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对具身认知研究保持着持续的热度,且热度整体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

〖XC2.JPG;%30%30〗

图1 国际具身认知领域刊发文献年度分布情况(2008-2017年)

2.国际具身认知研究的高产国家、作者、机构及高被引期刊。

对近二十年具身认知研究SSCI发文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统计后,我们发现,研究具身认知的国家发文量分布不均,位居第一的美国(812篇),约占全部发文量的五分之二,远超过了排在第二名的德国(248篇)。由此可见,美国对具身认知研究领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排在德国后面的依次是英国(246篇)、加拿大(180篇)、意大利(176篇)、法国(125篇)、澳大利亚(101篇)、荷兰(100篇)、比利时(56篇)、中国(55篇)。数据显示,二十年间,我国该领域的SSCI发文量为55篇,排名全球第十位。可见,我国在该领域虽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还远远不够。因此,国内学者应该加大具身认知研究的关注力度,群策群力,为推进具身认知研究的发展作出应尽的贡献。

笔者将检索到的全部文献记录导入国际具身认知研究文献数据,进行相应设置后生成了近二十年国际具身认知研究高产作者、机构的知识图谱。我们发现,近二十年里,国际具身认知研究发文量排名前十的作者有Borghi(39篇)、Fischer(27篇)、Zwaan(22篇)、Gallese(18篇)、Paas(16篇)、Bekkering(13篇)、Beilock(12篇)、Pecher(12篇)、Glenberg(11篇)和Leman(11篇)。1998-2017年间,(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荷兰)奈梅亨大学、(德国)波茨坦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等发文量均在30篇以上。由此可见,这些机构在具身认知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著名具身认知研究学者Zwaan、Paas、Pecher、Bekkering、Beilock、Borghi等人,均来自这些研究机构。

对研究论文的来源刊物的共被引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到该领域的空间分布特点,掌握该领域的核心刊物群,还可以为文献搜集和管理提供依据,为同行研究提供重要情报源的指导[6]。此外,我们对排名靠前的十种高引刊物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具身认知研究领域的最核心期刊包括: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988次)、Psychological Science(970次)、Cognition(899次)、Trends of Cognitive Sciences(884次)、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852次)等。

四、国际具身认知研究的热点与前沿

1.国际具身认知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目、摘要和正文中提取出来的,是能够表述论文中心内容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它是论文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描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关键词的提取管窥整个具身认知研究领域的热点。我们通过CiteSpace提取了所收集论文的关键词,对出现频数最高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在统计过程中,忽略诸如brain意思较为宽泛的关键词。我们发现,国际具身认知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感知(334次)、表征(267次)、情绪(165次)、大脑(158次)、社会认知(156次)、记忆(155次)、语言理解(109次)、模拟(102次)、运动系统(79次)、镜像神经元(76次)等。

表1 国际具身认知研究期刊论文的研究热点动态变化(2008-2017年)

〖XC3.JPG;%30%30〗

此外,本文还提取了四个时间段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来代表所对应时间节点具身认知研究的热点话题,以探索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变化轨迹,如表1所示。

结合以上两个维度的主题词分析,我们发现,二十年间,国际具身认知研究具有以下趋势特征:(1)感知、语言、表征、情绪、社会认知、注意、模拟、手势、运动系统、镜像神经元等议题在具身认知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2)具身认知研究热点动态变化每年存在差异,也偶尔有个别新主题词突现,但整体变化不大;(3)由于具身认知研究的不断推进,具身情绪、具身感知等已经成为具身研究新的增长点,当然还包括表格中未呈现的具身道德、具身学习、具身医学等;(4)具身认知已经为不同研究领域学者所关注,包括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康复學家等。可以说,该理论研究的发展,已经呈现于一种高度多元化的趋向,缤纷繁杂,花草齐放;(5)研究方法也更加多元,从一开始的理论思辨到今日盛行的实证研究趋势。

2.国际具身认知研究的前沿分析。

突变检测算法可以对文献中出现的所有词进行突变分析[7],及时发现低频但具有情报意义的词,因为频次突变的关键词所代表的主题更有可能是学科领域未来主题演化的方向所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所提取的突变词的突现度(Strength)和突变年份去把握某个研究领域的前沿。基于此,本研究借助CiteSpace提取了按照突变度大小排列的10个关键词和具体突变的时间,见表2。从图中可以看出,认知、运动前皮层、个体差异、态度、判断、模拟、基础认知、社会交互、面部表情等是国际具身认知研究的前沿。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运动前皮层”该术语。众多研究已经表明[8-9],参与运动计划和执行的脑区同时也涉及到语言刺激的语义加工。在运动的发动和调控过程中担负着重要作用的运动前区(premotor areas)在动作词相关的语义加工期间也被激活了。这也使得对运动疾病患者的研究可以为运动系统在加工动作概念的重要作用提供更直接的证据。参与运动控制的大脑系统可能会为神经衰退导致的脑损伤所破坏。近十年来,动词语义的神经表征研究与具身认知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密,该理论框架对一些运动疾病(如,帕金森)患者的词汇困难具有一定的解释力。正因为如此,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帕金森疾病的动词加工研究近年来才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表2 国际具身认知研究的突变术语

〖XC4.JPG;%30%30〗

五、结语

本文基于2008-2017年的SSCI期刊收录的2018篇具身认知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V对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考察了这一领域的总体研究趋势、研究热点和前沿等。我们发现:(1)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国际具身认知研究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国际学者对具身认知的研究保持着持续的热度,且热度整体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研究具身认知的高产国家、作者、机构和刊物主要来自欧美,影响力最高的学者、机构和刊物分别为:Borghi、Erasmus University、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2)从高被引期刊来看,具身认知研究的主要来源期刊有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Psychological Science、Cognition、Trends of Cognitive Science等;(3)国际具身认知研究近二十年持续关注的热点基本比较稳定,主要包括:感知、表征、情绪、大脑、社会认知、记忆、语言理解、模拟、运动系统、镜像神经元等议题。现有的具身认知研究已经打破了学科的边界,已经为不同研究领域学者所关注,包括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康复学家等;(4)从研究趋势来看,具身认知研究的前沿主要有:认知、运动前皮层、个体差异、态度、判断、模拟、基础认知、社会交互、面部表情等;具身认知与运动疾病问题的语言加工研究方兴未艾,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受到持续关注。尽管近几年来具身认知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同样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抽象概念表征被认为是具身认知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也是未来几年具身认知研究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叶浩生.有关具身认知思潮的理论心理学思考[J].心理学报,2011,43(3):589-598.

[2]胡万年,叶浩生.中国心理学界具身认知研究进展[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35(06):111-115+124+128.

[3]陈玉明,郭田友,何立国,燕良轼.具身认知研究述评[J].心理学探新,2014,34(06):483-487.

[4]姜孟.60年心理语言学研究范式变迁——涉身心理语言学展望[J].外国语文,2015,31(03):67-75.

[5]赵蒙成,王会亭.具身认知:理论缘起、逻辑假设与未来路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02):28-33+45.

[6]向明友.语用学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外国语,2015,38(6).

[7]刘成新,张松,苌雨.我国教育技术领域云计算研究现状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14(3).

[8]Kleinberg J. Bursty and hierarchical structure in streams [C]// Eighth ACM SIGKD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ACM, 2002: 91-101.

[9] Azizzadeh L, Damasio A. Embodied semantics for actions: findings from functional brain imaging [J]. Journal of Physiology Paris, 2008, 102: 35-39.

作者简介:李靓靓,女,1994年生,四川广安,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

王术芬,女,1995年出生,重庆开州区,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基金项目: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SISU2017YY03)、外国语言文学市级一流学科2018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SISUWYXY201823)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具身认知可视化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身体对心智的塑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启示
运用具身认知理论 开拓新型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