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2019-06-18 05:54胡利兵彭海燕程媛媛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钛板植入式牙周

汪 保,胡利兵,彭海燕,程媛媛

颌骨骨折主要因意外暴力冲击所致,可影响患者面部外形及口腔生理功能[1]。传统的牙弓夹板颌间结扎与不锈钢丝骨内固定法虽复位效果明显,但操作繁琐、稳定性差、骨愈合效果欠佳[2]。颌间牵引通过弹性牵引以调整骨力量以及骨折错位,其操作时间短、拆除方便、安全性高,且钛钉组织相容性好,对牙周组织的损伤较小,避免了不可逆损伤情况的发生。池州市人民医院临床上开展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015年7月—2018年5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治疗58例颌骨骨折患者。纳入标准:经X线或CT检查确诊,符合手术适应证者;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颅内或颈部疾病、严重感染、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联合手术组(38例)和单一手术组(20例)。联合手术组男性28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3.98±7.56)岁。单一手术组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3.54±7.6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单一手术组:采取局麻下骨折断端手法复位行上下颌牙弓夹板结扎固定或颌间牵引复位,术后常规抗炎治疗。联合手术组:牵引钛钉植入点宜选择根尖下方或牙根之间。植入8~10枚钛钉后使用橡皮圈固定和牵引;内固定钛板采取手法复位骨折端后再放入钛板,放置方向以与骨折线垂直为宜。塑性钛板后使其能够和骨面保持良好的贴合关系,使用钛钉固定,其中所用钛钉、钛板均购自强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效果。优秀:切口Ⅰ期愈合,骨折线对位对线良好,外观无畸形;良好:切口Ⅰ期愈合,骨折线对位对线基本正常,外观无明显畸形;差:未达到上述标准[3]。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颌面部功能评分、开口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其中无损伤:0分;轻度损伤:1分;中度损伤:2分;重度损伤:3分[4]。观察术前、内固定拆除时、术后3个月牙周情况[5],根据龈区菌斑数量、软垢覆盖面积、牙龈炎症程度检测结果进行评分,总分3分,分值越低,治疗效果越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记录术后不良反应。

5 结果

5.1 手术效果 联合手术组优秀23例,良好12例,优良率为92.11%(35/38);单一手术组优秀8例,良好5例,优良率为65.00%(13/20),联合手术组优良率高于单一手术组(χ2=6.747,P=0.000)。

5.2 口腔颌面功能 术后3个月,两组颌面部功能评分、开口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联合手术组低于单一手术组(P<0.05)。见表1。

5.3 牙周情况 内固定拆除时以及术后3个月两组菌斑指数、软垢指数、牙龈指数均高于术前,但联合手术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单一手术组(P<0.05)。见表2。

5.4 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联合手术组及单一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41.03±8.42)min、(39.12±9.3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0,P=0.433);联合手术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1.96±0.45)个月,短于单一手术组的(3.29±0.5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46,P=0.000)。

5.5 并发症 联合手术组1例口腔感染,低于单一手术组口腔感染、吸收肿胀、排异反应、疏松移位各1例(χ2=5.018,P=0.025)。

表1 口腔颌面功能(分,

与术前比较:△P<0.05;与单一手术组比较:*P<0.05

表2 牙周情况(分,

与术前比较:△P<0.05;与单一手术组比较:*P<0.05

讨 论

传统的牙弓夹板颌间结扎术是治疗颌骨骨折的常用方法,但仍存在诸多缺陷:支持力不足,效果不稳定;骨折断端复位后易因周围肌肉牵拉发生移位、扭转。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不依赖牙体、牙周等组织,可避免对存留牙齿、口腔黏膜的损伤。

本文两组手术时间比较虽无差异,但联合手术组手术优良率高于单一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单一手术组。且术后口腔颌面功能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单一手术组。究其原因,牙弓夹板颌间结扎术需长期行下颌关节进行制动,影响患者语言、进食、口腔清洁,且传统的治疗方法操作复杂,易损伤牙周组织;而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操作简便,微型钛板与患者骨面贴合效果佳。此外,配合有效的颌间牵引,可使咀嚼肌群在微型钛板内固定作用下,避免出现微动,提高愈合效果。本研究中联合手术组牙周改善情况优于单一手术组,可能是由于植入式钛钉、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术术中无需打孔,对皮肤黏膜损伤轻,钛钉组织相容性好,减少了菌斑、软垢等情况的发生。高志彪等[6]的研究也指出,钛钉颌间牵引较传统的不锈钢丝对口腔黏膜和牙周组织损伤更小。此外,联合手术组术后不良反应较小,其可能是由于微型钛板体积小、塑形容易、抗压和抗弯曲性能强,术后可长期保留患者体内,无需二次手术取出。陈中[7]研究显示,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患者出现1例骨折移位现象,提示该术式仍不能完全保证复位成功,这可能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以及医师术中操作熟练度有关。

综上所述,和牙弓夹板颌间结扎术相比,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患者颌面部功能恢复较好,改善开口、咀嚼功能与牙周情况。

猜你喜欢
钛板植入式牙周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护理的对比研究
体内植入式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高龄淋巴瘤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1例护理体会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牙周维护治疗对于保持牙周长期疗效的价值探析
牙周维护治疗在保持牙周治疗长期疗效中的临床价值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