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章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

2019-06-18 09:51钟铧一尘
高中生·天天向上 2019年6期
关键词:千里马伯乐事物

钟铧 一尘

写作,经常需要无中生有。想象,就是无中生有。

写作,经常需要由此及彼。联想,就是由此及彼。

所谓想象,就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思维而创造新的意象。

所谓联想,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在写作中很常见,比如,看到清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就会联想到青少年,这是因为两者相似;看到涓涓细流就联想到滔滔江水,这是因为两者相反:看到眼前的这个人,就会联想到他(她)的姓名、学历等,这是相关联想……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并没有去过岳阳楼,但他有奇特的想象力,凭想象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岳阳楼记》中对岳阳楼的描写,可谓精彩至极。范仲淹是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文中的一个段落,作者这样描写岳阳楼——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一段文字写得真美: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乐趣无穷。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

这一段,范仲淹以“至若”起笔,意味深长,绘出了一幅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美景。此外,还有白鸥在沙洲上飞翔,鱼儿在水底潜游,月光一泻千里,湖面微波荡漾,渔夫歌声嘹亮,一派和乐景象。这些叙述,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像是范仲淹这个导游站在岳阳楼上,给游客娓娓道来岳阳楼的景象。

范仲淹从未去过岳阳楼,其笔下的岳阳楼,其实是他想象的。想象是指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记的是作者想象中的岳阳楼。但是,这并不妨碍其成为经典,因为他的想象是合理、科学、有美感的。可见,想象在写作中是多么重要。其实,培养想象力,也就是培养一种写作思维。

想象,在写作时是必不可少的。司马迁写《鸿门宴》,就是凭借想象来补充细节的。司马迁写这篇文章前,并没有去过鸿门宴现场,当时也没有录像、录音,因此只能凭借有限的史料,通过合理想象来补充细节。

联想和想象都是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思维方式。不同的是,联想是由眼前的人和事联想到别的人和事,属于由此及彼:想象是利用头脑中已有的形象创造出新的形象,是无中生有。

在医学上,有器官移植这种手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1999年高考作文题),同学们会怎样写呢?是写成一篇科幻小说,还是一篇大胆想象的记叙文呢?请阅读下面这篇《伤心儿女》,看看作者是怎样大胆发挥想象力的。

【例文】

伤心儿女

某考生

母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双目紧闭,嘴唇乌紫。她中风的脑子迷迷糊糊的。她住院已经三天了,前两天,母亲的床前是没有人的,今天,她的三个子女破天荒地到齐了。老大一脸横肉,倚着床,盯着母亲,眼里是一种攫取的光。小弟、小妹各有心事,仿佛在等待什么。

病房的门被推开,一个声音叫道:“3号床,准备记忆移植。”顿时,三个子女几乎同时一跃而起。他们三个人将要移入母亲的记忆。原因很简单,眼看着母亲快不行了,他们私下开始讨论分遗产的事。但是,由于母亲突然中风,什么话也没留下,加上三个人以前从未照顾过母亲,对母亲的财产谁也不知底。于是…..

“记忆移植完毕。”一个声音说道。三个人睁开眼,立即在大脑里开始搜寻:一间阴暗的小屋潮湿、肮脏,沾满油渍的锅台,落灰的橱顶……这不正是母亲的家吗?老大心想,这样陌生,却又熟悉。自己蒙冤入獄时,母亲四处奔波,解救了他;在这间屋里,他休养了一年。然后,他娶了媚子做老婆。媚子逼他抢占了母亲的堂屋,把母亲赶进了一间破屋……

小妹开始了“回忆”:一阵阵剧痛袭来,一个血糊糊的孩子出生。可是,这个孩子的双眼被血糊得严实,睁不开。有人低下头,在孩子的双眼上一口一口地吮,吮了81天,吮出了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不是我吗?妈说过,我小时候闭着眼睁不开,原来是这样。”小妹的心一阵抽搐。正是这双眼睛,给了母亲多少白眼。

小弟脑海中闪现出这样一幅场景:在自己家里,媳妇在大桌上吃得有滋有味,母亲却在门边的一张小凳上,手里拿着一只洋铁碗吃剩饭。媳妇不时用刀子般的眼光剜着母亲……“这大约是去年冬天。母亲来我们家住的那些日子,我忙得经常不在家,原来小蓓是这样对待母亲的。难怪有天回家看见母亲在擦眼睛,我问她,她还说没什么。”

三个人都在“回忆”中流泪。他们同样都“回忆”了一个大包裹,很土气的一个大包裹,他们没见过。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打开老屋的门,找到了那个包裹,令他们大吃一惊的是,包里是一双双崭新的保暖鞋,大大小小的,红红蓝蓝的。他们用哽咽的声音数着:“一双,两双,三双……”

【点评】这是一篇充满虚幻色彩的作文,但它的现实感特别强。作者大胆发挥想象力,将孝敬父母的主题融入虚幻的故事情节中,使现实与虚幻显得天衣无缝,令人拍案叫绝。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写记叙文时,即使运用了想象的手法,也要立足于现实。

文中,作者记叙了三个不孝子女原本想通过移植母亲的记忆,摸清母亲的家底,继承母亲的财产。结果,在母亲的记忆里,三个子女看到的是母亲的艰辛、母亲的忍辱负重、母亲的伟大。母亲的记忆,让三个子女看到了自己丑陋的灵魂。通过深刻的反思,他们的灵魂最后也得到了升华。

耳熟能详的表达母爱的主题,因为作者的想象,融入了一些科技元素——记忆移植,从而增加了文章的虚幻感和真实感。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融入一个现实的主题——孝敬母亲,因而有了一定的现实批判性。

想象是一对能使思维飞翔起来的翅膀。同学们在写文章时,要注意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会无中生有,学会刻画出丰富多彩、瑰丽动人的新形象,使文章呈现出一幅动人的画卷。

如何想象

缺乏想象力的人,是很难写出好作文的。有人说,具有想象力的文章是展翅高飞的雄鹰,缺乏想象力的文章则是河边玩水的扁嘴鸭子。同学们在给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时,要善于控制想象的方向,只能围绕文章的主题去想象;要善于表达想象的新颖性,不能去重复别人的想象:要把握好想象的现实性,即把握想象的合理性。同时,同学们要掌握好想象的技巧,使文章的想象丰富、奇特,并构造出新的形象。

合理的想象,是作者经过构思在头脑中形成的具体形象。比如,有的人读到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就会想象三千尺的长度,想象瀑布一泻而下的壮观景象。比如,有的人眼前出现一张图片,就会想象图片背后的故事,并将背后的内容贯穿到对图片的阅读过程中。

写作中的想象,具有“四性”:一是有意性,即想象虽然天马行空,但有一个中心,只能围绕一个中心去展开;二是新颖性,想象要注意新颖,写别人没写过的东西:三是现实性,即想象应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四是想象的丰富性,即在进行想象时,要多角度、全方位展开。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如何进行想象呢?

1.大胆地运用故事新编法

无论是耳熟能详的名篇,还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其艺术感染力已深入人心。所谓故事新编法,就是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名著、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生活”在当今社会,换上当今的服装,融人当今的思想,演绎当今的故事,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运用这种手法进行大胆想象时,要以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故事、人物进行再创作,从而对话题的内涵做出独特的解释,或借古说今、折射现实,或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去看现实,以此歌颂社会进步或暴露社会问题。这种写作手法,因为借用了旧人物,使用了新花样,常常能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即“旧瓶装新酒”。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千里马需要伯乐的识别,才能发挥其才。下面的例文,就是运用了故事新编的手法,写了一则伯乐相马的新故事,而且写出了新意,写出了深意。

【例文】

新相马记

牧原

话说伯乐老先生自从接连相中几匹千里马,为国家做出了一番贡献后,名声大振,新成立的“千里马开发公司”聘请他担任主任。从此,很多单位需要千里马时,便派人来函要求伯乐介绍推荐。伯乐自然也不敢怠慢。

这不,兵部一道加急命令传来,要伯乐赶紧物色一匹千里马,让千里马送一封急件到边塞,那里正开战。伯乐因此忙得不亦乐乎,翻资料,查档案,看照片,足足忙了大半天,总算相中了一匹千里马。可是,那匹千里马目前在一家盐店服务。

伯乐正准备出门去盐店考察一番,突然听到外面传来几声不同寻常的马啼声。伯乐一个箭步冲向门外,只见那匹候选马已经自荐上门了。好一匹高头大马!伯乐连连大叫:“天助我也!天助我也!”门外的那匹千里马倒也乖巧,一见到伯乐,俯而喷,仰而鸣,遣声于天。伯乐跃上马背,一提缰绳,千里马便朝着自己服务的盐店狂奔而去。

伯乐到了目的地后,只见盐店里走出来一个提鞭子的师爷。他一到马前,“叭叭”就是两鞭子,口里嚷道:“你这驽马竟然又不安心本职工作了,我来好好地教训教训你。”伯乐连忙拦住,从怀里将自己的工作证、介绍信统统掏出来递给师爷,又把自己的来意放连珠炮似的对师爷说了一遍。师爷似懂非懂地直翻白眼,最后说他不能做主,得等老板出差回来再说。

伯乐在旅社一住就是两天,总算把老板盼回来了。老板听了师爷的汇报后,倒也不敢一口拒绝,说要开个集体会议,听听大家的意见。

又等了两天,会议终于开了。大家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什么我们的盐车也很重要呀,什么我们也实在找不到别的马代替呀……开了大约四个小时的讨论会。最后,满脸堆笑的盐店老板用浑厚的男中音向伯乐道歉:“伯乐先生,不是我们的本位主义思想严重,我们也有实际困难呀。尽管我们暂时用不了千里马,但盐店也关系到国计民生啊。何况我们刚才讨论时,大家一致认为本店将来要大力发展,日后一定会重用这匹千里马!伯乐先生,大家的意见,你也知道,我一个人做不了主啊,只好请你多多谅解,多多谅解了。”

可怜的伯乐只能是徒呼奈何了。他不由得愤从心来,忧从口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再看那千里马,声声嘶鸣不已。老板抛开伯乐,转身跑到那马前,“叭叭”又是两鞭。

【点评】这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篇获奖作品,当时,国内有一个口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当时,国内建设急需人才,但假尊重知识、假尊重人才,甚至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的现象还存在。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完成了此文。

古往今来,大家感叹的多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写了一个新的故事:千里马常有,真伯乐难寻。即使偶尔冒出一個真伯乐,而且相中了一匹真千里马,可千里马的“东家”不重视,自己不用千里马,还不让别人用千里马。这样一来,千里马只能老死厩中。作者大胆发挥想象力写出来的故事,要表达的主题其实就是“尊重人才的标准就是重用人才”。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的,因此被评为优秀作品。

《新相马记》的成功之处还在于讲述的故事的可读性较强,描绘的场景现场感较强,人物的对话个性化比较突出。也正是这三个方面,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调动多种感官,大胆进行想象

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讲的就是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写作文也一样,要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如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再从观察中获取写作素材。只有运用多种感官,对描写的对象进行全方位的描写,才能使内容更具体、可感。具体来说,怎样调动多种感官呢?

用眼睛看。同学们要具备一双慧眼,认真观察人、事、景,要抓住人、事、景的特点。这样,在写作时,才能将其写活,写得有特色。

用鼻子闻。这里指的是嗅觉,用鼻子闻,能闻出花香,也能闻出铜臭……

用耳朵听。同学们要竖起耳朵仔细听,听水流的声音,听花开的声音,听人的说话声……

用手摸一摸。这里指的是触觉,如果调动触觉,就能更好地体验事物,从而写出事物的特点。

总之,同学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用一颗细腻的心去感受,这样才能写出新意来。

下面这篇例文,作者在记叙时,综合运用了嗅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写得活灵活现。

请阅读下面的例文,体会作者运用的手法。

【例文】

铅笔人生

保罗·科埃略

一个小男孩注视着正在写信的奶奶,忽然,他问道:“奶奶,您是在写我们的事吗?是不是关于我的事?”

听到问话,奶奶停下了手中的笔,对她的孙子说道:“是的,我是在写你的事情。但是,事实上,比我所写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我正在使用的这支铅笔。我希望等你长大了之后,也能像这支铅笔一样。”

奶奶的话顿时激起了小男孩极大的兴趣。他仔细地打量着奶奶手中的铅笔,却发现它和普通的铅笔并无二致。“但是,它和我见过的其他铅笔都一样啊!”

塑造自己

凡是你感到自身独具而别处皆无的东西,才值得你眷恋。既要急切又要耐心地塑造你自己,把自己塑造成那个无法替代的人。

“哦,那要取决于你看待事物的方式了。你看,就是这支普通的铅笔,它却具备了五个特性。如果你也能拥有这五个特性的话,那么,你将会成为一个成熟的完美的人。

“铅笔的第一个特性是,尽管你能做很多大事,但是,你千万不能忘记那是因为一直有一只手在引导着你。我们把那只手叫作‘上帝,而且,他总是引导我们按照他的意愿行事。

“铅笔的第二个特性是,在我们用它来书写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停下来,用铅笔刀来削一削它。这样虽然会使铅笔经受痛苦和伤害,但是削过之后,它就会变得更加尖利了。所以,孩子,你也一样,必须要学会忍受痛苦和悲伤,因为它们能使你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铅笔的第三个特性是,它总是允许我们使用橡皮擦掉任何错误。这就是说,纠正我们做过的一些错事并不是坏事,它可以帮助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铅笔的第四个特性是,其实对于铅笔来说,真正有用的不是外表漂亮的木制笔杆,而是里面的铅芯。所以,你呢,也应该更多地注重你的内心世界。

“最后,铅笔的第五个特性是,无论如何,它总是会留下自己的印迹。同样的道理,你也应该懂得,在你的人生旅程中,你所做的任何事情也都会留下印迹。所以,你今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努力地考虑清楚。“

【点评】在《铅笔人生》一文中,作者实际上是以铅笔喻人生。文中,作者发挥大胆的想象力,以铅笔的五个特性喻人生的五个方面,形象生动。通过作者的解读,读者能很好地理解做人应注意的五个方面。文章中通俗易懂的语言、鞭辟入里的说理,值得借鉴。

3.角色错位法

角色错位,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设置成另一个角色,通过对该角色的记叙,演绎一幕幕新剧,从而达到表达某个主题的目的。运用角色错位法,往往能更好地倾吐作者的心声。

比如,一个学生把自己错位成老师,把自己错位成医生,把自己错位成家长,等等。运用角色错位的手法进行记叙,所错位的角色往往是写作者某种心声的承载体。

下面是一个学生写的文章,作者运用角色错位法,以一个家长的口吻写对孩子的期待,吐露自己的心声。

【例文】

假如我是一名家长

陈丽辉

假如我是一名家长,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不奢望他比别的孩子多学多少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我只希望,他在短暂的童年能够快乐地玩耍。一些家长会以孩子舞蹈获奖、钢琴过级来彰显自己教育有方,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从而更加有理由地挤占孩子的玩耍时间,以期望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够领先一步。诚然,家长们这种望子成龙的想法无可厚非,但他们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是否将这种学习视为一种变相的玩耍,能否从这些学习中获得快乐,被他们忽视了。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剥夺,即使是孩子的父母。

假如我是一名家长,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现在,网络上流行晒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诠释不尽相同。也许是耳濡目染,孩子之间也存在相互攀比的现象,谁的家长职务大,谁的家长有钱,谁的家里有好车,谁的衣服是名牌……假如我是一名家长,我会积极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会让我的孩子知道:早晨醒来,就是

美好的一天的开始;能在宽敞、明亮、干净、舒适的幼儿园跟可爱的小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就是幸福;回到家里,全家人围在一起,吃着可口的饭菜,分享一天的趣事,就是幸福;能听着妈妈的故事、爸爸的鼓勵进入梦乡,就是幸福……

假如我是一名家长,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个值得回忆的童年。童年对我们来讲是模糊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好奇自己那个已经逝去的童年。假如我是一名家长,我会尽可能多地为我的孩子留住那些宝贵的童年记忆,将他可爱、搞怪的表情记录到相片中,把他最满意的涂鸦高高地悬挂在墙上,把他视为珍宝的玩具放到醒目的位置,把他送给我的手工艺品一直保留着……我想让他在长大成人后,看到这些,能够将零碎的记忆组成一幅美丽的童年画卷。

童年是人生的第一站,我衷心地希望所有孩子都能有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生起点。

【点评】假如你是一名家长,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呢?相信很多人有说不完的话。本文作者运用角色错位的手法,成功地记叙了自己成为家长后的情景,似乎在向读者娓娓道出自己的心声。

这篇文章的一大亮点就是运用了角色错位的手法。作者假设自己是一名家长,通过这位家长来吐露自己的心声。在记叙时,作者通过这名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幸福、值得回忆的童年,表达自己对这种童年的向往。

同学们如果运用角色错位法写想象类的文章,要注意,要从正面立意,可以把自己设置为救死扶伤的医者、为正义代言的记者;如果把自己设置成不思进取的“寄生虫”,很明显,是不合适的,会让阅卷老师产生不好的印象。

4.时空转换法

提起时空转换,同学们的脑海中应该会立刻浮现电视上红极一时的穿越剧,如《宫》《步步惊心》等。比如,在电视剧《宫》中,编剧大胆发挥了想象力,一个现代少女晴川穿越到清朝,经历古代的宫廷生活,最后重新回到现实。以《宫》为代表的穿越剧,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这些电视剧如此受到热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中大胆的想象。同学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借鉴这种手法,大胆发挥想象力,运用时空转换法,跨越时空的限制,突破现实与环境的局限。

比如,以“我与孔子的对话”为题写作文,就需要大胆想象,突破时空的限制,因为我们与孔子不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在写作时,可以设置为“我”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孔子的年代,也可以设置为孔子“活”在当代。总之,同学们在写作时,必须突破时空的限制。

如何联想

在生活中,在自然界中,任何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比如.我们看到绿叶,会联想到红花,联想到像绿叶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一提到秋风,我们往往会联想到落叶,这是因为秋风与落叶常常相伴出现。联想的本质是由此及彼。同学们在写作时要善于联想,由此及彼。这样,才能拓宽文章的思路,从而使文章的内涵丰富。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这样写道:“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些指的都是思维中的联想活动。联想,作为一种常用的写作技巧,指由某人某事联想到相关的人和事。诗歌中的比兴、同学们在写作时常用的通感等,都是联想的思维活动。在创作中,究竟怎样展开联想呢?

何为得体

所谓得体,就是有些话不必说尽,有些事不必做尽。

同学们可用下面几种方法来培养自己的联想能力。

1.相似联想法

相似联想,指的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它在性质或者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的事物的联想。这种联想可以根据“形似”展开,也可以根据“神似”进行。同学们要注意观察生活,注意不同事物间的相似点,通过相似点将它们联系起来。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写到甲事物时,甲与乙的相似之处就可能成为触发点,使作者联想到乙事物。

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大家都不陌生。文中,作者开篇即道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表明自己的态度。接下来,作者描写一幅生机勃勃的高原风景画,赞美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当然,文章的重点是由树及人,用白杨树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赞美他们的崇高精神和坚强意志。

《白杨礼赞》中的广大军民与白杨树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从这里可以看出,西北地区的广大军民与白杨树一样,团结不屈、坚毅顽强、坚持抗战到底。这里的相似,指的是“神似”。这些相似点,为作者的联想提供了基础。

2.相反联想法

与相似联想相对应的,就是相反联想。相反联想,又称为对比联想,是将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由“此”联想到“彼”。比如,由勇敢联想到怯弱,由生联想到死,由自信联想到自卑,等等。运用相反联想,常常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许地山的《落花生》中,作者由埋在地下的花生联想到挂在枝头的桃子、石榴、苹果,就运用了相反联想。《落花生》中有这样的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它的果实深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的果实挂在高高的枝头上……”这样一来,对比鲜明,有效地突出了花生的与众不同之处。

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写了一首诗《有的人》,里面就运用了相反联想。“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们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两类人,代表了丑与美、邪恶与正义、龌龊与崇高:这两类人,因为有不同的行为,所以有不同的结局。正是因为另一类人的丑陋、龌龊,才衬托了鲁迅的高大与伟岸。这两类人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能进行相反联想的素材,比如,家境优越的学生学习懒散,家境贫寒的学生学习刻苦,这两种行为的对比,其实映射了两种人生态度的对比。同学们在运用相反联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用一颗敏感的心灵去捕捉生活中的美与丑、崇高與卑微。

3.相关联想法

相关联想,是指对某人或某事进行联想。比如,在大街上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就会开始联想他

别一直后退

可以随时转身,但是不能一直后退。

的过去、他的经历以及与他相关的人和事。同学们在看图时,尤其要多运用相关联想。比如,2016年全国卷I的高考作文题,是以漫画的形式呈现的:一个学生因为不同的分数,有了不同的待遇。同学们可以进行联想,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这种联想,往往以某一事物为中心,由某一事物出发,向各个方向,或纵或横地联想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在沈从文先生的《天安门前》中,作者驻足天安门前,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派新气象,情不自禁地想起北京灾难深重的过去。

【例文】

天安门前(节选)

沈从文

近几年来,我因工作关系,无论风晴雨雪,每天早晨和晚间都得进出天安门广场几次。可是,想拿起笔来写写天安门时,我却不知从何说起了。三十年前,到北京来观光的人,在城郊各处常有机会看见成串的骆驼队伍从容不迫在风尘仆仆的道路上前进。每只骆驼的背上必驮载两大袋杂粮或煤块。末尾,还有一只小骆驼,颈脖上悬了一个筒子形大铁铃,走动时叮叮地响。这些铃铛大概是世代相传的,经历了许多风霜,响起来时声音已经哑沙沙的了。若机会凑巧,还可以看到一种用两只骆驼组成的驼轿,一前一后斜斜地排着,抬着一个大木轿笼,摇摇晃晃地走着。它也许正从蒙古、热河长途远道前来,恰好停顿在城外的一个店铺前。那个店铺的门口屋檐前挂有一块“某某镖局”的招牌。原来,《七侠五义》《小五义》中提起的镖客,还有人在继承事业,又还有主顾上门求教。这个古老的城市里,当时还留下了许多这类古老社会的标本,有的是两百年前的,有的是七八百年前的。当时,北京电车开行还没多久,若遇骆驼队伍横贯马路时,电车司机照规矩还得暂时停车,等待一会儿。人人都得承认,这是八百年前北京建都以来的成员,对待它们应当表示客气或尊重。

在天安门前,还有青年学生、工人、市民在这里举行示威游行前的集会。“五四”“三一八”“五卅”“九一八”……除了这些大的登报上书的集会以外,还经常有小规模的集会。天安门前,曾经各处都种满了白丁香和黄刺玫。

三十年来,北京城经历过了许多重大事变,终于解放了。

【点评】每个人看到自己熟悉的事物时,都会调动记忆,想起与它相关联的事物。由一条特定的主题线索将这些事物串成一篇文章,就是相关联想。在运用相关联想时,首先要明确主题,因为文章是要表情达意的。其次,要明确需要把哪些事物串联起来,因为联想到的事物可能有很多。

上述文段,是沈从文先生站在天安门前联想到的天安门的过去,运用了相关联想的手法。沈从文驻足天安门前时,天安门已解放。但是,天安门过去所经历的深重灾难,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作者联想到了三十年前天安门前的骆驼队,联想到了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的青年学生、工人、市民。这种纵式联想写出了历史的纵深感,给读者以历史变化的具体感受。

4.因果联想法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原因。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是因果联想的基础。在写作中运用因果联想,有利于在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中抓住事物的因果关系,从而弄清事物的本质。因果联想在写作中,特别是在叙事简单的记叙文中,比较常用。比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就充分运用了因果联想。在《一件小事》中,鲁迅开篇即写“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地看不起人”。接下来,鲁迅写道“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这里是“果”,即这件小事对“我”的影响。文中,由“果”联想到“因”。影响鲁迅的这件小事是:一个车夫不小心撞到了一个老妇人,在没有其他人看见的情况下,车夫并没有选择逃逸,而是主動去帮助老妇人。

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因果联想时,常常是由某一事物的结果联想到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在运用因果联想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在具体行文时,由“果”联想到“因”。其次,构成联想关系的事物间要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所联想到的原因要令人信服,如果不存在因果关系,就不能展开因果联想。

比如,在《丑菊》一文中,作者写道:“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我去年种了株丑菊,天天盼着它快开花。因为我要看看享有如此恶名的花儿究竟怎样。可是,事与愿违,它偏偏跟我过不去,懒洋洋地睡大觉,连花的影子都没有。我气得真想把它拔了,但没舍得。”丑菊迟迟不开花,作者很好奇,想看看有如此恶名的花儿究竟长得怎么样,于是一直等待。在文章结尾,作者写道,丑菊的花像伞一样自动收拢,又像伞一样张开,美丽得令人惊艳。文中,作者认识丑菊的过程,就运用了因果联想法。

5.比喻联想法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俗地讲,就是打比方,用浅显、通俗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以理解的事物。在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时,要求本体和喻体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正是因为这种相似性,在写作时很容易让人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这种联想方式,我们称之为比喻联想。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如果恰到好处地运用比喻联想,不仅可以使文章文思活跃,还能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更耐人寻味。比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就运用了比喻联想。“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这里写的是听到的流水的声音,就好像人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作者由水声联想到玉佩、玉环碰撞的声音。“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里写小石潭西南方的小溪像蛇爬行一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把小溪弯曲的形状比喻成蛇。小潭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知道岸的源头在哪里,这里把小潭的岸势比喻成狗的牙齿。《小石潭记》中的这几处,用的就是比喻联想。

同学们在运用比喻联想的手法写作文时,要经过仔细观察、揣摩,以人们所熟知的形象作为喻体。这样既生动形象,又不会使读者费解。

6.重复联想法

重复联想,顾名思义,就是对同一事物由此时此刻到彼时彼刻的联想。运用这种联想时,前提是作者对这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比如,一个高中学生在写《难忘掌声》时,开篇,作者写自己站在领

《你为何无法写得像金庸一样好》

金庸写小说很高明,在金庸的小说里,黄蓉刚见郭靖的时候,是乞丐打扮。郭靖请她上桌吃饭,黄蓉说要好菜,郭靖让小二赶快切一斤牛肉、半斤羊肝。黄蓉说,先别吃肉,先来四干果、四鲜果、两成酸、四蜜饯。店小二冷笑着问她要什么果子蜜饯。黄蓉说,干果四样是荔枝、桂圆、蒸枣、银杏。蜜饯是玫瑰金橘、香药葡萄、糖霜桃条、梨肉好郎君。店小二就不敢小觑了。等黄蓉说下酒莱要鹿肚酿江瑶、鸳鸯煎牛筋、菊花兔丝、爆獐腿这些时,店小二就被吓得口张大合不拢了。因为能说出这些的人,绝非乞丐之辈。

如果金庸像某些玄幻小说的“写手”,闷头在屋里,每天码两万字,足不出户,怎么可能写出这一段菜谱?

猜你喜欢
千里马伯乐事物
WILD RIDE TO XANADU
千里马无须伯乐证明
伯乐之子按图索骥
伯乐传道
奇妙事物用心看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