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公司“亏损上市”之谜

2019-06-18 08:39庆育红
财讯 2019年15期
关键词:盈亏利润

摘 要:M公司于2018年2018年5月3日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于2018年7月9日,M公司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2018年6月11日,证监会披露了该公司招股说明书,在披露之后,来自各方面的疑问层出不穷,最受关注的就是该公司公司的巨额亏损,对此,公司在招股书称将在公司合格上市后,利用股份溢价来弥补累计亏损,到2018年末该项累计亏损将不复存在。本文将从公司的营业利润、毛利等方面分析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再分析其亏损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营业收入;利润;盈亏

一、M公司简介

北京A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3日,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同时也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二、M公司营业收入及毛利率

M公司在上市时也首次披露了公司上市前三年的财务报表,从业务构成来看,A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智能手机、IOT和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业务三大部分,其中智能手机收入占比最大。M公司2015年-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667.25亿、683.60亿、1143.88亿,复合增长率到30.93%。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分别为47.99亿、87.53亿、182.54亿,复合增长率高达95.03%。在三项主要的收入来源中,互联网业务的毛利率最高,对公司整体毛利率贡献较高,手机、IOT和生活消费产品的毛利率在2015年较低,但在后面两年中,随着业务规模和毛利率水平的提高,M公司的毛利贡献率逐年提升。以下将从主营业务收入具体变动情况来分析:

(1)手机业务

2015年到2017年手机销售收入分别为537.15亿、487.64亿、805.64亿,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80.50%、71.33%、67.80%。M公司智能手机的均价在这三年中都在800-900之间,价格相比其他手机厂商要低的多,手机销售量从2015年的6654.6万台上升到2017年的9141万台,甚至在2018年超过了一亿台。M公司的手机一直以来都是以高性价比著称,其在招股说明书中承诺“永远坚持硬件综合净利率不超过5%”,相比高端手机厂商苹果与三星,M公司手机的毛利率已经被压缩到了极致,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线,而这一战略,使得其手机的销量一路飙升,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远超三星。而且在2017年第四季度成为印度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机公司。

(2)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

2015年到2017年IOT和生活消费产品收入分别为86.91亿、124.15亿、234.48亿。与苹果和亚马逊相比,M公司IOT和生活消费产品毛利率明显偏低,尤其是2015年其毛利率仅有1.94%,在2016年和2017年其毛利率明显上升。毛利上升的主要原因为公司IOT和生活消费产品推出新型号,产品类别扩充及销量迅速上涨,从而产生了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虽然毛利不高,但IOT和生活消費产品对于A集团来说具有重要意义,M公司营业收入中的60%以上都是手机业务带来的,但我国手机行业竞争激烈,而且国内手机市场增速放缓,该公司手机在国内的收入占比从2015年的94%下降到了2017年的72%,印度市场和线下渠道成为其收入增长的两大驱动因素。

(3)互联网服务业务

2015年到2017年互联网收入分别为32.39亿、65.38亿、98.96亿。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毛利相比,公司的互联网业务毛利率较高,主要是由于公司通过智能手机等终端硬件设备销售获取了大量用户流量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展互联网广告推广业务时,相关的外部流量采购成本、内容采购成本等较小导致的。但该公司公司在互联网业务方面的收入占比不高,2015年-2017年分别占总营业收入的4.85%、9.55%、8.63%。

三、M公司净利润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M公司的销售收入在2017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毛利增长率也大幅上涨,但与其骄人的业绩相反的是,M公司2017年的净利润竟为-439亿元。虽然公司的净利润表现不稳定,在2017年更是亏损了438.89亿,但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来看,该指标在稳定上升,2015年到2017年分别为-22.48亿、2.33亿、39.45亿,说明公司的盈利状况良好且公司的盈利能力在持续增强。公司净利润存在大额为负主要是由于优先股处理造成的,公司将优先股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核算,当公司估值上涨时,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也会随之上涨,使得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失87.59亿、25.23亿、540.72亿。下面将从M公司优先股的形成、优先股对业绩的影响这两方面来具体分析。

(1)M公司优先股的形成

互联网公司通常会通过多轮融资发行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一般对于初创的公司来说,投资者在对其投资时会面临很大的风险,所以公司一般会发行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这种融资方式对投资人来说,风险会相对较小。当公司经营业绩好时,投资者可以在公司上市后自动转为普通股,若企业经营业绩不好,还可以按照固定利率计息要求公司赎回。作为互联网公司的M公司在融资时也是通过发行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方式。

M公司自2010年9月至2017年8月,通过18轮的融资,从2010年开始的每一轮融资,股东几乎都是以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形式入股。这种优先股主要包含两个权利:1.若公司完成上市,并且市值不低于特定金额,优先股在上市之后自动转换为普通股;2.若公司未及时完成上市,股东有权要求其按投资成本加年复利8%及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或者赎回时点市场公允价值二者孰高的价格赎回其持有的优先股。

在港交所的国际会计准则下,这种优先股会体现为对股东的负债,其公允价值的上升会使得公司账面亏损,但对公司的实际运营没有影响。公司的价值越大,这种亏损值反而越高。所以当M公司业绩利好时,公司价值大幅提升,这使得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上升,最终,A集团年的净利润呈现负值。

(2)优先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M公司2015年到2017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分别为87.59亿、25.23亿、540.72亿,而这三年的净利润分别为-76.27亿、49.16亿、-438.89亿,但在扣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对净利润的影响后,M公司的净利润在这三年中稳定增长,分别为11.32亿、74.39亿、101.83亿。对于优先股的确认与计量,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定,目前为止,优先股可以划分为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不同的划分会直接影响到其后续的计量,从而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若按照我国的规定,将M公司的优先股划分为金融负债,后续的资产负债表日必须按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损益,结果导致其2017年的利润减少542亿元,年末出现1272亿元的资不抵債。若将其划分为权益工具,后续的资产负债表日不需要重新计量,则M公司2017年的利润将增加542亿元,净资产也将由-1272亿元变为343亿元。可见,对优先股性质归属的不同认定及其后续的不同会计处理,会使得公司的业绩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很显然,第二种结果更符合M公司的实际情况。公司的财务报告是为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而存在的,而其中的净利润指标是衡量公司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M公司的净利润指标与其实际经营情况不符,这有可能会使投资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四、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M公司所谓的“亏损上市”其实是由于会计处理带来的“错觉”,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不同会计处理会使得M公司的业绩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由于M公司在香港上市,所以采用的是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将优先股以公允价值计入负债,当M公司的估值提高时,它的“亏损额”也会越大,但这种亏损并不影响M公司的上市经营。

参考文献

[1]胡中颖,周旭旭.小米的市值之谜——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角度[J].特区经济,2019(02):155-157.

[2]宋颖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会计处理研究[D].上海国家会计学院,2018.

[3]黄世忠.优先股性质认定、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分析——基于小米财务报告的案例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8(10):6-9.

作者简介:庆育红(1995—),女,汉族,甘肃临夏,研究生在读,兰州财经大学,研究方向:注册会计师方向。

猜你喜欢
盈亏利润
1—4月实现利润列前五位省份增长情况
巧用Excel盈亏图分析差异一目了然
基于盈亏平衡分析的黄玉川煤矿生产规模决策研究
浅析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八月十七日月亮独立
医院药房盘点盈亏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探讨
我用假设巧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