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泰尔指数和集中指数的我国中医药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价

2019-06-20 03:55杨茜茜
医学与社会 2019年6期
关键词:华东地区西北地区公平性

杨茜茜 张 翔 李 丹

1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武汉,430030;2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农村健康服务研究中心,武汉,430030;3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武汉,430061

中医药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1]。中医药资源的合理配置,关乎到广大居民健康公平和中医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本研究采用集中指数、集中曲线和泰尔指数评估我国中医药资源配置的公平程度,比较我国7个地区中医药资源配置情况。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资料均来源于《2016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研究指标包括全国中医机构数、中医机构床位数和中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按照地理区划,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7个地区。

1.2 研究方法

集中指数(Concentration Index,CI)是世界银行推荐的用于测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间卫生服务是否公平的重要指标[2],可以量化的考评经济发展水平与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关联程度,并可基于构成比和累计构成比绘制相应的集中曲线。

泰尔指数(Theil Index,TI)可用来衡量地区间卫生资源分布的均衡性,通过计算贡献率可以直观反映各地区及地区间对总体的影响程度[3-4]。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计算集中指数和泰尔指数,绘制集中曲线。

2 结果

2.1 2016年全国中医药资源配置情况

天津的人均GDP在全国居于首位,但其每万人口中医机构数、中医机构床位数和中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偏低,分别为0.0307、1.0303和0.9296。河北在华北地区中人均GDP较低,但其每万人口中医药资源数却较高,分别为0.2412、4.7220和3.1466。东北地区,吉林的人均GDP较高,其次为辽宁,黑龙江最低,但吉林的中医药资源拥有量低于其他两省,分别为0.1629、1.9333和1.2069。上海的人均GDP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都较高,但其每万人口中医药资源拥有量却较低,分别为0.0319、1.1661和0.9679。反观山东,其每万人口中医药资源数分别为0.2645、7.2686和4.1519,居全国前列。华中地区,河南、湖南和湖北的每万人口中医药资源数均较高,其中河南最高,分别为0.1470、7.1850和3.9229。海南的每万人口中医药资源拥有量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均较低,分别为0.0218、0.4878和0.2540。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和西藏的人均GDP和中医药资源拥有量均处于全国末端,其中西藏分别为0.0117、0.1879和0.1546。甘肃位于西北地区,其人均GDP处于全国末位,但其每万人口中医药资源数并不低,分别为0.1731、2.9744和1.5249。纵观各省,四川省每万人口中医机构数、中医机构床位数和中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均最高,分别为0.5536、7.7824和5.4073,西藏均最低,分别为0.0117、0.1879和0.1546,见表1。

表1 2016年我国中医药资源配置情况

2.2 全国中医药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

我国每万人口中医机构数、中医机构床位数和中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的集中指数CI分别为-0.0325、-0.0177和0.0484。由集中曲线图可知我国中医药资源配置整体较公平,且3类中医药资源配置均趋向于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见图1。

图1 2016年全国中医机构数、中医机构床位数和中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的集中曲线图

2.3 全国7个地区中医药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比较

我国中医药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显著。就中医机构的配置而言,华北、东北、华东和西南地区的公平性低于华中、华南和西北地区,华东地区的公平性最差;对于中医机构床位的配置,东北、华南和西北地区的公平性优于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华东地区的公平性最差;中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方面,东北、华南和西北地区的公平性比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好,仍以华东地区的公平性最差。可见华东地区中医药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亟需提高,见表2。

2.4 地区间差异对我国中医药资源配置总泰尔指数的贡献率分析

华南和西北地区对3种中医药资源配置的贡献率均较低,在10%左右;其次为华北、东北、华中和西南地区,其贡献率在15%左右;而华东地区的贡献率总体偏高,均达到了20%以上。此外,地区间差异高于地区内差异,地区内的贡献率最小,有较好的公平性。从我国中医机构、中医机构床位、中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配置3方面来看,7大地区间的差异分别占全国总差异的67.51%、60.44%、59.76%,表明我国中医药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性主要由地区间差异引起,见表3。

3 讨论

3.1 我国中医药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欠佳

我国中医药资源的配置主要集中在人口较多的省份,如四川、河南、山东等,说明我国中医药资源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较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5]。我国中医药资源配置并非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的省份,原因可能是中医药相比西医价格低廉易得,且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中医药资源优势,大部分百姓对中医药认可度高,需求大。但经济差异对中医药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影响较大,如西藏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医药资源配置相对较低。本研究表明,我国中医机构床位和中医机构的配置公平性优于中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说明相比硬件资源,中医药人力资源的配置公平性欠佳,这与付春静、向媛薇的研究结论一致[6-7]。

中医药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促进人民群众便捷、高效、低廉地享受其应有的健康服务至关重要[8-9],有关部门不仅要加大中医药硬件设施和经费方面的投入,还必须推动中医药人力资源优质、充足、公平地供给。同时,应通过建立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提高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的福利待遇等措施吸引和稳定优秀中医人才[10],促进中医药人力资源在地区内和地区间合理分配。对于偏远的基层中医机构,应提升中医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促进基层中医服务可及、优化,改善中医药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表2 2016年我国7大地区中医药资源配置的泰尔指数

表3 2016年地区间差异对我国中医药资源配置总泰尔指数的贡献率(%)

3.2 华南、西北地区的中医药资源配置公平性较好

本研究显示,我国华南和西北地区中医药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最优,其次为华北、东北、华中和西南地区,华东地区最差。表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中医药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欠佳,这与卢秀芳和闫朝阳的研究结果相符[11-12]。经济欠发达的西北地区中医药资源配置较公平,原因可能是西北地区民族医药资源富饶,当地居民中医药可及性好。相关研究发现,上海市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其中医医疗资源的拥有量和配置水平却略显薄弱,与其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尽一致[13]。卫生行政部门在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中除了要考虑经济因素[14],更应考虑当地常住人口、人口结构、人群健康状况、居民对中医药的实际需求、中医药资源存量和现有中医药卫生资源基础水平情况等[15-16];同时,政府可引导社会组织对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建设投入财力、物力[17],弥补中医药资源在农村地区的配置欠缺。

3.3 中医药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性与地区间差异有关

我国中医药资源的不公平性主要由地区间差异引起,其中华东地区的贡献率最大。我国土地面积大,人口地理特征具有多样性,有关部门应充分考虑我国不同地区和人口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地配置中医药资源。对于中医药资源配置公平性欠佳的华东地区,要依托经济发展优势,借助分级诊疗、医联体和远程医疗等促进优质中医资源有序下沉[13]。对于中医药资源配置较好的华北、东北、华中和西南地区,要在保持中医药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下提高其使用效率,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18],提高当地居民健康水平,力求将健康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对于中医资源配置较均衡的华南和西北地区,应利用其经济优势或中医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中医服务形成区域特色,促进相关产业优化升级。

猜你喜欢
华东地区西北地区公平性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获评“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高管薪酬外部公平性、机构投资者与并购溢价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2017年华东地区工程咨询协作网年会在济南召开
关于公平性的思考
基于普查数据的我国18个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及公平性统计分析
2014年华东地区工程咨询协作网年会在青岛召开
华东地区民用机场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