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医院中医药人员配置公平性研究

2019-06-20 03:55王教志沈绍武
医学与社会 2019年6期
关键词:市州中医医院基尼系数

王教志 沈绍武 肖 勇

湖北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武汉,430065

湖北省是中医药大省,在中医药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及深厚的发展基础。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湖北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鄂政办发〔2017〕13号)以及《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18〕23号)等文件均提出要将湖北省建设成中医药强省的目标,同时也提出振兴湖北省中医药的具体措施。未来5年,湖北省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逐步提升,人人享有基本中医药服务。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保证中医药人员配置的公平性。本文从公平性维度入手,对湖北省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配置进行研究,为湖北省合理配置中医药卫生人力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湖北省17个地市州的中医医院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指标包括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见习中医师和中药师(士)[1]。指标数据分别来源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2012-2017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湖北省中医药综合统计管理平台2012-2017年度统计报表以及湖北省统计局年度统计公报。

1.2 研究方法

运用卫生资源密度指数指标体现中医药人员按人口和地理面积的均衡分布,运用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直观体现和判断湖北省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按人口、地区分配的公平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处理,运用散点图绘制洛伦兹曲线,并测算基尼系数。

2 结果

2.1 湖北省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发展情况

2012-2017年,湖北省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中药师(士)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截至2017年底,湖北省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总量为8453人,较2016年增长6.38%,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70.03%,较2016年上升8.72%,见习中医师占11.45%,中药师(士)占18.51%。见表1。

表1 湖北省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发展情况 n(%)

数据来源:湖北省中医药综合统计管理平台。

2.2 2017年各地市州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分布情况

从人均中医药人员拥有量来看,武汉市、黄石市、襄阳市相对较高,潜江市、神农架林区相对较低;从地理维度看,武汉市最高,为每平方千米0.2123人,神农架林区最低,为每平方千米0.0018人;从HRDI分布来看,武汉市最高,为0.1885,神农架林区最低,为0.0120。武汉市中医药人员HRDI是神农架林区的近16倍。结合人口与地理因素,中医药人员资源多集中在发达地区,并且高度集中于武汉市,各地市州之间人均中医药人员拥有量差异巨大。见表2。

表2 2017年湖北省各地市州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配置情况

数据来源:湖北省中医药综合统计管理平台年度数据和湖北省统计局统计年鉴。

2.3 2012年、2015年与2017年各地市州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配置公平性比较

2017年,湖北省中医医院平均每千人口中医药人员数为0.1244人,17个地市州中只有6个地市州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区域之间的中医药人员配置差异较大。平均每平方千米中医药人员为0.0441人,有7个地市州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武汉市最高,约是居中的鄂州市的6倍,是最低的神农架林区的近118倍。

从2012年与2017年的比较来看,湖北省部分地市州发展速度较快。其中,荆门市、天门市、荆州市、十堰市的每千人口中医药人员数的拥有量以及每平方公里中医药人员数的拥有量增长率均超过12%。但还存在部分地市州发展速度衰退的情况,随州市、咸宁市、鄂州市、仙桃市的每千人口中医药人员数的拥有量以及每平方公里的中医药人员数的拥有量下降率超过15%。见表3。

2.4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将湖北省17个地市州中医医院每千人口中医药人员拥有量由小到大排序, 以各地市州常驻人口与地理面积累计比为横坐标,以中医药人员数累计比为纵坐标,分别绘制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按人口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图1)与按地理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图2),并计算基尼系数。2012年、2015年和2017年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0871、0.0892和0.0868,总体呈下降趋势,均低于0.20,2012年、2015年和2017年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为0.3002、0.2802和0.2775,介于0.2-0.4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

图1 湖北省各地市州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资源按人口分布的洛伦兹曲线

图2 湖北省17个地市州公立中医医院卫生资源按地理分布的洛伦兹曲线

表3 湖北省各地市州2012年、2015年与2017年中医药人员配置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湖北省中医药综合统计管理平台年度数据和湖北省统计局统计年鉴。

3 讨论

3.1 湖北省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的配置总体合理

2012年、2015年和2017年湖北省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均低于0.2,按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均低于0.4,并呈下降趋势,表明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分布相对公平,配置相对合理。可能与近年来中医医院开始重视中医药人才引进以及政府部门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财政投入有关,使中医药人员配置公平性有所改善,取得了成效。2012-2017年,中医药人员总量、每千人口中医药人员拥有量以及各地市州每千人口中医药人员总体呈上升趋势。虽然中医药人员资源增长速度相对滞后,但基本上在合理的上升空间内,基本可以满足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3.2 湖北省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优于地理公平性

结果显示,2012年、2015年与2017年,湖北省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资源配置的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都优于地理公平性。同时,2017年的人口、地理公平性要优于2012年和2015年,说明近年来中医药人员资源配置越趋向合理。但在黄冈市、宜昌市、十堰市等地域辽阔、人口分布相对平均的地区,地理面积配置不公平更加突出。主要原因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中医药人员主要按人口因素配置,未充分考虑地理因素。在市场调节下,中医药人员主要流向经济发展较好、人口密集的地区,流向经济落后、地广人稀地区的较少[2]。新医改实施之后,定点医疗机构不断增加,同时政府逐步完善跨区域就医费用报销体系,使得部分患者更偏向于在中医药服务水平高、质量优、经济发达的地区就医,打破了地理限制。建议中医药管理部门加强对湖北省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资源的合理规划,不仅要从人口角度还要从地理面积角度进行中医药人员资源配置。运用行政干预手段,加大对每平方公里中医药人员较少的城市政策倾斜力度,提高当地中医药人员的待遇,合理规划中医药人员在市域内和市域间的配置,从而提高地理公平性[3]。

3.3 湖北省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区域差异悬殊

根据2017年各地市州的比较结果,武汉市等发达地区的每千人口中医药人员数、每平方千米中医药人员数和HRDI指标都远远高于省平均水平;而潜江市、神农架林区等3项指标均低于省平均水平。湖北省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的配置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主要由于欠发达地区中医医院的综合实力及其发展水平没有中医药特色优势,部分中医药人员为追求更好的发展平台,倾向于选择经济更发达、更高级别、具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中医医疗卫生机构;现有的中医职称评定考核政策对基层中医药人员来说难度很大,直接影响工资待遇的提高,影响了他们工作积极性[4]。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一方面能够为中医药人员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薪金待遇,另一方面也能为其提供更多职称晋升和培训交流的机会,能够较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5]。

建议政府应加大对经济水平欠发达地区的中医药财政投入,促进落后地区中医药服务水平的提高,建立合理的中医药人才流动机制,引导中医药人员资源合理流动,避免中医药人员过度集中于武汉市等发达地区,进而缩小区域间差距。同时,建立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医医疗机构的帮扶机制,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中医药服务水平,促进该类地区群众享受较好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猜你喜欢
市州中医医院基尼系数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医院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2017:市州报社长在谋划什么?
中医医院中优质护理服务的探讨
近代上海中医医院发展概况
什么是基尼系数
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10年基尼系数
中国人的收入差距被夸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