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医疗机构心理应急人力资源现状研究

2019-06-20 03:55
医学与社会 2019年6期
关键词:精神科演练突发事件

靳 彬 詹 引 骆 达

1 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300222;2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天津,300070;3 天津市卫生计生发展研究中心,天津,300131

据调查,突发事件当事人中约11%-38%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和自我障碍[1]。在突发事件中为当事人提供心理干预有助于其调整应激状态,正确应对,防止或减轻突发事件导致的不良后果。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将心理干预工作纳入灾难救助体系[2]。我国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始于 1994 年克拉玛依市的火灾救助,2008年汶川地震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3]。天津市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人员曾多次参与国内各类灾后救援工作,如“MH370”事件、“东方之星”翻船事件等。2015年“8.12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后,天津市的心理危机干预人员为事件善后做出了突出贡献[4],但也暴露了心理救援队伍不稳定,专业人员数量及能力不足等问题。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天津市医疗卫生机构心理应急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天津市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卫生部《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的要求,心理救援医疗队和救灾地点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人员以精神科医生为主,具有处理创伤后心理问题/精神疾病能力的心理卫生专业人员主要集中在精神专科医院[5]。本研究基于天津市卫生计生信息平台数据库统计全市精神科医生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对全市16个辖区(市内6个区、近郊4个区、远郊6个区)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成立及培训演练组织情况,发放《区卫生行政部门基线数据调查表》,回收有效调查表16份,有效率100%;对全市31家三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及所有精神卫生专科发放《医疗机构心理应急人力资源数据调查表》,调查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状况、院级培训演练组织及参与处置事件的情况,回收有效调查表31份,有效率100%。

1.2 研究方法

基于天津市卫生计生统计信息平台数据,收集天津市精神科人力资源现状(精神科医生所在辖区、年龄、学历和职称);编制心理应急人力资源调查表,对16个辖区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工作管理人员调查区级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成立时间、挂靠单位、人数)、心理应急培训/演练组织状况(参与人数、培训/演练方式);编制医疗机构心理应急人力资源调查表,对三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及所有精神卫生专科应急管理人员院级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成立时间、人数)、院级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成立时间、人数)、院级心理应急培训/演练(组织次数、参与人数、培训/演练方式)以及心理应急人员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录入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天津市精神科人力资源现状

截止2017年底,全市共有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559人,其中76.74%就职于精神病专科医院。按照医师所属机构的行政区域划分,市内6区的医师数占57.1%,近郊4区占21.0%,远郊6区占21.9%,城乡分布不均。

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的平均年龄46.3岁,45岁以下中青年超过50%,属于体力和精力最旺盛的年龄段,能够支撑高强度和高危险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66.37%,中级以上职称占67.52%,说明医生综合素质较高(表1)。

表1 天津市精神科医生的学历和职称分布

2.2 天津市心理卫生应急管理架构

天津市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和统筹安排。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6年8月成立的市卫生应急心理危机干预质量控制中心,属国内首创,负责制定卫生应急心理危机干预质量控制标准、评估标准和质量考核细则并督促指导各级机构落实质量控制,提升市卫生应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质量。

市级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由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团市委、市妇联4部门共同组建,从各有关机构中共招募了100名心理危机干预队员。管理办公室设在市精神卫生中心,负责统筹组建队伍,招募成员,开展培训和演练工作等。截止2017年底,全市16个辖区中,4个市内区、2个近郊区、3个远郊区共9个区成立了区一级的突发事件心理救援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队员总人数达到68人。

2.3 心理应急培训/演练及事件处置能力

2015~2017年间,市一级共组织心理应急培训6次,组织京津冀联合演练1次,参加京津冀联合演练2次;全市仅3个市内区和1个近郊区组织过区一级的心理应急培训/演练;31家医疗机构中仅6家机构组织过院一级的心理应急培训/演练。

参与调查的31家医疗机构3年间仅天津市安定医院(即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曾派人参与过跨省心理应急处置,11家机构(城区6家、郊区5家)派人参与过市内突发事件的心理应急处置,50%以上的医疗机构没有参与心理应急处置的经验。

3 讨论

3.1 心理应急人力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差距较大

全市精神科医生的区域分布严重不均,面积小且交通便利的市内6区精神科医生明显多于近郊和远郊区县,且市区内组织的培训/演练也比较多。但一般重大交通事故多发生在远城区的高速公路,泥石流、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也主要出现在远郊区县,而爆炸、安全生产事故等突发公共事件则易出现在工业、制造业集中的滨海新区。但是这些区域的心理应急人员,处置能力都严重不足。因此,应加强郊区心理应急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应急处置能力,缩小城乡差别。

3.2 市级队伍难以集中管理,响应缓慢

目前天津市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由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团市委、市妇联四部门共同组建,队员由分别隶属四部门的几十家机构,给统一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实践中,这种组建的模式不仅存在组织、调动、沟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而且由于队员信息更新滞后,难以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改变这种局面是当务之急。

3.3 队伍稳定性差,队员处置能力不足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但当前存在应急队伍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费不足,在条件极其艰苦、压力特别大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心理应急人员个人素质、职业道德、使命感和责任感支撑工作,在心理应急处置工作中没有相应的劳动补偿,严重挫伤了工作积极性[6],导致了应急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也降低了应急处置能力。

4 建议

4.1 应组建以精神科医生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心理应急团队

心理救援涉及多方面的工作,需要不同相关专业的人员(心理咨询师、心理护理人员和精神科医生)参与,才能使心理救援工作顺利开展。国外的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大多接受过专业培训,人员组成中包括临床心理学家、学校心理学家、咨询心理学家等心理学专家,还包括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等。海南省尝试以心理咨询师为核心,精神科医护人员、志愿者和政府官员等参与共同组成快速反应的服务组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7]。有研究提出,精神科医生在灾难现场早期提供的精神状况评估、药物使用指导、心理急救和转诊服务等都是其他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不可替代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8]。精神科医生由于专业的优势,应当在灾后心理救援工作中担任领导重任[9]。因此,应组建以精神科医生为核心,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及精神科护士为辅助,其他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为补充的团队合作模式。不同成员应分工明确,各有救援的侧重点。精神科医生主要负责心理评估与诊断、心理急救、提供急性精神类药物使用指导等;心理咨询和心理护理人员着重对危机暴露人群的情感宣泄、压力调节和认知重建等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则满足陪伴、照顾等心理需要。以精神科医生为核心的团队合作模式可能在心理应急救援中弥补精神科医生人员的不足,最大限度发挥精神科医生的作用。

4.2 构建网格化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布局

由于精神科医生行政区域分布不均,部分区的精神科医生数量少,难以形成区级心理危机干预队伍,而市级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调度、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影响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建议在全市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网格化布局,以2-3个邻近行政区形成一个网格组建一支专业过硬、统一组织管理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负责该网格内突发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加强统一管理、培训和演练,才能够在紧急时迅速出动,开展有序的心理救援。

4.3 完善管理制度,实现心理危机干预可持续发展

突发事件造成的心理创伤和应激障碍在短期内难以完全消失,甚至可能会影响整个人生。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等问题一般在事件发生3个月后逐渐显现。如日本阪神大地震受灾者的追踪研究发现,约需5年时间人们的心理状态才能逐渐恢复到震前水平[10]。因此,从灾难性事件发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受灾人员都需要心理危机干预,才能走出灾难带来的心理阴影。天津市开展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经费严重不足,尤其缺乏对长期心理危机干预的经费投入,使后期的心理疏导难以持续。因此,应制定心理危机干预的长期工作计划,提供经费保障,才能使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精神科演练突发事件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未雨绸缪演练忙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