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大师

2019-06-20 09:17张品成
椰城 2019年5期
关键词:馆长厂长监狱

张品成

杨颂今十九岁,从技工学校分到大山深处一个叫启晓的地方。那儿有家三线厂,叫万方机械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三线厂虽地处深山,但福利待遇皆不错,可杨颂今不满意呆在这种地方,他向往大城市的生活,总觉得自己迟早要离开这。因此工作心不在焉不认真,经常被车间主任和厂领导批评。

杨颂今常去的地方是厂图书馆,他经常在那苦读,他想,我总有一天会考大学走出大山。可杨颂今虽然读了技工学校,学的是电焊工,其实他小学教育都没好好完成,高考像一道翻越不过的大山。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身边和他一起在图书馆复习的初中生都一批批考出山外。

杨颂今虽没考取大学,却爱上了读书。他从读书中明白了许多事理,思想也得到升华,他开始热爱工作,对生活充满热情。大家都觉得杨颂今彻底变了。除了读书,杨颂今没事还帮馆长整理图书。馆长生病了,厂长说你去图书馆吧。杨颂今点了点头。那些日子,他把图书馆管理得有条不紊。

后来,图书馆老馆长病故,厂长对杨颂今说你来做这个馆长吧!杨颂今很利索地答应了。

厂图书馆馆长几乎是光杆司令,手下就一个女职工。一个人既是馆长,又是管理员、保洁员。早上八点开门,晚上九点关门,要是有人还想留在那读书,馆长就得陪了。有些日子天天“夜班”,所以,馆长这“官”没人愿当。

杨颂今却把工作做得很出色,这让厂长很吃惊。

杨颂今也获得了爱情,厂医院的护士刘凤欣很爱读书,她总坐阅览室最后一排靠窗的位子。刘凤欣文静漂亮,一直低头看书,心无旁骛。偶尔会抬头看下窗外,窗外风景如画。

杨颂今爱上了那姑娘,他弄来一钵玫瑰,花钵是青花瓷的。放在窗外的矮墙上,从此,刘凤欣抬头看见的不仅是风景,还有那盆玫瑰。

他们以书结缘,成了夫妇。

上世纪九十年代,三线厂要搬迁撤并。杨颂今所在的工厂要改制。工人们领取了安置费,何之凯是杨颂今好朋友,说我们用这钱合伙做生意吧。杨颂今却说,厂子没了,这图书馆还在呀,厂里的职工还住在这呀,还有邻近村子里的孩子总得看书吧?

杨颂今的父亲亡故,杨颂今去奔丧。没想到厂子早已面目全非,机器拆了能用的都运走了,不能用的被当作破烂卖了。让杨颂今没想到的是,图书馆里一片狼藉,几个库房的图书不知踪影。一问,才知那些图书也被当破烂一起处理了。

人们第一次看到杨颂今发怒。他拎起一把铲子疯了般的要找人“算账”。他跑着,一群人在身后追。保卫处长把杨颂今抱住了,厂长示意保卫处长放人。杨颂今突然看见厂长和一群工友,他把铲子扔了。一脸平静地对厂长说,厂长,听说这些房子要买掉,职工可以优先。洪厂长吃惊地看着杨颂今。

杨颂今把他所有的钱都拿了出来,他还向朋友借了些钱。他真的到厂里找到厂长,把那幢小楼买了下来。

厂长说,连我都要离开了,你要那房子有何用?

刘凤欣也执意要离开,她并不赞同丈夫的做法,她觉得一切随大流,过去的已经过去,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但杨颂今很执拗。他们发生激烈争吵、推搡间,那盆花坠下矮墙,花钵破了。妻子愤而离去。

杨颂今望着刘凤欣的背影,他期望女人能回心转意,但刘凤欣头也没回。杨颂东把那盆花栽在图书馆一角的花坛里。

那天早上,人们看见杨颂今推着辆半新不旧的单车走了。

城里,人们发现多了个收破烂的人,这个人有些怪,对旧书格外看重。总愿意出高价把旧书收了。他不修边幅,一身邋溻,胡子挺长,衣服破旧……在城里发财了的好友何之凯寻迹找来,好不容易认出,这个住在桥洞下的“流浪汉”就是杨颂今。

何之凯还是力邀一起合作,杨颂今说那图书馆怎么办?

杨颂今那些日子成了个“破烂王”,城里很多人认识他,一见他来,总是把废弃的书递到他的手里。

下雨或者难以收破烂的日子,人们看见桥洞下的那个破烂王竟然在读书。

又是雨天,两个女大学生在河边散步,突然遇雨,她们跑到桥洞躲雨,发现了正在读书的“流浪汉”。更让她们惊诧的是,那个“流浪汉”看得是一本黑格尔的著作。

孔爱修和巩春来和这个“流浪汉”聊了起来。杨颂今口若悬河,让两个女大学生诧异不已。她们举起手机,把看到的听到的录了下来制成抖音并且发布到网上。

杨颂今一下子成了网红,很多人拥到桥洞来一睹流浪大师的真容。

杨颂今走到哪,粉丝就拥到哪。他们爱听他发表“演说”,或者“讲经论道”。

粉丝越来越多,如过江之鲫。杨颂今说:你们影响到我收书和读书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杨颂今发现他的临时住处堆滿了书,甚至有刚从书店买来的新书。

不断地有访客到来,有的身份显赫,有的貌美如花……

有人想请他入职公司,甚至有人想请他出演电影,有人说,你什么也不干给你一套房你住着就是,你读你的书……

粉丝蜂拥而至,越来越疯狂,甚至影响到了交通,杨颂今厌倦了,他说他想回启晓。

第二天,来了一长队厢车,这些粉丝自愿组成车队,送杨颂今和他的书回启晓。

寂静的山村突然热闹起来,志愿者和粉丝们帮助杨颂今整理着图书馆。里外一新,馆里的书比先前还多。

让杨颂今开心的是,邻近村子里的孩童和后生,都到这地方来看书、借书。他并不知道,有些是专门为看热闹而来。

但好景不长,随着“大师”的回归,网红的色彩暗淡下去,来启晓的人越来越少。读书的人也日见少下去。

几个大学生自愿者也因各种原因先后离开。

偌大的图书馆只有杨颂今一个人。他读书,种菜,也照料着那株花。但常常觉得那么多的图书放在那没人看,心里总不是味。

他给城里的媒体朋友打了一个电话,他说:帮我发个广告,我的图书馆可以免费远程借阅。

杨颂今坐在那等待手机的响声。手机时常响起,多是些老粉丝的问候,或者是媒体来找素材,没有他期望的借阅。

那天,却来了一封信,他觉得有些奇怪,现在还有谁写信呢?

信来自监狱,杨颂今拆开。那是个服刑的犯人写来的。他说他叫魏群番,想借阅几本书。他说监狱也有图书馆,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想读你的书。

杨颂今很开心,把书找出整理好,快递寄到了监狱。

不久,那些书寄回来了,附有一信:书,我都读了,读了书就是不一样。

杨颂今又找出一些书寄了过去,不知道往返来回了多少次,也不知道那个服刑的陌生人读了多少书。但有人借书,他很高兴。

春去冬来,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杨颂今以书为伴,依然过着寂静安祥的日子。

这一天他又接到魏群番的信。那个年轻人告诉他,感谢寄来的书让他有好的表现,狱方给他减了刑。他即将刑满释放,希望刑满释放的那天有人在监狱的大门口接他,见证他的新生。可他是个孤儿,没有亲人。他问:不知道你能不能来接我?

虽难确定,但他告诉了杨颂今他出狱的准确时间。

杨颂今很快回复:我一定去接你!

夜里下起了大雨,杨颂今检查屋子,发现屋顶有漏水,水滴在书架的书上。他冒雨爬上梯子补漏,不小心从梯上摔了下来,把脚摔伤了。

离魏群番出狱的日子越来越近,但杨颂今的脚伤还未痊愈。

那天,杨颂今找来辆轮椅。他叫来了乡里的一个朋友开了辆农用车,他坐在车斗里,开到乡间的公共汽车站。朋友说:你受这苦到底去哪?杨颂今说:我要去监狱!朋友笑了,开什么玩笑?算了,我不问了。

公共汽车来了,售票员扶他上了车。

里关站,一块巨大的标志显示“某某监狱”字样,箭头所指是另一条公路。大家扶杨颂今下车。售票员说:你真的去监狱?那还有一截路喔,你能行吗?杨颂今点了点头。

坡道,曲折的弯路……杨颂今往远处望去,监狱在远处隐现。

杨颂今艰难地摇着轮椅手柄,手心处渗出血渍,他仍然缓缓前行。监狱那边寂静无人,杨颂今的轮椅终于到达了监狱的大门。他坐在轮椅上看着手表。钞针的嘀嗒声里,突然掺入了一阵尖利的响声,监狱的大门被打开了。那边,一个年轻人朝大门外走来。他一直走到杨颂今的身边。年轻人抬头望了望天空,说:刚才还阴着天,现在满天阳光灿烂。杨颂今说,怎么?外面的天和里面不一样吗?

是有点。

天总是时阴时晴的,不过不要紧。

那是,不要緊!

魏群番推着杨颂今出现在晓启老旧的水泥路上。他们往图书馆走去,突然,杨颂今叫出了声,他看见那钵玫瑰,出现在那截矮墙上,花钵和先前的一模一样。

杨颂今激动地站了起来,他想快步往家走,但还是趔趄了一下。魏群番扶着他走到门边。门开着,看见的一切与他离开时截然不同。一切都收拾得焕然一新。

望去,依然是阅览室最后一排靠窗的位子,一个女人读书的背影。

杨颂今听到身后魏群番对他说:就这事上你没跟我说实话,你不是有家的吗?

杨颂今没回答也没回头,泪水肆意地从他脸上淌下来……

猜你喜欢
馆长厂长监狱
请专家
巧扩监狱
考进来的
厂长的卫生间
监狱堪比天堂
互联网精神下的虚拟馆长
“留守厂长”的等待
缅北监狱
这回咱们吃他们
这些书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