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城市治理五大问题

2019-06-20 08:33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城管委员垃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三月的北京,惠风和畅。作为国家和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2019年全国“两会”在京隆重召开。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型城镇化要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水平,让城市更宜居,更具包容和人文关怀。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城市治理问题,为城市治理建言献策,为祖国蓬勃发展描绘新愿景。

城市管理的立法问题

当前,在我国的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中,尚无一部专门的法律来指导,实际工作中,主要是参照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法规,以及《城建监察规定》等部门规章。对此,蔡建国委员认为,“完善城管立法”,通过全国性的专门城管立法,明确城管执法机构的性质、编制;城管执法人员的身份、城管执法的职能职权、手段;城管执法的标准、城管执法的协调机制,以及城管执法队伍的建设、培训等。

刘英姿委员认为,以往,城管工作是多头管理,每个部门各行其是,都有自己的规章。有的问题有多个部门管,出现问题的时候,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出现了“一个和尚有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尴尬现象。刘英姿委员说,我们武汉市3月1日起实行了《武汉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这是我国首部针对城管部门的地方性法规。那么,为何要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因为法规相对更完备,只有这样,才能高于各部门之间的规章。

大数据时代与智慧城市的建设问题

杨军代表建议,在国家层面,应大力加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的顶层设计,合理布局云计算产业,助力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安徽省宿州市人大代表杨军说,目前,宿州市云计算产业园区落户企业总数达910家,2018年实现全口径产值162亿元,增长26%;税收4亿元,增长47%,具备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能力。宿州市重点打造政务云、教育云、医疗云、交通云等“8朵云”工程,全面提升了政府在城市管理、社会保障、安全防范等方面的治理能力、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杨军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应重点围绕国家大数据战略和“数字经济”发展,尽快制定、出台支持地方政府促进云计算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鼓励政策,不断培育、壮大新型业态,促进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转型发展。

王翠坤委员建议,加强数字城市的顶层设计,助力“数字中国”建设。王翠坤委员认为,目前,“数字中国”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智慧化内容主要集中在活动和服务两个方面,即:城市中的“市”。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内容主要集中在利用网络、云计算等技术,以及传感器等监控设备,提供高效便捷的社会服务、城市运行、政务管理等。特别是在智慧城市管理、智能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医疗等方面,是当前智慧城市投资的重点方向。二是建筑及其他城市物理实体在智慧城市平台中缺位。三是缺乏智慧城市建设中与“城”相关的标准和应用指南,不利于“数字中国”的实现。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王翠坤委员建议,一是推进数字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二是要将建筑、市政、管网等实体对象和空间,纳入智慧城市管理平台;三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和推进实施。这些都需要从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标准,进行研究和应用,从而形成全国数字城市基础数据互通的大底层。

李彦宏委员建议,人工智能时代,要打破“数据孤岛”和“创新孤岛”。他认为,随着市场的快速扩张,典型的“数据孤岛”等问题暴露出来。虽然我们拥有海量的数据,可是这些数据之间却并没有连接。以智能医疗为例,电子病历在不同医院之间不能互通,患者往往在一家医院看完病后,到另一家医院还要重新描述病情和检查。因此,需要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基础上,由相关部门推动数据共享,提升数据应用的价值。

李彦宏委员认为,破解“数据孤岛”,同样迫切甚至更加迫切的是改变“创新孤岛”。他建议,为更多创新者“做减法”,降低门槛,打通壁垒,形成合力。创新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协同,更需要各界合力。比如在智能交通建设方面,更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利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构建智能交通解决方案,让人们的出行更加顺畅、更加安全。

陈晓红委员建议,加大公共数据资源共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从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规划和特点出发,建立科学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框架,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和“市场调控”相结合的智慧城市发展路径。对此,陈晓红委员指出,建立“政府主导”和“市場调控”相结合的发展路径,鼓励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探索,为智慧城市提供跨界融通的解决方案;推动智慧环保产业发展壮大,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要鼓励全民参与,引导和扶持环保、民生等社会组织健康成长,共建智慧城市绿色治理体系;要鼓励多部门、多行业、多企业协同推进,鼓励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探索,提倡应用领域的深化与融合,为智慧城市提供跨界融通的解决方案。

大气污染的治理问题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持续推进污染防治,环境保护财政支出逐年增加。对此,李伟委员提出,要“全方位立体战”,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是重中之重。

李伟委员建议,一是要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防治各项行动;二是要稳步推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要把城市和区域污染防治治理作为污染防治的主战场,加大能源调整力度;三是要着力营造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合规排放、大众绿色消费,各尽其职、良性共进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四是要尽力而为,同时也要量力而行,要在关注“污染攻坚战”的实施过程中,一些措施可能会对一些特定的群体和少数企业产生短时间的影响,为此要对这些群体和企业做好生活保障等工作,争取得到人民群众更广泛的支持。

徐和谊委员认为,为更好地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应重点推进物流等营运车辆的新能源化。为此,徐和谊委员提出建议,要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牵头”和“拉动”作用,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鼓励大型整车、物流营运平台企业,快速地把传统的物流用车替换成新能源物流汽车。

垃圾分类的问题

潘碧灵委员建议,要促进垃圾分类全价值链和全产业链的高度融合,要做好分类收集与分类设施设备、分类收集与分类收运系统、再生资源系统与环卫系统等方面的衔接工作。潘碧灵委员指出,垃圾分类要做到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好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力量。这其中,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保障,购买企业服务和低值补贴。同时,还要建立考核体系,评估市场化的运营结果。企业则要按照顶层设计的要求,制定可执行的垃圾分类运营方案,围绕垃圾分类的目标,严格执行垃圾分类运营工作方案。同时,积极利用“附加值”和“商业价值”,以此逐渐减少对政府财政补贴的依赖性。

程红委员认为,要大力遏止快递垃圾。2018年,我国快递量超过了500亿件(相当于每个中国人一年收发38个快件),日均快件处理量超过1亿件。调查显示,快递垃圾在一些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3,而且正在日益成为固废的新污染大户,成为垃圾围城新的“贡献者”,成为“限塑令”以来,白色污染治理的又一大新难题。

程红委员建议,大力遏止快递垃圾,一是要强制淘汰有毒有害的材料,基本实现无害化。二是要遏制、減少过度包装,促进快递包装减量化。与此同时,还应在快递行业整肃暴力分拣,倡导文明分拣,以减少电商的担心和顾虑,主动去繁求简,形成减量包装的良性循环。三是要建立有效机制,提高快递包装的回收和再循环化。

杨松委员认为,发挥拾荒者在垃圾分类收运中的作用。在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收集的主体是捡破烂的拾荒人员,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特点,也是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对此,杨松委员建议,可以借鉴巴西国家的模式,对拾荒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要尽快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既要做到对拾荒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又要做到加强对拾荒者的有效管理,保障城市生活的安全稳定。

此外,要明确具体拾荒者的管理部门或组织,鼓励有条件的物业公司采取增收一定物业费的形式,从增收的物业费中,对再生资源分拣员(拾荒者)采取定期发放工资的形式;回收物资的收入作为小区业主的共同收入,用于小区建设、活动等支出。同时,还可以采取再生资源分拣员(拾荒者)“承包制”的形式。分拣员将分拣出的回收物质的收益作为其收入;结合我国国情实际,对拾荒者进行“收编”管理,组织他们进行专业学习和培训,将其规范为职业再生资源分拣员,并且实行持证上岗。

历史名城的保护问题

周岚委员认为,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和“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重要指示和要求,  目前,我国的名城保护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周岚委员提出,要多措并举,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确立名城“保护优先”的发展导向和评价体系;二是要建立、健全历史城区的有机更新和民生改善机制;三是要积极鼓励各地探索历史遗存活化利用的多元路径;四是要同步保护物质文化遗存和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责任编辑:赵刚)

猜你喜欢
城管委员垃圾
垃圾去哪了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倒垃圾
看望委员、代表
吃早餐难
大学生热衷当城管有喜有忧
城管案件
代表、委员风采录
“城管”用英语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