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垃圾分类的路径设计

2019-06-20 08:33毛一霖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分类垃圾建设

毛一霖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是固体废弃物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重要手段,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全民树立分类意识、政府部门明确分类标准、加强引导宣传、完善垃圾分类收运处置环节,还需设立资源回收综合利用企业等,引入市场因素让回收企业有收益,引导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回收行动。本文结合浙江省台州市垃圾分类工作实际开展情况,并以温岭市的举措和成效为切入点,分析当前垃圾分类现状,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台州垃圾分类工作现状

(一)垃圾产量及处置能力分析

全市垃圾主要有五大类别: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用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危险废物)、工业垃圾。

1.垃圾产量的现状分析。2017年,台州市产生建筑垃圾2165万立方(包括渣土734万立方、建筑泥浆200万立方,拆建产生的建筑碎块等1231万立方);产生工业垃圾350万吨(危险废物产生量为25万吨,一般工业固废325万吨);产生医疗垃圾7700吨;产生生活垃圾241万吨,日均6592吨,比2016年递增3%(其中温岭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最高,年产生生活垃圾60.53万吨,日均1658吨)。

2.垃圾处置能力分析。建筑垃圾:全市共有建筑垃圾消纳场9家。其中,黄岩的建筑渣土因为当地消纳场饱和,近期正在借鉴宁波、温州的做法,船运至头门港作为填海所需;工业垃圾:全市有危险废物处置大型企业1家(位于杜桥的“德长”,年处置能力为6万吨左右)和30多家小企业,全市处置能力为37万吨,存在较大的结构性缺口,2016年委托市外处理约9万吨。一般工业固废尚无处理厂,温岭、玉环、天台、仙居、三门等地,2017年有7.3万吨一般工业固废混到生活垃圾中进入填埋场或焚烧厂;医疗垃圾:处置企業全市有2家(临海、温岭),因为温岭厂家违法经营停业整顿,关闭焚烧炉,现在应急恢复的处置能力约为之前的1/2,处置能力缺口为2000吨/年,只能委托市外处理;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目前全市共有填埋场4个、焚烧厂5个,设计处理能力为5815吨/日,但2017年实际产量为6592吨/日,全市缺口达到777吨/日。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大件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均无。

(二)政府组织架构整合情况

台州市委市政府全面提出“垃圾革命”决策部署,制定《台州市“垃圾革命”(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基本达到全覆盖,回收利用率达到60%,资源化利用率达100% ”的目标。各县(市、区)也都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了方案。其中,温岭市专门组建了垃圾分类工作办公室,确定了市级机关分管领导、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和具体工作联系人155人。该办公室牵头制定了《温岭市“垃圾革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实施细则》《2018年温岭市“垃圾分类”工作任务计划表》和2018年各镇(街道)“垃圾革命”工作任务清单,完成了《可回收物收集点情况调查表》《垃圾分类情况调查表》《各镇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申请表》等各类统计表格及汇总工作,并在台州市率先研究起草各类示范点评价参考标准,指导各单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三)示范点建设情况

台州市统一生活垃圾四分标准,统一垃圾桶和垃圾袋的规格和颜色,各县市区陆续安排采购和投放。其中,黄岩采购投放了4500只“四分标准”垃圾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专业分类服务商开展试点;确定各县(市、区)2018年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示范单位、规范市场、可回收物中转站、建筑装潢垃圾分拣点等任务量和每类示范点的建设参考标准。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提升分类建设效果。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各地积极与当地镇(街道)及教育局、市场监管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对接示范点创建相关工作。截至目前,黄岩已建成示范小区1个(玫瑰湾小区),并已开始运行;玉环已确定示范小区10个;温岭已启动示范小区基础设施建设3个、示范学校基础设施建设1个,完成规范市场建设2个,完成餐饮垃圾分类示范点创建的前期准备工作1个,完成示范单位样板建设1个;仙居完成示范单位建设1处。

(四)资金保障情况

自2015年起,省市两级均把垃圾分类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台州其他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其中温岭市通过完善《温岭市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及《奖补办法》,明确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市财政按照每村人均30元的标准补助。对列入台州市级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示范村创建通过验收的行政村,分别奖补8万元、6万元。外包服务(日常运行)补助:机器微生物发酵资源化处置模式运行,每年按行政村实际分类人口50元/人标准予以补助;太阳能普通堆肥技术运行,每年按实际分类人口10元/人标准予以补助;机器处理设备,根据日处理吨位,分别给予20万元、35万元、45万元补助;每座阳光房处理覆盖3~5个村,市财政补助25万元。今年全市计划预算列入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奖补资金4320万元,其中440个村设施建设奖补1320万元,保洁员(二次分拣员)工资奖补1700万元,政府购买服务后续运行奖补1250万元,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奖补6个村50万元。

(五)垃圾运输情况

目前全市各地在运输环节实现分类运输的仅有路桥一地。路桥环卫拥有分类垃圾收运车80辆,保障分类运输,并开辟了4条收运专线,提高收运效率。三区中的黄岩、椒江的垃圾产量和路桥相近,需要购置同样数量的分类运输车辆各80辆,按照50万元/辆的价格计算,黄岩、椒江区级财政各需提供4000万元的采购资金。据测算,三区外的县市共需购置325辆分类运输车辆,均由地方财政出资解决。

二、台州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垃圾终端处置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垃圾分类前端投放的分析:由于路桥区有相对比较完善的终端设施,能比较妥善地解决生活垃圾的出路问题,因此该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相对较好。黄岩和椒江的垃圾分类仅在前端收集阶段进行尝试,运输阶段和最终处理依旧混合,以致分类收集失去意义;从终端处理设施类别来分析:对垃圾分类工作来说极为重要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台州市刚刚起步,且餐厨垃圾处理方式未确定,预处理设施建设未开展,餐厨垃圾处理运行方式、餐厨垃圾收运车的购置或者委托第三方收运及预处理无法选定,导致目前全市餐厨垃圾并未分类处理;危险废物处置厂全市仅有1个,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大件垃圾(旧家具、旧电器等)和工业垃圾没有相应的处理场。垃圾终端处置设备缺失,是当前全市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推进最根本的原因。

(二)工业垃圾处理能力欠缺

全市尚无工业垃圾处理厂,目前工业垃圾基本靠外运填补这一缺口。以温岭市为例,该市现有城南和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两座,设计处理生活垃圾1900吨/日(含污泥200吨/日),由于设备维护、故障和检修等原因,实际日处理垃圾约1500吨,污泥约100吨。据统计,该市生活垃圾日产量约1350吨,工业垃圾日产量约400吨至900吨(淡旺季),处置缺口较大。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全市现有垃圾处理厂的设计建设未包含工业垃圾的处理;二是企业没有配置工业固废处理设施或自行委托处理工业固废。大量的工业垃圾处理压力推给当地政府,混入居民生活垃圾之中,挤占了生活垃圾处理量;三是随着我国环保法律执行力度的不断加大,导致各地原先承包外运省外处理工业垃圾的难度越来越大,造成积存垃圾量居高不下;四是今年以来各地开展的环境整治和卫生城镇创建活动,使得陈年垃圾、河道浮萍和卫生死角垃圾清运量剧增,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处理压力。

(三)回收网点建设、建筑装潢垃圾处置滞后

从调研情况分析,由于用地选址面临问题,建设标准及环保要求过高,建设资金不足,缺乏龙头企业引导等因素,各地的回收网点建设和建筑装潢垃圾处置较滞后。以温岭市为例,该市通过对各镇(街道)可回收物回收站点基础情况进行摸底排查,据反馈情况统计,全市现有可回收物回收站点共60处,其中已办理营业执照的仅16处,经营业务主要为废旧纸箱、废弃金属等高附加值回收物的回收处理;建筑装潢垃圾站点仅3处。据商务部门统计,目前注册的各类回收站点有930家。但可回收物及建筑装潢垃圾回收站点都为个体经营模式,缺乏正规化、规模化的龙头企业参与经营,基础薄弱,导致两个站点整体经营规模小、散,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过于逐利,只收购高附加值可回收物,不利于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推开。

(四)垃圾运转方式有待改变

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回收体系未有效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未有效衔接,低价值可回收物及部分有害垃圾大都混入其他垃圾进行填埋处置。各地普遍反映的一个现象是:即使在设置了分类垃圾桶的区域,但出于终端处理地缺乏分类处理能力和减轻转运工作压力的考虑,转运工人也将不同类型的垃圾混收混运,这种原始的垃圾运转方式不仅大大削弱了垃圾分类的成效,不少地方的垃圾中转站也只是负责将小车垃圾装大车,将垃圾中的水分进行再挤压装车,并不进行二次分拣。在此次调研走访中,不少居民反映当看到分类的垃圾在转运的过程中并未被区别对待时,自身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五)源头分类能力有待提升

1.基礎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对26个小区的实地走访中发现,仍有22个小区未设置分类垃圾桶,源头设施不完善,导致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无法付诸行动。从问卷调查看,67%的居民反映本地区垃圾投放点仍以传统垃圾桶的方式安放,52%的居民认为没有分类的垃圾桶,是影响垃圾分类的最主要原因。

2.缺乏有效监督制度。针对居民生活垃圾未分类的情况,政府部门既没有可以遵循的处罚依据,也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特别是城区居民的生活垃圾大多集中投放,使得监管难度进一步增加。

3.居民分类意识不高。在对居民调研走访中,不少受访居民表示,垃圾分类宣传内容主要停留在分类理念引导上,实际操作指导性明显不足。据居民垃圾分类习惯意向调查结果显示,仅32%的居民对垃圾处理有“经常”分类的习惯,38%的居民只有“偶尔”分类的习惯,而30%的居民基本没有分类的习惯。在对垃圾分类还存在哪些问题的调查中,有67%的居民认为是“公众环保意识不强”。

4.垃圾分类宣传仍需加强。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69%的居民认为“宣传力度不够”是垃圾分类推行中的主要问题,有60%的居民反映对垃圾如何分类持“有一点了解”或“不了解”态度,尤其是家具、玻璃、塑料、废电池等特殊垃圾的处理方式有待普及。

三、对推进台州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一)科学调配,提升终端处理能力

1.妥善调运,确保安全。在保证生活垃圾处理的前提下,对各地的工业垃圾进厂进行有计划调度,既要尽最大努力接收,又要确保现有垃圾处置设备的运行安全和烟气排放达标。

2.进一步提升垃圾处理能力。从全市目前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布局来看,还需进一步完善。现在急需建设的是餐厨垃圾处理厂和厨余垃圾处理厂。市人大调研指出,餐厨垃圾现阶段将采取黑水虻生物处理技术处置的模式。该模式投资少、建设周期短、处置费用省,能够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目前,黄岩已经启动台州生物循环科技创新园建设,到年底日处理规模预计可以达到200吨;厨余垃圾由于杂质众多,分拣困难,近期将按照现行的焚烧和填埋方式处置。待垃圾分类深入开展后,大量厨余垃圾可以用好氧堆肥和黑水虻生物技术结合焚烧、填埋方式来进行处理,尽量实现资源化利用。市区范围,以路桥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为主,黄岩上马400吨/日的焚烧发电厂项目作为市区生活垃圾处置终端的补充。省住建厅领导到黄岩调研时也明确指出这一点。

此外,台州目前危废垃圾处置厂仅有杜桥一处,用于处理工业危废垃圾,不接纳居民生活中的危废垃圾(旧电池、日光灯管等)。建议玉环和仙居两处规划中的危废垃圾处置厂将旧电池、日光灯管等生活危废垃圾纳入处理范围,并且日均总处理能力要达到80吨/日。台州目前还没有工业垃圾处理厂,路桥、玉环已有规划,但北部还要考虑建设1个。

(二)加快推进回收网点建设、建筑装潢垃圾处置

1.全面破解用地难题。可回收物回收站点和建筑装潢垃圾回收站点这两个项目建设场地要纳入乡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做好衔接。在保持用地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国土部门协助办理临时用地手续,或是对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合理调剂。

2.落实考核排名制度。各地垃圾分类办公室对各镇(街道)站点建设情况和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定期发文通报,抄送各成员单位并将考核排名情况向社会公布。

3.执行奖惩倒逼机制。垃圾分类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中,严格执行考核评分计划,并与年度评优评先和奖补经费拨付挂钩。

4.出台完善激励措施。可回收生活垃圾中废旧纸箱、废弃金属、废旧矿泉水瓶等高附加值物品普遍受到回收站点的欢迎,但玻璃、轮胎等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回收率低,大大降低了资源回收利用率。建筑装潢垃圾处置企业普遍利润低,前期投资大,政府对低附加值回收物和建筑装潢垃圾处置企业采取补贴的形式,鼓励企业深入开展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利用。通过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情况调研,研究制定促进适合本地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财政、国土、税收等配套政策,引导支持回收企业主动回收生活垃圾中低价值兜底可回收物,提高生活垃圾回收率。

5.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在可回收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引进或培育几家规模化的行业企业:通过收、集、运一体化操作,简化流程环节,提升一线回收价格。各地配合龙头骨干企业对乡镇(街道)进行布点建设和收运管理,包括网上回收布点,争取实现线上预约、上门服务,减轻政府主导的布点压力。根据行业龙头企业提供的数据进行量化,考核成果能有数据化的体现,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在建筑装潢垃圾处理方面,也需要行业骨干企业的参与和引领:骨干企业要拥有对建筑装潢垃圾的加工改造条件和能力,废旧砖块、钢筋经过破碎加工后能重新成为资源,可通过移动式处理设备,实现到点服务,有效解决各地建筑装潢垃圾处理难问题。

(三)推动政府民间融合

1.增强民间资金参与度。比如温岭市可在原有东部垃圾处理中心BOT模式的基础上,拓宽民间资本参与垃圾分类设施建設的渠道,利用PPP等模式提升终端处理能力。但目前垃圾分类的收集、运输、处理三个环节,仅在终端设施建设方面部分吸引了社会资金的投入,其他环节也可鼓励开展市场化运行,积极引进规模企业,推行垃圾分类智能化工程,实施全链条管理,以减轻政府负担,加快垃圾分类工作推进。

2.突出民间督查作用。针对城区居民垃圾分类监管难等问题,鼓励创立分社区的垃圾分类督察队,对区域内的垃圾分类情况定期检查,制定具体的奖惩措施。

3.发挥民间智慧。对基层社区、民间组织和个人在垃圾分类方面具有实效的创新性做法及时总结并加以推广,加快推进全民垃圾分类聚集民间智慧。

(四)宣传引导,大力推进垃圾分类,进一步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1.加强全市分类基础队伍的建设。充实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力量。要重点发挥好分类培训师、志愿者等基础队伍的作用,积极拓宽渠道,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到分类队伍中来,通过长期宣传、反复引导,促使居民分类意识提高,逐步培养自觉分类的习惯。在注重面上宣传的同时,尤其要强化社区垃圾分类的公益宣传,分类宣传覆盖到橱窗、单元(楼道)和分类投放点等居民日常能见到的地方。同时,设计好活动载体,定期组织开展居民互动性活动,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强化典型示范引领,以示范点为样本,辐射带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逐步提高垃圾分类的成效。

2.按照上级相关要求,落实垃圾分类。制定城区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垃圾大类的分别处理和生活垃圾的分类收运、处置;对可回收物的收运处置通过市场渠道,引导培育规范化中转站,尽快建立易腐垃圾和有害垃圾的独立处理设施。在投放环节,部署智能化垃圾分类投放试点,在试点基础上再逐步推广,引导广大市民生活习惯的逐步变革,从而真正在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

3.加快引进新技术,实现垃圾循环利用。工业垃圾、工业污泥监管部门要积极引进新技术,制定垃圾处理与循环再利用方案,扩大对工业垃圾和工业污泥的利用和处理途径。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赵刚)

猜你喜欢
分类垃圾建设
垃圾去哪了
寒露
倒垃圾
按需分类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给塑料分分类吧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