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要求 共创城市管理新辉煌

2019-06-20 08:33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编委杂志社杂志

本刊讯(记者 冷中华)2月18日,《城市管理与科技》编辑委员会座谈会在京召开。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城市管理委”)、《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编委会主任孙新军,市城市管理委副巡视员、《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编委会副主任赵功,市城市管理委宣传处处长尹圆、市城市管理委宣教中心主任朱虎等领导出席会议。孙新军主任作了重要讲话,并对新增编委颁发了聘书。

近30位编委、专家与杂志社成员齐聚一堂,畅谈杂志的未来。会议由赵功副巡视员主持。

座谈会上,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社王新社长首先对杂志社2018年工作做了总结汇报。过去的一年,在孙新军主任、赵功副巡视员及有关委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各位专家的鼎力支持下,杂志社全体采编人员立足本职,脚踏实地,不断拓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18年杂志社采编等各项工作亮点频出

首先,杂志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2018年以来,杂志社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如辛向阳编委在发言中所说,2018年,杂志社上接天线,牢牢吃透党中央关于城市管理方面的精神,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城市管理的中心工作和热点话题做好选题策划。正是基于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严把质量关,在2018年,“本期策划”栏目申报并获得了“2018年度北京影视出版创作扶持基金”项目,在期刊类别中荣居第一位。另外,在2018年度北京市属报刊集中审读中,本刊获得高度肯定。

其次,服务市城市管理委中心工作呈现鲜明亮点。一是搭建新平台。2018年10月,杂志社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分别在首都经贸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搭建起政府与院校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二是落地新理念。《城市管理研究》转发2017年第5期孙新军主任“六精六细”管理理念的文章后引起强烈反响,部分高校把“六精六细”理念作为指导教学的新理念,并延伸到城市管理教学中。三是宣传新热点。针对2018年市城市管理委宣传工作的新热点,及时做正面引导性报道。四是转换新角色。2018年开始作为多种活动的支持媒体,如青岛“第二届海峡两岸城市管理论坛” 、昆明“第二届西南地区城市管理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厦门 “平安社区 智慧消防”研讨会”,参与演讲,主动作为。正如编委刘广珠教授所说,杂志已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宣传北京城市管理经验,进一步扩大杂志的影响力。

再次,杂志社采编工作实现新的突破。王新社长在总结中表示,2018年,在全体采编人员的努力协作下,杂志社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栏目设置实现新突破。经过三年与有城市管理专业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杂志从2018年第一期开始,开设了“学术论衡”栏目,主要展示城市管理高校研究生和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二是媒体融合实现新突破。2018年8月1日,杂志社正式开通了“城市管理与科技”微信公众号。三是杂志容量实现新突破。从2018年第一期开始,杂志由原来的88页增加到96页,扩大和丰富了杂志的信息量。

2019年 编委专家建言献策畅想未来

会议现场,编委专家们在听完汇报后踊跃发言,精彩纷呈。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辛向阳,对杂志社未来发展提出了前瞻性建议:要关注趋势性问题,一是城市管理在空间上进一步扩展,比如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副中心以及大兴新机场等应积极关注;二是要注重城市管理在时间尺度上的把握,如面对2049年建国100周年,北京城市管理如何推进?对2035年、2025年等重要时间点等的把握也非常重要;三是城市管理要把握好标准,要抓住“三个求”,即中央及北京市委的要求、老百姓的需求、互联网新媒体的诉求。

国务院参事刘秀晨认为,目前北京市的背街小巷治理、精细化管理等区域性整治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但要注意防止过度整治,不能把这些背街小巷都整成了道具,成了演话剧的那些布景。同时他认为,城市设计还没有介入城市管理,城市改造和文物保护都应体现出城市设计。

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城市管理与区域经济系刘广珠教授用数据说话,《城市管理与科技》2018年刊发外埠文章占年刊发文章的43%,说明杂志对京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他建议,在“人物访谈”栏目,可以适当采访一些高校或科研院所的专家;创立增刊,给青年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扩大高校竞赛成果的分享。

多年来一直跟踪杂志发展的资深编委、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叶裕民对杂志作如是评述:定位突出、面向实践、高质量发展。对于未来提升方向,她表示,第一要由运行管理走向综合性管理,强化规划管理和发展管理。第二可用一两年时间,对城市管理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介绍,加强城市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理论研究。第三对于经验总结的实践性文章,宜多一些围绕问题本质的揭示及问题解决过程中双方过程的博弈。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于显洋编委建议,在选题方面,可更多关注人文因素,以人的需要和感受为主题选择一些有价值的理论文章,同时可考虑绿道的规划,以及诸如口袋公园、奥森公园等公共空间的规划等选题。

中国人民大学公管学院院长助理、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宏山则建议,杂志要讲好北京故事,提炼首都特色;借专家之力,开设理论专栏;注重大数据和比较性研究。

住建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晶昊针对北京區域多元特色、末端扩容短板以及融媒体传播等方面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莫于川教授谈到,城市管理精细化、民主化、法制化是一个潮流,希望杂志要多加关注。

新时代 市城市管理委领导提出新要求

《城市管理与科技》自改版以来,一直坚持以“前瞻性、权威性、实用性、指导性”为编辑方针,聚焦国内外城市管理领域的新发展、新技术、新理念、新举措,将“开窗口、搭平台、凝共识”作为自己的职责使命。今年,杂志编委专家队伍再次扩大,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陆军,中国人民大学公管学院院长助理、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宏山,住建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晶昊分别受邀加入。

随着编委专家队伍的壮大,他们的建议和观点也越来越受到市城市管理委领导的重视,尤其是专家们提出的一些比较具体的、可操作性建议,如刘广珠教授提出的“人物访谈”栏目可考虑采访高校或科研院所专家的建议,叶裕民教授提出的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理论研究的建议。

会议最后,孙新军主任做总结讲话。他首先对编委专家的支持和奉献表示衷心感谢!孙新军主任表示,当前纸媒生态处于劣势,面对快餐文化、消遣文化的冲击,做纸媒的需要坐下来,静心研究。《城市管理与科技》作为我们的一张名片,要把它坚持下来,物以稀为贵,谁坚持下来谁就胜利,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编委作为杂志坚强的后盾,以及对作为杂志焕发无限生机所需“土壤肥料”的支持。

北京的城市管理要走有中国特色之路,要理性地学习先进国家城市管理的经验,追可追之处,追有共性的地方;人民的需求是最核心的需求,要认真地研究市民内在的诉求,一切工作要以人民的需求为中心;要提高科技在城市管理方面的贡献率问题,加大科技报道的力度,特别是5G和人工智能的到来,跟当年的新青年一样,把新的技术、新的思想介绍进来,提高管理的精准度,让杂志有前瞻性、接地气,使杂志真正具有生命力。

新时代新要求,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孙新军主任对编委寄予厚望。专家们的智慧是国家的财富,为正确选择城市管理中问题解决的途径及有效降低城市风险的预测,勉励专家学者更好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为构建一个学术科技界和实际产业界的桥梁纽带出一份力;为组织和集成一个利于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知识、信息、技术、人才服务的管理中枢出一份力;为祖国的城市管理建设出一份力,以优异的成绩向祖国献礼,携手共创城市管理新辉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望未来,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共同开创城市管理的美好未来!

(摄影:申春刚)

(责任编辑:李静敏)

猜你喜欢
编委杂志社杂志
好老师智库·特约编委
好老师智库·特约编委
好老师智库·特约编委
《分析化学》公布2019-2020年度优秀编委
杂志收纳碗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欢迎到邮局订阅2010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