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汉代和田玉器
——《汉代楚国精品文物展》巡礼

2019-06-21 08:48阿迪力阿布力孜
新疆艺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龙身狮子山和田玉

□ 阿迪力·阿布力孜

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龙形玉佩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玉文化代表着中国古老文明的精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种不屈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传承至今。从3000 多年前,甚至更早和田玉进入中原地区起,即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将这些纯然天成的石头雕琢成他们喜欢的装饰品,陈设在室内,或随身携带,点缀着他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人们把玉器作为一种精神寄托,要像玉一样坚韧不拔,像玉一样缄默,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

玉不琢不成器。和田玉产自新疆和田,对中华民族玉文化的形成、发展功不可没。和田玉只有进入中华民族文化视野,被雕琢成精美的玉器时,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才能使和田玉散发出迷人的光彩。2018年自治区博物馆举办的《解忧故里——徐州汉代文物精品展》展出了汉代楚国117 件珍贵文物,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金缕玉衣在内的20 余件和田玉琢磨的玉器,这些玉器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一件都十分精美,代表了中国汉代玉器制作的标高、水平。

金缕玉衣

用和田玉制作的金缕玉衣,是汉代帝王们梦寐以求的,而自治区博物馆展出的金缕玉衣,正是用和田玉制作的。这件狮子山王墓出土的金缕玉衣被陈列在突出的位置,使观众能近距离观赏到这件江苏省徐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从有关资料获悉,2000 多年前,不远万里从新疆和田到江苏徐州的玉石,被锐利的工具切割成玉片,再对每片玉钻孔,打磨,然后用一条条金丝将这些玉片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金缕玉衣。共使用了4000 多块玉片。玉片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月牙形等形状,最大的鞋底片近9 平方厘米,最小的手套片不到1 平方厘米,有的厚度还不到1 毫米。

为什么帝王们死后希望用用玉,特别是和田玉随葬,而且被包裹在严严实实的金缕玉衣里呢?汉朝人相信美玉凝聚了天地之精华,只有包裹在玉衣里,才能使身体长久的完好保存,永远不朽才能使自己的灵魂依附在身体上,在另一个世界也就是阴间也能过正常的生活。但是,被“金缕玉衣”包裹的帝王们,并没有如愿以偿,他们的尸骨早已腐烂成泥。据说全国各地出土过70 余具玉衣(有金缕玉衣、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绝大部分都被盗墓者破坏过,完整的极少,这件狮子山王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也未幸免于难。楚王下葬100 多年后的王莽时期,一群盗墓贼在陵墓上挖出一个洞,抽走了玉衣的全部金丝,玉片被散落一地,楚王的尸骨也被搁置一旁。2000年多年过去后,当地文物工作者,用新做的金丝将这些散落的玉片重新编织起来,使楚王的玉衣恢复如初,才使我们得以在现代化的展厅里观赏到2000 多年前的金缕玉衣。

龙形玉佩

楚王墓出土的龙形玉佩有单体龙形佩和复合式龙形佩两类。单体龙形佩依据佩挂方式和造型的不同,又可分为横式龙形佩和竖式龙形佩两种。橫式龙形佩的龙身呈多曲状,龙尾内卷,龙身中部上方有穿孔,佩带时作横直状。这种龙形玉佩流行于春秋战国至西汉前期,西汉中期以后虽偶有发现,但已不是主要的玉佩了。竖式龙形佩的龙身呈“S”形,头部上方有穿孔,佩挂时作竖立状。

龙凤纹玉璜

这件龙凤纹玉璜,是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众多玉璜中最为精美的一件,出土于甬道中。系用新疆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璜体上下两侧和两端皆减缘形成牙槽,而中部较大部分减缘则与一般玉璜不同。玉璜两面纹饰相同,毎面以穿孔为中心,中间为一兽面纹,两侧各雕一龙,龙首一侧为凤喙,龙身旁布满凤羽。龙身外各雕4 条相互虬曲盘绕之龙。整件玉璜全部采用浅浮雕,两面共雕饰20 条龙、4 只凤鸟和2 个兽面,即使穿系孔的周边亦浮雕出圆廓,不留空白,虽构图饱满,却密而不塞,给人以龙凤呈祥之感。构图奇妙,工艺精湛,令人叫绝。

金缕玉衣 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西汉)

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璜

江苏狮子山楚墓出土的玉带钩

玉冲牙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冲牙,形似玉觿但较粗钝。此件玉冲牙作龙形。龙身饰勾连谷纹,内侧有透雕的龙凤卷云纹附饰,构思新颖,纹饰流畅。冲牙为古代成组玉佩的组成部分,位于佩饰的最下方,一般为左右各1 件。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毛传云:“杂佩者,珩、璜、琚、瑀、冲牙之类。”玉冲牙出现于西周,而盛行于东周。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墓中曾发现形似冲牙的玉龙纹觿。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楚墓、江苏吴县严山春秋吴国玉器窖藏以及河北平山战国中山国墓都曾出土玉冲牙。两周时期的冲牙多作龙形或简化的龙形,狮子山楚王墓所出玉冲牙龙头更为形象化,龙身一侧加上透雕的附饰,造型更为优美。

玉璧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这件玉璧,直径22米,青玉制成。璧面纹饰以同心圆绳纹分为两区,内区为涡纹,外区为四组变形夔龙纹纹结构奇特,龙头雕出额头及鼻梁,嘴不明显下部两侧各有两条粗阴线,两个飘带状角向延伸,将龙身缠绕。根据该玉璧的尺寸和质测,应属殓玉。

经专家们考证,金缕玉衣的主人是西期第三代楚王刘戊。刘戊的祖父叫刘交,高祖刘邦的弟弟,刘邦建立了汉朝以后,把划分为几个诸侯国分封给自己的兄弟,刘封为楚王,也就是第一代楚王,刘交的子孙王位,刘戊作为第三代楚王,和当时中央政皇帝——汉景帝是堂兄弟,地位非常显赫戊参与“七国之乱”谋反未果,楚王家族为身利益,权衡利弊,劝其自缢,以死谢罪赢央王朝的谅解。他自杀后,楚国宫廷考虑是反国之王,一旦朝廷下诏书,必然不能享者之礼,于是匆忙将刘戊下葬,给中央政府“即成事实”,结果汉朝廷接受了这一事实从刘戊死后,刘戊家族败落下来,皇亲国戚住地没有他们的一寸地盘,皇族宗籍里找他们的名字,王侯将相都不敢和他们打交道戊的后代消声匿迹。

刘戊畏罪自杀时,刘戊的孙女还未出生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将罪臣之后的刘解担起出使西域的重任,一雪祖辈留下的耻辱.5 厘内外。龙,鼻两侧地推

汉时是汉天下交被世袭府的。刘保自得中到其受王一个。自的居不到,刘。太忧承。

乌孙与汉朝的关系比较密切。公元前121年(汉元狩二年),匈奴浑邪王归降于汉,汉先后设河西四郡,对前往西域实施行政管理。汉武帝刘彻为了进一步削弱匈奴的势力,“断匈奴右臂”,并与西方大夏等国开展外交和贸易,于公元前119年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同乌孙进行联系,公元前110—105年(元封)中,乌孙昆莫王以1000 匹马为聘礼,向汉皇室求婚。汉武帝封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为公主,嫁与乌孙昆莫猎骄靡。后来,汉朝又将第三代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封为公主,嫁给继位的昆莫军须靡。通过两次和亲,乌孙与汉朝的关系日益亲密。公元前60年(汉神爵二年),匈奴西边的日逐王归降汉朝。汉朝命郑吉为西域都护,管理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

解忧公主生性泼辣,为完成汉朝使命,竭心尽力。解忧公主在乌孙长达半个多世纪,对乌孙和西域“城郭诸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都有重要影响。公主和乌孙昆弥一起连续上书,要求汉朝发兵和乌孙一起夹击匈奴,终于大败匈奴,并使之衰落。公主的长子元贵靡、孙星靡、重孙雌栗靡和孙伊秩靡等,世代相继为乌孙大昆弥(王)。解忧公主一生经历了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代,在乌孙生活了50年。她是老楚王刘戊的孙女,17 岁左右接替细君公主远嫁乌孙国王军须靡,后嫁于翁归靡和泥靡,先后生下元贵靡、万年、大乐和弟史等儿女。泥靡在位时联合匈奴违反与汉朝结好的政策,解忧公主和侍女冯嫽毅然协同西域都护府等汉军将领平定了内乱,确保了乌孙和西域的稳定,为汉朝和乌孙的世代友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与解忧公主一起前往西域的侍女冯嫽,也是位杰出的使者,与刘解忧相互慰勉,立志安居乌孙,为解忧公主出谋划策、奔走斡旋。后来冯嫽遵朝廷之命,以使节身份代表刘解忧访问邻近各国。向各国国王赠送礼品,宣扬汉朝政策。各国君臣见汉朝以女子为使,大方谦恭,善于辞令,尊称她为冯夫人。

乌孙国自狂王以后,汉立解忧公主长子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均赐以汉朝的印绶。常惠将三校屯田赤谷,划分乌孙的人民和地界,大昆弥领6 万多户,小昆弥辖4 万余户。乌孙的大吏、大禄、大监等高级官员亦均佩汉朝的金印紫绶。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这些玉器,表现出浓郁的楚文化特征,反映了汉代玉器雕刻的高水平。与此同时这些精美绝伦的玉器背后,反映了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汉朝就与西域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田玉石沿古老的玉石之路,被输送到内地,雕刻成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内涵的艺术品,供人们欣赏、收藏。这些和田玉器,构成和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独特品质。

猜你喜欢
龙身狮子山和田玉
狮子山下,香江奔流,紫荆花开正盛——祝福香港,明天更好!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狮子山
浅谈和田玉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
狮子山
明天更美好
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价值与发展研究
龙头咬龙尾
八字诀鉴别和田玉
共舞“龙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