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里塔格构造带风险探井中秋1井安全钻井关键技术

2019-06-21 02:18何选蓬程天辉周健邹博钱宏陈阳
石油钻采工艺 2019年1期
关键词:塔格库车钻井液

何选蓬 程天辉 周健 邹博 钱宏 陈阳

1.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库尔勒分公司;2.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0 引言

中国石油2018年12月12日宣布,位于新疆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中段的中秋1井经酸压测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用Ø5 mm油嘴求产折合日产天然气33×104m3,日产凝析油21.4 m3,预示中秋将有1 000×108m3级凝析气藏[1]。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和南天山造山带的交接部位,构造形态由北向南呈“三带三凹”,分别为克拉苏、依其克里克、秋里塔格构造带和乌什、拜城、阳霞凹陷;其中:秋里塔格构造带位于库车坳陷南部,勘探面积5 200 km2,天然气资源量 1.43×1012m3,石油资源量2.83×108t[2]。中秋 1井是 2017年部署在秋里塔格构造带中秋段中秋1号背斜构造上的一口风险探井,钻探目的层位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中秋1井构造变形强烈,地震资料差,邻井资料少,盐顶卡层难度大,为此塔里木油田抽调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全程驻井把关,精细研究钻井和地质设计,优化施工方案和风险防控措施,优选新型钻井工具和钻井参数,制定库车山前钻完井提速对策,盐上地层、盐层、目的层钻进与试油完井协同发力,自2017年10月 30日至 2018年 10月 14日钻至 6 316 m完钻,于11月21日开始试油[2],12月12日对白垩系6 073~6 182 m井段进行小型解堵酸化测试,油压为81.182 MPa,获高产工业油气流,为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油气勘探和整体评价打开了突破口。

1 中秋1井构造特征

库车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北与南天山断裂褶皱带以逆冲断层或不整合相接,南为塔北隆起,东起阳霞凹陷,西至乌什凹陷,是一个以中、新生代沉积为主的叠加型前陆盆地。北部受南天山强烈挤压作用,南部受前中生代古隆起限制,库车前陆盆地表现出较宽的前陆冲断带、残余前渊、窄斜坡和宽缓前缘隆起的特点。库车坳陷可进一步划分为7个次级构造单元,即克拉苏构造带、北部构造带、秋里塔格构造带、乌什凹陷、拜城凹陷、阳霞凹陷、南部斜坡带。

秋里塔格构造带位于拜城凹陷和阳霞凹陷之间,北邻克拉苏构造带、依奇克里克冲断带,并与南部斜坡带和阳霞凹陷相接,东西长300 km,南北宽25 km,地表表现为西秋、东秋2座山体。受新近系和古近系2套盐膏层变形影响,盐上表现为库车冲断系统,盐下根据地层格架、构造模式、圈闭类型等不同自西向东划分为佳木、西秋、中秋和东秋四段。

中秋段呈近北东向展布,东西长约120 km,南北宽约12 km,面积约1 500 km2。受喜山中晚期南天山的快速挤压、古近系、新近系膏盐岩变形及区域走滑断裂带影响,盐上地层发育大型薄皮褶皱;盐下地层受盖层滑脱影响形成大量逆冲断片,发育盐下背斜及断鼻构造,与克深构造带相似。中秋段主要的勘探目的层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

2 中秋1井钻井难点及对策

2.1 钻井难点

中秋1井分别在吉迪克组4 450~4 880 m和库姆格列木群5 490~6 060 m段钻遇2套膏盐层。吉迪克及苏维依组砂砾岩段为低压层,同时盐间是否存在低压层未知。2层套管无法兼顾满足3套压力系数要求(如图1)。

中秋1井实钻过程中,苏维依组泥质粉砂岩夹层渗透性较好,与吉迪克组膏盐岩段合钻,在5 440.99~5 477.7 m漏失5次,漏失密度2.33~2.25 g/cm3钻井液645.8 m3,多次堵漏无效,且因上部地层为膏盐岩段,无法降低泥浆密度,被迫下套管,中完循环及固井期间漏失钻井液474 m3。

苏维依-库姆格列木群泥岩段、库姆格列木群膏盐岩段不同压力系统存在于同一裸眼中,高密度盐层钻进时,上部低压层发生漏失;同时盐间存在薄弱层,多次发生漏失(持续伴随井漏,保持随钻浓度不低于5%才能维持钻进),由于钻井液密度无法满足支撑盐膏层,起下钻过程中均有阻卡,需要划眼通过。为了提高钻井液密度多次进行承压堵漏,共漏失钻井液259 m3。

图1 井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四性关系[3]Fig.1 Four-property relationship of Cretaceous Bashijiqike formation in Well Zhongqiu 1[3]

中秋1井受喜山中晚期南天山的快速挤压,古近系、新近系膏盐岩变形及区域走滑断裂带影响,盐上地层发育大型薄皮褶皱;盐下地层受盖层滑脱影响形成大量逆冲断片,发育盐下背斜及断鼻构造。地层造斜率大,使用PV工具都难以控制井斜,且井下情况复杂,部分井段无法使用垂直钻井工具,控制井斜困难。复合盐层由于不同压力系数,固井盐水溢流及井漏风险大,常规固井技术质量难以保证。

2.2 应对策略

为确保井身质量从二开开始到目的层前均采用POWER-V钻进[3],同时考虑到卡层安全和井身质量的矛盾,Ø311.15 mm井眼段采用Ø215.9 mm工具卡层,在井漏后仍能安全起钻;三开钻进吉迪克盐层和苏维依组砂砾岩,漏失严重,在多次堵漏无效的情况下,下套管至漏层顶部;四开钻井时,因上部低压层、下部复合盐层压力系数不同,无法满足漏层和复合盐层同时钻进要求,采用塔里木油田公司改性水泥承压堵漏,钻井液密度从2.15 g/cm3提高到2.27 g/cm3,为该井不同压力系数地层安全钻进提供了保障,也为该区块钻井提供了新的思路。

复合盐层下套管前模拟井下压力计算反推下入套管的速度,保证下套管及开泵循环期间的井底压力平衡,不发生漏失;为确保固井及丢手安全,下套管前打堵漏钻井液,并且进行模拟循环试验,为固井循环做准备,固井方式采用正注反剂固井,采用双凝体系,合理调整稠化时间,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快速凝固,防止盐水侵入影响固井质量。

3 中秋1井钻井情况

中秋1井原设计井深6 300 m,实际井深6 316 m,钻井周期350 d。

全井采用定制钻头。Ø558.8 mm井眼采用定制BEST1952钻头,单钻头钻进至1 800 m中完井深,平均机械钻速6.2 m/h;Ø431.8 mm井眼钻进库车组-吉迪克组,2只DBS SF56DH3钻头从1 802 m钻进至4 249 m,平均机械钻速6.2 m/h;复合盐层采用史密斯360钻头,平均机械钻速1.62 m/h;Ø149.2 mm井眼钻进白垩系目的层,1只史密斯MDI613QBPX钻头钻完6 048.6~6 316 m,机械钻速2.6 m/h(如图2)。

4 中秋1井堵漏情况

4.1 五开钻井情况

图2 中秋1井井身结构Fig.2 Casing program of Well Zhongqiu 1

中秋1井五开使用Ø558.8 mm钻头于2018年6月13日16:00钻进,钻井液体系为油基钻井液,2018年 9月 14日 3:00扩眼至井深 6 048.6 m中完。所钻地层为古近系苏维依组和库姆格列木群泥岩段、膏盐岩段,苏维依组底界5 542 m,井段5 630~5 662 m、5 722~5 724 m、5 736~5 768 m 为白色盐岩、泥质盐岩,期间夹杂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存在2套不同压力系数地层。苏维依组地层发生漏失钻井液当量密度为2.1 g/cm3,抑制下部盐层蠕变所需当量密度为2.27 g/cm3。为保证下部盐层钻进,提高钻井液密度,对上部漏失层进行承压堵漏,提高地层整体承压能力。

钻进期间共发生3次井漏,经过14次承压堵漏,使用2种不同钻井液体系和堵漏材料,有效提高地层承压能力(当量密度2.27 g/cm3),钻进中通过在钻进个月中加入一定比例堵漏材料,恢复钻进作业。

4.2 五开钻进漏失情况

(1)使用Ø558.8 mmPDC钻头+Power-V垂钻工具[4-5]通划至井深5 477.7 m发生井漏,地层为苏维依组,岩性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将钻井液密度由2.25 g/cm3逐渐降至2.22 g/cm3、2.19 g/cm3恢复钻进。

(2)使用Ø558.8 mmPDC钻头+Power-V垂钻工具钻进至井深5 535.27 m再次发生井漏,地层为苏维依组,岩性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将钻井液密度由 2.19 g/cm3逐渐降至 2.15 g/cm3、2.1 g/cm3,继续钻进至5 580 m。

(3)使用Ø558.8 mmPDC+Power-V垂钻工具钻进至井深5 623.15 m(地质循环落实岩性为褐色含盐泥岩),后起钻。

(4)使用Ø558.8 mmPDC+常规钻具+MWD仪器钻进至井深5 663 m,起钻承压堵漏,钻井液密度由2.10 g/cm3升至 2.15 g/cm3。

(5)使用Ø558.8 mmPDC+常规钻具+MWD仪器钻进至井深5 668 m,起钻承压堵漏,钻井液密度由2.15 g/cm3升至 2.20 g/cm3。

(6)使用Ø558.8 mmPDC+常规钻具+MWD仪器钻进至井深5 723.3 m(钻压由60 kN降至20 kN,瞬时钻时由38 min/m降至16 min/m,上提悬重由1 910 kN升至2 030 kN又降至1 910 kN,上提有蹩顶驱现象),起钻换铣齿钻头进行承压堵漏钻井液密度由2.20 g/cm3升至2.27 g/cm3。

(7)使用Ø558.8 mmPDC+常规钻具钻进至井深5 989 m,其中钻进至井深5 815.4 m再次发生井漏,通过堵漏控制钻井液漏失量,钻井液密度维持在2.27 g/cm3。

(8)使用Ø558.8 mmPDC+常规钻具钻进至井深6 016.5 m,后起钻进行卡层钻进。

(9)使用Ø431.8 mmPDC领眼钻进 6 016.5~6 048.6 m井段。

(10)使用Ø558.8 mmPDC+常规钻具扩眼井段6 016.5~6 048.6 m,顺利中完。

4.3 油基钻井液堵漏

使用油基钻井液进行了6次承压堵漏施工,堵漏材料为成都得道公司LCC系列有机高分子合成堵漏剂[6]和GBF固壁承压封堵剂[7]。

(1)漏失层位为苏维依组,地层主要岩性为粉砂岩,对应井段为5 500~5 550 m,为渗漏性漏失。经过第1次堵漏施工,发现地层吃入量过少而套压持续增高,判断井下出现“封门”现象,因此第2次、第3次调整堵漏配方增加大粒度颗粒的配比,尤其是第3次堵漏施工地层吃入量明显增多。堵漏施工结束通划到底后,排量15 L/s满足钻进要求,钻井液密度由2.10 g/cm3提高至2.15 g/cm3。钻进至井深5 661.4 m时钻速加快,上提活动频繁蹩停顶驱,释放扭矩,上提悬重由1 860 kN升至2 400 kN又降回1 860 kN,不能满足盐层安全钻进的基本要求,需继续进行地层承压堵漏。

(2)与第 1、2、3次堵漏方式不同,第 4、5、6次采用高注高挤方式堵漏,地层承压有了一定提升,没有出现“封门”现象(如表1)。

表1 油基钻井液堵漏情况Table 1 Plugging effect of oil based drilling fluid

4.4 水基钻井液堵漏

4.4.1 水基堵漏材料

使用油基钻井液堵漏施工,地层承压能力不能满足下部盐层钻进所需,考虑油基钻井液含水量少不能使堵漏材料完全发挥作用,将其更换为水基钻井液[8-10],保证堵漏材料的可膨胀性得到有效发挥。使用水基钻井液配合核桃壳等膨胀性堵漏材料(如表2),进一步提高地层承压能力,仍不能完全满足下部盐层钻进需要,未能有效抑制下部盐层蠕变,需继续进行承压堵漏。

4.4.2 西南石油大学新型堵漏材料

下部盐层段预计需密度2.30 g/cm3的钻井液抑制盐层蠕变,满足盐层段安全钻井,采用固化后微膨胀的HTSD堵漏技术进一步提高井筒的承压能力。

现场施工使用高密度(2.70 g/cm3)、抗高温(180 ℃)、高强度(≥25 MPa)的堵水材料即HTSD堵剂。HTSD堵剂由25%LTSD堵剂+75%WHG水泥复配,基于“颗粒级配原理”和“颗粒紧密堆积理论”[11],堵剂可在封堵层有效驻留,且具有良好的驻留性、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堵剂进入封堵层后,能够通过特殊的机制,快速形成互穿网络结构,有效地滞留在封堵层内,不返吐(如表3)。

使用西南石油大学快凝剂新型材料HTSD首次在山前井开展堵漏试验共施工2次(表4)。为将施工风险降至最低,以打水泥塞的方式施工。材料本身有一定膨胀性,进入漏层中的孔隙和裂缝中在井下高温作用下凝固,从而进行有效封堵。该材料的使用极大提高了地层的承压能力。

第1次施工:注入前隔离液20 m3,堵浆16 m3,后隔离液3 m3;关井后分3次憋挤堵剂,共挤入堵剂15.5 m3,套压3 MPa,计算漏层位置约在5 440 m井深处。

表2 水基堵漏材料Table 2 Water based plugging material

表3 HTSD堵剂与常规水泥性能对比Table 3 Property comparison between HTSD plugging agent and conventional cement

表4 HTSD第1次堵漏情况Table 4 Plugging effect of HTSD plugging agent after the first construction

第2次施工:注隔离液5.2 m3(排量20 L/s,泵压13 MPa),漏失 1.2 m3,注堵剂 35.2 m3(排量 22 L/s,泵压15 MPa),漏失6.8 m3,后注隔离液2.3 m3(排量20 L/s,泵压 15 MPa),漏失 1.1 m3,替钻井液 6 m3(排量 24 L/s,泵压 18 MPa),漏失 3 m3,关井正挤钻井液43 m3(排量由0升至28 L/s再降至20 L/s;立压由0升至25.5 MPa再降至14 MPa;套压由0升至6 MPa再降至5.4 MPa。停泵30 min,立压由14 MPa降至 4 MPa;套压由 5.4 MPa降至 4.7 MPa),后分5次反挤钻井液2.5 m3(套压4.7升至6 MPa,停泵60 min,套压由6 MPa降至4.7 MPa,泄压开井,回流量1.5 m3),通过循环候堵(排量14 L/s,泵压9 MPa,液面正常)。为准确判断堵漏效果,第2次HTSD堵漏施工后进行分段承压(表5)。

表5 第2次HTSD堵剂施工后分段承压情况Table 5 Bearing pressure of each section after the second construction of HTSD plugging agent

根据第1次HTSD堵漏施工情况判断最靠近管鞋位置第1个漏层为井深5 440 m,第2次HTSD堵漏施工分段承压结果表明成功封堵5 477 m和5 535~5 540 m等2个严重漏失层段,为后续随钻堵漏作业提供较好的井筒条件。地层承压性得到提高,钻井液密度逐渐由2.19 g/cm3升至2.27 g/cm3,通过全井筒加入随钻堵漏,解除了井漏复杂,为下部钻进提供安全保正。

5 结论

(1)精细研究钻井和地质设计,优化施工方案和风险防控措施,优选新型钻井工具和钻井参数的基础上,制定库车山前钻完井提速对策,盐上地层、盐层、目的层钻进及试油完井协同配合,全井采用定制钻头,提前完成了中秋1井钻井。

(2)对苏维依组低压区和库姆格列木群复合盐层段发生井漏,采用不同的堵漏措施,实施14次堵漏作业,地层承压能力明显提高,为该区块复合盐层段承压堵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保证中秋2井的顺利完钻提供了借鉴,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秋里塔格构造带勘探成果。

猜你喜欢
塔格库车钻井液
Micro Tug1 小小塔格
新疆东天山卡拉塔格地区火山岩地层厘定及其意义
焚书,只能烧掉物质,不能消灭思想
东天山卡拉塔格矿集区奥陶—志留纪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原矿土钻井液室内评价与应用
树枝状聚合物在钻井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新疆库车大馕
一种钻井液用高效抗磨润滑剂
库车城市风貌
库车克孜利亚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