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群走红:最好的治愈是鼓励

2019-06-21 08:31
发明与创新 2019年13期
关键词:夸人赵勇亚文化

图/东方IC

“拍得真美,夸!”“徕卡色调就是强,夸!”“拍出了湿润的空气和青葱的感觉,夸!”春和景明,正是赏樱之时,武汉大学大三学生小李拍摄的一张樱花照片,在一个名为“武大XX夸夸群”的微信群里成为“爆款”。同学们在群中分享各自拍摄的樱花美图后,随之而来的是此起彼伏的赞美。有的同学发完图片主动求夸,有的则是单纯分享。所有的赞美都有固定格式,一般是一句话加上一个“夸”字。

近期,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学生和校友间,出现一批以“夸人”为主题的微信群。这一现象很快从校园蔓延到社会,以小区、公司为单位的夸夸群相继出现。很多人将自己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事情分享到群里后,便静候群友们热情诙谐的夸奖。

满足人们被夸赞被肯定的需求

通过进群求夸,大学生找到了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减压方式。

参与夸夸群的大学生表示,在群里没有讽刺没有否定,只有夸夸夸,好玩又开心。比如清华夸夸群里,一名研究生说“论文又被拒了,求夸”,群友们便大开脑洞暖心夸赞“一定是你的成果太超前,编辑已经看不懂了”,别样又有趣的夸人视角,让求夸同学的压力得以缓解。

被夸是有治愈作用的,当一个人自我否定时,被夸能修复受挫的自尊心,也能让我们产生“我还不错”的喜悦感。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有个活动叫“优点轰炸”,即一个人站在人群中间,接受每个人对他优点的赞美。这个活动能让被夸者感受到自己是好的、可爱的、被接纳的,从而增强自尊、提升自信。

夸夸群就是网络版的“优点轰炸”,正如一名参与的大学生说:“如果你的生活遭遇挫折,你可以从恭维中找到一些自信。我认为互相称赞真的很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被夸,但每个人都有被夸赞、被肯定的需求,现实无法满足的心理需要,人就会到网络世界寻找,夸夸群应运而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勇表示,夸夸群契合部分年轻人需要心理关怀的期待。他将这种社交方式称之为“轻社交”。“我觉得这是网络时代的特点之一,即一切都具有某种虚拟性。这种社交不那么真实,但又无法说它完全虚幻。所以,这是一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社交,符合这个时代青年人的人际交往心理。而且这并非当下青年的个案,渴望被人夸,或者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性使然。”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院长章友德认为,95后这一代高校学生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过去人们的表达基本上是在熟人之间进行。在开放性的信息化时代,新一代青年实际上是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去表达,“通过多种视角,往往会带来意外的效果”。

不过,也有一些网友对夸夸群表示质疑。有网友批评,夸夸群的夸奖多是仪式性甚至幽默风趣的附会,完全不是实事求是的赞许。

南京大学教授杜骏飞认为,夸夸群的出现给了青年人一个“醒着做梦”的机会,“大学生会识别不出‘夸夸’话语里的真假吗?显然不会。夸夸群能给一个求夸者带来的不是实质性的肯定,而是某种虚幻而宝贵的善意。所以,夸夸群是情感寒冬里的抱团取暖,是孤单生活里的些许温馨,自然,它也是廉价但仿真的社交喜剧,是对不可企及的人生幸运的模拟。”

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之父罗洛·梅曾提出:个人主义的盛行,直接导致的存在困境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每个人在自己孤独的体验里踽踽前行,容易变得焦虑、空虚和抑郁,而爱和归属是消解疏离与孤独的良药。有专家表示:夸夸群提供了人与人之间非常渴望的温情,虽然只是虚拟的,也营造出了爱和归属的氛围,对孤独处境的人群很有吸引力。

多元社会,“互夸”值得深思

打开手机,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微信群,有的热火朝天,有的则门可罗雀。夸夸群也经历了一个热度逐渐下降的过程。

虽然互夸是建群初衷,但是一些夸夸群在逐渐降温后又衍生出新的功能与主题。有夸夸群群主表示:“如果单纯夸人持续不了多长时间,总不能一直夸下去。我自己建的几个夸夸群,现在主要以科普心理学知识和交流沟通技巧、如何表扬别人为主。现在,群里又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是继续有人在聊天。”

在赵勇看来,这一现象可以看作快餐式的文化征候。一是大家失去了新鲜感,二是夸人也是一个技术活。

针对夸夸群这一社会现象,赵勇评价:“在我的心目中,以往青年亚文化往往具有某种反叛性和先锋性,所以某种青年亚文化兴起后,就会给社会带来一种震动。但夸夸群已经不反叛了,群里的人一团和气、相互表扬,这样一种演变其实是很令人深思的。我希望有人去专门研究一下这种青年亚文化现象,以及深藏于其背后的青年亚文化心理,也许研究出来的结果会更有趣。”

章友德指出,年轻人求夸奖背后凸显了当前激励教育的缺失。他认为,中国家长和老师多以高标准要求孩子,不大会夸奖。但是,正面激励往往能够激发孩子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更好地成长。中国家长需要学会鼓励、支持,和孩子互动,这是很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学生求夸的心态,表明了生活中他们缺少这样的激励。”

从深层次看,夸夸群走红背后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也需要严肃对待。相关调查显示,中国国民心理健康需求极大,但目前能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心理咨询师人数少、收费相对较高,且存在专业能力与大众需求衔接不到位等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去年11月中旬,国家卫健委等10部委下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用3年时间在试点地区逐步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探索出可供全国推广的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

“夸夸群将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心理健康问题。”专家表示,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社会心理服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将面临漫长而复杂的历程。但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这是一门必须补上的课。从社会公众的角度看,夸夸群的出现,会促使大家更加重视自身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关注、支持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这正是夸夸群走红背后的重要意义之一。(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夸人赵勇亚文化
A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grid structures on plasma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ischarge chamber of an ion thruster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time-resolved characterization of simulated tokamak exhaust gas by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夸夸群(双语加油站)
长得高
夸人有雷区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会夸人的女孩子,运气才真的不会差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