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战略利好 我国造船业迎新机

2019-06-22 01:12吕龙德
广东造船 2019年2期
关键词:船舶工业造船

吕龙德

春风无处不花开,又是宏图共铺展。虽然今年两会已经远去,但《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信息,无疑为造船业带来了一系列的利好。业界对此备受鼓舞,认为这些举措既现实又前瞻,是解决我国造船业突出问题的一大良方,也是推动行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动力,如减税降负、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和扩大国际合作等政策规定,对船企从低迷市场中实现突围壮大都必将发挥积极而重大作用。因此,紧紧抓住机会,在对接国家新战略中乘势而上,将是造船业“重中之重”的着力点。

减压力度空前,助推船企轻装上阵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为企业减税降负的力度是空前的大,且涉及范围也比以往广泛。对于造船企业而言,至少有以下几方面是明显助力政策。

首先,实行三降,减轻企业成本负担。一是在去年已降低的工商业平均电价基础上再降10%。这对电力消耗巨大的造船业快速实现降本增效目标是一个很重要途径和贡献。二是从今年4月1日开始将制造业增值税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增值税税率降至9%。此次3个百分点的降幅远超预期。此举将使未能享受出口退税政策的众多中小船企的赢利水平明显好转。正如政协委员李香菊说,由于船舶建造周期长,单件或小批量生产,原材料采购占用资金大,此次减税有助造船企业轻装上阵,也有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三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可降至16%。这是继去年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提高后又一重举,其影响对于劳动力密集的船舶行业更是显而易见,船企员工少则上千人多则上万人,企业社保缴费减少两个百分点,势必降低不少人工支出。

其次,推动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增强信贷投放能力,鼓励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财政部副部长刘伟表示,安排100亿资金用于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提到15万,小微企业的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提到300万,都予以贴息。此举必然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近年来,造船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融资上被金融机构视为雷区、禁区。在江浙地区,民营造船企业融资成本甚至高達25%,使得众多船企在低迷市场和低毛利双重夹击下难以为继。上述举措必然为民营船企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顽症,有助中国船舶行业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提升。

第三,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李克强总理指出,要以简审批优服务便利投资兴业,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这不但为船企从繁琐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取得更多时间用于市场上,而且有利于造船市场良性竞争的构筑。面对行业“僧多粥少”状态,低价恶性竞争仍然存在,这对市场健康发展不利,对有技术有实力的船企也是不公的。除了在软环境上予以支持,财政部还将运用好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规定每年编制采购预算至少留30%的额度面向中小企业,并继续安排相应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双创”升级。这对于船企减轻生产经营压力也是一场“及时雨”。

科技创新放大招,造船升级将加快

《政府工作报告》对科技创新着墨很多,并从原始创新、智能制造、科研体制、金融支持机制、人才培育和工匠精神等层面进行了部署。这既为船舶工业的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也赋予了源源动力。

目前,我国船舶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基础性研究还处于跟踪模仿状态,原创性、集成性研究成果很少,而国外技术封锁越来越严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这种情况下,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就显得异常迫切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实实在在、心无旁骛是做实业的本分。我国过去疏浚装备相对落后,但经过潜心研究,建造了国际上最先进挖泥船“天鲸号”,实现了填海技术领跑优势,这就是造船核心技术实现突破的一个典型例子。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的同时,企业也开始把基础研究作为重点,呈现了好势头。

智能制造是世界造船的趋势,也是我国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5G技术的到来,更是进一步加快智能化步伐。华为总裁任正非说,未来一定会发生一场巨大的技术革命,那就是信息社会智能化。两会把智能制造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也指出,要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我国船海工业智能化还处于较低状态,智能制造研究、推进智能船厂和智能生产流程建设势在必行。船舶工业是典型的离散型制造业,具有按单生产、多品种小批量、体积重量大、在建造修改多等特点,其智能难度比其它制造业更高,并非简单的“机器代人”。全国人大代表刘征表示,要想实现智能制造,船企必须从发展理念到具体方法都作出根本性的转变。全国政协委员胡可一则认为,我国船海工业应走 “双通道”创新之路:一要狠抓船型研发和工艺工法的创新能力建设;二要努力提升以三维“数字样船”为基础的信息化拓展应用能力。

“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此举必将打通科研激励机制“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释放创新活力,为我国船舶工业科技创新再“松绑”,助力我国船舶工业迈步走向创新发展。当前,船舶工业已进入了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包干制”推出适逢其时,船舶行业要做的就是落实措施,努力推动创新成果产生和向产品转化。只有这样,我国造船业才会抢得先机,才会早日实现造船强国梦。

两会对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机制也作出了部署和强调。对于船舶工业,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包干制”的落实,本质上是科技人才的培育和使用。全国人大代表张锦岚对此认为:“一流的事业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待遇。”船企和科学院所必须完善科研人员激励制度,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最大程度地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空间和环境。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肯定会给船舶工业带来巨大动力和积极作用。近年,中船重工在人才建设探索上就取得了较好效果,达到了制度效果。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金融支持机制,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鼓励发行双创金融债券,支持发展创业投资。其中,科创板是首创,也是提升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能力、增强市场包容性的资本市场改革举措。《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明确把海洋工程装备企业作为上市科创板的重点推荐范围。与此同时,两会对“工匠精神”也作了再次强调。对于船舶工业来说,“工匠精神”是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另一面。全国人大代表马加友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我国更要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使中国工匠人成为科技强国、技能强国的中坚力量。

深化体制改革,更大程度激活船企

《政府工作报告》对国企和民企改革均作了重点阐述,主要包括:国资国企方面,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依法处置“僵尸企业”;民营经济方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升级。这些举措对制造业是一个定心丸,对船舶工业的营商环境也是一个拓展优化。

两会期间,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今年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权多元化,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是对《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国企改革的具体解读。

目前,我国部分国有船企还存在业务重叠、资源分散和过度竞争等问题,不利于国有资本做大做强。为此,通过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化解过剩产能、加快重组整合十分必要。全国政协委员董强认为:一要加大对落后造船产能的淘汰力度。二要加强国内造船产能的整合,通过整合和优化存量资产,集中技术、人才、设施等资源,更好地发挥规模效益,提高国际竞争力。三要仿照钢铁、煤炭等行业做法出台实施相关支持配套政策。值得一提的是,造船战略性重组不应是简单的将企业合并,而应该是功能和专业的归并和整合,这样才会更加符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最近传闻甚嚣的“南北船”重组合并就很值得期待。

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国有船企改革的重要方向,虽然前些年也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离“通过引进多元投资主体达到利益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使国有船企更具活力和动力”的目标还有较大距离。这也预示今年将会加大这一改革力度,有条件或条件成熟的先行开展,即使是条件薄弱的也要逐步创造条件,以形成未来全面铺开的局面。可以说,混改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它的优势和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像很早开始实行混改的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这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弱市突围的有效途径。

加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升级,无疑是今年两会一大亮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利条件,为高技术企业成长建立加速机制。不可否认,在船市持续低迷风浪中,许多民营船企破产倒闭有其技术管理因素,但与某些政策倾斜及营商环境不无关系,其中包括融资、人才引进和行业话语权等。有些民企反映,他们需要的并不是什么额外优惠和特殊照顾,而是平等发展的条件和公平竞争的环境,希望在贷款、去杠杆上切实做到形式上平等,在企业研发上给予更多帮助,推动民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等。

可以预见,国家未来必将出台更深层面更广范围的支持政策,努力打造良好环境,让民企安心经营、放心办企。而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文废止《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和《船舶行业规范企业监督管理办法》,不再直接管理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相关工作。这既是贯彻落实深化“放管服”精神的重大体现,也是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更好支持民营船企获取公平竞争的一个积极信号。

扩大开放,拓宽造船国际合作路

今年两会对开放彰显了更大力度和决心,在“一带一路”、外商权益保护、自由贸易港探索等方面提出了新思路和新要求。这些举措将在刺激造船需求同时,还可提升船企综合实力。正如全国政协委员胡晓炼所说:“通过放开市场竞争的方式,可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否则,部分船企只会‘安逸在低端产品市场中,行业也得不到发展。”

我国实践“一带一路”倡议也颇有些年了,成绩也是相当明显的。仅就华南船舶业而言,许多船企紧抓机遇开拓沿带沿路国家市场,如广船国际有限公司获得了阿尔及利亚豪华客滚船订单,江龙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也强势打入非洲、中东等地区。采访中,广东凯力船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永强表示,“一带一路”是很好的国际产能合作途径,该公司借助这一倡议迅速打开了国外游船制造市场。《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这必将进一步推动船舶工业寻求和创造更大国际需求,船企应该看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谁积极响应谁就会获益。

推动外商积极投资是今年两会的热点议题,《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求“加强外商合法权益保护”,而期间通过的《外商投资法》更是标志着我国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迈出了关键一步,不仅为国内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而且为外商投资送上“定心丸”。胡晓炼委员说,外商投资法既彰显了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一法规的颁布必将助力我国造船业在鼓励国外高技术产业引入中不断壮大。正如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指出:“没有开放就没有今天,就没有未来。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数十年,由原来的籍籍无名到如今的世界前列,由过去的全部依赖进口装备到如今的船舶产品出口全球,依靠的就是改革开放,这是最好的证明。”广大船舶企业应积极拥抱这一时该到来,在营造公平法治和加强竞争合作中提升自身实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创新自主权,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推进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其中,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更是重抓内容。自由港是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抓手,这一举措除了刺激海南水上旅游业和造船业发展外,也必定会扩增国内造船订单需求,还有利于促进周边航运交易、船舶经纪等全产业链发展。这呼唤船企应具有前瞻性眼光,积极介入海南自由港建设,及早占得优势高地。

规划落地,湾区造船逢最好发展机会

早在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政策实施阶段。《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此作了强调,要求抓住大湾区建设机遇,全面深化港澳与内地互利合作。据了解,广东将对此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构建起协调联动、运作高效的大湾區建设工作机制,在规则相互衔接和资源要素便捷有序流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第二步到2022年,大湾区基本形成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第三步到2035年,大湾区将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作为一个世纪工程,大湾区建设给包括航运、造船等行业在内的利好都是不可估量的。

首先,粤港澳港口群目前吞吐量已居世界第一。未来,以香港港、广州港、深圳港为核心,以珠海港、东莞港等周边港口为支撑,建设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港口、航运、物流设施和航运服务将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所在地是“海上丝绸之路”对外开放的重点区域,把湾区城市群聚集发展必将促进内地与港澳及泛珠三角区域航运造船多领域的合作交流,实现产业链更加紧密协作与共同进步。

第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必定会促进该地区邮轮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特别是邮轮母港的跃进将走向国内前列甚至实现领跑。这不仅是对水上旅游业的一个极大刺激,而且对发展当地邮轮制造配套业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最后,随着湾区建设和各行业大步发展,对造船业释放的能量肯定是以往不可比拟的。正如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巨锦所说,对造船业而言,伴随人流和物流的增量释放,海洋装备、旅游装备和钢结构制造必定会呈现很大需求。

春风劲吹百花开,万木青葱更怡人。虽然当前市场仍低迷,但面对两会站在发展制造业的高度再次送出的改革红利,我国船舶工业只要积极进取,主动融入国家新战略,就一定会实现大突破,谱写再度辉煌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船舶工业造船
江南造船首获大型LNG船订单
山东出台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路线图
电气设备在船舶中的应用分析
1~10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加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力度助推湖南省船舶工业转型发展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不惧的船
中国船舶工业走出去的战略研究
2014年我国船舶用钢需求约13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