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斗

2019-06-22 01:02陈亚军
西藏文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藏香

陈亚军

“青春斗”,源于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词。这里借用,表达的是一种情怀,一种蓬勃向上,意气风发,不畏困难,创业奋斗的精神。

创业,是国家语汇,国家行动,而大城市似乎正是创业者们的理想之地,因为大城市机会多,东城跌倒,也许西城就可以东山再起,这正是它的魅力。今天的北上广深仿佛要被人群和梦想挤爆。那么,在西藏,自然生态、创业条件等客观因素有差异的情况下,那里的年轻人是怎样创业的呢?

刚一落地拉萨,我抬头望去,大朵大朵的白云惊艳地飘浮在湛蓝的天空上。3500米的海拔,人已实实在在地行走在地面上,却依然有悬空的感觉,脚底下软绵绵的。浮光掠影地走过街市,被夕阳辉映中的布达拉宫那雄伟绝伦的美景、奇妙的风尚习俗所构成的一幅幅独特的人文图景以及极致的藏地风情所陶醉。何止是惊喜惊心,不觉间已经有一种力量抵达甚或穿越灵魂,带来感念与安宁,无论你想到什么,仿若都云淡风轻了。

在这样的天地间,你心境明澈,很容易拥有慈善的情怀。

在西藏采访期间,我一直有高原反应,脑细胞仿佛被含氧量稀薄的空气窒息了,昏昏沉沉,反应迟钝,但还是一次次被那些西藏创业者的故事感动。我要写的人,都只有二三十岁,但他们有胆魄、有担当、肯做事……

在他们天性爽气的激情中含着一种老练持重。他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按照传统的取向,或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几乎都有着在体制内工作的短暂经历,然后毅然辞职,丢去铁饭碗,只身创业,其艰难可想而知。但是,他们身后有帮衬和扶持,在他们前行的路上,特别是每每遇到困难或关键的时刻,总是闪现着家人和政府的身影。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和西藏自治区团委工农青年部泽仁扎西部长相对而坐,听他讲关于西藏和这里的青年创业话题。

西藏的区情不一样,生活节奏相对缓慢,要图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条分缕析,才能出实效。

比如有着神秘文化色彩的夏尔巴人在西藏有两千多人,聚居在聂拉木县樟木镇立新村、雪布岗村和定结县陈塘镇中。顺应他们的优势,帮助他们编舞曲,搞旅游创收,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他们,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也为了文化不流失……

如果拘泥于傳统的生产生活模式,难以脱贫,更休谈发展。自2007年起,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结合西藏本地情况,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顶层有理念固然重要,落到实处才是根本。几年过去了,在政府的千方百计扶持下,在明确有力的政策引导下,人们已经行动起来,并渐入佳境。

2016年3月4日,西藏电视台的节目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由西藏共青团组织的首届青年农牧民创新创业总决赛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一等奖奖金50万,二等奖20万……还评出了最佳网络人气奖。

关键是制造聚集了一种人气,也是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浓重的氛围兴奋了人们的神经,提起了人们的精神。紧随其后,创业创优成果展隆重推出。这实际是一个项目交易平台。参展项目230类1025种近6万件,为创业者提供良机,给发明者创造商机。跃跃欲试的人们眼神明亮……

由100余名区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青年企业家组建成创业导师团,现场进行创业讲座、政策咨询、业务指导等,提供全过程“1+1”个性定制服务。

银行也来了。区团委与五家银行签定资金总额达20亿元的青年创业贷款项目。创业导师有问必答,政府的办事机构一字排开,项目、信息、场地、政策、保障、援助及相关公益性服务和“一站式”孵化服务,向人们微笑招手。

之后,政府跟踪到底,把这一系列的服务复制到网上,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这种最有效的链接,把政府部门、项目、创业者组织到同一个平台上,繁杂的注册手续也简化了。只要想创业,有想法,就有人扶着你扎扎实实迈出第一步,把梦想变成现实的第一步……

西藏的青年创业者,有很多都是青年农牧民创新大赛的直接受益者,包括我采访的人。比如,在首届比赛中:林芝云使指南项目珠扎获得了本次大赛的第二名;第三名由来自拉萨的迷蓝文化次仁扎西、羊八井农畜产品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嘎玛尊追桑布等获得,获奖的鼓励助推他们步入了个人事业的快车道……

珠扎:小康巴汉子的云平台

我们现在正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其基本特征就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它改变决定着人们做事情的方式和设立规则的方法。

让我们先快速闪现几个镜头:

第一个镜头:

2014年,国产手机还没有自带藏文输入功能,给藏语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西南民族大学学生珠扎是藏族,他想试着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专注于藏文输入法应用程序的研发,希望能搞出一个适用的藏汉双语软件来。经过艰辛努力,他真的填补了此项空白,“云使智能藏文输入法1.0版本——吞弥智能藏文输入法”经过他的手研制出来了。

第二个镜头:

2015年7月,由共青团中央、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青年APP大赛总决赛,在江西省共青城圆满落幕。由青海省团委选送的APP项目“藏医好大夫”,在全国31个省级赛区、共5000多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应用类APP设计三等奖。这是西部11省(市、区)唯一获奖的项目,也是全国首支获奖的少数民族科技创新团队。当人们得知这个项目的研发人,竟然是只有22岁的在校大学生时,称赞和掌声一下子包围了珠扎。当然还有惊讶和羡慕,这一项目被风险投资家估值超过了5000万元。

第三个镜头:

2016年3月,成都市政府主办“创业天府·菁蓉汇”武侯社会创新专场,在参加路演的6个项目中,有珠扎为负责人的团队研制的“藏语翻译官软件”。这个软件非常实用,它通过藏文输入法,可以免费提供在线翻译服务,并以此延伸出学习、课堂等内容。参加路演非常成功,共获得44份投资邀约函……

如果说高科技日新月异,可能因为很多高科技跟你的生活没关系而显得大而空,那么说到软件就不仅仅是一个热词了,它关联每个人的具体生活。对人生活的改变是革命性的,大到就医求学,小到吃喝拉撒,都可通过下载软件搞定。

软件之多,说软件使用云山雾罩,令人眼花缭乱并不过分,而研发软件,那又是怎样的高科技……

我很期待见到珠扎,两个好奇,一是想知道搞软件开发的是有怎样智商的人。另外,我也想知道,二十出头的董事长会有怎样的关于创业的故事。

现在,珠扎就坐在我的对面,中等个头,发型时尚,沉稳健谈,一个睿智的藏族小伙子。

他并没有三头六臂。

明白我的意思,珠扎一笑,不,他是努力想笑出来,遗憾,没有笑成功,显出的是一个老成的表情,不太像他这个年龄该有的老成……

讲他的故事,需要自他小时候的环境说起,那关乎基因和历史,也许便于我们找到他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珠扎的缘由。

小康巴汉子

珠扎是西藏昌都人,后举家搬到林芝波密县。

珠扎的父亲是经营汽车的商人。

从小珠扎就在商业环境中摸爬滚打。没上小学时,一次,两个人在他家附近说话,声音很大。他马上提示父母,那两人要买车,赶紧拉到家里来。果然是。父母很吃惊,事后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说,认真听他们说话判断的。

十多岁,他就跟父亲开车跑长途,最远的从昌都开到拉萨,县里的交警都认识他,因为未成年的小不点竟然敢开长途!再大些,因父亲不懂汉语,他就和哥哥当翻译,正经参与家里的生意了。

珠扎从小成绩优秀,但父亲并不支持他去内地上学,许是他表现出来的经商才华,父亲很想早早让他接手家里的生意。母亲却不同意,她更愿意让儿子通过读书获得稳定的生活,她认为做生意过生活不稳妥。初中三年,珠扎年年考第一,后考进西南民族大学读书,学习藏汉双语行政管理专业,同时辅修法学专业。

父亲的取向和珠扎所表现出来的商业天赋,自然是继承了康巴人的特性。

珠扎四年级以前生活在昌都,昌都的人文背景自然会影响他,昌都的商业基因在珠扎那里表现为与生俱来。

大一,牛刀小试当老板

大一课业少,喜好足球的珠扎有很多时间奔跑在足球场上,因为成绩好,助学金奖学金都有。剩下的业余时间他也闲不住,给足球队拉赞助。因为足球,他认识了几个维吾尔族好友。他们志同道合,踢累了就会畅谈人生。

对很多初入学的人来说,大学生活是自由快乐的,没有太大的压力。但这位来自西藏高原的藏族男生,却苦于安乐,他一直思索着想做些什么事来改变现状。很多学生,毕业后的打算就是回家考公务员,同学聚在一起,也多是这个话题。这个想法他都听腻了。在跟这几个维吾尔族朋友聊天时,他们聊得更多的是创业的话题,也是这个话题,让他们一拍即合。

就是这么简单,话题让珠扎与踢球的朋友一起,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共3个人参与,他们合伙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餐厅——玛丽亚民族风情餐吧,足球主题,投资25万元。珠扎怕家里担忧,就悄悄跟表哥借了一部分钱。

开始经营得有声有色,但后来因厨师出问题,不回来了,只好改为只卖酒,变成看球的酒吧了。盈利情况有点不妙,主要是免单太多,导致入不敷出。大家都是朋友,有时候一高兴就豪情万丈,免单!欠单也在所难免。

越是经营欠收,珠扎就越想力挽狂澜,难免耽误课。其时,当公务员的哥哥回母校读研究生,刚好跟他成了同学。哥哥经常找不到他,一追问,原来如此。哥哥很生气,狠狠骂了他。哥哥的观点是,他正在做农民工都能干的营生,应该好好学专业,做更有意义的事。

珠扎他们把店关张了,还好,还掉成本,还剩了几万元钱,小有盈余。

干脆利落,这就是珠扎的豪情豪爽,他从不拖泥带水。

他骨子里本就崇尚顺其自然。刚刚成年的珠扎,他的魄力从哪里来?我想,那正是康巴人的特质。

想法怎样变成生产力

安静地学习了两个月,珠扎参加学校社团,他看到美国U库来中国做推广,从中接受了一个信息:软件开发。2013年,正是互联网创业兴起,爱折腾的珠扎又坐不住了,自己的家乡缺少科技创新,如果能研发出相关的软件,可做的事情太多了,关键是能改变藏区人们的生活啊。

当时,国产手机没有自带藏文输入功能。那段时间,他为此事辗转反侧,所有要想用藏文交流的人,国产手机无法用,很多藏族同胞不得不购买昂贵的苹果手机。这个时代,甚至可以说,一部手机走天下,是最重要的家当。珠扎想,这太影响家乡人交流了。同时,那是多大一个市场啊。想到最后,珠扎决定研发这个软件,他要当“创客”。

当时他两手空空,想法,是他唯一的成本。

他要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排除本民族内部之间和与其他民族之间的语言文字沟通障碍。他是这样描述自己的这款藏文输入软件产品的:网上容易下载、便于安裝,词库覆盖率大,还可以绑定登录账号的跨平台手机,重要的是通过语言交互技术,完成从人工翻译到机器翻译,再到智能翻译的转变。

国标对软件的定义是:与计算机系统操作有关的计算机程序、规程、规则,以及可能有的文件、文档及数据。其特点为:无形的,没有物理形态,只能通过运行状况来了解功能、特性和质量;软件渗透了大量的脑力劳动,人的逻辑思维、智能活动和技术水平是软件产品的关键……

通常,没有软件专业知识背景的人,一看这个概念,就会逃之夭夭。“无形的,没有物理形态”,那几乎就是来无影去无踪, 搞研发,何以入手呢?但是,珠扎理解,创客,就是陶醉于奇思妙想,要把灵光一闪变成现实的人。什么事情,一旦被珠扎看准,他通常是反其道而行,不会让顾虑阻碍住自己。先做,遇到困难再解决困难。

也许,优秀和平庸就是在这种选择阶段中已经被划分开了。

但这一想法真做起来确实有困难,首先,很多人对少数民族学生搞发明创新存在质疑。珠扎身边的朋友也劝他放弃,因为他们认为,珠扎以往的创业经验局限在餐吧这样的传统产业,和科技创新不搭边,这不就是闭着眼睛赶路吗,太冒险。

闭着眼睛也是在赶路,有可能跌到,也有可能是一条通衢大道在等着你。

珠扎做事果敢但不莽撞,他很想通过自己的创业撕掉少数民族只能做文化,做不了科技的标签,但软件开发之于他,确实陌生。他徘徊、犹豫。这时,哥哥说,做科技创新很有时代价值,值得一试。哥哥的坚决支持和鼓励让他信心大振。

哥哥给他制定的创业底线是: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背做人原则、不损害民族信仰。在他的人生路上,哥哥就像定海神针一样,总在关键时刻,帮他指路决策。

想法是大胆的,但搞研发,自然得有相关团队,为解决研发技术人才缺乏的难题,珠扎开始招聘招募团队,注册了“四川云使绿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10月,在西南民大校团委等部门的帮助下,珠扎组建了一支由他本人和另3名研究生、4名少数民族学生组成的云使少数民族数字应用创新团队。在对西藏和4省藏族聚居区数字化、信息化现状进行梳理,了解藏文相关应用软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他们致力于开发一款能承载藏语界面平台的输入应用工具。年底,公司注册下来了。4人团队,开始藏文输入法应用程序以及其他藏汉双语软件的研发。

校团委老师的帮助,创业团队成员不离不弃的鼓励,都给了珠扎放手一搏的勇气。2014年4月,随着久美多杰、薛泓等团队骨干的先后加入,团队改组成为“云使数字科技创业团队”。同年11月,团队正式入驻成都高新青年大学生创业园,专注于多功能跨平台智能藏文输入法应用程序的研发,还在此基础上研发其他藏汉双语软件。

经过一年的努力,珠扎他们成功研制出云使智能藏文输入法1.0版本——吞弥智能藏文输入法。如今,这一软件可以在Android、ios和Windows phone三大手机应用平台使用。

这是团队的核心技术,但对整个藏文输入法研发项目来说,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珠扎他们希望通过语言交互技术,完成从人工翻译到机器翻译,再到智能翻译的转变。

此输入法参加成都第八届创业大赛,获得奖励后卖给一个机构,也获得了一些效益。

大学生、酒吧老板、科技公司总经理、共青团西南民族大学大学生创业基地直属团支部书记,这几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标签,年仅21岁的珠扎,通过自己的行动对其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大学3年,创业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做简单的餐饮服务,到高端文化的输出,再到“互联网+医疗”“科技+文化”的发展模式,珠扎带领的少数民族科技创新团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生命的痛创

珠扎搞软件创业,事情做得不小,但实际,他就是一个20出头的孩子,尤其在妈妈的眼里。

但是最近,有一件事让珠扎焦虑了,他找不到妈妈了。

之前,他经常跟家里通话,搞研发后,吃饭睡觉都得挤时间,有时一周也打不了一个电话。

珠扎的成长,和大多数孩子一样,也是母亲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人,也是母亲对他影响最大。母亲慈善、无私,永远服务于孩子和父亲的生意,默默无闻。小时候,写作业母亲永远陪伴在身边。他成绩好,学习没有让母亲太操心,但母亲时时叮嘱他,不能骄傲,多帮助同学。

珠扎记得第一次考试时,他很快答好了卷子,就早早交了卷,欢快地跑出教室。没想到,等在校门口的母亲一看见他,吓坏了,直接就哭起来。珠扎愣住了。妈妈说,孩子,你为什么这么早交卷,答好了没有?原来母亲是担忧啊。这件事给珠扎留下了深刻印象,自此后,所有的考试,大考小考,他永远是最后一个出来。题答完了检查好了,他坐在座位上干等也不提前交卷。他不想让母亲担忧。

上大学后,父亲有一次对他说,你上学离开家了,你妈妈天天抱着电视看足球,也不知道能不能看懂。因为珠扎喜欢足球,她想也许远方的儿子正在看,所以她也要做同样的事情,陪伴儿子。

因为最近连续多次找不到母亲,珠扎着急,就两三天打一次电话,家里人还是说,母亲去转寺庙了,总之每次都不在。这让他心慌焦虑。果然,这一天,哥哥打来电话,让他回家,说姐姐的孩子要过生日。但是,大学的老师为什么一起陪伴他回家呢?哥哥含糊地说,那老师是他要好的朋友。

哥哥来车站接他。告诉他,母亲去世了。

这完全就是一个炸弹扔了过来,把他砸向无底的深渊。他瞬间瘫软了,仿佛碎片扎满了五脏六腑,眼前一片漆黑。

天塌下来了。

母亲因胃病去世,才48岁。他知道,小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妈妈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一有压力就喝口小酒。胃病的加剧肯定跟这个不良习惯有关。

他还有许多话没跟母亲说呢,离家的不易、创业的艰辛他都按捺在了心里。他的这个团队是从地下室走出来的,刚刚有点业绩。当时在成都一个篮球馆租的地下室,其条件的艰苦,夏天尚可以忍受,冬天的寒冷,一直冷到骨头里。多少次,他也想跟妈妈诉诉苦,但想到那会让她担心,他都把话咽回去了。他想等他再成功一点,他就把那些苦恼一一跟妈妈汇报,得讨妈妈一个表扬啊,而今天……

这个巨大的不幸险些让珠扎缓不过来。自此,他和哥哥滴酒不沾,怀念母亲。

生活还得继续,但在母亲离世的很长时间内,珠扎寝食难安,他不知道生活还怎么继续,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可是,他在学校创业,人数最多时有40多人,那一大攤子,跟着他一起干的朋友都在等着他……

况且,哥哥为了支持他创业,把拉萨的房子车子都卖了,时时叮嘱把关……

还有父亲,那期待和担忧的眼神。一次,父亲到成都看他,感觉他那么忙累,突然问:你是不是在倒卖佛像?那可不行,开个琥珀店吧。

他必须把痛苦自己消化掉,站起来。

好在,他也习惯这么做了。

藏医药的APP

他的创业团队成员多是西南民族大学毕业生或者在读藏族大学生,平均年龄不到30岁,初战告捷,让他们意气勃发。输入法研制成功后,团队下一步往哪走呢?

母亲的故去,坚定了珠扎筹谋了很久的一个软件研制的决心:开发“藏医好大夫”。那可以帮助更多人解除疾患。

寻医问药,求个靠谱,这是大多数人都会面临的实际问题。藏药也是如此。很多人要想买到靠谱的藏药,都得通过各种关系找人代购。许多老师、同学经常找到珠扎,希望他帮忙购买一些靠谱的藏药。但说实话,他也不知道哪里的藏药靠谱。珠扎无数次遇到过这种无奈。

促使珠扎研发“藏医好大夫”APP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们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结论。

那年底,一个在深圳工作的朋友帮珠扎做问卷调查发现,在深圳,很多人很想选择藏医藏药来治病,但投医无门。再结合这几年在学校“被委托”买藏药的经历,有着敏锐商业头脑的珠扎,当即将目光转向互联网,决定开发一款藏医藏药的APP。这是市场的一个痛点,整合藏医资源,建靠谱的藏药平台,解决寻藏医药无门路的难题。

有了之前制作输入法的经验,“藏医好大夫”的软件研发就显得驾轻就熟。大概半年的时间,整个APP的框架就研发完成,为适应老、中、青等不同群体的需求,APP设计风格以简约实用为主。

打开“藏医好大夫”APP主界面,板块分门别类,十分清晰,浅绿色和浅蓝色背景上,依次分布着“藏药”“藏医院”“诊所”“小偏方”“饮食健康”和“小贴士”6个主要模块。

点击“藏药”板块,二级菜单里有对多种藏药包括图片在内的详细介绍,以及如何辨识真假、当前价格等情况。而“藏医院”板块,介绍了藏区各大小公立医院及其知名的藏医,包括他们擅长的方面。如果想要就近去藏医院,则可以点击“诊所”板块,里面罗列了很多取得相关资质认证的正规藏医诊所。软件与医疗办公系统契合,客户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挂号、预约等服务,还可以通过定位查询自己周边的医院和诊所,方便就医。

人们去医院看病,一般是由医生开具纸质的药方,再交给药房人员录入电脑,藏医院也多是同样的流程。不同的是一些藏医不懂汉语,他们开具的药方要经专人翻译后才能录入电脑,如果药品翻译不准确,就可能给病人带来无法报销医保费用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藏医好大夫”APP专门开发了藏文版本。藏医通过手机操作,就可以将药方直接录入到药房的电脑。之后珠扎他们又与医疗部门的数据进行对接,将所有医保范围内的藏药录到后台数据库。

APP软件,首先要整合出该行业的大数据,确准实用数据,这背后是巨大而庞杂的工作。为了提高“藏医好大夫”的时效性和知名度,珠扎与西藏一家公益机构在西藏和四川、青海、云南等地藏区开展了“寻找藏医好大夫”的公益活动。深入藏族聚居区,寻找真正的藏医好大夫,通过好的藏医深入认识藏药,实打实地实现APP提供的六大功能。

2016年,珠扎的藏汉语言全息交互服务综合平台——云使指南参加西藏首届青年农牧民创新创业大赛,受到高度关注,获得二等奖。

除了个人的创业梦想,珠扎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让自己做大做强的事业能帮助更多的藏族同胞挣到钱,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他看来,家乡西藏高原自然资源丰富,通过科技让纯净的绿色产品走出去,也让新技术、新理念走进来。“云使”就是桥梁,把两者嫁接起来,一去一来,衔接的是市场,致富的是家乡。

“云使”,是一个服务平台,但从哲学的角度看,它是一个“物”,也是一个“事件”。那么,物和事件的价值,是在人们对它的认识和使用过程中呈现的。当更多的人走近并将其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时,由此产生的情绪和情感,使它们扬弃了本然形态而进入了仁化的领域。这就是一种改变环境和改变自己的辩证关系,是一种成物又成己的精神升华。

他的目标就是打造“互联网+西藏青年创业”快速通道,他希望自己像祥云使者一样,通过新技术助推藏区发展、百姓致富,更好地用“藏药好大夫”帮助人们诊疗看病,用“高原之星”帮助公务活动,用“藏语翻译官”帮助语言交互,用“西藏U客”帮助旅游……通过这些应用,让藏区的人们真正参与到地方经济发展中,早早奔小康……

工作没有穷尽,困难说来就来,但珠扎有强劲的心力消解转化负能量,因为有鼓励和支持不時降临在身边。在他参加完首届中国青年APP大赛后,已有来自广州、上海和青海的3家风险投资机构表示愿意注资,支持软件进一步研发。珠扎和他的团队计划优中选优,使软件真正服务于民族地区的群众。珠扎深深记得,中国青年APP大赛总决赛时,国家卫计委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高燕婕曾对该APP项目的点评:希望“藏医好大夫”团队再接再厉,做精做强,欢迎到北京,来我们单位汇报项目情况。这一点评,也为珠扎和团队继续做下去树立了更大的信心。

自治区领导约见他,原本约好是20分钟,可是最后却谈了两个小时,他得到了很大的鼓励。

现在,作为西藏自治区第八届青联委员、西藏云使智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珠扎,他的团队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小缩影,团队成员覆盖5个民族。对于创业的艰辛,珠扎深有体会,现在他正与西藏自治区团委合作,打造西藏青年创客云服务平台,带动、服务更多的藏区青年创业。创业不是冒险、碰运气的事情,需要脚踏实地,想到就去做到。创新意识和能力才是立足的资本,同时必须有决策能力去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他相信,做创客,任何一个青年只要迈出了这一步,愿意去奋斗,一切皆有可能!

仁庆欧珠:萨迦文化的传播者

多日的采访,印象中,西藏青年的大体精神风貌,或阳光豁达或严谨内秀,但准确地说,终究感觉他们身上有一种静谧如息的东西。

但是他——西藏昆氏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八思巴藏香传承人仁庆欧珠,好像是个特例,他很明确,高兴会大笑,思考就深沉。

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他唱过歌,出过专辑,赚了30万,掘取第一桶金后,转战藏香的研制和开发,在创业路上推陈出新,演绎着精彩人生。他所走过的路,可以让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人生,最重要的是心灵的自由;人,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身随心走

1985年出生的仁庆欧珠,父母是西藏萨迦县普通的农民,家境贫寒。为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他中学毕业后无奈地报考了并不理想的中职学校。

毕业后,他在日喀则市教育局找到一份打字员的工作,一个月工资800元,勉强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家里供他上学,他却没能让家人过上好一点的生活,望着鬓发已白,脸上爬上了皱纹的父母,他们老了,还依然躬耕于垄亩辛勤劳作,他内心有了尴尬甚至惭愧。

不能坐等,他必须另谋出路。2005年,他只身来到拉萨,在朗玛厅找到一份唱歌的工作。

唱歌是他从小的兴趣,今天,他可以用自己的兴趣谋得一份生计,他很满意。他喜欢民间艺术、工艺,且是一个有心人,一直搜集流传散落在民间的舞曲民歌。所搜集的藏区民歌能灌满七八个光盘。那些音乐承载的是文化信息,承载的是故乡萨迦的前世今生。

在唱歌之余,他利用空余时间自己创作歌曲,有了很多积累。整日泡在音乐里,他并不觉得辛苦,因为这是他的兴趣,心不累则身轻松。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06年,机缘巧合,仁庆欧珠出版了首张个人专辑《萨迦的祝福》,销售2万多张,获利30万元。他赚取了人生路上的第一桶金。

八思巴藏香找上门

其实,当初仁庆欧珠辞去教育局的工作去拉萨唱歌时,父母并不是很支持他。他们的观念是载歌载舞是生活习俗,用唱歌谋生却不是什么正经营生。

我在西藏采访,明显地感觉到,这里的人无论走出去多远,天南海北去求学,毕业了,他们都会回到家乡。区团委的泽仁扎西部长也说,这是缘于西藏的文化习俗,他们不愿走出去。

仁庆欧珠也是同样,他觉得,拉萨再好,那不是他的家。带着卖唱片的钱,他回到故乡萨迦县。

肯定不能再打工了,自己创业这是必然。

之后,仁庆欧珠开办了一家朗玛厅,自己当起了老板,雇了六七个人。开办这个朗玛厅,他的初衷是一种文化定位,傳播藏族歌舞,丰富当地人的业余生活。生意果然火爆,但时间久了,仁庆欧珠就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年轻人整天沉迷于朗玛厅,花天酒地,好吃懒做。而且,不时有一些闲杂人员聚集在这里,这个朗玛厅好像出现了一些方向性的问题。

他犹豫了。

这期间,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仁庆欧珠在乡下搞搜集时,遇到了一位熟人 ,他喜欢听仁庆欧珠唱歌。每次,他们相遇都会聊很久。这次,那人说,他手上有本古书,可以送给他。

本来,仁庆欧珠也没当回事,可是,一翻看,却惊奇地发现,那里边竟然有关于八思巴藏香制作的古籍文献,他如获至宝。

一边经营着朗玛厅,仁庆欧珠开始了对八思巴藏香的研发。

对于钟情萨迦文化的人来说,八思巴这个名字是响亮的,是内涵丰富的。

800年前,萨迦县曾是整个藏区的统治中心,八思巴功不可没。

八思巴,藏语“圣者”之意。他是西藏高僧,出身于著名的昆氏家族,是萨迦派五祖,曾与四祖、他的伯父,为元朝统一西藏作出重要贡献,促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在西藏,尤其在萨迦地区,八思巴的名字家喻户晓,是神一样的存在。

信仰中内含着诸多无形的价值和文化信息,八思巴、萨迦寺,都是神圣的标签。因其宗教地位之高,为世代人崇仰。

藏香,是西藏人不可缺少的用品。有寺院就有藏香,就是在老百姓家中,香也是基本每天会用到。仁庆欧珠知道,八思巴藏香的生产,可能带动的是萨迦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坚守正能量

萨迦派教理,至今在佛教徒中很有受众,它主张,舍去“恶业”,不做坏事,专心行善,并把它作为达到智者境界修行的第一个层次。

仁庆欧珠经营的朗玛厅,经济效益是可观的。附近的许多人都喜欢到这里谈天说地,放松身心。通常,对于搞经营的人来说,追求利润是最高目标。可是,他决定放弃经营朗玛厅了。有人问为什么?他说,经营方向有些失控,总有一些人乘着酒精发作,聚众闹事,甚至引发打架斗殴,这里似乎已不是一个聚集正能量的地方。有潜在的风险,不行。他做事情是有底线的,不能只顾自己挣钱,坏了社会。

萨迦八思巴藏香的来历不凡。其秘方由八思巴亲尝钦定,后经历代萨迦法王延传至今。值得注意的是,此藏香原材料出自萨迦吉祥之地。据说当年生产藏香之地,周边流淌着九种神水,制作藏香时要加入历代萨迦法王的香曲、香料,特别是要用八思巴亲弟弟射箭落地处所冒出的圣水、甘露、多玛曲及三十多种天然名贵藏草药精心调剂。成品藏香使用前萨迦高僧还要举行隆重的密宗仪轨加持。

八思巴藏香为特供礼佛之用,属无上佳品。正是因为如此,八思巴藏香集灵气于一体,用之于禅定,则身心自在;用之于室内,则雅气自生,提神醒脑,健身益智,还以防止病菌流传,预防感冒效果被称道。

可以说,意外得到八思巴藏香制作的古籍文献,是促使仁庆欧珠转型的一个机遇,最重要的,这也符合他的精神、价值取向,是做正能量的事。

纷繁的思绪在头脑中处理清楚了,他开始全力研制八思巴藏香。他一次次往萨迦寺跑,拿着古籍文献与那里的老僧人讨论、实践。其实,八思巴藏香的配制秘方在萨迦寺一直传承着,做过正宗八思巴藏香的老僧人还健在,被仁庆欧珠的虔诚精神感动,也是认为八思巴藏香是萨迦文化重要的载体,有责任让它重见天日,僧人们都积极配合他研制藏香。

复杂的工艺、繁琐的制作流程、精细的勾兑对比、细微的原料选材,这是藏香不同于其他香的显著特点。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仁庆欧珠解决了按照文献配方所做的藏香不易点燃、易断等问题,让几经失传的八思巴藏香重新焕发了生机。

2012年,他将精心研制的八思巴藏香免费赠送给亲戚朋友,获得了广泛称赞。与此同时,北京和海南的两座寺庙在试用仁庆欧珠研制的藏香后也非常满意,当即签订了购销合同。这为仁庆欧珠扩大八思巴藏香的生产,打开内外市场增加了信心。

2013年,为了满足扩大生产的需求,仁庆欧珠自筹830万资金,成立了西藏萨迦昆氏藏香工贸有限公司。830万,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仁庆欧珠倾其所有这些年打拼的积蓄,也与注册所需资金差着十万八千里。他说,为了筹措这个钱,他发动了所有的关系,拆东墙补西墙。有几次,说好的还款日期,第二天就到了,急得一夜无法合眼,也没办法再拆兑……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干事,干大事,总会遇到那样的时刻,你觉得这困难挺不住了,但只要你有强大的耐力,有满心的真诚,最后,总能找到化险为夷的办法 。

资金解决后,因为他的创业项目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萨迦县委、县政府也大力支持他,划拨了4000余平方米的生产用地。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自此,仁庆欧珠的八思巴藏香从小作坊式个体经营逐渐驶入了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

留住文化

企业经营规模比过去增大了,看上去,还是很光鲜的。但是,这不是最根本的,要牢固这个规模良性发展,必须做好两件事:一个是生产安全,一个是产品质量。它们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它们可以推着、扶着企业发展,也可以让企业车也不是,鸟也不是。

狠抓质量。质量才是最好的广告,也是品牌保护的关键。他自信自己生产的藏香质量上乘,但自己说总觉得苍白了些。为了让使用者放心,他把生产的各类藏香产品一次次送往国家、自治区相关部门检测,获得权威的产品质量认可。

2016年,仁庆欧珠的萨迦昆氏藏香公司荣获“全国藏香优秀质量企业”称号,同时作为日喀则藏香产品代表,参加了第十四届珠峰文化旅游节上海活动周的相关活动。这一活动大大让内地消费者认识并感受到了八思巴藏香的文化内涵,为企业走得更高更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生产、销售是任何企业的生命线,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仁庆欧珠与妻子德琼分工协作。妻子盯住生产,他管销售。分工明确,她生产出来多少藏香,他全部都要卖出去。两块业务是企业的晴雨表,容不得阴晴不定,就得时时刻刻一丝不苟。

八思巴藏香很受市场欢迎,单是2016年,就实现了2000多万元的销售额。好产品会带着企业翱翔,会一顺百顺。在主产品销售与日俱增的大好势头下,仁庆欧珠也不断开发新品种。八思巴品牌里有一款产品叫足浴粉,它已获得专利。后洽谈成功,此项专利授权给杭州的一家文化公司,授权年限是20年。他们保证销售额上亿元。

作为企业,维护好良好的势头,重要的是务实做事,才能取长补短,长线发展。现在,围绕着主营的八思巴牌藏香,仁庆欧珠的生产还能够提供安神香等30多个品种。

八思巴藏香有一款样式像水珠,在大头底部插上一根小棍,就像一株小蘑菇。这是制香工人将香泥装在一个壶状的容器后,一点一点地挤压,香泥犹如挤牙膏那样制作出来。这一款香广受市场欢迎,看着冉冉升起的香烟,就仿佛遨游于久远的历史。

在创业的路上,仁庆欧珠让几经失传的八思巴藏香重新焕发了生機。对于未来的发展,他充满了信心。他准备发挥品牌效应,把文化融入副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环节中,由此延伸产品价值,拓宽营销渠道。西藏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要通过多种方式,把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带出雪域高原,走得更远更广。对他来说,八思巴藏香就是这个载体。他要守护好藏香,他要生产更多更好的藏香。

文化是企业的生命和核心竞争力。今年初,仁庆欧珠又注资8000多万元,将公司更名为西藏昆氏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这就是说,他瞄准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萨迦文化,以此作为八思巴藏香品牌的背景,充实藏香的内涵,提升藏香的影响力。

在八思巴藏香生产基地,仁庆欧珠修建了一幢三层楼的八思巴藏香文化体验馆,让游客和广大消费者了解八思巴藏香的历史渊源和丰厚底蕴。

他要利用八思巴文化和其一生的传记,将八思巴对历史的贡献、政治的贡献、爱国的贡献展示出来。

为拓展八思巴藏香在内地营销渠道,仁庆欧珠眼光长远。在2014年,就建立了公司网站。公司的详情都可以通过点击网页,展示到客户面前。现在北京、上海、山东、海南等地,公司有了18个线上线下服务商,从而方便了产品交易,畅通了销售渠道。仁庆欧珠每天都要和内地的一些电商电话联系,洽谈供货、产品销售等事宜,同时他还上网登陆内地电商网店,了解产品销售情况。仁庆欧珠利用这个电商平台,将八思巴藏香卖到了全国各地,实现了年销售额持续增长40%左右。

在网络时代,企业产品所诞生的环境,依赖于媒介和媒介的更新换代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国创新发展的核心指标之一,就是大幅度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就是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加入“互联网+”经营模式,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就是一种现代经营思维。

2016年,仁庆欧珠当选了西藏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

谈起如今的成就,仁庆欧珠很感激上级党委、政府对“双创”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让他的藏香产业迎来了大发展、快发展的春天。他所做的事业,属于日喀则市委“6677”工作的板块,自我成就的同时,为一方经济的振兴也作出了贡献。作为市级扶贫龙头企业,他的公司解决了当地一些人的就业问题。建档立卡的贫困者17人,如今每月也可以拿到几千元工资。他们感激公司,并把这个情感转到生产工作中。希望和祝愿,在藏香中酝酿、生成。

仁庆欧珠还为萨迦县36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十几万元,向萨迦镇、拉洛乡10名贫困户群众开展为期三年的萨迦银器、唐卡等传统技术培训,每人每月补助1500元。

八思巴藏香承载着历史和信仰的信息,纷呈的必是人性的美丽和良善,路越走越宽。

嘎玛尊追桑布:愿像雪山一样发光

这是正午的拉萨,我和自治区团委工农青年部副部长李杰及文联的扎西罗布,坐在大昭寺对面的藏餐厅二楼平台上,等待一个人的到来。

这时,嘎玛尊追桑布从一楼走上来。眼神明亮,一笑,瓷白的牙齿更衬出他有着古铜色的皮肤,头顶后端扎起一个小发髻。

准确地说,他的笑带有一点紧急性,仿佛还没有从某种情绪中完全转过神来。颇有艺术气质的嘎玛尊追桑布,眼神缥缈,谈吐洒脱。他现在是西藏当雄县羊八井游牧文化体验中心负责人。

我们的采访以餐叙的方式进行。

念青唐古拉雪山脚下的少年

嘎玛尊追桑布的家乡是西藏当雄县。是拉萨市唯一的牧业县。

羊八井,就是嘎玛尊追桑布从小生活的地方。抬头是雄伟圣洁的雪山,低头是宝石般明澈的湖水。的确,任何形容词在这里都会变得苍白无力,这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美景,人类的奇观。初看到这景致的人何止会发出惊叹,它美到让人窒息。这完全是神祗所造的一个意境,不像人间。

但是,物极必反。极端的气候造就了仙境般的美景,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局限。美,達到极致,生存的严酷,也不是置身其外的人所能想象。这里8级以上的大风年均最多可达100多天,占去全年的三分之一,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雪灾、风灾。无论这里内涵着怎样的哲学换算,生活在这里的人却必须把美妙和严酷照单全收。

牧业收入是当地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与时俱进,现在,这里的生活水准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即便在过去的困难时期,人们从不惧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的紧迫,这与地域文化的营养不可分割,草原民族生性乐观豁达,宗教信仰也带给他们慈善祥和。

嘎玛尊追桑布从小在并不富裕的家境中长大,他懂事,好学。高山灌丛草甸及高山草甸带,为当地主要天然夏季牧场,面积广大,上学之余,他奔跑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着他的牦牛和绵羊。

嘎玛尊追桑布挚爱着神话般的家乡和那里的山山水水,牛羊草地,他立志要用自己的力量为这里的乡亲创造更好的生活。

阅尽家乡山水

2008年,嘎玛尊追桑布考入西北民族大学学习藏文专业。学校有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43个民族的学生,每个同学既是个体,也是本民族文化的一个载体,他们都带着各自的文化交汇在这里。在嘎玛尊追桑布看来,母校思想开放度非常好,各个民族的同学都被包容在大学的氛围中,得到最好的成长。在这里,他不但学到专业知识,还在各种讲座和课外活动中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

在神山圣水和宗教的氛围中长大的嘎玛尊追桑布,言谈举止都在说明着他有着爽快的脾性和慈善的情怀,也许这是拜天然的基因所赐。

读大学时,他敢于挑战各种舞台。在西北民族大学校庆60周年时,老师给他2800元资金,让他搞一台个人演唱会——放歌青春演唱会。

2800元,要有舞美、服装、音效?

够了。资金有限,但嘎玛尊追桑布有洒脱不驯的青春,有达观豪放的情怀,这些无形的资本价值无限,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最根本的,他动听的歌声才是最大的实力,是真正有征服力的。在系列校庆活动中,他的个人演唱会是个亮点,把很多同学圈成了粉丝。

大学4年,嘎玛尊追桑布与来自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藏区的少数民族同学有着充分的交流,尤其是不同地区藏文化的交汇融合,极大丰富了他的思想。各地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都有自身的特色,那是薪火绵延相传的文化积淀,他看到了藏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光辉。他暗暗萌发了传播这种文化的想法,就是毕业后他要创业,本民族的土特产甚至生活方式都是特色产品,不可替代的标签,这里含着极大的商机,关键是,他要用自己的观念带领父老乡亲走向更好的生活。

打造乡村,是因为乡村是文化之根,是五千年文明的载体,其价值和使命,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了根系。人类遭遇的一系列危机的背后,可能正是因为城乡关系失衡,期待乡村文明复兴。

想法需有条件助推才能变成现实,嘎玛尊追桑布知道按部就班才是扎实做事的根本。

目前,他肯定还没有足够的资本直接创业,他还需要做准备。大四时 ,他为考公务员紧张备战。当年,全西藏自治区从各地应届藏族毕业生中招收250名村官,嘎玛尊追桑布如愿考取了藏东昌都地区的公务员。

这里有一个缘由。从小的印象中,昌都地区就被描述为商业重镇,那里商业气息浓郁。

他想去亲自感受那一切,不凡的品质是成就自我、成就事业的根本,他要去学习、取经。

一年多的村官,他兢兢业业去做事。那里同是藏区,却跟他固守着传统模式的家乡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更热情奔放,有着更灵活、现代的思路,精神更明朗,追求创新生活……

消化吸收着那些新思想,嘎玛尊追桑布毅然辞职。劝他的人都不理解,好好的公务员说辞就辞了?干好了,能当县长……

端上“铁饭碗”的他当然也有过犹豫和彷徨,但每当他看到自己的乡亲因为没有知识,依然贫困,甚至很多人连普通话都不会说,所以家乡独具特色的土特产资源因为缺乏推广和销售渠道,多被浪费或低价卖出,没能成为致富的资源,这些都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是村人的骄傲,他必须带领乡亲们改变现状。

没有什么能撼动他的选择,他的理想早就树立在那了,打造一个企业,把家乡的牧业产品推销出去,打造家乡的文化,进而带动旅游,带动乡亲们致富,这不是一个县长或其他什么世俗定位可以替代的意义。他坚决奔着自己的终极追求而去。

接下来,嘎玛尊追桑布去打工。创业,他需要基本的资金,还有各种经验。

为此,他去传媒公司打工,兼做推销等等。他有紧迫感,有时,上一份打工的工资还没有拿到,他就离职,因为没时间等到月底。他的一切选择必须服务于他的最终目标。

2012年8月,他开始到旅游公司带团。之前他昼夜鏖战,考取了导游证。

旅游团,还不仅仅是每天400元的收入,这里有大量的信息和人脉,这是其优势。他为顾客讲解,不是局限于一个景点。西藏的历史和文化博大精深,他讲系列,讲深厚的历史和地域文化,让游客得到最大的旅游收获。果然,他带的游客很多都成了朋友,天南地北,四面八方。

到西藏旅游,纳木错湖是一个重要的景点,只要是朝向那个方向的,他都会把游客带回他的村庄,带到他的家里。

游客的好评是旅游公司最愿意要的结果,他所打工的旅游公司老板经常接到游客对他赞赏的反馈。之后,在嘎玛尊追桑布离职创业后,他和那个旅游公司的老板一直是很好的朋友,那个公司的游客经常被带到他的村里家里。

其实,在上大学期间,他就经常和几名同学从拉萨购进藏族特色的装饰物件,拿到兰州摆地摊,一方面为挣取生活费,另一方面,就想把家乡的手工制品带到外面的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家乡,了解他们的藏族文化。

打包佳品美味

他的家乡经济以牧业为主,家家都能生产酸奶、奶渣、奶饼等奶制品,羊绒、羊皮、羊毛等传统手工制品也是当地世代传承的特色产品。还有高原特产虫草、贝母都是独一无二的好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很少走出家乡,更何谈带来效益,改善生活现状。

2012年底,嘎玛尊追桑布开始着手创办当雄县羊八井畜产品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他拿出自己积攒的5万元钱,先起步。

他有满腔的热忱和美好的愿望,但开始并不太被人理解,甚至遭遇冷嘲热讽。这时,父母和一些亲友都一直鼓励他。他很感激父母能这样思想开通,当地人们的观念还比较保守,家里有公务员才是一种荣光。父母供他大学毕业,却并不要求他什么。他们只希望,他内心要有爱,自爱,爱工作,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当然,最好,他能在他们视线内生活。

关键是要把事情做好,嘎玛尊追桑布能管理自己的心,只接受正能量,把一切力量引向正面。

从小事做起,他先把村里的散牛奶收集起来,手工做成酸奶,再包装统一销售。

从小小的酸奶入手,却是他精心的筹谋。效益有保障,同时他看到的是,酸奶在西藏其实还有特别的含义。

在拉萨,雪顿节,是藏族人的重要節日之一,雪顿是藏语音译,意思是“酸奶宴”。

嘎玛尊追桑布的理念,就是不但要做产品,还要挖掘产品背后的文化含义,附加值是更大的价值。酸奶有组织地加工生产后,效益立竿见影。

在藏族人家里,酸奶就是个家常的吃食,他们从来没有想到那庸常之物,一装进漂亮的盒子就身价倍增。他们初尝到了甜头,也感受到了嘎玛尊追桑布的能量。

在村里,不少乡亲都有老手艺,手艺活儿却很少走出村庄。那是磨了一辈子的手艺。他的合作社,就是要一步步把当地有市场价值的产品一一整合,让它本就具备的价值在市场中变现。

乡亲们好像明白了,很快,有许多牧民加入进来,合作社逐渐壮大。

壮大的合作社对资金有了要求,这是搞经营的一个基本问题。

从一开始出发,当地政府就一直关注着他这个项目的进展情况,给予资金、政策等支持。这次,嘎玛尊追桑布扩大生产遇到资金瓶颈了,政府又及时雨般,以一种别样的姿态,双手扶住了他……

2015年,在拉萨市首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舞台上,帅气阳光的嘎玛尊追桑布唱着《劳动歌》,背着草篓在舞台上大放异彩。他以一种文艺的方式演绎着他的创业梦想,生动的解读和完整的创业构想征服了评委,荣获冠军,获得15万元的奖励资金。

比赛让嘎玛尊追桑布一夜间成了颇有名气的创业人物。他自己也深受鼓舞,这何止是解决资金的燃眉之急,免费的广告带着他和他的村庄展开了翅膀。

嘎玛尊追桑布马上把这笔钱投入到合作社的扩建上……

今天的合作社,已是规模初具,可以分门别类加工生产制作。

门面房的展示台上,特色商品依序摆放:奶渣、奶饼、奶酪;氆氇、唐卡、藏袍。厂房内,一楼,有的女工用木制织机织着氆氇,还有的在用传统纺织机编织藏族特色毛毯。在二楼,手工艺人正在羊皮藏袍上绣着图案。四周墙上,悬挂着各种色彩和图案的藏毯成品和工艺品。

在这些特色产品中,一件用羊皮制作的大袍十分醒目,引人注目。这件宽大的袍子是传统的羊皮藏袍,由里外两层羊皮制成,边上绣着编织美丽图案的丝绸。这件手工制作的藏袍是合作社的明星产品,普通一件价格过万,品质更精致的能卖到13000元。

这是村民白玛的作品。她从小就从长辈那里学得了加工羊皮藏袍的祖传手艺。姑娘大了十八变,这手艺也跟着她成长,越来越精致了,十里八村都小有名气。但之前,她只是在家里做,或是受牧民邀请上门去做,一天下来仅有20元的手工费。她今年42岁了,织了小半辈子的藏袍,每天针线不离手,却没挣到钱。加入合作社后,白玛也是每天干活儿,半个月便能做出一件藏袍。现在每年的收入却达4万多元。

合作社里,琳琅满目地摆满了商品。村民们看着就有抑制不住的开心,也骄傲。过去这些都是自家的小玩意,被嘎玛尊追桑布组织整合后,神奇般地竟有这等气象,今天它们不姓张也不姓李,它们叫商品。嘎玛尊追桑布那翻手为云覆手得雨的本事可不能小觑。

卖得最火的要属合作社经营的酸奶了,羊八井乡因温泉而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旺季的时候,合作社每天能卖出十余箱。除了将特色的畜牧产品卖给游客,嘎玛尊追桑布还在淘宝上开设了网店,将这些产品卖到了全国。

对于未来的发展,他打算与社员们一起把合作社建成集特色商品、游牧文化、民俗歌舞相结合的羊八井藏族文化生活体验馆。让更多的人了解藏族文化,让更多的人购买家乡的产品,让更多的乡亲早点富裕起来。

他一有新的理想,政府的帮助就及时跟到位,这更加树立了嘎玛尊追桑布的信心。2015年,政府又划拨支持他扶贫项目资金150万,他自己筹措350万资金,新建了4家固定的牛奶收购牧场,拥有60多头奶牛,并已投入建设合作社下一步的规划构想:依靠着拉萨市唯一畜牧县的优势,创立一个规模化的草原风情体验园,打造吃、住、玩一体的旅游区。因为走出去的只能是合作社的产品,利用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优势把客人引过来,才能增加合作社的竞争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这个风情园并不单纯面向游客,还可以吸引拉萨市民来体验藏北草原的独特风情。他的家乡羊八井的地理位置很好,可是并不被游客们所熟知。一提起羊八井,大家想到的就是温泉。他期待草原风情体验园建成后,把游客吸引到合作社来,不但销售独特的畜产品,还让游客们参观或亲身参与到酸奶等产品制作的劳动过程中,体验牧民的生活。

何时,去纳木错的游客,也都必去高原草原风情园,那是他最大的期待。

他上大学时就已经入党,以后他曾荣获中国青年涉农创业大赛全国十强、拉萨青年“五四奖章”、拉萨市城乡劳动者创业明星奖……一切的荣誉都带给他激励和自信,在今天他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人。在已成熟的嘎玛尊追桑布看来,巍峨的念青唐古拉山更像是一位伟大的牧人守护着它的子民。他也愿意成为一座山,像念青唐古拉雪山一样,绽放光芒,带领乡亲们奔小康……

次仁扎西:有品与清修

走进位于拉萨市小昭寺路上的迷蓝服饰专卖店,这个体量并不显高大上的店铺,外观装修雅致大气,然而,一路从各类色彩鲜艳的店铺走过,再将目光落在这里时,你甚至感觉它有些低调。

进得店内,眼前却豁然一亮,品牌气息迎面扑来。货架上陈列着包括衬衣、T恤、外套、卫衣、毛衣、皮带、钱包、皮鞋、裤子在内的各色商品,衬衣和外套甚至还有些中式马褂、旗袍等,质地讲究,样式设计现代沉稳,从质地到款式都是十分有范儿。细一品看,每一件商品都体现了藏族元素,这个元素被巧妙地设计成很有现代感的小装饰,凸显个性效果,而不是简单的藏式标签。整体感觉似乎是商务休闲的定位。

站在衣饰前的店老板次仁扎西,上着自家设计生产的黑色夹克衫,戴着一副近视镜,相貌清秀,温文尔雅,人的气质和店的风格有某种一脉相承——此刻,你需要顿悟,快速在头脑里交换信息,才能淡去他外表那股鲜明的江南气质,确准他是一个地道的藏族青年。

这也难怪,他出生于西藏当雄县羊八井镇一个牧民家庭, 13岁考进江苏常州西藏民族中学读初中,当雄县当年只有3个学生考进内地中学;中考时,北京八十中学从全国各地的西藏考生中录取14人,次仁扎西就是第14名,而毕业时统考位居第一。高考进入上海师范大学。

他曾是江苏省三好生、北京朝阳区三好生、全国优秀青少年、上海市优秀大学生党员。就是说,他小学毕业后就入内地读书,这一路走来,也是他心智成熟的重要成长期,他的气质相随了他所生活的环境是很正常的。

田园牧歌的童年

次仁扎西童年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夏天要到离村子五六十公里以外的地方游牧,那里的人们一直过着自然稼穑、田园牧歌式的古朴生活。草地把牛羊带向远方,放牧的少年次仁扎西却时常捧着记述藏族英雄的《格萨尔王传》读得入迷,忘记了牛羊。

少年次仁扎西生于斯长于斯,英雄的精神滋养着他,在这个小小少年的头脑里,家乡的美丽除了蓝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欢快的牛羊,还有一种英雄情结凝结在内心最深处,仿佛与生俱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雄是一种标准,让人不时对自己提出要求。和平年代,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创造、拥有更多财富的人被称为成功人士,是时代的标签,颇有些现世英雄的意味。上海,是次仁扎西母校所在的城市,还不仅仅是这一层关系,对他,更有着深远的意义,那里的经济繁荣景象随处可见。关键是经济繁荣给人们带来的非凡的生活,对他很有触动,让他思考。时代塑造英雄,他头脑中依稀定型了他所追求的英雄的形象。从他一路留下的学霸足迹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另外一种端倪,那就是次仁扎西较强的适应力,只要有平台,他就能自产阳光,快速灿烂。他的理想和理想的确立也佐证着这一点,在北京读书时他的理想是走仕途,到上海读大学后理想却变了,想从商。

忙叨的大学生活

离开家乡,在内地读书这些年,经年累月,次仁扎西基本都是凌晨四五点钟起床,日夜苦读,那时他生活的全部重心就是学习考试。上海启发出他的第一个灵感,那就是读万卷书之余,他得走万里路,去长见识。加之读大一时,学业不是很紧张,他去了广州、浙江等地,这些都是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到了那里,他不去旅游景点,直奔的是博物馆、电子城、商贸中心。

他希望在这走万里路中去找一种商业感觉,甚或碰到商机。这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大一大二的业余时间多以刷屏娱乐为生活常态,这可以理解,刚从高考的严酷学习中解脱出来,都想放松一下。对次仁扎西而言,每每地,都会有一个声音响在他的耳边,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格萨尔王16岁时已执掌一个国家了,你已经是成年人了,岂能虚度光阴。

学习教育技术师范专业的他,也有平面设计这一科目。大二上半年,他自己设计了一种T恤衫,在广州找工厂加工,在网上销售,竟然卖得不错。每年的寒暑假往返西藏和上海,他会把家乡产的冬虫夏草带到上海卖,加上奖学金,大二开始他已经完全不再花家里的钱了。还可以经常请同学吃饭,南下浙江、广州时,他也大大方方请客买单,广交朋友。其实,家里牛羊成群,一头牦牛可卖上万元,经济条件供他学费是完全可以的,但次仁扎西有个理念,自己挣学费的过程他获取的是社会经验和人脉,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深深感觉到,自己亲自长大了。

2012年,大学毕业的次仁扎西毅然返回西藏,理由有二,一是父母在,不远游,回到他们身边,是天经地义;二是他已决定创业,西藏生活节奏相对缓慢,创业环境简单,机会多。当然这第二点还是个秘密,父母比较传统,他们认为,儿子上了大学,就应该到体制内谋得一个稳定的工作才是正途。

按照父母的意愿,当然,也许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他要证明自己。通过考试,他进入拉萨市第二中学当了老师,先后教授计算机和英语课程。

孝顺父母,最主要是顺从他们,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年半后,早已成竹在胸的次仁扎西决定辞掉“铁饭碗”,自主创业。可是,西藏自主创业的观念还没有那么开放,父母亲戚肯定都不支持。怎么办?生硬说服肯定是行不通的。

次仁扎西在辭职的前半年,开始显得特别忙碌,很长时间不回家,也很少打电话,不给父母上交工资,这些都有悖他平时的风格。当然工作确实不轻松也是实情,同时他就是想造成一个忙累、钱也挣得不多的假象。之后他又对父母说,因为之前他加班加点表现好,学校给他放假半年。

一切好像都顺理成章。

忧虑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半年,是大好的光阴啊,不能闲在家里,要不开个服装店,做点生意吧,爸,妈。父母喜不自禁,忙点头首肯。私下他们就更高兴了,彼此互相恭祝对方养育了这么懂事的儿子,上学学习好,上班工作好。他们听惯了亲戚朋友对儿子的赞扬,听了大半辈子了,一直没听够。谁让咱儿子一以贯之地优秀呢,总给家里带来荣光。这不,放个长假还张罗开店挣钱,哈,真是个好儿子。他们又把喜滋滋地望向对方的脸收回,禁不住地回到自己的状态中又各自高兴了半天,便开始以实际行动支持儿子。

毕竟是有备而来,店铺一开张就有模有样,主要是有品,不通常。而且没开张多久,次仁扎西就不时给父母交钱——那意思是宣示,爸,妈,我这店不光是样子货,我挣到钱了。

纸里包不住火,半年很快就过去了。那店是越做越五脏俱全的架势,竟然还有自己的设计师,有自己的团队,在广州有自己的服装厂?真正是飞速发展的时代,儿子这也飞得太快了点吧?父母的疑惑一天比一天重,他们甚至寝食难安了!

先斩后奏的次仁扎西不得不如实相告,我已辞职。

然后就是一系列的道歉,说服父母,大道理小道理日夜狂轰乱炸。在父母还没有缓过神来时,他又把父母拉到电视前,看自己在创业节目中侃侃而谈,神采飞扬。其实,藏族大学生毕业后多在体制内工作,即便创业,做服装生意的也不是很多,似乎,开个小服装店、开个小餐馆是没什么含金量的营生,是人就能做,不显档次。看着儿子在电视里说得一套一套的。他的理念很清晰:做服装就要做品牌,就要逐渐走高端,最重要的,我目前主要是在西藏地区开拓市场,产品都有藏式元素,终极追求的是文化服饰。因为我是藏族青年,传承、传扬本民族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父母面面相觑,来不及消化眼前的一切,他们只有接受。因为孩子跟父母产生分歧,最后投降的总是父母。

他们又哪里知道,儿子为了让他们担忧少一点,已是费劲了心思。本来,次仁扎西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人,他并不愿意刚刚起步就在媒体中抛头露面,但他的创业因有特色而频频引起各方关注,包括媒体。他已拒绝了多次,这次上节目也是按照自己的筹谋进行的,就是为了制造成功的景象,安抚父母。

人在年轻的时候有什么鸿鹄之志都正常,这是成功的基础,关键是有能力有计划去实施。父母看到的店铺和系列成熟的理念,是现实版,很体面。而梦想版,其实,从大二开始次仁扎西就在头脑里构筑了,那确实是一个梦想。或者确切地说,就是一个想法,曾经怎样地让他辗转反侧!

一个人,从一个懵懂少年到进入大学学习,接受一系列的知识熏陶,包括精学一个专业,最终,这些知识被生活化社会化后,置换出精神的或物质的财富,才最是知识价值的体现,也是对父母养育和消耗社会成本最有效的回报,这符合经济学原理。也是这个最简单的原理,让次仁扎西为梦想早早地行动起来,首先是转化自己,从学习型的人,转化成适应下一个人生目标的人。大二,他自己设计的T恤衫在网上卖得不错时,他并没有陶醉在小小的成功里。特别是到广州、浙江服装市场考察时,满身学生腔的次仁扎西一深入那些火热的服装市场,一下就蒙了。大,什么都大而无边,完全无头绪。不用说快速从他们那里找到入行技巧,他发现,能否摸到门都是个问题。

晚上,在市场上转了一天的次仁扎西疲惫不堪地倒在床上,他有了忧虑。这忧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那些倒腾服装的人,有很多都是初中毕业,开工厂的人,也大多没有上过什么像样的学校。但是,他們有那么多人成功了,他们有大把的人生阅历和生意实践,那就是他们获取财富的资本。可他自己,往那人群里一站,显得那般青涩!这一夜,他坐起来又躺下,躺下又坐起来。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才可能挤进那个市场,好像茫茫大海,看不到帆影。

第二天,他依然早早地爬起来,去市场转。为了尽快和他们打成一片,他会从他们那里买一块布料,借机攀谈;当然,他也会酝酿半天,绷出个深沉的表情,谎称自己是做外贸的,主要是和尼泊尔人做生意;或者混熟一些后,他会请他们吃饭。一切,都是为了聊聊,聊聊服装或市场……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2013年11月,次仁扎西的迷蓝服饰店开业。当然,他岂甘于一个小小服装店的老板。2015年,迷蓝服装有限公司注册成立,集设计、制作、销售于一体。之所以选择“迷蓝”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在藏语里意为梦想,他的创业本就源于梦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理念对男人的理想定位,次仁扎西自然概不例外。其时,恰逢“中国梦”作为国家梦想被倡导之时,他觉得自己创业的过程其实也是在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在呼应国家的大政方略。

全藏文书写的“迷蓝”品牌名称,包括产品上的吊牌,都体现着他对公司的定位,扎根本土文化,设计文化产品,从细节上传播藏文化。

谈起藏文化,次仁扎西对其有独特的感情。现在藏文化的商业化程度还不高,这正是做这方面的优势。服装是最基本、最容易看得到的藏文化的载体。所以迷蓝设计的服饰,不同于传统藏装,只是在每件服饰上从图案或者设计方面体现藏族元素。有一些款式百元左右的价格也很亲民,吸引了不少不同年龄段的藏族消费者,他们都很喜欢次仁扎西的设计,衣着质地也很舒服。

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高要求,服装市场繁荣的背后,是残酷的竞争。次仁扎西的店面虽然开张了,公司也注册了,但他头脑非常清晰,看看那些林立的店铺,那积压了满大街满市场的衣服,他如果糊里糊涂、随波逐流,那结果可想而知。所以,面对服装市场,看到其中发展空间的同时,他必须未雨绸缪,机遇和风险是并存的,困难更是每天都有。

创业,资金是硬件条件。有两笔资金对次仁扎西帮助很大,他一直铭记在心。

开业伊始,资金缺口很大。那次在跑广州的路上,因进货急需,他打电话给一个亲戚借钱,对方二话不说,就将20万元打到他的账上。这么痛快,是有原因的。因次仁扎西从小学习优秀,口碑良好。亲朋教育自家孩子,常把楷模次仁扎西的名字挂在嘴边。

猜你喜欢
藏香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研究藏香燃后起源颗粒态砷镉铜铅的排放特征
藏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讨论
不只是一种味道
香满人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直贡藏香传承人阿贡·次仁平措口述史
“高原明星”藏香猪
藏香猪的生物学特性及饲养管理
藏香
新建藏香猪养殖场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藏香猪养殖技术及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