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面的中年,可以打败时间

2019-06-24 02:52牛皮明明
东西南北 2019年10期
关键词:靶子陈丹青体面

牛皮明明

人到中年,我们大都被迫放弃了乌托邦式的空想,幼时的傻白甜公主变成了独立坚强的女性,英雄主义的王子变成了家庭稳重的靠山,在家庭和工作的繁重之间疲于奔命,同自我怀疑和幻灭感苦苦角力。但体面的中年,可以打败时间。

中年是个舆论永恒的话题。

许多人眼里,中年是三明治,上有老,下有小,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也是舆论场上的靶子,只要把蘸着毒液的箭往靶子上射,总能正中靶心;中年又是小区外的电线杆,站着不动,就会被人拿着蘸有唾沫的小广告,胡乱贴上各式标签。

中年是个尴尬的年纪。代表一种上不接天,下不接地的形象,一边向生活卖笑,一边努力自嘲。总试图抓住青春的尾巴,结果却发现青春原来是只壁虎。被贴的标签越来越多,身边的许多中年人最后连反驳的力气都没有了。

要我说,这些标签没一个是应该属于中年人的,中年人唯一的标签就应该是体面。

歌手李健曾经说过:“我觉得一个40岁的人,变得大腹便便,开始秃头,肆无忌惮地光着膀子上街,这是我非常忌讳的。人可以变老,但要老得体面一点。”

作为中国文物收藏界的神话人物,马未都创办了中国唯一不花国家一分钱的博物馆——观复博物馆,馆内随便一个藏品,都是价值连城的古董。但在2010年8月,马未都公开宣称:新馆正式建成后,我要将所有的东西全部捐出,一件不留。

“裸捐”一出,所有朋友都来劝,但他心意不改:“我的錢够花了,再多也使不上,文物给我的快乐也到头了,那么这些文物应该让更多的人来分享,这肯定比家里藏着更有意义。”

马未都曾说:人生有三个阶段,年轻时趋利,中年趋名。到了名利有了,第三个阶段就是安放灵魂。

心理学家荣格说:“只有抛开对外物的追求,才能达到灵魂的所在。人若找不到灵魂,必将陷入空虚的恐惧,而这恐惧将挥舞长鞭,驱使他绝望盲目地追求空洞的世事。”

人至中年,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人生中的许多追求,有些是填给嘴巴的,有些应该是填给灵魂的。人一辈子不是为了挣多少钱,走多少路,而是为了活得明白,活得通透。人生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老天给每个人一条命,不长,就几十年;也给了一颗心,不大,就二两重,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把命照看好,把灵魂安顿好,这样的人生就很牛叉了。

特别讨厌大家爱说的一句话,说人生是独特个性逐渐消失的过程。一些人认为:年轻人可以熊,老年人可以犟,唯独夹在中间的中年人,必须循规蹈矩,活得正确且正常。

我却认为这句话非常扯淡,中年人虽然大多被生活覆上了青苔,但一个体面的中年人生,在青苔之下,棱角永远不会磨灭。

2000年,陈丹青回国,接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任教授及油画系博士生导师。

2002年的硕士考生中,一位学生绘画成绩位居第一,却因英语和政治各差一分落榜。陈丹青向学院通融未果。

2004年末,陈丹青递交辞呈: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亦非人事相处的困扰。走之前,他说:不从众,保持独立人格,坚守个人的价值观,这在中国,非常难。

常有记者采访他——公共知识分子、作家、文化人,他不买账,只好让他给自己定义,他很诚实:“我只是一个暂时还没有学会说假话的人。”保持一个读书人该有的体面,保持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不降志,不辱身,不媚俗,更不讨好谁,这是真的难。

这也是我所理解的体面——人至中年,更应该崇尚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有不随大流的态度,时刻保持灵魂的自由与干净。

不要最终活成了年少时讨厌的那个自己,这样的人生多无聊。

(李杰荐自猎聘网)

猜你喜欢
靶子陈丹青体面
靶子
请给被辞者体面和尊重
糖葫芦小怪兽
张岪与木心
找准“靶向治疗”的靶子
体面
独特的靶子
输比赢更需要尊严和体面
狗熊讲体面
陈丹青 “我是知青,没上过学,不懂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