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部片与西方意识形态

2019-06-24 03:03张永第五凯
新闻传播 2019年22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

张永第 五凯

【摘要】电影是与传统宣传工具不同的一种意識形态,尽管电影当中的真实世界是完善的,但电影话语是对现实世界和社会环境所反射出来的产物,美国西部片就是一种对美国主流白人文化的表述,他们的意识形态和观点都灌输到了西部片当中。

【关键词】西部片;美国精神;意识形态

一、恢宏的西部传说

在好莱坞电影的类型片中,西部片无疑是特殊的一种,当年美国人西部开发时产生了许多故事和民间传说,西部片的故事、深层符号和象征都是基于此,牛仔和左轮、警长劫匪、骏马、酒馆、一望无际的荒野和荒凉的小镇、广袤的西部原野、漫天黄沙堆积……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有无数经典诞生,从《火车大劫案》到家喻户晓的《关山飞渡》,以及后来最负盛名的《正午》,这些西部片的主题都是浪漫主义风格、个人英雄主义风格。西部的大峡谷和荒漠锻造了牛仔坚韧的性格,锤炼着他们勇于冒险、自由坚忍灵活的西部精神。可以说每部西部片都透露出美国本土文化的气息,从中可以感受到美国人的梦想和价值观念。

宏大、荒凉、充满阳刚之气的美国西部,孕育了独有的英雄扮演者——西部牛仔。英雄崇拜在任何文化、任何意识形态中都有体现,只不过每一位英雄他们都承载着自己民族的文化精神。美国好莱坞西部片正是代表着美国文化意识的一部分,演绎着美国人民心中的情怀和理想。

电影刚刚诞生的时候就有了西部片,而西部片则是世界电影史上绕不过去的一道风景,尽管现在西部片式微,但是它为电影历史贡献了太多的经典,它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人的精神,也映射了西方的意识形态,无论是个人英雄主义还是浪漫主义,还有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追求。这些都是铭刻在西方文化中的因素。

二、美国精神的代表

西部片诠释着美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念,他们对自由、平等、正义的追求,塑造了牛仔这样的人物,嫉恶如仇,敢作敢当,敢于冒险,维持正义,具有高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从牛仔的人物形象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所珍视的优秀品格和精神,追求自由、自立、冒险,迎接挑战。然而在好莱坞影片当中,这些精神都有渗透。但是西部片的经典便在于它的纯粹,纯粹的善与恶的对抗,充满男人气概的决斗,西部片的关键词:“黄沙,瘦马,枪,牛仔,女人等”,这些都是西部片的重要特征。一百多年过去,有数不清的经典电影,但是人们依然会记得这些著名西部片的名字:《关山飞渡》《与狼共舞》《落日黄沙》……也不会忘记这些最负盛名的演员和导演,约翰,韦恩、约翰·福特、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凯文·科斯特纳等等。虽然现在西部片是跌落低谷的时刻,但是那些经典永远存活在影史当中。

西部片无疑是最能够体现美国精神及其价值观念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在美国人确立自身民族意识和自身形态意识的过程当中,起到过不可替代的作用。自西部片诞生以来,印第安人便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电影类型,但是西部片本身并没有如实地再现美国西部的印第安人遭受白人殖民侵略的历史。印第安人在西部片当中不是作为凶恶的土著就是作为被主角所击败的反派,野蛮、愚昧而又落后的印第安形象,被电影广泛的传播,这是不可扭曲的事实,《关山飞渡》《红河》等电影是西部片的扛鼎之作,但是在影片当中,印第安人被过度的丑化,比起小说更加强化了印第安人的负面形象,扭曲了事实。

三、西部片与意识形态

电影是在特定体制当中所制造出来的一种宣传工具,是被制造的意识形态上的产物,所以对电影类型的研究,要结合史实,从具体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上世纪中叶,西部片的兴起与美国白人对西部殖民的事实有很大的关联。美国白人的主流意识铭刻在这一时期的西部片当中,使之成为美国白人的主流文化对印第安整个民族所实施的种族和文化灭绝的重要部分,这种反印第安的宣传是早期西部片的主流,也是电影作为意识形态工具的表现。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果说百十年前的西部冒险是为了财富和自由开疆拓土,那么,如今的西部片不仅仅是为了怀旧,他们更是试图探寻人类心灵和欲望的边界。如《与狼共舞》,这部电影的主题与早期的西部片有了较大的改变,人与自然的冲突成为主旋律,印第安人的形象也有了改变。同样,在《荒野猎人》当中,印第安人的形象和白人更是有了颠覆,这种反传统的影片变奏设置,不单颠覆了传统西部片的敌对关系,而且对于电影主题有了升华。到底谁才是侵略者,谁是野蛮人,这些电影的变化也是人类对于自身行为的反思。

总而言之,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所出现的早期西部片,不仅仅在电影情节当中恶意地丑化了印第安人,把他们刻画成电影的反派,而且从根本上把白人对印第安原住民的侵略美化成对他们的拯救。上面说过,电影只不过是传播意识形态的工具而已,所以在国家机器的统一支配之下,这样一种抹杀历史,侵略其他民族的行为变得合情合理,这种对真实历史的否认,完全的体现了当时国家意识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电影是国家机器传播意识形态的完美工具,不动声色地影响每个人的观点,早期西部片有很大一部分是国家机器在体制内制造出来的意识形态产物,它们所表述的对于印第安民族的抹黑和对历史的篡改,白人统治阶级对自己的美化,是通过意识形态所折射出来的面目。

四、西部片中意识形态的反思

根据阿尔都塞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国家机器的意识形态当作对民众的教化、灌输,意识形态传播的方式不一,有宗教、家庭、教育还有法律等等,电影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借助意识形态工具,统治阶级才能够达到统治的目的,使社会上的民众满足于现有的社会体制,满足现阶段的生活条件。

任何一部电影,如果脱离了历史文本的框架,那么它的出现就没有意义,当历史出现特殊的时间节点,根据这一时间节点所衍生出来的故事,所拍出的电影必然围绕这一节点,映射当时的国家社会。而电影的形式和内容,存在统治阶级的意识,这是无法避免的。

根据《电影手册》所表现出的观点,合理的审视西部片,西部片当中对印第安形象的扭曲还有对历史的扭曲,是在国家机器也就是统治阶级的支配下进行的,其中《关山飞渡》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西部风光在这部影片当中得到了体现.广阔的大漠,落日黄沙,展现了西部壮丽的风景,跌宕起伏的剧情也是惊心动魄,如果刨除历史原因,这部片子仍然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但是这部片子当中对印第安人与白人冲突的刻画,对印第安人自身的丑化也是深入人心。这并不是个例,它仅仅是当时西部片的代表罢了,此后数十年间同类影片的层出不穷,更加确立了印第安人在西方文化当中的粗鄙邪恶,反派的形象深入人心。

美国西部片就是一种对美国主流白人文化的表述,他们的意识形态和观点都灌输到了西部片当中,把种族灭绝和屠杀当作拯救,把文化灭绝和侵略当作开化,将美国西部的本土印第安人当作野蛮人,视为野蛮种族,自己却作为这片土地名正言顺的主人,在这种绝对的意识形态制约下,白人社会对印第安民族的敌视和仇视变得普遍,对自身侵占印第安人土地的事实选择性忽略,对联邦军队屠杀印第安原住民的行为表示支持。白人社会的意识形态在对待印第安问题上的立场,在好莱坞电影当中到处都有表现,西部片更是如此。早期西部片当中的反派大多是印第安人,他们残暴,野蛮,毫无理性,是邪恶的种族,西部片的这种表述,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也映射出了在白人社会的意识形态当中印第安土著人的形象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结语

电影是在特定体制当中所制造出来的一种宣传工具,是被制造的意识形态上的产物,所以对电影类型的研究,要结合史实,从具体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才能探究好莱坞类型片如何构建意识形态,对中国电影的研究亦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张爱萍.从文本到影像:美国西部电影的魅力流转[J].电影文学,2008.10.21.

[2]徐海龙.好莱坞电影的艺术形态与文化(1967-1983)[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

[3]邹惠玲.19世纪美国白人文学经典中的印第安形象[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5期.

[4]雷雨晴,张吕.从“野蛮”到“文明”的书写——论美国西部片的意识形态功能[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第8期.

[5]郑佳,邹惠玲.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反印第安人的意识形态工具——以早期经典西部片《关山飞渡》和《红河》为例[J].世界民族,2009年第5期.

[6]薛渊,从20世纪50至90年代的西部片和强盗片的转型看“美国梦”的嬗变[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4年5期.

【作者简介】张永第,长春工业大学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
官方微博舆论引导方式探究
刍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本质及危害
网络空间无政府主义思潮审视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