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石麦26选育及丰产性分析

2019-06-25 02:28傅晓艺史占良单子龙高振贤何明琦
中国种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区域试验丰产小麦

傅晓艺 史占良 韩 然 单子龙 高振贤 曹 巧 何明琦

(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石家庄050041)

农业的基础是种植业,种植业的基础在品种[1]。历史上,小麦品种的每一次大规模更新都给我国小麦生产带来巨大的变化,统计表明,近年来品种的更新对我国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到了43%[2]。新品种选育的根本目的是育成在生产上具有增产性、广泛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的新品种。区域试验则是对丰产性鉴定的重要平台,其结果是作物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之一[3-6]。优良品种是指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生产上有较大推广利用价值的品种,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7-8]。

石麦26(石10-4393)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和河北省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06年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石优17作母本、高产型小麦品种济麦22作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2014年、2015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2016年参加黄淮北片水地组小麦生产试验,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180052号)。为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速度,实现其应用价值,利用国家黄淮海北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石麦26的丰产性进行分析,进而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力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地点 2014年参加黄淮北片区域试验品种(系)13个:华育116、俊达129、科农2009、农圣 1 号、秋乐 1212、子麦 603、邯 115276、衡10-5039、石 10-4393、山农 3050、裕田麦 119、山农24号和良星99(CK)。2015年参加国家黄淮北片区域试验品种(系)15个:邯115276、登海51306、山农24号、裕田麦119、济麦39、中信麦98、子麦603、农圣 1 号、徽研 66、石 10-4393、良星 518、良星99(CK)、菏麦0839、圣田麦 69和秋乐 1212。2016年参加国家冬小麦黄淮北片水地生产试验品种(系)5个:石10-4393、邯115276、中信麦99、子麦603和良星99(CK)。数据来源于2014年、2015年国家黄淮北片区域试验和2016年国家冬小麦黄淮北片水地生产试验总结。

2014年、2015年区域试验地点共22个,其中山东10个试点(德州、菏泽、济宁、莱州、蓼兰、莘县、泰安、永济、枣庄、长清),河北7个试点(高邑、藁城、邯郸、衡水、马兰、邢台、赵县),山西5个试点(临汾、新绛、尧都、运城、永济)。2016年生产试验地点共10个,其中山东5个试点(德州、蓼兰、济宁、菏泽、莱州),河北3个试点(藁城、衡水、邢台),山西2个试点(新绛、运城)。

1.2 试验方法 根据国家方案统一要求,区域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收获面积不低于13.3m2,试验四周设置保护区,各试点的田间管理根据所处地理区域的生态特点,结合苗情进行适时管理,成熟后按小区单独收获,晾晒、称重计产。生产试验采用随机排列,2次重复,小区收获面积200m2,折算成亩产,田间管理同当地大田生产。2014年、2015年在中国农科院植保研究所接种鉴定抗病性,2015年、2016年在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品质指标;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指定的抗寒性鉴定点(遵化国家区试站)鉴定抗寒性。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Excel 2007和DPS 7.05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丰产性分析 表1结果表明,2014年区域试验石 10-4393每 667m2产量为 579.2kg,居第 6位,与居第1位的山农24号无显著性差异,比良星99增产 4.30%,增产极显著,增产点率 77.3% ;2015 年区域试验石10-4393产量为599.7kg,比良星99(CK)增产 3.22%,增产显著,增产点率 85.0%;2016年生产试验石10-4393产量为632.1kg,居第1位,比良星99(CK)增产 6.06%,增产点率 100.0%,增产极显著。

表1 参试品种产量分析

石麦26的3年平均穗数为45.2万/667m2,穗粒数 34.0 粒,千粒重 45.5g(表 2)。综合分析,小麦新品种石麦26的丰产性能较突出,产量三要素处于较高均衡水平,这是该品种具备高产潜力的主要原因。目前已在河北及周边麦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市场推广前景广阔。

表2 石麦26产量及产量三要素

2.2 品质 2014年第1年参加区域试验,不对品质进行分析;2015年区域试验、2016年生产试验样品分别混合后进行品质分析:容重分别为803g/L、819g/L,平均 811g/L,蛋白质含量分别为 13.54%、13.56%,平均 13.55%,湿面筋含量分别为 29.1%、32.2%,平 均 30.65%,稳 定 时 间 分 别 为 2.4min、3.2min,平均 2.8min。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石麦 26 达到国家中筋小麦标准。

2.3 抗逆性 3年抗寒性鉴定(遵化):平均死株率2%、死茎率5.5%,最高死茎率10.2%,抗寒性级别2级,抗寒性评价较好。2年接种抗病性鉴定(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中感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高感叶锈病、赤霉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检测:石10-4393含Pm JM22抗白粉病基因,叶片功能期长,抗干热风、落黄好。

2.4 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石麦26属于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41d,比良星99(CK)熟期略早。株高80cm,株型稍松散,茎秆弹性较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每667m2穗数平均 45.2万穗,穗粒数 34.0粒,千粒重45.5g。

石麦26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全部地区、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其以南地区、山西省运城和临汾市的盆地灌区种植。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适宜基本苗20万/667m2左右。注意防治蚜虫、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虫害。2017年5月21日河北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石家庄市农科院赵县试验站石麦26高产示范田进行了田间检测,该品种发挥出高产潜力和抗病、抗倒优势,1.33hm2示范田平均穗数 826.5万 /hm2、平均每穗粒数 32.4 个、千粒重 47g,产量713.2kg/667m2。

3 结论与讨论

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着很重要的作用[9]。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正是品种在生产上的真实表现,也是评判作物品种稳定性的基础。本研究中2014年、2015年小麦产量低就充分验证了这一点,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越大,表明品种易受环境影响,稳定性就越差,安全性也就越差,应用价值越低[10-12]。区域试验是鉴定品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条件下的特征特性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品种审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试验结果分析旨在评价品种的丰产性,从而确保品种推广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本研究分别对2014年、2015年区域试验和2016年国家生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2014年每667m2平均产量 579.2kg,比良星 99(CK)增产 4.30% ;2015 年平均产量 599.7kg,比良星 99(CK)增产 3.22% ;2016年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32.1kg,较良星99(CK)增产6.06%,居5个参试品种第1位,增产点率100%;表明石麦26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品质分析表明,石麦26籽粒饱满,白粒、半角质,达到国标中筋小麦标准。综合分析得出,石麦26属于半冬性中早熟品种,株型稍松散,茎秆弹性较好,穗层整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生育期约为241d,是一个具有较好丰产性的中筋小麦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区域试验丰产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吃好采后“月子餐”葡萄来年得丰产
抢收抢种藜麦 确保丰收也丰产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苹果园能否丰产 秋季管理很重要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