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与中日韩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2019-06-25 02:30李思勇
商情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东盟中日韩

李思勇

[摘要]1997年底,东盟和中日韩首脑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布“东盟+3”合作组织成立。“10+3”合作机制包含许多会晤机制,在政治、安全、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0+3”在过去的十多年以来迅速发展,为地区合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其本身也具有很多的制约因素。首先,“10+3”缺少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其次,“10+3”缺乏公共产品;最后,“10+3”各方身份认同较低。

[关键词]东盟 中日韩 经济合作

1997年,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及国际资本游资对东南亚国家货币进行炒作,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东南亚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香港、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也在这次危机中受到很大的冲击。面对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美国、欧洲等国家袖手旁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帮助也成效甚微,这一切促使东亚国家开始团结协作,共渡难关。在此背景下,1997年底,东盟和中日韩首脑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布“东盟+3”合作组织成立。[1997年底,首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晤时为9+3,1999年柬埔寨加入东盟后成为10+3]

亚洲金融危机仅仅是“10+3”成立的导火索,其他方面的原因也有很多。首先,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强化,欧盟在区域一体化方面走在前列,欧盟的成立对欧洲整体发展和各国经济的带动显而易见,东亚国家意识到合作的好处,也在不断的探索符合自身条件的合作方式;其次,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格局基本稳定,整体处于和平与发展状态,各国贸易往来急剧增加,人员交流频繁,区内投资稳步增长,经济相互依赖加强,东亚国家迫切的需要进一步提升经济合作的规模;第三,相对接近的思想文化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思想基础,从历史上看,东亚地区一直属于儒家文化圈,各个国家在思想文化层面上具有互通性;最后,现有的区域合作组织和非正式会晤是“10+3”成立的制度基础,其中包括东盟、湄公河和图们江流域合作等。

因此,“10+3”的成立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也为各国带来新的合作模式,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成为东亚地区最核心的合作机制。

一、“10+3”发展概况及现状

“10+3”合作机制包含许多会晤机制,在政治、安全、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10+3”领导人会议、“10+1”领导人会议、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部长级会议、次区域多边合作机制以及第二轨道(非官方)活动。“10+3”领导人会议主要制定区域合作的原则、方向以及重大事项;“10+1”领导人会议主要是东盟十国分别和中日韩首脑会晤,主要负责东盟与中日韩的关系;部长级会议主要包括外交部长会议、高官会议、财政部长会议、财政和中央银行副手会议、经济部长会议、经济高官会议,主要负责区域内某一领域的事务,为具体事务协商机制;次区域多边合作主要是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项目;第二轨道(非官方)活动有东亚展望小组会议、主要产业商业论坛和中日韩三边政策研究机构合作等。

“10+3”合作主要是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及《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规定的基本原则作为合作基础,1999年第三次“10+3”会议,各国领导人同意并发表《东亚合作联合声明》,从此东亚合作进入新阶段,在此声明中规定了东亚合作的目标是推动东亚国家的对话与合作,加强各国相互理解和信任。[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东亚合作联合声明》:http://www.fmprc.gov.cn/mfa_chn/wj b_602 314/zzj g_602420/yz s_60243 0/dqz z_602434/dnygj Im_602436/zywj_602448lt25703.shtml]

《东亚合作联合声明》规定東亚合作的关键领域包括经济、金融、社会、科技、文化、信息、政治安全和跨国等八个方面。在经济合作方面,主要涵盖了贸易、投资和技术转让等方面。加强东亚国家在农业与工业方面的合作,推动地区内中小企业的合作,扩大旅游交流,促进区内旅游业的发展,鼓励次区域合作,比如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开展各行各业的产业论坛,加强行业组织的沟通与合作。区域国家进行经济结构改革,以防止类似于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的发生,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在金融领域,主要关注的是货币、金融和财政问题,加强各国在这方面的沟通、对话与合作是东亚合作的重点,具体包括宏观经济风险管理、资本流通管理、改革金融体系等,加强10+3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合作对话机制。在社会方面,建立人力资源开发基金和东盟社会保障体系等,加大东盟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在科技领域应加强各国高科技人才交流,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分享科技成果。文化领域的主要着力点在于建立东亚共识,向世界宣传亚洲观点,促进区内各国文化交流,加强各国文化合作,使各国相互了解、相互学习优秀文化。发展合作方面要加强落实部分文件的精神,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政治安全方面应加大各国领导人对重大事项和敏感问题的沟通与合作,第一时间进行信息交换,搁置矛盾,促进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二、“10+3”持续发展取得的成绩

从政治上来说,“10+3”自成立以来,就确定了东亚一体化的前景。每年举行一次领导人会议,东盟十国和中日韩三国的领导人都会就本地区热点问题交换意见,对本地区发展提出一系列原则性方针政策,会议也为中日韩领导人会晤提供了平台,在每年的“10+3”领导人会议后,都会举行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为中日韩三国加强政治沟通提供了机会。通过每年一次的会议,各国领导人可以沟通意见,对本地区重大的政治议题进行讨论,有利于消弭分歧,促进合作,形成良好的政治氛围。

从经济上来说,“10+3”成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事实证明,东亚国家合作在应对全球经济挑战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区内贸易额稳步增长,投资金额大幅上升,服务贸易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总之,“10+3”的成立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安全上来说,东亚地区自冷战以来就是大国博弈的场所,冷战时期美苏在东亚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东亚国家之间经常兵戎相见,比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军事结盟为本地区的安全蒙上了一层阴影。冷战后,国际局势整体上保持和平与发展的态势,东亚地区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相互依赖的加强,各国在冲突与战争的问题上都保持克制态度。“10+3”成立后,区域内冲突各方都可以在会议期间进行谈判协商,大大减少了冲突的可能性。《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搁置了中国和东盟部分国家的岛屿争端,促进各方共同开发南海资源。

从文化交流上来说,东亚各国本属同一文化圈,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各国文化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但是本身的儒家文化根底还在,随着“10+3”的成立,发展了许多文化交流项目,促进了各国的文化共识与合作。

三、“10+3”的问题与不足

“10+3”在过去的十多年以来迅速发展,为地区合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其本身也具有很多的制约因素。

首先,“10+3”缺少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众所周知,“10+3”的合作主导者是东盟,但是区内的经济大国是中国和日本,中日两国的经济总量远超东盟。但是中日两国在经济合作的竞争中无法完全征服对方,因此无法成为地区合作的领导者,而东盟名为主导者,其实只是倡议合作者,无法真正的领导中国和日本甚至韩国,因此东盟也并非是地区合作的领导者。这种特殊的模式有别于其他地区合作,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都具有自己的真正领导国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对于区域组织来说是不利的。第一,缺乏领导者会造成议题混乱,造成多个国家提出不同的议题,使谈判会晤无序;第二,缺乏领导者会降低组织的效率,由于各方相互牵制,造成组织效率低下,互相掣肘。

其次,“10+3”缺乏公共产品。在区域组织合作中,往往存在“搭便车”现象,主要是由于组织中的大国能提供部分公共产品,而这些公共产品是吸引其他国家参与并服从组织的关键。而在“10+3”中缺乏绝对的领导者,就造成公共产品的缺失。各大国互相牵制,都不愿多付出,因此造成公共产品的缺失。这不利于“10+3”的长期发展,会对其发展造成制约。

再次,“10+3”各方身份認同较低。身份认同对区域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维系作用。比如欧盟国家都认同自己是欧盟一份子,非盟国家也都认为自己是非洲的一部分。然而“10+3”的东盟十国和中日韩三国并不存在这样一个牢不可破的共识,也就不存在固定的身份认同,这种认同的缺失会对组织未来的发展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10+3”从总体上是个成功的合作机制,是东盟主导的东亚合作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中日韩三国进行合作的重要渠道,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会依然保持自身东亚合作核心的地位。

猜你喜欢
东盟中日韩
中日韩贸易数据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对东盟旅游业带来的机遇探讨
印尼与中国能源进出口贸易市场研究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中日韩投资协定》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