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真人秀为何失去吸引力

2019-06-26 19:16韩浩月
意林绘阅读 2019年5期
关键词:真人秀明星

韩浩月

青山说:明星真人秀几乎成了现在综艺的重点,但观众过了新鲜劲儿后,类似的节目就越来越难以让观众喜欢了。一档综艺一旦变得无趣、重复就岌岌可危了。

明星真人秀在各卫视、网络平台上的出产量依然很高,但在收视率、话题热度、社会影响等方面,明星真人秀的生存状况,可以用“萎靡不振”来形容。

在节目形式的设计、节目内容的呈现、明星嘉宾的构成上,现在的真人秀已经做到轻车熟路。随便拿出一档节目放在十几年前或者几年前,都会吸引众多的眼光。可现在,除了真人秀中涉及交友、相亲、催婚等话题时能引起一些关注,舆论对这类节目呈现出“麻木”的状态。真人秀的生存环境,到了只有引起“骂声”的时候才能成为一时热点,那些细腻呈现人物真实美好一面的细节,越来越没法感动观众。

不再相信真人秀里的感动、眼泪、温暖的瞬间,除了这些瞬间有“安排”“生造”的嫌疑,还有一个原因是,真人秀给观众给得太多了,“套路化”之后失去了新鲜感。观众对真人秀的口味在变重,面对真人秀的迎合,又很快觉得厌烦,这形成了一个恶性重复的闭环。

明星子女、奢华旅行、明星夫妻……真人秀把主题集中于此,时间久了会形成一种隔阂,明星越是竭力表现自己普通人、烟火氣的一面,观众越会觉得,这是出于某种展现的目的,并非为了带领与交流。缺乏参与感,使得真人秀开始与观众渐渐走远,节目制作方累了,观众也看累了。如果注意观察的话,会发现真人秀在一个时间节点上,已经进行了一次集体转向,节目的社会元素、公众话题探讨尺度都大幅减少或收窄,节目的格局明显地在向下行走,“吃吃喝喝”“打打闹闹”,再加上无关痛痒的一个话题被拉长至一整集,这些鸡毛蒜皮很难再让观众产生跟随感。

早期影响很大的真人秀节目,如《爸爸去哪儿》《极限挑战》等第一、二季,在其娱乐表象之下,是可以触摸到严肃内核的,节目对于当时的社会心理是有着一定折射的,与现在的真人秀相比,有着足够的开放性,能够容纳不同视角的切入。

现在公众对于明星的关注,既不集中在电视荧屏上,也不体现于大银幕上,更主要地集中于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拉近了明星与观众的距离,在一位明星陷进舆论旋涡的时候,有关其方方面面的信息,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被人肉出来,形成或长或短的八卦文章,这些八卦才是最为吸引眼球的“娱乐产品”。网友已经对真人秀这种电视娱乐形态失去了大部分兴趣。

真人秀的“双刃剑”特征已经显露无遗。“明星”在本质上是一种“产品”,像魔术一样,一位优秀明星的养成,需要幕后的训练与创作的滋养,想要明星拥有持久的吸引力,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明星的神秘性,要用有节奏的形象与气质更新,来适应观众内心隐秘的消费变化。对一位明星作品的了解,会强化观众对明星的喜爱,而对明星本身的不了解,则更会提升观众对其新作品的好奇心,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而真人秀不是造星的是“毁星”的。真人秀邀请来的本身就是明星,无须再造。明星无论在真人秀中表现出色还是发挥失常,都会成为真人秀的卖点。也就是说,真人秀对明星是有着“吸血”本能的,从这点看,为明星付出更高的报酬是合理的。

鉴于当下明星真人秀的状况,有两个建议,一是建议制作与播出平台如果在寻找不到新突破口的前提下,不妨忍痛断掉对真人秀的依赖,彻底抛弃这类节目,用庞大制作开支的一部分去研发新内容,具有文化底蕴的《声临其境》是一个例子;二是建议明星慎重选择真人秀,那些至今还没上过真人秀的明星,就不要再上了,因为除了不菲的报酬,真人秀没法成为明星真正的加分项。

王传生摘自《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真人秀明星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明星猝死背后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姚明:演戏不是理想不会再上真人秀
论真人秀节目的剪辑要点
明星搞怪show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