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岁月的温情记忆

2019-06-27 02:33张国娴
金山 2019年6期
关键词:手写红旗纸质

张国娴

我 有一位本家叔叔,极擅长写毛笔字,每 逢乡里人家有红白事,他总是被邀请到场。凭着一手好字吃百家饭,吃的是一种文化饭,这在我们老家是很受人尊敬的职业,我叔叔也总是被乡人高看一眼。

记得我母亲去世时,灵棚里那个巨型的“奠”字就出自我这位叔叔的手笔,还有那副挽联“音容已杳德泽犹在,慈恩难忘风范永存”,写得笔酣墨饱、行云流水、遒劲有力。前来吊唁的人中有一位是我哥多年的朋友,在文化局工作,是县城小有名气的文化人,据说经常在书法比赛中获奖。当时那位小有名气的文化人对着我叔叔的书法看了又看,我哥后来说他那位朋友是个对人啬于赞美的人,能对着我叔叔的书法伫足凝思观望,虽无言语置评,但足见我叔叔书法的不同凡响,可见自有吸引人的独到之处。

去年国庆节期间我回老家县城赴一场晚辈的婚宴,婚礼设在一家生态美食园,在记礼账的地方我又看到我那位本家叔叔端坐桌前,与我相视的当时,彼此都是惊愕的表情。我一看便知,我叔叔在婚礼上承担着记礼账的重任。我正纳闷着叔叔与我参加婚宴的那位既不沾亲也不带故,也不是同在乡里,叔叔大老远地来到县城给我那位亲戚记礼账,还真很感意外。叔叔看我疑惑,解释说:他现在在一家婚庆公司专门担任记礼账一职,闲着也是闲着,出来写写字,不为赚钱,只是觉得写写字就会心情好。我听后不禁慨叹,虽说时下早已是电子时代,但纸质岁月的一些传统文化还是沿袭下来了。比如婚宴上的记礼账,我还真没有见识过哪家举办婚礼时记礼账是用电脑打印取代手写的,中国的许多传统文化就是这样在民间传承着。

在人来人往的礼账桌前,我叔叔不疾不徐地起笔落笔,一点一横一丝不苟,不光写出的字漂亮,而且运笔的姿势十分优美,动作如庖丁解牛、桑林之舞。

我叔叔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是从纸质岁月中走过来的人,看他写字一板一眼的认真态度,真让电子时代的我们汗颜,我们时下大多用电脑打字,对汉字的书写之美不知荒芜到什么程度了。

我的父辈们都是手写年代走过来的人,父亲与我本家叔叔一样也是一位文化人。父亲年轻时乡镇还不叫乡镇,叫人民公社,父亲的职位就是从人民公社的秘书做起的。因为职业的原因,父亲对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东西都百般敬畏,尤其是对纸质物件,他从不让孩子们随意对待。我与哥姐们偶尔翻看父亲的书籍时,总是被母亲一再叮嘱要小心,看的过程中不要弄脏弄皱,看完了要原样摆放整齐,说这样做才不至于挨父亲的训。

记得父亲那时最爱看的是党刊《红旗》杂志,父亲说《红旗》杂志是当年由毛泽东主席一手创刊的,不过在1988年改名称为《求是》了。当年父亲一期一期积攒的《红旗》杂志在书桌上摞了半人高。记得我唯一的姨姨隔着几条河来我家走亲戚,临走时想带走一些父亲的《红旗》杂志回去做纸门帘。纸门帘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手工自制门帘,就是把纸卷成瓷实的柱状,再刷一些颜色多彩的油漆,截成等长的段拿线串起来,非常漂亮。在纸张紧缺的当年,父亲那堆《红旗》杂志被姨看中了,但父亲竟然拒绝了姨的要求,这让我姨很失面子,也让母亲很难堪。可父亲自有他的道理:随意对待书本,子孙能念好书吗?经年以后,姨还对父亲敝帚自珍那堆“无用”的杂志感到不解,一直成为她评价父亲过于“小气”的谈资。但是父亲不是小气之人,他给上学的哥姐定期买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时从不在价钱上吝啬,而且都是买上好的、配套的。笔有笔筒,砚有砚匣,纸有纸桶,墨有墨订。当全套的东西摆在书桌上,父亲总是要挥毫一次的,旧报纸一摊,随意写几个毛笔字,然后再叫哥姐依次仿着写。当然哥姐依葫芦画瓢,写不出父亲的字样,父亲也只是笑着不以为忤。长大后我才明白父亲的苦心,他是想给孩子们一个熏陶的氛围,希望孩子们在书香墨香里成长,成为有用的读书人。

我的童年在父辈们的纸质岁月里渐行渐远,被时代的潮流裹挟着涌入电子时代。虽说电子时代的便捷与好处不一而足,但在我的记忆深处,总有一些与纸、与书、与笔有关的场景在不期然的时间片断里闪现。记得小时候一觉醒来时父亲还在灯下奋笔疾书,打好初稿了还要再抄誊一次,那重复手写的劳动,当然比不得如今在电脑上一次性成形定稿来得省事便捷。

还听哥哥说起过,当年他与嫂子谈恋爱,嫂子过年之前写给他的信,他年后才收到,一封迟到的情书代表了纸质年代里充满了时差的情感表达。哥哥每次在家庭聚会时看到家人用微信联系,用微信第一时间了解各自的存在状态,总是感慨地提起当年那封迟到的信,而每次提起这件事时总是成为家庭聚会里的笑谈。当时要表達的感情与时下发一个信息不消一秒钟就能表达出来相比,还真是龟速。手写年代的情书就那么流传下来了,而电子时代的爱情无论是保存在电脑里还是留存在手机里,那种虚无的形式少了存在感。恋人之间彼此表达心意的快捷与方便,我总觉得像极了快餐,感情没有经过时间的等待与发酵的过程,使爱情这瓶酒的甘甜与醇香多少打了一些折扣。

那些纸质岁月的温情故事,每每回忆起来总是凝重与遥远。因为怀念,我总是不舍地寻觅着纸质岁月里的痕迹。因此每次去城里,只要有时间,我总是习惯性地走入古玩市场,只为看一看那些从久远年代一直穿越到电子时代的名家字画与旧书古籍,那些物件历经岁月的浸染,价值越来越厚重。我常常只身一人边走边看,用自己的视觉去感受纸质年代给我们带来的岁月沧桑与霁月风光。

猜你喜欢
手写红旗纸质
红旗E-HS9
红旗H9
红旗E-HS9
抓住身边事吾手写吾心
属于红旗的“前世今生”
基于集成学习的MINIST手写数字识别
深度学习在手写汉字识别中的应用综述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