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上的坚守

2019-06-28 01:55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9年4期
关键词:通辽市实用技术人质

朱 琳

我的采访对象大多是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们全情投入、兢兢业业,为祖国、为家乡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让我心生感动、充满敬意。

我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故事,主人公是北疆楷模、通辽市开鲁县人民法院法官蒋青春。

“你站住,再向前走我就开枪了。我会被判死刑吗?”歹徒向慢慢靠近他的蒋青春喊叫着。“判不判死刑,要看你现在的表现,你这么年轻……”站在歹徒的枪口面前蒋青春镇定自若,耐心地如同一位长辈一般,苦苦劝歹徒不要有过激行为,赶紧服法。3个小时过去了,歹徒慢慢放开手里的人质缴械投降,对蒋青春说:“我信你。”

这一幕发生在2000年8月的一天,蒋青春刚回到家,就接到院里电话说:2名歹徒持枪劫持了一名妇女作人质,正在和警方对峙,要求见法官,蒋青春扔下电话立刻赶了过去。我问他:“当时你害怕吗?”蒋青春说:“怕。但法官是个兵,人民有了事咱不能往后退。”

再一次见到他是在开鲁县福星村,他在帮助村民理清账目。事后,村民为表达感谢送来了200个鸡蛋,他谢绝了这份好意。村民赵玉葵对我说:“俺们老百姓懂啥?俺就知道,蒋法官是真心帮俺老百姓办事。你们记者来宣传蒋法官,俺替村里人给你们鞠个躬。”

我们的镜头在此时定格:患有胃癌的他每天要吃6顿饭,在现场调解案件时,牛奶、饼干、火腿肠成为蒋青春随身救急包里的必备品。当事人看着他吃东西时痛苦的样子,一边在调解书上签字,一边情不自禁地落着泪。百姓哭了,我们的记者也哭了。这样的采访,对我来说是一次叩击心灵的体验。

做记者工作的第4年,我去采访农业技术推广专家肖华。记忆深刻的不是他开始时委婉拒绝了我的采访,而是深夜结束采访后,他又急匆匆地赶往农牧业局的办公室。后来,我得知他加班到凌晨4点回家睡了一觉,早晨8点钟又准时出现在我们的镜头前。

肖华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给农民兄弟多钻研几项增产增效的实用技术。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以来,肖华为通辽市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50余项,主持推广了玉米“全膜覆盖、浅埋滴灌”等实用技术,为全市农业节本增效达25亿元。让农民朋友多省点钱、多赚点钱,这个简单的愿望是他不懈努力、刻苦钻研的动力。

在一次下乡时,村民包太平向肖华说起遇到的困难。第二天,他就接到了肖华的电话,说已经协调好了玉米种子。得知包太平家第二天早晨6点开犁,肖华凌晨2点多从家出发,不到5点就赶到了包太平的地头儿。像这样起早贪黑爬半夜地工作,对肖华来说是家常便饭,这也让他的身体严重透支。2016年12月12日,肖华在呼市参会时病倒,再也没有起来。

日月流转,难忘的采访经历都已成为过去,但这些平凡人物身上的忠诚、责任与担当以及他们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依然深深影响着我。在新闻采访的路上,我将继续努力前行!

猜你喜欢
通辽市实用技术人质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急党政之所急 想青少年所想 尽关工委所能》
王舒作品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成峰牲畜市场交易红火
《汽车实用技术》杂志
《汽车实用技术》杂志
《汽车实用技术》杂志
双人脱困
数万市民逛展会感受“内蒙古风情”
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