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左肾静脉超声影像特征和规律及其诊断意义探究

2019-07-01 10:42陈焕华蒋双兰杨丽丽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平卧卧位胡桃

陈焕华 蒋双兰 余 凤 杨丽丽

广东省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 广东省东莞市儿童医院超声科,广东东莞 523321

胡桃夹综合征,是因其左肾静脉因受到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挤压而形成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变原因可分为先天或后天,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血尿、直立性蛋白尿等,对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使其生活质量下降[1-2]。胡桃夹综合征影像学诊断主要包括血管造影、CT[3]及MRI等,其中因血管造影属于有创检查,CT及MRI检查成本较高,而且CT属于放射性检查,因此多以无创、图像清晰、性价比较好的超声作为首选检查措施[4-5]。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5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断的胡桃夹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1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其左肾静脉,分析超声影像特征和规律及其诊断意义,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胡桃夹患者298例,从中随机选择1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即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1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87例,女63例,年龄8~46岁,平均(23.2±12.0)岁。纳入标准:(1)入院后接受血尿常规、血生化检验、飞利浦16排螺旋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胡桃夹综合征诊断;(2)尿常规异常,直立性蛋白尿;(3)意识清楚,精神系统正常,认知行为正常;(4)所有患者、家属或法定监护人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及允许下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心肺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性疾病;(2)凝血障碍;(3)传染性疾病;(4)依从性较差;(5)研究期间脱落者;(7)哺乳期、月经期及妊娠期女性;(8)肿瘤,药物过敏;(10)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病严重;(11)严重先天性躯体畸形。对照组,男81例,女69例,年龄10~48岁,平均(23.3±11.6)年;所有健康志愿者均意识清楚,无精神系统疾病,人格行为正常;血尿常规、生化检验、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收集信息 所有受检者均在研究人员指导下填写信息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妊娠史、身高、体重及血压、是否患有传染病等;所有研究人员均在参与研究前统一接受培训,培训后考核均合格;在与受检者沟通与交流过程中,无诱导及误导性语言、行为;研究人员在收集临床资料后,补充个人信息表,将数据均输入计算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便于查阅。

1.2.2 超声检查 采用日立02003A054型超声诊断仪,分别采用站立位、平卧位、蹲位(单腿或双腿均可)及右侧单膝屈曲卧位进行超声检查;所有受检者检查前均至少空腹12h,先行测量两侧肾脏长径、宽径及后径,计算两侧肾脏体积,再详细观察肾脏皮质回声是否出现异常,然后观察左肾静脉穿行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时,统计左肾静脉近心端及远心端管腔内径,此二处血流速度;观察并统计平卧状态下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即AO与SMA夹角)、左肾静脉最窄段内径(设为a值)、最宽段内径(设为b值),计算a/b值;其中,蹲位及右侧单膝屈曲卧位均需保持姿势15min以上,测量上述指标;体位设置如下:(1)站立位,受检者身体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而双下肢自然分开;(2)平卧位,患者仰卧,四肢自然伸直;(3)双腿蹲位,从直立位下蹲,髋关节及膝关节均屈曲,两侧大腿尽量靠近腹部,上身尽可能挺直,双上肢可自然下垂,或置于膝关节上方。

1.3 观察指标

(1)观察组受检者左肾静脉近心端及远心端内径,近心端及远心端血液流速在站立位、平卧位、双腿蹲位及右侧单膝屈曲卧位时数据差异。(2)两组平卧状态下AO与SMA夹角,左肾静脉最窄段内径(即a值),左肾静脉最窄段与最宽段比值(即a/b值)。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左肾静脉近心端、远心端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经超声检查发现其左肾静脉近端及远端内径,近端及远端血液流速在站立位、平卧位、双腿蹲位及右侧单膝屈曲卧位时,两两比较,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左肾静脉近端、远端超声检查结果分布比较(±s)

表1 观察组左肾静脉近端、远端超声检查结果分布比较(±s)

受检者体位 左肾静脉血管内径(mm) 左肾静脉血液流速(cm/s)近心端 远心端 近心端 远心端站立位 1.45±0.32 10.28±1.20 146.58±29.64 9.15±2.31平卧位 2.12±0.65 8.25±2.55 95.47±41.14 16.48±12.44 t 10.988 8.822 12.345 7.095 P 0.000 0.000 0.000 0.000蹲位 2.85±0.36 6.25±1.30 74.65±29.77 16.92±4.62右膝屈曲卧位 3.15±0.45 5.34±1.69 62.15±25.63 18.24±4.39 t 6.376 5.227 3.897 2.537 P 0.000 0.000 0.000 0.012

2.2 两组平卧位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AO与SMA夹角、a值、a/b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平卧位超声检查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平卧位超声检查结果比较(±s)

组别 AO与SMA夹角(°) a值(mm) a/b值观察组(n=150) 20.22±0.29 2.23±0.59 0.31±0.26对照组(n=150) 25.37±3.15 3.66±0.65 0.40±0.29 t 19.939 19.951 2.830 P 0.000 0.000 0.005

3 讨论

胡桃夹综合征,即通常意义上的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其形成原因是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或在腹主动脉与脊柱间穿行时受到压迫,使得其左肾静脉回流受阻,进而引起左肾、静脉属支管腔内压力过高[6-9],产生以血尿、腰腹痛、直立性蛋白尿、慢性疲劳综合征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0-13],最初于1972年由国外学者首次提出。正常生理情况下,SMA与AO夹角幅度为40°~60°,但与体型、个体化差异所致,该夹角缩小,引起左肾静脉受到压迫,管腔直径缩小,血压上升,血压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肾盏与静脉窦间,造成异常出血。胡桃夹综合征可分为前胡桃及后胡桃夹综合征,多在排除肾小球疾病、肿瘤、中毒及凝血障碍等原因引起血尿的基础上,经影像学检查明确左肾静脉受到压迫,使得局部左肾静脉管腔扩张,但其肾脏活检多正常,或仅发现轻度病变,而且目前普遍认为血管造影是胡桃夹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由于胡桃夹综合征临床表现与IgA肾病等疾病相似,无明确特异性,以青少年为主要发病人群,而且体型瘦长男性偏多,容易被忽略,增加胡桃夹综合征误诊及漏诊风险,故需在临床上发现无明显诱因血尿,建议考虑胡桃夹综合征[14]。超声是临床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措施,因其具有无创、无辐射、图像清晰等优势,故受检者及家属接受程度普遍较好[15-16]。

本次研究中,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经超声检查发现其左肾静脉近心端及远心端内径,近心端及远心端血液流速在站立位、平卧位、双腿蹲位及单膝屈曲卧位时,两两比较,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四个体位中,站立位状态下,近心端直径、远心端血液流速最小,但远心端内径、近心端血液流速最大,在右膝屈曲卧位状态下,近心端内径、远心端血液流速最大,但远心端内径、近心端流速最小;就近心端内径而言,从小至大顺序依次为站立位、平卧位、蹲位及右膝屈曲卧位,远心端内径则恰相反;近心端血液流速低到高依次为,右膝屈曲卧位、蹲位、平卧位及站立位,远心端血液流速正好相反。不同体位状态下,左肾静脉近心端及远心端内径,近心端及远心端血液流速变化可能与体位变化引起腹腔脏器移位、肠管重力等方面有关。本次研究中,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O与SMA夹角、左肾静脉最窄段内径、左肾静脉最窄段与最宽段内径比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提示,左肾静脉最窄段内径、SMA与AO夹角与正常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临床上诊断胡桃夹综合征。

总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左肾静脉近端及远端管腔内径、血液流速在不同体位时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其左肾静脉最窄段内径、SMA与AO夹角均低于健康人;建议在临床上发现排除肾小球疾病、高血压、泌尿系肿瘤及肾功障碍等因素引起的血尿,或排除肾小球疾病诱发的蛋白尿时,可考虑胡桃夹综合征的可能性,尤其是当出现血尿间断出血、尿红细胞形态异常时,尤其是在患者体型瘦长情况下,需仔细考虑。

猜你喜欢
平卧卧位胡桃
平卧菊三七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平卧位输尿管插管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应用的护理分析
平卧位下直接前入路及侧卧位下后外入路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术中术后疗效对比
躺着就心痛!卧位型心绞痛怎么破
《胡桃夹子和四个王国》五大场景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睡姿不对,当心病情加重
甜蜜の烘焙课堂
术后别再“去枕平卧”“自由体位”最健康
孕30周胎位不正能转过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