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族徽破译姓氏基因

2019-07-01 09:32刘洁
中国收藏 2019年6期
关键词:铭文青铜器姓氏

刘洁

“百家姓”干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姓氏百科手册,它不仅是一本蒙学读物,更是中国老百姓心中寻根意识的最朴素呈现。中华文明在公元前1000年前的商周时期就已经深深埋下姓氏文化的基因,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变,直到今天形成了枝繁叶茂的各大姓氏族裔。

不久前,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的“问祖寻根:姓氏文化主题展”上,通过展示国家图书馆深藏千年的甲骨遗存,湖北随州、河南襄阳和南阳出土的商周时期青铜器铭文以及历代典籍文献,带领观众一同探寻中华姓氏起源和发展演变的历史足迹。

族微拓片讲述姓氏起源

“礼”是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重要特征,联络着各阶层之间的关系、调和阶层矛盾,实现社会等级分明下的和谐。“器以礼藏”说明礼器是礼乐制度的重要承载物,青铜器在此扮演了重要角色。现在能看到的青铜器多为随葬礼制的代表,“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元士三也”的列鼎制度在周代表现得尤为明显,而墓葬中出土的簋、豆、敦、卣等类型青铜器的数量也说明了墓主人的家族地位。家族的阶层和地位也使得丧葬制度中具有鲜明的家族特征,如何表明这些随葬品的物权归属,充分说明墓主人生前的身份和地位呢?展览中专门选出了与氏族形成相关的青铜器进行展示,呈现了神秘而颇有趣味的族徽铭文,这是商周时期氏族在青铜器上留下的独特印记。

族徽一般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单一符号,另一种是组合符号。单一基本符号一般反映了封国、命姓、授氏等血缘族亲信息,也是和姓氏文化起源最紧密相关的;而组合符号可能同结盟和联姻有关,其实也是获得姓氏的一种方式,毕竟一开始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姓氏,也不是每个人_生或世代都不改变姓氏。在这些族徽符号中,或可见山川河流,也有人与生产生活场景的呈现,还有一些动物形象的抽象表达。今人尽管无法获得其确切的含义,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充分说明了汉字初文的造字方式的演变,即由象形到指示、会意的过程。

青铜铭文寄托永续愿景

在展现封国和宗族意识这一功能上,展品中的几件青铜器不容忽视。如戈父辛爵,上书铭文“戈父辛”即是一族的符号。曾太保簋腹部饰有窃曲纹和瓦纹,盖、器内均铸有铭文四行二十六个字“曾太保区用吉金自作宝簋,用享于其皇祖文考,子子孙孙永用之”,可见墓葬中的青铜器寄托了祖先希望自己的族裔可以将之传与后代的期待,此簋铭文有刮磨痕迹。

展线末端我们还能见到一件造型大方美观的泈叔壶,该壶出土于均川刘家崖一号墓,上有六瓣莲花盖,颈饰三角云纹和环带纹各一周,肩部有明文一行十二个字:“择厥吉日丁,泈叔尊壶,永用之。”

稀见姓氏前所未见

如果说青铜器是中国礼制和姓氏文化的物质载体,那么典籍中的文字记录则对宗族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在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中,汉文古籍的数量可谓大得惊人,其中藏有大量姓氏族谱。在展览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关于罕见姓氏的趣味解释,比如用颜色作姓、以职业作姓,还能见到从未展出过,且刻印質量上乘的稀见姓氏族谱,如《宦氏族谱》《滕县生氏族谱》《虞南须氏宗谱》《漓阳操氏宗譜》《吴中贝氏族谱》《花氏宗谱》《西溪於氏宗谱》等。

或许每位走进展厅的观众心中都带有这样那样的疑问:“我的姓很普通,难道还有什么历史传承?上古时代的人和我们今天的姓有一样的吗?”当展览将中华姓氏的万花筒摆在你的眼前时,这一切将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铭文青铜器姓氏
有趣的姓氏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姓氏拆解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读中山王铭文札记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