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芬兰的象征

2019-07-01 02:45趣马
看世界 2019年13期
关键词:芬兰游戏学校

趣马

北欧是一片富有童话和梦想的地方。北欧的安徒生童话、北欧的乐高积木、北欧的冰雪世界……似乎北欧的一切都是为孩子而生的。

而芬兰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度”,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教育理念和文化底蕴。在这个圣诞老人的故乡,国民格外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据说是因为过去的芬兰十分穷困,天然资源比不上邻国,故只有“将灰质(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转化成GDP”。

坚持下来后,优质教育成为芬兰社会重要的一环,乃至芬兰的象征。

芬兰的教育有多强?

尽管芬兰人均GDP在北欧五国里垫底,但教育体现了芬兰的国际竞争力。很多欧盟国家以及美国,都纷纷仿效芬兰的教育模式,甚至聘请芬兰教师给予本国的基础教育以建议、指导。

2008年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中,在教育指数这一项上,芬兰与澳大利亚、丹麦、新西兰并列世界第一。

芬兰教育在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中也名列前茅。2006年,芬兰在科学领域的57个国家中排名第一。在2009年PISA评分中,芬兰在科学方面排名第二,在阅读方面排名第三,在数学方面排名第六。

芬兰为何能把教育做得如此优秀?

按芬兰教育部自己的说法,这要归功于芬兰“良好的基础教育、高度专业的教师以及给予学校自主权”。

芬兰的基础教育体系非常成功,它始终坚持几个核心原则。这些教育原则的实现,不仅使学生保持了良好的学业表现,还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原则一:平等

如果说芬兰教育全球第一有秘密,那这个秘密就是:平等的受教育权。

并不神秘,但很难做到。

在芬兰,平等的受教育权不只是一项写在纸面上的宪法权利。整个教育系统乃至社会系统,都在方方面面支持着平等教育权的实现;体现在芬兰的教育口号上,就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为了做到这一点,芬兰做了诸多努力。不过在努力之外,芬兰有着先天优势。

作为一个高福利国家,芬兰社会的贫富差距并不算大,区域间的发展差异也不算悬殊。这为教育资源的平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千湖之国”芬兰,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学校之间的差距都不大;不管生活在哪里,享受到的教育资源都是均等的,各地校舍与建筑的品质优良状况也大致相同。

政府保证教育资源的配置、师资队伍的质量没有差别。甚至在一些偏远地区,政府会安排车辆接送学生去附近的城镇就学,而这一切几乎是免费的。

在这样的公平教育政策下,没有择校现象,学生不挑学校,教师也不挑学校。每一个学生,不论社会经济背景如何,都享受着高质量的教育。

可以说,不论是在芬兰的哪个地方,学生都一样有着热腾腾的营养午餐可吃,有一样高水平的教科书可读,有一样基本素质优良的教师,有相同的教学理念被完整地执行,还有充足的课外读物鼓舞着学生的心灵。

对于身体残疾的孩子,芬兰的中小学会提供专门配备的桌椅、笔记本电脑和助教,帮助他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对于智力迟缓的孩子,有专门的班级、教师负责培养他们。

芬兰的少数民族和外国移民的孩子,也都可以得到额外的教学环境设计、需经特别培训的教师、额外购买的语言教材、费心安排的学生个人课程与助教。

对外来移民,芬兰学校也是一视同仁,让他们同样享受免费的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芬兰有着多元化的族群,却很少不平等现象。其他有着多元化族群的国家,如德国、奥地利、美国,学校间的成绩差异巨大,但OECD的数据显示,芬兰学校间的成绩差异是所有上榜国家中最少的。

用芬兰教师联盟主席Olli Luukkainen的话来说:“平等是芬兰教育中最重要的词汇。左翼和右翼的所有政党都同意这一点。”

原则二:多样化

芬兰教育另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多样化”,更详细地说,就是“社会应该允许任何一个人选择他们的教育路径,而不导致死路一条”。

芬兰的考试系统,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不鼓励填鸭式教学或标准化测试。

芬兰的所有儿童,都按个性化分级、按评分系统进行打分,由他们的老师跟踪整体进展,教育部对不同学校范围内的团体进行抽样验证。

在没有标准化测试的芬兰,学生、学校或地区之间没有排名,没有比较或竞争。唯一的例外是国家入学考试,这是一项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愿测试。

芬兰教育工作者很难理解有些国家对于标准化测试的执着。在芬兰的教育者看来,一纸测试并不能说明什么,学生的心智发展更不能用可量化的分数来评估,一个负责任的,并且成功的教育者,应该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这样才能真正且全面地了解一个人。

芬兰的教师,每天在学校课堂上花费的時间并不多,因为课堂上的课程设计就比一般国家的要少。芬兰的老师会利用额外的时间来设计课程并评估他们的学生。对孩子们来说,相比于在课堂上的时间,在外面玩的时间要多得多,而且平时的家庭作业也很少。

一般来说,老师们不会随便更换班级,这是为了让老师有机会与孩子建立牢固的关系,并且深入了解所带孩子的本性。

另外,芬兰的教育系统还设计了“双轨”的教育体制,以促使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并让学生灵活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

所谓“双轨制”是指:一条是注重科学理论研究的“道路”,另一条是注重实用技能的“道路”。而在任何一种体制里的学生,都能获得高等教育;这两种体系之间也是互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调整自己的求学之路,没有死胡同。

具体来说,在基础教育结束后,芬兰学生都有两种选择:一是选择进入技术型高级中学,发展职业能力,或是准备进入应用科学大学;也可以选择进入文理中学,准备上大学或是进军高等学术领域,如法律、医学、科学、教育、人文等。

选择进入学术性高中,学生得向申请的学校提交之前的在校成绩,在某些情况下得报名参加考试或面试。在2007年,芬兰有约51%的学生进入学术性高级中学。

芬兰的高等教育也有两种方向,一种是传统的学术性大学,另一种是应用科学大学。申请大学入学,基本上依照高中时的平均分、高中毕业考试成绩,以及大学入学考试成绩。评选过程中,不需要写申请书,没有人为因素,没有少数民族因素。

更为独特的是,大学入学考试的选择题很少,而是以少量复杂的考题取代机械式的背诵问题。因此,芬兰的大学录取过程也与其他国家大不相同。

两条道路,两种选择,并无优劣之分,在社会上也都受到同等的对待和尊重。

原则三:寓学于戏,回归教育本质

处在教育者位置的人,或许很难对游戏有太多好感。在很多情况下,游戏让孩子成瘾,比如芬兰最大的IP—“愤怒的小鸟”游戏就风靡全球。不过,游戏与教育,真的水火不容吗?

当然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游戏是人类的本质。健康的教育也无疑需要游戏,游戏不仅能锻炼人的思维能力,也能加强人们的共情能力,有助于更协调的人际交流。

芬兰的教育者深谙此道。他们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而非应试能力,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是注重以轻松活潑的游戏形式来教学。

芬兰儿童正式接受9年免费义务教育,起始年龄是7岁。在此之前,孩子可以自由地玩耍。芬兰的老师和家长们并不着急,在他们看来, 孩子们准备好之后,会学得更好。

但是,芬兰也非常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国家会系统地提供广泛的幼儿教育和护理(ECEC)计划。根据芬兰国家教育局网站上披露的信息,儿童早教计划采用“通过游戏学习”的模式,来促进“平衡的成长”。

如果你随便选择一个时间去探访一个低龄儿童的课堂,很可能会发现老师正和学生们一起玩游戏。

除了玩游戏,芬兰的课程设计,全面而多样。除了芬兰语、数学和科学,一年级学生还学习音乐、艺术、体育、宗教和纺织手工艺。英语从三年级开始,瑞典语在第四年级。到五年级,孩子们增加了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物理学和化学。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芬兰的学生是没有校服的。如果你在芬兰问,为什么学生没有制服?教师和教育专家都会反问你,教育的根本是什么?是管理,还是学习?

在芬兰人看来,教育的根本不是让学生整齐划一,也不是便于管理防止出错,真正的教育是以人为核心的,一切的功夫,都应该用在对教育有真正意义的地方。

猜你喜欢
芬兰游戏学校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芬兰将迎独立100周年 邻国挪威考虑“割让”山峰作贺礼
爆笑游戏
学校推介
芬兰纸与纸板五年连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