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黄土公路建设的重塑

2019-07-02 11:46长安大学谢永利岳夏冰
中国公路 2019年11期
关键词:黄土长安关键技术

文|长安大学 谢永利 岳夏冰

长安大学牵头的“黄土公路路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组历时21年,在多项科研项目的资助下,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及试验等方法,开展了黄土地区公路路基关键技术系统研究,参与了黄土核心区所有高速公路建设,取得大量原创性成果。在黄土基本特性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解决了西北绝大部分地区黄土路基修筑的关键技术难题,完善了设计方法,规范了施工工艺,对于科学的指导今后黄土地区公路设计施工技术、修订和完善相关规范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黄土地区地貌图

我国黄土分布广泛,侵蚀发育,沟壑纵横。20世纪90年代,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刚刚起步,尚无系统的理论指导,缺少相应的系列处治技术,没有成熟的设计施工经验及相应的标准规范,工程建设面临巨大挑战。

砥砺前行 二十年磨一剑

“黄土公路路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组历时21年科研攻关,在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7项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以及其他省级项目资助下,依托黄土核心区域所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通过室内外试验、大型物理模拟、数值计算与理论分析及实体工程验证等方法,对黄土公路路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

黄土高速公路

黄土公路

立项背景与研究思路

项目组获得了五大创新成果,实现了黄土理论及基本特性研究突破,支撑了黄土路基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建立黄土地区公路工程分区及自然区划、厘定黄土路基工程场地指标体系;提出了黄土公路地基承载力评价、处治及施工的成套技术,解决了黄土公路地基关键技术需求;实现了黄土路基沉降计算方法及差异沉降处治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了相应的工程技术应用体系;提出了黄土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形成了边坡支护新技术。

研究成果在黄土地区相关设计、施工企业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提高了大型公共建筑和生命线工程在黄土地区的稳定性,形成了变形控制的黄土地区公路地基处理成套技术,改进了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的设计计算方法和边坡复合型植物防护的基本结构型式、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标准,显著提高了我国黄土地区的公路设计施工技术,缩短了相关工程的施工工期,保证了工程运营安全、减少了后期养护与修筑工作,为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安全通车及营运提供了保障。

成绩斐然 黄土公路难题破解

“黄土公路路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研究成果创新了黄土工程特性的理论描述,突破了多项黄土公路路基方面的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处治技术,取得了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新技术及新设备,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编制了国家交通行业技术标准2部,出版专著2部,发表SCI/EI论文60篇。

长安大学简介

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重点建设大学,60多年来,长安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人文社会科学与基础学科协调发展,以培养公路交通、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学府,已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21万余人。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近年来,共承担了包括国家“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科研课题在内的科研项目6000余项,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科技奖励20项,省部级一等奖31项,其他省部级奖励500余项;承担了包括国家规划课题在内的各类教育教学研究项目380余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50余项。在新的历史阶段,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全面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全面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

“十一五”以来长安大学获国家级科技奖项一览

首次基于TDR方法实现了含水量原位无损连续测量

同时,项目研究过程中,项目团队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培养博士36名、硕士118名,培育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培训技术人员2000余人。

项目成果在陕西、甘肃、山西、河南、宁夏等黄土核心区所有高速公路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直接经济效益累计10.5亿元,近3年节约建设资金3亿元以上,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显著。研究成果直接有效地指导了黄土地区公路修筑,保证建设质量,提高了后期安全、运营管理水平,提高综合效益。

项目的完成,将对黄土地区公路工程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水平的提高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对提高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整体水平和推动西部交通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成果在现有的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随着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其社会效益将会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研究成果不但增强了我国公路交通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引领了行业科技进步,也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和建设交通强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与智力支持。

长安大学校园

名校大院 传道受业人才济济

长安大学科技工作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以国家行业共性关键技术为中心,注重成套技术创新,在集成基础上为行业服务。在公路交通、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丰硕成果。

公路学院是长安大学入选首批“交通运输工程”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重点支撑单位,教育部直属“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院。60年来,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公路建设的重大课题和关键技术研究,为我国公路交通科技事业和基础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高度评价。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近五年来,公路学院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50余项,近十年连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共计12项,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诸多领域的空白。近年来,公路学院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西部交通建设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百余项。科研经费逐年增长,年均科研合同额1.2亿元左右。近10年来,学院师生发表科技论文40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300余部。

多年来,公路学院依托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以学科建设发展为方向,不断完善和创新用人机制,涌现出一批年富力强,成绩卓著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学院充分发挥科技与人才优势,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国民经济和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科学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交通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人才储备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人才济济,名师荟萃,教职工308人,其中教授85人,副教授102人,博士生导师75人,硕士生导师189人。目前,学院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外专千人1人、青年千人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7人、交通部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交通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3人、交通部交通科技英才8人、陕西省“三五”人才6人、陕西省“千人计划”5人、陕西省教学名师4人、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7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7人。

猜你喜欢
黄土长安关键技术
牛繁育与健康养殖关键技术
我们长安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棉花追肥关键技术
水VS火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各路创新人才涌向“黄土高坡”
黄土成金
只要有信心 黄土变成金
《刘文西:绘不尽是黄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