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执法:开启城管执法新模式

2019-07-02 09:38
城乡建设 2019年11期
关键词:柳州市柳州支队

■ 潘 凌

广西柳州享有“山清水秀地干净”之美誉。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以下简称“城管支队”)以城管换新装为契机,紧密围绕“法治城管、智慧城管、文明城管、阳光城管、民生城管”总目标,以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为抓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非接触执法模式破解城市管理难题,取得显著成效。

2019年1月25日,城管支队被柳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授予“2018年度柳州市非接触执法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度柳州市燃气整治专项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度柳州市道路扬尘治理执法先进单位”共3个荣誉称号,是柳州城管系统中获奖最多的单位。

创新非接触执法 彰显城市管理温度

非接触执法,是指执法人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当事人的违法事实、现场情况进行收集和记录,并形成特定的影像数据资料,以此为证据,经调查、审核、告知、决定程序后,对违法当事人依法给予处罚。

城管支队负责承办的非接触执法现场会

非接触执法具有等同于零口供办案、以信息化手段实现非接触执法两大特点。作为柳州城管部门的排头兵,城管支队以勇于创新、稳步推进、务实执法的工作总基调,从2016年起,率先在全区范围内尝试运用非接触执法模式查处车窗抛物案件,探索将数字城管采集的图片、视频资料等直接转化为行政执法证据,对能认定违法事实存在、违法当事人确定、违法当事人与违法事实之间法律因果关系的,直接进入案件处罚环节,有效减少车窗抛物等不文明行为,提高群众文明意识,维护良好市容环境卫生环境。

2018年期间,柳州市城管执法局先后印发了《非接触执法证据使用规则及操作指引》《关于印发非接触执法案例的通知》等文件,分类制定了非接触执法操作流程指引、取证指引及流程图,为城管执法人员开展非接触执法模式指明新方向,推动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细化非接触执法 助推执法工作开展

(一)实行“四步走”

自2016年的非接触执法模式探索取得实效后,城管支队将非接触执法模式逐步运用到查处跨槛、占道经营,违法涂写、刻画、张贴、发送,扬尘及在人行道占道停车等行为案件中,细化流程:

一是“零口供”,实现非接触取证。面对当事人拒不配合等情况,执法人员在未与当事人接触,未取得当事人陈述时,依据执法记录仪现场取证以及接收社区工作人员、热心市民等“第三方”举报人提交的视频证据材料等有效证据并形成证据链,从而证实违法主体、违法行为、违法程度。

二是“强联动”,实现信息共享。在完成初步与违法当事人的非接触后,执法人员加强与公安、交警、行政审批局等部门联动,将证据中确定的违法当事人信息数据实现实时传送,获取违法当事人的身份、联系方式等,进一步了解违法主体相关信息。

三是“先礼后兵”,实现柔性执法。在掌握违法当事人信息后,执法人员通过短信通知、向违法当事人所在单位或居住地邮寄调查通知书等形式,告知违法当事人的违法事实,让其有心理准备,消除其心理抵触情绪,消除矛盾,为后续执法工作开展提供前提保障。

四是“确认违法事实”,实现杜绝矛盾冲突。为了发挥宣传教育劝导作用,避免矛盾纠纷的产生和积累,执法人员会先与违法当事人共同确认违法事实,再依法依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让其心服口服,树立遵法守法意识,降低违法行为的再次发生率。

(二)整合“科技拳”

为保障非接触执法工作顺利开展,城管支队高度重视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管理:

一是配备执法记录仪。城管支队以柳州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确定为全国城市管理执法全过程记录试点城市为契机,为所有执法人员和协管人员配备执法记录仪,其中有60名执法队员配备4G智能终端执法记录仪,为在一线执法现场取得清晰准确的视频证据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整合运用数字城管信息平台资源。通过运用“天网”视频监控、城管监控及共享“天网”工程13017个监控探头,实时进行视频监控、抓拍立案,将违法现场固定拍摄转换成电子数据证据派发至城管支队进行记录,审核是否符合立案标准,待审核完毕后将依法对违法当事人下发相关法律文书,从而提高办案效率,规范办案流程,破解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问题。

城管队员采取非接触执法模式,利用执法记录仪对违法现场进行取证

三是全面使用行政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全面运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对新增的占道经营、违法停放车辆、户外广告管理等城市管理方面的行政相对人信息库(含人脸识别)及环卫管理信息库进行及时录入,助推执法工作开展。

城管队员正在操控无人机开展高空巡查

四是开展“陆空”全方位取证。为加强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在柳州市范围内,已全部启用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运输车辆且要求安装北斗定位系统,建立渣土车监控平台,设立合成作战室,实现运输车辆、运输线路、运输人员管理和处置过程的智能化全程监控。

根据实际情况,城管支队无人机大队执法人员利用大疆“悟”、大疆M600PRO等不同机型的无人机在空中巡查,对已发现的占道跨坎经营、工地黄土裸露、违规渣土运输车、人行道违停车辆等案件进行非接触执法空中航拍取证,将违法现场的图片视频实时传回指挥中心供研判、存档。2018年,城管支队又率先推行无人机嵌入动态人脸识别系统。

推进非接触执法 擦亮柳州城管招牌

(一)典型案例显“真招”

2018年5月8日,城管支队执法队员巡查至市通达路某工地时,发现该工地内存在工程渣土裸露未采用防尘网的行为,当即开具《调查通知书》《责令改正通知书》,但当事人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来辖区中队接受调查和说明情况,也拒绝提供身份信息、逾期拒不改正。所以,执法队员通过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调取当事人的公示信息,确认违法主体的信息后,再把案发当天当事人违法行为的视频和材料提供给驻队律师和支队的法制科审核。在驻队律师和支队法制科确认违法事实,证据充分可以立案的情况下,2018年7月3日,城管支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对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作出罚款人民币10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随即缴纳了10000元的罚款,并用防尘网对该工地内裸露的工程渣土进行覆盖。

2018年5月8日,城管支队执法队员巡查至某混凝土有限公司开展检查工作,发现该企业场地内存在有堆放废弃物未及时清运的情况。执法队员立即利用执法记录仪对违法事实进行全程拍摄取证,并当场下发《调查通知书》《责改通知书》,而现场的工作人员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不在、没有工作证等有效证件可以出示、无权利签署文书为由,有意拖延时间进行清运废弃物避免处罚。执法队员将《调查通知书》《责改通知书》作了留置送达处理,全程视频记录并拍照取证。随后,执法队员立即将取证资料回传至大队办公室,制作“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取证文书”。同时,执法队员再次到某混凝土有限公司办公区内询问了解企业内部情况,了解到场地内对方的废弃物的确是某混凝土有限公司造成,确认违法主体及违法事实,全程视频记录和信息采集,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在执法相对人“零口供”的前提下,城管支队已完成整个调查程序。当事人签收了《调查通知书》《责改通知书》,执法队员告知其调查程序已完成,要求其立即整改。2018年6月21日,城管支队对某混凝土有限公司下发《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执行处罚罚金2000元。最后,某混凝土有限公司接受处罚并缴纳罚款。在之后的工作中,执法队员曾几次复查,该企业已经整改完毕,未发现其他违法情况。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非接触执法模式办案的主要做法:执法记录仪全程拍摄,完成信息采集、现场取证以及各类文书正确下达,为案件的办理及后续执行提供有力保障;城管支队法制部门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案件的违法事实进行了合法性审查,确认违法主体及适用条款,保证其执法的合理及公正;以行政强制为手段,对拒不履行的执法相对人提请法院强制执行,并告知执法相对人其强制执行所产生的后果及其严重性;以执法相对人积极有效整改为目的,让执法相对人在认识到其违法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和要承担的法律后果,从而积极配合整改,使行政处罚“以管代罚”达到最终目的。

2018年9月,柳州市城管执法局下发《关于印发非接触执法典型案例的通知》,梳理出跨槛经营等十类非接触执法典型案例,让各城区(新区)城管局等多个单位学习非接触执法工作模式,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在这“十大”典型案例中, 由城管支队经手处置的随意倾倒(擅自处置)建筑垃圾系列案、渣土车“多拉快跑”撒漏污染路面案、车窗抛物案等共“七大”典型案被纳入文件其中,占典型案例比率70%,供各单位参考学习、推广试行。

(二)“9·26”推广非接触执法

2018年9月26日,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柳州市召开全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工作推进会暨非接触执法现场会,城管支队负责承办此次非接触执法现场会分会场工作,向参会的领导和单位推广柳州城管开展非接触执法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叶云,柳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李辉,全区14个设区市、8个县级市、89个县的城市管理执法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以及14个设区市城市管理执法主管部门两层执法机构的主要负责同志参会,并对城管支队开展非接触执法工作的工作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自2018年以来,城管支队以“人民城管为人民柳州城管为柳州”理念为指引,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通过开展非接触执法模式,取得显著工作成效:一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柳州市一线城管执法人员数量不足、工作强度较大的难题,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实现从人力执法转变为科技执法。二是提高行政执法工作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规范执法人员执法行为,实现由“粗放式”城管执法转变为“精细化”城市管理。三是有效避免与管理相对人的矛盾冲突,保护双方的合法利益,从源头上筑起守法意识和安全防线,实现由守法被动性转变为守法自觉性。

通过开展非接触执法,柳州市的车窗抛物案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6年处理车窗抛物案件25265起,2017年处理车窗抛物案件22418起,2018年处理车窗抛物案件16537件。群众对城管执法的投诉也大幅度减少。2018年,通过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督查系统”督办城管执法各类投诉325件,投诉数量较2017年的1613起减少79.85%。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新标准新要求,城管支队将一如既往地狠抓落实,扎实稳打做好各项执法工作,不断提高执法工作的高效化、人性化,努力给人民美好生活带来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用实际行动为柳州人民服务,维护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的美誉,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更满意的城管答卷。

猜你喜欢
柳州市柳州支队
柳州市精业机器有限公司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黑龙江举行“蓝焰突击-2021”跨区域抗震救灾实战演练
支队指挥中心一体可视化指挥平台运用
柳州市常见小花紫薇品种的种植、养护
武警江西总队一支队深入扶贫点进行健康义诊活动
柳州市:坚持问题导向 提高执法成效
柳州柳侯祠祭田在鹿寨
长江支队入闽67周年纪念大会在厦门市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