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馆布展更新的问题及实践
——以长春规划展览馆为例

2019-07-02 09:38
城乡建设 2019年11期
关键词:布展展览馆长春市

■ 成 帅

城市规划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双向选择”的结果。一方面政府推行政务公开和“阳光规划”需要对城市规划进行公示;另一方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使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意识到城市发展对自身生活的影响,进而开始关注到城市规划相关内容。城市规划馆就成为了这样一个平台,将各方关注的内容集中于此。2000年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作为全国第一家城市规划馆建成开馆后,短短20年全国各地城市规划馆在数量上发展迅猛,现已发展至400多家,覆盖面已经从主要的大中城市扩展到小城镇及县市。城市规划馆发展历史短,发展速度快,缺少相关行业规范和条例引导,且无先例可循,致使城市规划馆从先期筹建、中期建设、到后期的管理都处于“摸石头过河”的状态。作为一个展示和传达信息的专业性展馆,尤其对于已建成的城市规划馆,展示内容的即时更新已成为其运营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以长春规划展览馆为例,探索和思考城市规划馆展示内容如何更新。

一、城市规划馆布展更新的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多数布展更新工作所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城市规划馆自身展示内容的特点决定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展示内容应适应于城市独特性和规划研究成果的要求

大中城市规划馆一般在建成正式对外运营之前,展馆布展内容策划工作的主线通常是根据城市的过去、现在、未来这样的基本逻辑,梳理出该城市最具特色的可展示内容,紧紧围绕该城市的独特性开展布展设计工作。但由于大多数城市规划馆的布展设计与施工都是由布展从业企业进行,且规划展示行业缺少权威的规范以及对从业企业资质的强制性要求,从而进入到城市规划馆布展设计与施工中的从业者多为来自于平面设计、土木工程等专业,布展企业中几乎没有城乡规划专业的从业人员,所以在布展设计过程中从业人员通常仅对规划图纸进行了简单的美化,忽略了规划成果的关键要素和表达重点,另外设计人员通过对展墙进行简单的排版,忽视了规划研究成果的文字与文字、文字与图纸、图纸与图纸之间的逻辑关系,其结果是呈现出的展示内容还停留在“展墙布没布满、版式好不好看”的表面层次,导致“图纸画的好看,却画的不对”、“文字说的对,但没说到重点”,缺乏对城乡规划成果的理解、展示传递的信息与观展对象对展示内容需求的错位等各类问题,也就造成了一个城市规划馆的布展设计换换图、换换字依旧可以用在别的城市规划馆,布展设计 “换汤不换药”,使得各地城市规划馆最终展出内容都产生了城市独特性和针对性缺失、展示内容同规划研究成果的核心不适应甚至相背离的问题。

所以城市规划馆正式开馆运营后,一方面仍需要不断地挖掘能够体现城市独特性的内容及其相关素材,逐渐替换掉一些内容;另一方面,需要规划馆的管理者匹配一批城乡规划及相关专业人员,不断深化落实、持续探索规划研究成果向规划展示成果转化的相关工作。

(二)展示对象的差别化要求

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政治经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社会人文等各方面紧密相关;同时,城市规划馆面向社会各类不同人群开放,其展示对象、目的各有不同,承担着综合性功能。归纳如表1所示。

(三)布展更新的常态化

表1 城市规划馆展示对象、目的

城市规划馆与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都属于常设展览机构的一种,但城市规划馆与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展览机构的展示有所不同,是具有确定主题的专业性展馆。

城市始终处于不断发展、持续更新的过程,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也始终处于动态调整过程,所以城市规划馆的展示内容和展示设计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馆内的展示内容应与城市的动态变化保持一致,同规划编制的周期保持同步。与此同时,展示设计应不断以崭新的设计元素、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展示内容的变化协同更新。所以同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展览机构以短期不同的主题进行陈列展示的形式不同,城市规划馆的展品展项则围绕城市主题,通常陈列周期较长,同时配合短期修补、中期更换进行常态化更新,保证城市规划馆“常展常新”,更好地体现城市规划馆的社会价值。

(四)公众参与同布展内容的供需关系

长春规划展览馆定期在馆内进行《关于进一步提升规划馆服务质量方面的调研》工作,通过调研得知市民对展品展项趣味性、互动性有更高的要求。由于城市规划馆的专业性高、城市规划及相关专业偏重研究型,相较于其他展览机构,城市规划馆的展示内容对参观者来说需要更高的理解能力。所以,提高规划公众参与的程度、增强规划馆的影响力需要在布展内容上考虑公众参与同布展内容的供需关系。

二、城市规划馆布展更新实践

城市规划馆布展内容更新调整是全国、全行业必然面对的问题。由于行业发展时间短、各方面体制机制尚不成熟,实际布展更新工作全流程仍处在探索阶段。其中,布展内容更新的工作,绝大多数的城市规划馆的做法是对已有布展大纲确定的展示框架和逻辑下对内容进行调整。长春规划展览馆自2016年10月9日试运营、2017年10月1日正式运营,其布展内容更新的相关工作就是在不改变现有展示框架和逻辑的前提下进行的探索,笔者根据其布展内容更新调整工作实际,将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相关信息和数据的更新

城市的集聚效应使得大量人口、资源、信息、资金流向城市并以极高的效率进行着不断的更替,伴随城镇化的进程,有关城市信息和数据每天都在动态变化中,城市规划馆必然面临馆内相关展示信息和数据的更新。作为展示机构,其展示内容和数据必须符合客观性的要求,各地城市规划馆通常的做法是采用统计部门或相关委办局的官方发布统计信息和数据为准。长春规划展览馆在城市信息和数据方面的更新重点在于三个方面,即信息、数据获取的来源,信息、数据的筛选及信息数据展示方式的更新三个方面。

长春规划展览馆支撑信息和数据获取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通过与相关委办局联系获取相关专业的数据,通过该方式获得数据的优点是数据可靠、客观,可以直接适用于相关展示内容,但是该方式获取的信息和数据也可能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专业数据口径与规划展示需求不协调。二是部分数据已不是衡量城市进步发展的代表性指标,需要研究确定新的布展内容进行替换。以长春规划展览馆“科技之城”展区为例,对展墙上体现长春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数据更新就围绕是否具有代表性和是否与规划展示需求相协调两条标准进行了数据获取和筛选工作,使用长江学者数量替换原来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使用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替换国家级资质检测机构实验室数量。另一个信息和数据获取的途径为最新的规划编制成果。以长春规划展览馆“名城保护”展区为例,2017年10月15日国务院同意将长春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根据《长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8-2035)》编制成果对该展墙进行更新,此次该展区更新的逻辑即按照规划成果中明确的市域保护层次、中心城区(历史城区)保护层次、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保护层次、文物保护单位从上至下的四级保护层级展示相关内容。

(二)符合专业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

近年来,城乡规划专业不断发展,在城镇体系、城乡统筹、城市更新、城市工程规划、城市设计、城市生态规划、空间规划、城乡治理和政策等方面不断拓展和深入。长春市承接了城市设计、空间规划两项国家级试点任务;长春市重点工程伊通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亦涉及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公共空间更新等研究及工程项目。

长春规划展览馆对近年来的重点规划项目成果与城市建设成就进行布展内容的更新。在馆内二楼新增《长春空间规划》项目成果,展示了“空间规划一张蓝图” “共享互通的综合信息平台”“高效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统一的技术标准”等相关内容,向政府管理者介绍了最新的城市规划、城市管理与相关政策等最新的城市管理理念。馆内重新梳理并设计了原馆内城市设计展区相关内容,城市设计展区的新内容、新形式更好地表达了近几年长春市城市发展诉求与市民行为需求为向导下的长春城市风貌塑造的相关工作及成果。以《长春市城市总体设计》项目成果为统领,展示了长春市都市区魅力空间体系规划、长春市金环城市设计、人民大街城市设计、长春市东西主轴线城市设计,同时串联展示若干长春市重点地块城市设计,并新增了城市设计实践工作理念和思路等内容。

(三)适应公众需求的布展内容更新

长春规划展览馆计划新增或调整面向不同群体需求的展品展项。例如,针对调研中市民提出想要在城市规划馆中实现对规划方面的政策文件、信息公开、规划计划、行政执法等内容的一键查询功能,长春规划展览馆基于现有设施,研究对现有的软、硬件进行改造的可行性,以满足市民的便民性的要求。面对来馆参观人群低龄化的特征,展馆计划补充儿童教育科普娱乐的电子设施,在内容设计上深耕城市规划馆的科普教育职能。其它图文版面的更新则试图实践场景化的文字和图像的表达,辅助参观者将他对城市的抽象感受转化为具象意向,提升对场馆所在城市前景的信心和幸福感。

总之,城市规划馆布展内容更新是在面对社会、行业、专业的动态发展、面向不同展示对象需求以及认知了城市规划馆自身特性后对展示内容、展示形式等方面做出的调整。长春规划展览馆从城市数据信息变化、行业专业研究成果、公众需求等方面着手布展更新实践,不断审视和厘清规划展示框架、内容及形式,更好地完善展示内容承载的信息,以实现城市规划馆的价值。

猜你喜欢
布展展览馆长春市
篆刻作品欣赏
中国展览馆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登泰山
奔跑的小浪花
浅谈新环境对布展工作人员角色的转变
试论博物馆布展设计与要求
论布展对绘画类作品画面效果呈现的重要性
灵谷胜境 千年禅林——灵谷寺聚宝藏珍展厅布展概述
拾荒助学子 温暖众少年长春市
长春市吉航汽车维修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