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绿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布局与疏散路径
——以广州市南区公园为例

2019-07-02 09:38王健仪黄晓彤陈妃梦谢芳霞
城乡建设 2019年11期
关键词:南区场所绿地

■ 王健仪 唐 波 黄晓彤 陈妃梦 谢芳霞

本文以广州市典型的公园绿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南区公园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法、GIS分析方法,重点探究了公园绿地型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优化和流线疏散路径,以期对公园绿地型应急避难功能的规划建设作一定的参考。

一、南区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分区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南区公园位于福贤路和德贤路交汇处,德贤路以东方向,西丽大桥脚左侧,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其中有4万平方米的有效避难面积,可供3000人应急避难使用。附近地块是高密度的人口居住区,路网规整,整体交通条件满足避难场所选址车行及人行的可达性要求。周边学校、商场等服务设施相对完善,但医疗设施还需完善。

图1 南区公园内部功能分布图

按照“公园必须结合总体布局设置专用防灾、救灾设施和避难场地。新公园的建设必须设立避难场所,且不准建占地面积大的篮球场等体育设施”的要求,如图1所示,南区公园的规划设计分类出7个应急避难基本功能:应急指挥、应急厕所、应急物资供应、应急供水、应急供电系统、应急棚宿区、应急医疗救护。

应急指挥。应急指挥点设置在公园的北面,公园停车场入口处。利用了公园管理处现有办公用房作为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和会议室,平日为负责公园的管理日常工作所在地。如发生突发性的地震或其他城市灾害,即可成为应急指挥管理中心。公园内新增设了3-4处的户外电视以及20多处广播喇叭,这些设备有利于灾害发生时,起到迅速指挥以及发布消息的作用,也有利于制止谣言的传播,稳定避难场所内的社会秩序。

应急厕所。现南区公园设有两个应急厕所,分布位于公园的北面和东南面,北面的厕所与应急指挥中心位于一体,公共厕所位于一层,公园管理办公室和应急指挥中心位于二层;东南面的厕所位于儿童游乐场旁,这个公共厕所是南区公园近年来新增的,其增加了男女厕位数量、化粪池容量和残疾人厕位,通风采光良好,排污管道通畅。

应急物资供应。应急物资供应设置在南区公园北部的停车场旁,其只作一个物资快速搬运、流转、传输的应急货物装卸站点,并没有单独的或依附于公园日常管理办公房来存放物资,如食品、饮用水和其他救灾物品等应急物资等。

应急供水和供电系统。南区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示意图显示目前只有一处自来水取水点;但实地调查发现公园内部多处雨水下渗盖下设有自来水取水装置,平时可用于公园浇灌花草、打扫卫生等,紧急情况下可弥补饮用水、生活用水的不足。在南区公园的西侧绿化区内有一处小型变电房,配置了应急发电房,在公园的另外两处公共厕所内也设置了小型电房,以备紧急情况时的照明和通讯设备用电所需,公园内照明系统方才改造完毕,照明设备完好。

应急棚宿区。利用位于南区公园内部中心足球场的地势平坦、开阔和交通便利等优势条件,把足球场设置为主要疏散区,必要时便于搭建应急避难帐篷。应急棚宿区面积约占整体公园的37%,可设置12个大帐篷,平时贮于公园南部足球场旁的应急物资储备用房内。

应急医疗救护。应急医疗救护设于南区公园的东北角,此处地面平坦、开阔,进入公园内快速便捷,还有条约100米长的遮荫连廊休息区。但该地点没有设置医疗物资储备用房,应急医疗救护点也仅仅只有一个示意牌。

二、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优化

南区公园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实际可用作应急避难场所的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20%,并未有效地利用整体场地。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功能优化,如图2所示:

图2 南区公园内部功能分布优化图

应急指挥中心可增加两个附属的小型指挥站点。南区公园是典型的方正地块,东西向直线通长约为450米,南北向直线通长约为250米,东西向道路没有办法快速直达公园内的应急棚宿区。公园西侧有多个开阔的地面硬化平台,平日用于居民的健身活动区;公园东侧东南角是南区公园内部最密集的儿童游乐园用地,地面多为硬化处理。因此建议在公园的东侧和西侧入口各设置一个微型应急指挥站点,在城市灾害发生时,可先就近指引安排人流到开阔的公园平台内,防止人流过于集中在应急棚宿区,可更有序地调节人流。新增的微型应急指挥站点建议可设置为平常的保安值班亭,材质上既环保方便,又可用于平常的公园日常化管理,无须新增实体类建筑。

应急厕所还可再在南区公园西南角新增流动型厕所。南区公园内部对于公共厕所在今年来不断地更新,但要服务于应急灾害发生时最低避难人口的3000人也显得有点不足。近年来流动型厕所备受各种旅游景区的喜爱,特别是以自然资源为景点的旅游风景名胜区。这类旅游景区在以往规划期内,可能受地形、游玩节点、历史建筑限制和人流预测的影响,已建公厕数量跟不上日益增长的游客数量,而新兴的流动型公厕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且不需占用土地资源,又方便移动,成本价格也相对较低。南区公园也可参考这一做法,购置一批流动型厕所。因平常日内公园西南角的健身区人流相对较少,平日可不开放流动型厕所,主要还是两个已建成厕所供给使用,这样可以减少公园日常的管理工作,但也需要备用于紧急时有公厕可用。

增加应急物资储备。南区公园在应急棚宿区的物资储备房内存放的物资主要为帐篷。建议可适当增加不受日期限制的救灾物品、医疗物品、灭火器等硬性设备,可在发生灾害时有一定的物资作为补充,不需要完全依靠外界的输入。同时可向越秀区东风公园学习,配置饮水机、高音喇叭、对讲机、50千瓦发电机等设备。防范于未然,使公园内部对灾害应对有更高的处理能力。

应急供水系统可更加完善,更新排水系统。应急供水取水点只有一个在应急棚宿区内显示,在设计上并不符合真实需求。而在实地走访时候发现,公园内部还有隐藏的自来水取水点。建议可增加一些指示标识。因处于公园内部较低处,应急棚宿区的排水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平常日供市民使用的国家级标准的足球场,实地调查的现状是草皮破损,泥土已经裸露以及增加了铁网围闭。经与周边居住市民的交流,足球场内下雨便会产生积水,且整体已经坑坑洼洼,雨后积水无法及时排走,导致使用效果不佳,也不利于足球场草皮的涵养。经实地调查和问询公园管理处,现公园内足球场已经作围闭涵养草皮处理,并在2017年进行了微改造,已经改造排水设施,重新更换了草皮。排水系统的更新,有利于应急棚宿区的使用,也能更好地应对城市突发灾害。

在西南角增加一个应急医疗救护点。在公园西侧增设了一个应急指挥点,可帮助指挥安排人流。配合这个设置点,增加应急医疗救护点于公园西南角,可以分担应急避难场所仅有的一个应急医疗救护点的责任。同时,还需要梳理周边的医疗设施,不仅只是医院,也可以是小型的门诊部门、私人诊所、社区卫生站等,在城市灾害发生时,能顺利获取到基础的救护物资。

增加应急消防和防火植物的种植。实地调查发现,南区公园北侧主入口旁新建了防火安全知识的宣传栏,还设置了一个空间,放置各类消防设施和用品,小到消防面具,大到微型消防车,都有陈列在内。虽然设置的直观目的是供市民学习,但这些设施是真实可用的,可以作为应急消防点。

三、公园绿地型应急避难场所的疏散路径

应急避难场所除了对内部自身有要求,对外部的道路路径、道路质量都有一定的要求。应急避难场所的疏散路径是其发挥作用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之一,为了有效保证人流车流能在灾害环境下迅速、有效地疏散,合理的疏散路径设计也是重中之重。现根据步行到达原则和最优路径原则,从外部人流、车流进入路线和内部人员疏散通道两个角度来分析南区公园应急疏散路径。

步行到达原则。根据公园绿地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在2000(含2000m2)-5000m2的公园绿地按照300m服务半径计算;5000m2(含5000m2)以上的公园绿地按照500m服务半径计算。所以,城市内部的社区级公园的设置不应该超过300m~500m的范围,以满足市民的日常休闲需求和应急城市灾害发生时的避难需求。

最优路径原则。南区公园相对于大型的应急避难场所,如体育场馆型应急避难场所、广场型应急避难场所相对所能容纳的人口更少,能服务的持续天数也更短。但也不排除某些突发性的城市灾害发生后,会接收到其他社区的人口流入。此时就需要有最优路径原则来检测南区公园周边道路的可达性。

(一)外部人群和车流进入路线

1.外部人群避难路线

南区公园一共有10个出入口,其中10个出入口均可人行,由于南区公园附近均为大型社区,人口密度较高。依据步行到达原则,每个应急避难场所要设计其疏散半径,就近疏散半径以居民步行10-15分钟到达为宜。

根据卫星地图,点出每个与南区公园最近的居住人口密度点,再运用ArgGIS空间分析法中的OD成本距离分析法,计算出最短路径。如图3所示,中颐海伦堡花样年华东侧出入口到达南区公园约500米,大概需要8分钟;海伦堡御院西侧出入口到达南区公园约556米,大概需要8分钟;中颐海伦堡南侧出入口到达南区公园约823米,大概需要12分钟;新世纪花园北侧出入口到达南区公园约1公里,大概需要14分钟;时代柏林北侧出入口距离南区公园348米,大概需要5分钟;星城时代豪庭东侧出入口距离南区公园约559米,大概需要8分钟。以上大型住宅社区到达南区公园均不超过15分钟,符合步行到达原则。

图3 外部人群避难路线

图4 外部车辆停放点与外部车流进入路线

2.外部车辆停放点与外部车流进入路线

南区公园只有在北侧的主入口有一个车行入口,直接接驳到公园的停车场内。公园的西侧、东侧有路边停放车辆的政府咪表车位,增加了公园附近的停车位。同时在城市灾害发生时,物资供应的车辆可从北侧的停车场、东侧和西侧的停车位把物资利用就近公园出入口运送到公园内部,满足市民在南区公园内避难时能得到物资的补充。

根据最优路径原则以及南区公园周边的路网的宽度,预算出车流量较大的几个聚集点,再分别算出其到达南区公园最近的三个停车点的距离和通行时间。如表1和图4所示。

由此,南区公园出入口的北侧、东侧、西侧的压力稍比南侧的出入口大,而南区公园的南侧出入口数量较其他的多,在指挥上可引导临近东侧和西侧的人流在南侧进入,为东侧和西侧的出入口进行减压,也能保证避难行为的秩序性。

表1 区间路段到达南区公园停车点的情况

(二)内部人员疏散通道

公园内的路网在规划设计是以休闲步道设计理念为主,所以公园内部疏散以疏散人群为主,车流疏散为辅。在人群疏散方面,南区公园内部结合棚宿区布局,预留园内最近人群疏散通道,采取就近疏散原则,可从各个出入口进行撤离。在车流方面,在公园北侧停车场和东侧、西侧进行临时停放,可直接乘车撤离。

通过对南区公园的区位条件、功能分区与优化、疏散路径3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中在功能优化方面总结了公园绿地型应急避难的7大基本功能;在疏散路径方面,从最优路径和步行到达原则等因子探讨疏散路径,外部人流和车流进入路线采取人车分流的原则,内部人群车流疏散通道建设以人群疏散为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避难行为的秩序性,提高应急避难的效率。广州市公园绿地类型应急避难场所是最常见且使用频率的一种类型。未来应该重点为有条件的公园绿地编制应急避难专项规划。同时对已建成的公园绿地,需要整合资源,进行公园绿地型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修编。

猜你喜欢
南区场所绿地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白塔小学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远离不良场所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