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做好四篇文章 推进百城提质

2019-07-02 09:38张迎新朱成安
城乡建设 2019年11期
关键词:百城兰考提质

■ 张迎新 朱成安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省123个市、县的城镇化率达到50.16%,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尤其是105个县级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偏低,公共服务滞后,产业支撑力较弱,生态环境较差,严重制约着县级城市的发展。为补齐这一短板,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实施两年来,城容市貌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在全国探索出了一条县市高质量同步发展之路。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时,要求河南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及竞争力,着力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新型城镇化“四张牌”。为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2016年12月28日,以陈润儿省长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的五年行动在中原大地扬帆起航。

规划是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第一粒扣子”,2017年4月,河南省城乡规划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推进会在长垣县召开,科学指导县市总体规划的修订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潜心做好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

以“绿”荫城

绿色是城市之“韵”。全省各地通过补绿、插绿、治绿,打造绿道、绿带、绿网,新建湿地公园、街心游园、城市公园,用绿色装扮城市。

永城市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布局,重点实施“四季常绿”工程,建成城西生态湿地公园和雪枫河、汪楼河、城市轻轨三条风景带以及5.5公里长的沱河绿道;通过在人民广场、汉文化广场、天香公园和城区主干道增绿添彩,突出一路一品、一园一色;3600亩的沱南生态广场将日月湖、还金湖连接起来,呈现“一条绿带接两湖”的壮丽景观;围绕日月湖实施6km2的绿地、6km2的水面、6km2的生态农业和6km2的建设用地的“四个六”工程;利用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引江济淮工程,打造15km2的城市湿地公园。目前,永城市“两湖四带一湿地28公园”的城市生态圈基本形成,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34m2,“去永城看草原”将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

目前, 河南省已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县城)51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今年又有25个市县积极投入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行动中来。

以“水”润城

水是城市之“魂”。各县市因地制宜,引、提、调、蓄多管齐下,把丰裕的河水蓄起来、径流的雨水存起来、排出的污水用起来,连通城市河湖、沟渠水系,把治水、用水融入城市发展中。

西平县围绕“防洪、景观、生态”三大目标,集中整治嫘祖河、小洪河、南城河三大水系。沿嫘祖河设置闸坝,蓄水成湖,辅之以银杏、海棠、白腊等花木和地被植物,打造2900多亩的带状景观公园,中游以4.8公里长的原生态水系为载体,建成1万亩的沿河湿地公园,下游将加宽、加深河道,开挖一个水域面积近2000亩的人工湖,建设5公里长的水上乐园;小洪河呈“S”形绕城而出,6公里海棠绿道伴河而过;通过清淤疏浚、中水利用等建成南城河公园。全面实施幸福渠、龙坑湖、皇坑湖、凤鸣湖、仙女湖和嫘祖文化苑南北两湖“一渠六湖”治理工程,扩宽河道、截污治污、建设主题公园,精心打造“一城水润半城湖、七园文汇西平城”的胜景。如今,“一渠三河六湖”生态水系已基本形成,西平城市特色凸显。

河南省深入实施“四水同治”,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整治123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已有5个城市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验收。

西平县洪河两岸

以“文”化城

文化是城市之“根”。各地以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编制名城保护规划,确定历史建筑,打造历史文化特色街区,为城市注入魅力。

兰考县深入挖掘焦裕禄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打造“拼搏创新”的城市精神;确定“红白灰”的城市文化主色调,“红”代表红色传承,“白”蕴含风清气正、社会和谐,“灰”寓意兰考发展的沉着稳重、科学求实;围绕火车站打造“红天地”,启动“兰考古镇”、“兰考六十年代风貌街”等特色历史街区,一砖一瓦、一街一景,以“匠心”打造城建品牌;紧追“全民健身、全民阅读”时代潮流,推进“十分钟健身休闲圈”和“书香兰考”建设,利用黄河大堤堤防道路打造52公里马拉松赛场,举办“千人骑行”等大型赛事;依托沿黄休闲旅游高地,融合张良墓、吴家大院等历史文化遗产,兰考成为集红色教育、生态休闲、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大型旅游综合体,城市形象显著提升。

两年多来,河南省新增全国文明城市6个,22个市县被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8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5个。

以“业”兴城

产业是城市之“基”。各地县市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形成产城一体的城市发展格局。

淮滨县作为国家级重点扶贫县,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依托港口优势,全力构建“一港三区”发展格局。规划建设79.86平方公里的临港经济区,年吞吐量可达2080万吨;产业集聚区新建“浙商纺织、苏州纺织”等“十园”,入驻化纤纺织类企业79家、服装类企业38家,形成化纤纺织——服装生产——智能制造产业链,年产值达80多亿元,食品加工类企业22家,其它类企业6家,145家企业共解决5万多人就业;商务中心区已形成两纵三横路网,培育佰德城乡信息产业园、西亚和美商业综合体等复合业态项目24个;造船园区吸纳5000多名焊接工人,利用“公铁水”一体化物流优势,

打造沿淮十里造船工业带及淮河流域中小型船舶、船配产品、船运物流区。今日,淮滨县正以强有力的姿态迅速崛起。

目前,河南省180多家产业集聚区新上产业类项目4242个,每年吸引上百万农民工在县城安居乐业。

河南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开展两年多来,已累计实施项目10310个,完成投资8853亿元,河南省经济建设明显提升,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文明城市创建覆盖面达到81.3%,城市形象“工笔画”越画越靓丽。永城、西平、兰考、淮滨只是河南105个县市的缩影,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这艘巨轮,正引领着河南城市建设驶向生态、宜居、高质量发展的彼岸。

猜你喜欢
百城兰考提质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又访兰考
为城市提质而歌
“三清一改”靓兰考 人大代表作示范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互联网+履职”:兰考人大代表的新行动
兰考交卷
9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7个月上涨
8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连续16个月上涨
7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连续15个月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