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托里尼岛的“彩色世界”

2019-07-02 09:42
城乡建设 2019年11期
关键词:圣托里尼白墙

■ 李 未

5月10日,七年前的今天,我到了希腊圣托里尼岛,至今记忆犹新,时逢“七年之痒”,如今那份“圣”情依然执着……

在我心里,世界上最迷人的地方莫过于圣托里尼岛了!她是爱琴海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钟情她,新婚燕尔的情侣钟爱她,因为她的“彩色世界”,既可饱眼福,又可享“艳”福……

那年我是从雅典乘游轮抵达圣托里尼岛的。那是岛上最好的季节,明媚阳光,蔚蓝海岸,新奇岛屿,一下子就刺激我的视角,触及我的心肺,倍感心旷神怡,心绪飞扬!而后在岛上游览闲居两日,更觉满目琳琅,其四色眼影,美到令人窒息。白+蓝、红+黑,一组色彩就是一个“世界”:

白+蓝:一岛童话般的建筑

游轮行驶数小时,终于要抵达圣托里尼岛了。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遥望远处若隐若现的褐色山脊上,一片白皑皑的“童话”世界,犹如美丽的“积雪”,又仿佛海上升“明月”的仙境;而随着游轮渐渐靠近,那“积雪”或“明月”原来就是圣托里尼岛人赖以生存的聚居地——一座座白墙蓝顶的居舍,一片片童话般的建筑。这些依山临海而建的建筑,房顶和蓝天一色,墙壁纯白,红花点缀。虽然山崖陡峭,白墙蓝顶的建筑却显得错落有致,挺拔屹立,气势壮观,景致独特,别有风情。这就是在美丽的爱琴海中,远观圣托里尼岛的标志性景色。

登上圣岛,在费拉小镇安顿下来已是午后了,但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究圣岛的新奇和秘密。

费拉小镇是圣托里尼岛的商业和旅游中心,这座建于海岸悬崖顶端的小镇景色更是宜人。午后的阳光灿烂,穿行在费拉的小街小巷,有些如诗如画,仿佛徜徉在白墙蓝顶建筑的博物馆里;又有些如痴如醉,感觉沉静在童话世界的梦境之中……那就是传说中圣托里尼岛不可救药的独特魅力和独有象征吗?

是的,我还从来没有这样被一片房舍陶醉过,本来只是出来找个既能观景又能美餐的地方,可这一步一景,步步惊艳的感觉,真让我不知取舍。小镇街巷不宽,纵横交错,路面由石板和碎石铺就,民居、酒吧、咖啡馆、餐饮店、商品屋鳞次栉比,五颜六色,给圣岛的彩色世界增色不少。漫步其中,我时而下步梯近观,时而上平台远眺,时而进店观赏,时而入座休憩,这儿看看,那儿瞧瞧,手中的相机咔嚓咔嚓不停。直到几乎走过了一整条街,才不得已找了个歇脚的餐厅,来了两瓶啤酒,点了几碟海菜,美滋滋地品味起来。即使如此,却还在东张西望,东拍西照,手忙眼乱。

逛悠中我留意到,这里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的紫色花藤衬托着白墙蓝顶,别有一番韵味,是圣岛独有的生存环境。同时,在白墙蓝顶的建筑群里偶尔会看到赭红色的建筑恰到好处地点缀其间,让人的视角不会被清一色的白蓝色调充斥而显单调乏味,甚至出现审美疲劳。

被世界推崇的、代表了希腊形象的那幅蓝顶教堂画面,正是圣托里尼岛的标志性建筑。这座名为圣玛丽亚的天主教堂,曾经荣登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来自全球各地的无数游客以此为背景,留存自己在圣岛的记忆;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娘新郎也在此留影,见证自己的爱恋之情。

此情此景更令我特别好奇,为什么呢?通过反复变换视角的“现场踏勘”,我明白了,原来不仅是白墙蓝顶的教堂体现了圣洁,而且居高临下放眼俯视,以湛蓝的爱琴海、豪华的大邮轮、模糊的山岭为背景,构成了一幅底色柔和、风光旖旎的山水画,彰显出一派宁静、祥和、浪漫、舒适的美好环境。当然,我也没忘记选择多角度、全视野拍下美景,留下“倩影”。

为了增加参训教师的参与度,我们随机抽取每一次参与活动的教师,让他们为自己量身定制活动方案,包括送培主题、送培方式、送培流程、送培课程设置和考核标准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考虑每次参与教师的不同水平和实施分小组讨论方案的可执行性,如因工作冲突确实不能前往讨论现场的可通过QQ群、微信群等信息平台与小组成员交流,形成统一意见后再敲定最终的执行方案,并于培训前1~2周将方案具体内容以及培训相关资料用电子稿形式呈现给每个参训教师。

而类似的蓝顶教堂建筑在圣岛数不胜数,其中更具标志性的还有圣烛大教堂——就在我们下榻的酒店附近。这是一座标准的希腊式东正教教堂,拜占庭式建筑,其白墙素色的外观让人心动。而且,圣岛除了在集聚扎堆的白墙房舍中总有几处蓝顶的教堂神话般的比肩矗立着,特别耀眼之外,最令人心醉的是,这种蓝顶往往出现在一条石子台阶的尽头,映着阳光,伴着花藤,宁静地坐落在海边,等待着被人们发现或忆念……

月牙状的圣托里尼岛上有三个小镇:费拉、伊亚和卡马里,通过车行和步行的方式,我们都到过了,全岛白墙蓝顶的建筑风格如出一辙,堪称奇观。

为什么圣托里尼岛会形成如此独特的建筑风格?住岛期间我思考过,也了解过。原来,历史上,这里曾有过多次火山爆发,至今岛上随处可见黑色、红色、白色的火山岩,是火山喷发的产物,其中有厚约60米的白色火山灰沉积。由此,不难想像就地取材的建筑为什么色彩基调会是白墙蓝顶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岛童话般的建筑正是就地取材而因地制宜的天作之合、天公之美!

红+黑:一抹落日下的余辉

圣托里尼岛确实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蓝天、大海、阳光、黑沙滩、白房子、蓝教堂……还有那火山的余味、落日的余晖,令人有既闲适安逸,又激情四射的感觉。

持续一天在费拉小镇对“白墙蓝顶”建筑的零距离、深层次观赏,真还有点“疲劳”了,在这奇特的“彩色世界”里可选择的色彩还有黑色的物、绿色的海、红色的光……

颇有名气的卡玛里黑沙滩,就是由圣岛独特的火山地质造就的“黑色的物”。这里的沙滩非常有趣,看上去,沙是黑的,水也是黑的;而踏上去,沙是软的,水却是清的,据说还有美容作用。难怪沙滩上不乏着装开放的金发女郎正享受着黑沙日光浴呢!

与费拉小镇隔海相望的著名的海上火山——纳亚·卡美尼岛也是“黑色的物”。因为火山喷发重新造就了圣岛,所以我们有去火山“探险”的冲动。按照导游指点,我们选择从悬崖顶骑驴到山脚下的老港口,再乘游船前往火山岛的线路,可后来对这个“骑驴看唱本”的选择后悔至极。驴道是一条以石板砌成的“之”字形坡道,虽是费拉小镇的一大特色,但骑在驴身上的骚臭味实在是太难忍了,让人完全没有心情去享受悠然自得的情调……不过这只是小插曲。

说实话,游火山还是缺乏充分准备的。对纳亚·卡美尼火山岛一无所知,登上火山岛我有点诧异,与圣岛的白色形成鲜明对比,全岛就像个大煤场,黑黝黝的石块,黑得发亮,也黑得精神。面对满地黑色的火山岩和凹凸不平的道路,我穿的休闲皮鞋倒了大霉了。同船的洋学生们“疯”了似的结队疾行,为了不给国人丢脸,我拼出老命,尽管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终于还是抢在洋学生之前成为“捷足先登”者。登上山顶花了近一个小时,途中随处可见山丘上的小火山口,仍散发着硫磺气味,奇怪的是在黑色的火山岩中居然还有一簇簇小黄花,婷婷玉立,十分显眼,夹缝求生,生生不息,彰显了自然界万物生命力的顽强。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活”火山“深入虎穴”,虽然口里没说怕,但心里还是有点忐忑不安。值得庆幸的是,黑色火山岩和冒烟带味的火山口真的让我开了眼界:这世界真奇妙!

游船返程途中绕行至著名的帕莱亚·卡梅尼海域,这是一片“绿色的海”,明显不同于大海的湛蓝。由于语言障碍,突然间这船上的洋学生们集体换上了泳衣,纷纷跃入水中,快速地游来游去。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是要感受这个海域海水从冰凉到温暖的变化。可惜我这个长江边长大的“旱鸭子”痛失了一次感受海水温泉的绝佳机会,遗憾终生!

圣托里尼岛之所谓“爱琴海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还因为她拥有“日落爱琴海”的绝佳位置。

从火山岛返回酒店稍事歇息,我们赶在酉时来到伊亚小镇一个被导游忽悠得朝思暮想的观景平台,这里依山靠海,崖面向西,据称是世界上观看落日最美的地方。

我们来的还正是时候,成百上千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服饰的游客聚集在这里,大家都在寻找自认为观赏落日余晖的最佳位置。我也“抢占”了一个制高点,准备好长镜头的单反相机,与大家一起静静地守候着。

在太阳将要落下的那个时段,那一瞬间,时间仿佛停滞了,此时此刻,只听见相机咔嚓的快门声。夕阳下的伊亚小镇,白色房屋渐渐铺上了一层金色薄纱,海水映射着殷红的余晖,反射出红色的光芒,霞光万道,震撼灵魂。全场的人都眼睁睁地盯着太阳慢慢消失在地平线,目送着爱琴海平面最后一抹夕阳。可能是陶醉了,好一会儿大家才反应过来,不约而同又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为大自然的美景欢呼雀跃!

圣托里尼岛的“彩色世界”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她不知道是多少有情人的诗和远方,当然也是我最不能忘怀的旅游目的地,她激发我的创作灵感,激起我的生活情感……

猜你喜欢
圣托里尼白墙
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达里尼港旧址丙码头文物保护研究
哪儿错了
卓阳“白墙”
传奇冲刺手 奇波里尼
圣托里尼岛
费拉之夜
擦脚印
白墙
圣托里尼蓝
奇加里尼 在北京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