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戏剧编剧创作面对的挑战

2019-07-04 03:28侯珺
丝路视野 2019年9期
关键词:挑战

侯珺

摘要:戏剧是人类发展历史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具有比较高的文学特征,还有很强的舞台效果,其自身蕴含的文学和艺术性在编剧创编中能够同时展现出来,从而让戏剧的生命气息更具鲜活性,而且也能蕴含人文艺术特点。随着时代的进步,观众对戏剧的需求也逐渐提高,戏剧编剧的创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关键词:当代戏剧;戏剧编剧;编剧创作;挑战

在戏剧整体框架中,剧本是一台戏剧之本,而编剧是剧本的创作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戏剧相应的理念和思想也在不断地进步,戏剧创作的环境和需求也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对戏剧编剧创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探讨了现代背景下,戏剧编剧创作所面对的

挑战。

一、来自现代环境的挑战

(一)体制环境的挑战

当前,我国戏剧管理的体制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体制内,一种是体制外,但不管是哪一种都属于政府的文化管理形式,分析其本质是政治意识形态的指向。首先,我国部分戏剧编剧在创作层面对体制有着一定的困扰,这是源自我国80年代的戏剧体制改革,在那次改革之中,没能有效地促使戏剧艺术快速健康的发展,但却造成了戏剧危机,这让部分编剧对戏剧体制改革有了一定的阴影。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戏剧的需求增多,我国政府也逐渐看到自身在促进戏剧发展中的责任,也加强了戏剧艺术方面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在这个过程中,解决了戏剧相关方面的资金问题,但资金拨付的弹性政策还是给创作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二)经济环境的挑战

在我国经济发展历史当中,因为原来的计划经济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所以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来适应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拉起了经济发展的大潮,人们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也造成了部分人群过分追逐物质生活,与此同时,人们在物质生活上的满足下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人们目光所聚集之处,商业就随之而来,这就导致了相应的艺术消费具有了明显的商业特征。在这些大背景下,戏剧编剧随着这个趋势具有了商业特征,其产生了一个具有当代特点的岗位——制片人。其实观众和制片人两者之间的关系更近乎买和卖,在这个关系下,戏剧编剧期望自己所创作的作品能够搬上舞台,并且被广大的观众所接受,但也不想放下艺术家的架子和创作的独立性完全迎合市场的需求,这种互相矛盾的心理状态让戏剧编剧在创作中左右挣扎。

(三)文化环境的挑战

近几年,我国戏剧作品进入了一个奇怪的境地,戏剧作品内容更加广泛,戏剧表现形式也多样化,但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气息却成反比例下降,大部分作品犹如石沉大海,仅有个别作品,因其蕴含了人文气息,所以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赞同。这种现象虽然让戏剧传播更加广泛,但大部分作品却成了文化专制的象征。这些人为的“实用性”标准不符合戏剧自然发展规律,也不利于其长期、健康的发展,更是给戏剧编剧创作带来了扭曲的挑战。我国大部分戏剧作品都不温不火如同嚼蜡,这是现代戏剧艺术发展中的悲哀,只有作品中蕴含更多的思想和人文才能讓我国戏剧快速发展。

二、来自自身的挑战

(一)自我定位的缺乏

一般来说,编剧有两种界定,分别是艺术性和职业性。但是残酷的现实社会会给予编剧充分的教训,让编剧能够清楚的认知“编剧工作的重心如果专注在情节和人物,那么剧本就会走投无路”。从传统意义上来讲,编剧与作品的完整性是息息相关的,也就是剧本经过导演的二次创作成为舞台作品。而上面陈述的问题却又延伸出新的问题,那就是编剧的作品经由导演搬上舞台并演出,那么就是真的非常幸运,但剧本在搬上舞台的过程中被导演或者其他人员不负责任的篡改,编剧也只能保持缄默,这种情况已经让编剧偏离了创作的重心。是选择作品被篡改而妥协最终搬上舞台,还是选择剧本的走投无路,大部分编剧可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妥协。另外,编剧的作品经过导演搬上舞台并且演出后,编剧获得报酬这应该是正常的。如果未来经济利益成为编剧创作核心追求,那么就会成为与美国好莱坞剧本流水线的复制品,这会阻碍戏剧的发展及编剧创作的创新和进步。

(二)体认意识缺乏

当上面的问题出现而且相关人员知道并且看出其问题的严重性,而大部分人没有对此有相应的反应,那么就是这些人已经将自我意识放逐并且迷失。机械复制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并且具有当下时代的优点,在创作中也有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戏剧编剧眼中的万能钥匙。但是,各种科技技术快速提高与时代的迅速变化,并不是说戏剧艺术也能够随着时代和科技的步伐进步和成长。就像机械复制自身所具有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也给编剧带来了相应的危机。如果编剧在戏剧创作过程中没有坚持相应的原则,或者丧失体认意识,完全迎合大众审美,只会有一种结果,就是编剧的创作成为观众的傀儡,长久之下将没有存在的意义。编剧在进行创作时只考虑公众审美和需求,后果就是千人一面。其实从西方后现代主义戏剧和转变就能看到这些问题所在,比如剧本中的文本随意摘用,完全把剧本的原创性抛弃,戏剧创作已经可有可无的现象非常常见,这些问题见之倍感震惊。从我国戏剧发展的角度来讲,其中比较有特点的就是戏剧的导演中心制,在这个情况下也不能忽略剧本和编剧的作用,毕竟剧本是一剧之本,否则导演的二次创作就会失去意义。还有一部分导演沉迷于剧本文本的挪用,随意地进行拼图游戏满足大众的口味。

三、来自培养体系的挑战

当前我国大部分戏剧作品因为数量多、质量低而饱受大众吐槽,这其中原因非常多,而背后编剧培养不足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影视戏剧产业也迎来了机遇期,让戏剧作品在商业和社会上有了更高的价值,这种情况也为编剧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岗位,并且能够在我国历史和文化的传播中做出突出贡献。但在机遇的同时也有挑战,影视剧产业在机遇期的飞速发展,不仅给编剧培养体制带来了挑战,也给相应的文化、艺术教育带来了挑战。目前,编剧的培养和供应不再是仅有的几所专业院校的任务,而是全国数百家具有影视专业的高校共同的任务。因为,当前真正的情况是培养出来的编剧数量不代表着质量,数量高、质量低这个情况是很多高校不愿看到的,也是与我国编剧的培养初衷相违背的。编剧培养体系和戏剧教育体系的缺失有三点。第一,编剧教育的核心宗旨产生了改变;第二,戏剧编剧相关的师资力量不匹配或者不足;第三,脱离了学以致用的教学任务。而且在编剧培养中有着一定的误区。所以,高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注意学校和社会需求的差异,否则就会沦落成编剧技能培训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经济发展背景下,戏剧编剧所在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及文化氛围,这些都是无法摆脱的现实,也是避无可避的挑战,而来自编剧自身挑战的自我定位和体认意识,这些就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把控好自身的坚持和妥协,加强自身的存在感;对于编剧培养体系带来的挑战,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应对。这样才能在回应挑战的同时发现机遇,进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促进我国戏剧编剧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新苗.金针度人本色写照——谈郑怀兴《戏曲编剧理论与实践》[J].四川戏剧,2012(04):28—31.

[2]薄成钢.当代戏剧编剧创作面临的挑战与建议[J].大众文艺,2018(16):4.

[3]储兆文,田翠花.戏曲编剧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戏剧,2012(1):33—34.

[4]陆军.青年编剧成长机制缺失刍议[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5(6):73—80.

猜你喜欢
挑战
极限挑战
挑战!神秘手势
超难度逻辑推理大挑战
挑战你的大脑
眼力大挑战
数字大挑战
竞速大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