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与传统术式的 比较分析研究*

2019-07-05 12:44汪志华范永毅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开放手术并发症

汪志华 范永毅

【摘要】 目的:探讨3.5 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对隐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隐睾患儿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LC组和OP组,每组62例,OP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LC组采用3.5 mm微型腹腔镜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开疼痛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感染、发热、睾丸回缩或萎缩等)发生情况。同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LC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6.1%、95.2%,明显高于OP组的32.3%、7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OP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OP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感染、发热、睾丸回缩、睾丸萎缩、二次手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5 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能准确定位隐睾位置,减轻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切口瘢痕小,提高临床整体疗效,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 传统术式; 开放手术; 隐睾; 并发症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4.0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4-00-03

隐睾是指睾丸在发育过程中未能正常从腰部腹膜后下降至阴囊底部[1]。隐睾会影响患儿将来的生育能力,易癌变,一旦确诊应即可手术治疗[2]。隐睾发病率较高,近年来有升高趋势。约有20%隐睾患儿体表不可触及睾丸,而腹腔型隐睾体积小,易被腹腔脏器干扰,采用B超诊断和定位难度较大,不利于手术切口选择[3]。本研究对62例隐睾患者采用3.5 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并与传统术式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3.5 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隐睾的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隐睾患儿124例。纳入标准:(1)患儿均无其他系统器官疾病;(2)符合高位隐睾诊断标准;(3)无严重先天性疾病;(4)可耐受麻醉且无明显手术禁忌。排除标准:(1)曾接受过抗凝治疗患者;

(2)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患者;(3)对本研究手术方式不配合者;

(4)无法配合随访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LC组和OP组,每组62例。LC组患儿1~13岁,平均(2.4±0.9)岁;腹股沟管型30例,腹腔型隐睾24例,睾丸下降不全型隐睾8例。OP组患儿1~13岁,平均(2.5±0.8)岁;腹股沟管型31例,腹腔型隐睾22例,睾丸下降不全型隐睾9例。两组患儿年龄、隐睾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儿家长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手术均由丰富手术经验的医生完成,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2.1 OP组 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于患儿患侧腹股沟处做一3 cm斜切口,逐层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和腹股沟管,找到睾丸,分离未闭合的鞘状突并高位结扎。

离断睾丸引带和部分腹内斜肌及腹横肌,找到腹膜后精索和输精管并游离之。分离后腹膜与精索粘连,离断精索外筋膜及周围纤维索带,使患睾无张力降至阴囊下部,并将其固定于阴囊皮肤与肉膜间,缝合切口。若为双侧隐睾,手术方法同单侧

隐睾。

1.2.2 LC组 采用3.5 mm微型腹腔镜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术前常规排空膀胱,患儿取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后,以3孔法为主要操作手法,于脐上缘以Veress针刺入腹中,注入适量二氧化碳,设置1~1.5 L/min的流量,使腹腔压力维持8~10 mm Hg,

形成人工气腹,拔出穿刺针,从穿刺孔置入3.5 mm Trocar腹腔镜,在腹腔镜下于下腹正中偏左及右下腹处分别置入3.5 mm Trocar和抓钳,寻找患睾。(1)如果患睾在腹股沟管中,内环口闭合者可先打开内环口再把睾丸提拉到腹腔内;对内环口未闭合者,可从内环口把睾丸提拉到腹腔内,游离精索、输精管。(2)如果患睾在腹腔中,完全游离输精管至膀胱底部、精索至肾下极,松解精索血管周围纤维组织,将睾丸引带从远端离断,若睾丸可牵拉至对侧内环口表明睾丸可下降至阴囊。若精索发育不良,即便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周围纤维组织能完全松解,也无法将患睾降至阴囊底,活口结扎精索5~10 min,腹腔镜下观察患睾外观颜色改变,将患睾拉至切口处,切开睾丸白膜若出血鲜红持续5 min,提示睾丸血运好,可保留睾丸引带,离断精索。(3)如果睾丸缺如或发育不良而无功能则行睾丸切除术[3]。以抓钳作一抵达阴囊底的通道,并引导止血钳从阴囊进入腹腔,牵拉睾丸进入阴囊,将睾丸固定在阴囊皮肤和肉膜间,缝合阴囊;若游离精索长度不足则不结扎,若足够长则在内环口处高位结扎。对睾丸下降不全型隐睾,在患侧阴囊皮肤做一切口,游离精索、输精管,固定睾丸,于内环口处高位结扎精索。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开疼痛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感染、发热、睾丸回缩或萎缩及二次手术等)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显效:手术治疗后患儿隐睾症状显著改善甚至消失,睾丸在阴囊底部,较健侧小20%~10%,B超提示血运正常,无萎缩。有效:手术治疗后患儿隐睾症状有所减轻,减轻幅度超50%,睾丸在阴囊中部以上,大小约是健侧的20%,B超提示血运正常,无萎缩。无效:手术治疗后患儿睾丸萎缩显著,B超提示仅有部分血运[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的疗效对比

LC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LC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OP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LC组感染、发热、睾丸回缩、睾丸萎缩、二次手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隐睾症是小儿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其分型主要包括腹腔型和非腹腔型,腹腔型约占20%[5]。隱睾会影响患儿将来的生育能力,是不育症的重要致病因素,同时隐睾还会增加癌变的风险[6]。约在出生后15个月时,隐睾患儿的生精细胞数量大量减少,若治疗不及时可致无精症的发生[5,7]。有研究指出,隐睾最佳治疗时间为1岁左右,一般不宜超1.5岁,且一旦确诊,则需立即手术治疗[8]。目前,对隐睾的治疗主要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但存在手术术野不清楚、探查盲目性等不足,另外,部分隐睾体积小,发育差,特别是腹腔型隐睾易受腹腔脏器组织影响,采用B超确诊率较低。若隐睾位置无法明确则不利于手术切口的选择,并影响疗效[9-10]。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在临床各科的推广应用,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隐睾的治疗。

为了证实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LP组采用3.5 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62例,并与OP组的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发现LP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较OP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开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

3.5 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隐睾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手术,具有传统手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有效克服开放手术的盲目性,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其切口较小,术后愈合较快,因此术后疼痛时间较短。另外本研究发现LP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

3.5 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隐睾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这与LP能准确定位隐睾位置,避免盲目探查,减少创伤的有所密切相关[11-12]。

通过将3.5 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与传统手术比较后,笔者体会到,为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需注意以下事项:熟练掌握腹腔镜的手术技能,采用婴幼儿专用的腹腔镜器械,熟悉0°镜头的操作,尽量采用塑料材质的Trocar以避免自动脱落或移位;患儿腹腔容积小,需最大限度降低气腹压力,宜控制在8~10 mm Hg;在离输精管及精索血管1 cm处开始游离,从而有效避免游离过程中的热损伤;婴幼儿的器官组织娇嫩,故在手术操作时应轻柔缓慢,杜绝暴力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伤及出血。

总之,3.5 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能准确定位隐睾位置,减轻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切口瘢痕小,提高临床整体疗效,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志华,韦勇杰.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与开放隐睾手术治疗高位隐睾的对比分析[J].临床医学,2015,35(10):73-74.

[2]许丽雅,刘庆旭,许无恨,等.隐睾患儿睾丸功能的评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7(1):49-54.

[3]张慧敏,李科,胡成,等.三种术式治疗小儿不同位置隐睾效果的分析[J/OL].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12(3):177-181.

[4]刘创明,廖伟强,曾秋莲,等.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腹股沟隐睾的疗效及生殖器发育参数的比较[J].新医学,2018,49(4):270-275.

[5]程勇谋,莫耀良,谭静,等.腹腔镜在体表不可触及睾丸型隐睾症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8,39(S2):117-118,121.

[6]宁峰,殷波,彭潜龙.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高位隐睾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2):147-148.

[7]陈伟玉,刘华明,杨海.腹腔镜治疗隐睾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7,30(1):182-183.

[8]陈志勇,何荣佳.小儿隐睾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患儿手术时机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6):873-874.

[9]王欣,关勇,孟庆娅,等.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7,32(1):39-41,50.

[10]廖凯男,彭强,卞则栋,等.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四川医学,2016,37(3):324-326.

[11]汪溢,朱家利,罗后宙,等.腹腔镜手术治疗32例小儿隐睾的临床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8,47(21):2864-2865.

[12]吴鹏杰,朱刚,金滨,等.经脐单孔腹腔镜隐睾切除术治疗隐睾症[J/OL].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9(2):144-145.

(收稿日期:2018-12-17)

猜你喜欢
开放手术并发症
输尿管结石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观察
跟骨骨折两种手术入路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初步分析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经皮肾取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部分性鹿角形肾结石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