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力研究的微观、中观与宏观之辨

2019-07-05 06:55张炯
出版科学 2019年3期

张炯

[摘 要] 依据编辑力的内涵和价值指向,将编辑力分为微观编辑力、中观编辑力和宏观编辑力,并围绕童书这一特定研究对象,阐释童书出版编辑力的作用。从微观层面看,编辑力是童书作品创造力、童书质量保障力与童书编辑的自我提升力;从中观层面看,编辑力是童书出版企业战略发展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源动力;从宏观层面看,编辑力是平衡儿童阅读生态,提高童书品牌影响力的关键力量。

[关键词] 编辑力 童书出版 微观层面 中观层面 宏观层面

[中图分类号] G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9) 03-0027-05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nnotation and value of the editorial competence, it can be divided into micro-editorial competence, medium editorial competence and macro-editorial competence. And around the specific research object of childrens books, the paper explains the function of the editorial competence: from the micro perspectives, the editorial competence is the guarantee of the topic planning and the quality of books; from the medium perspectives, the editorial competence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and market competition of childrens book publishing enterprises; from the macro perspectives, the editorial competence is the key force to balance childrens reading ecology and improve childrens book brand influence.

[Key words] Editorial competence Childrens book publishing Micro perspective Medium perspective Macro  perspective

1 引 言

编辑力是编辑的派生概念,对编辑力概念的准确把握应基于对编辑概念及编辑特征的正确认识。自从出现独立的编辑主体之后,编辑主体对编辑客体的作用力、对出版流程的渗透力、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力等,都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与研究的焦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编辑学领域的内容愈加丰富,编辑力这个概念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并成为编辑学研究中的热点。

目前,编辑力这个概念虽然还没有一个众所公认的定义,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分歧,但编辑力的一些基本诠释要素是大体一致的。第一要素即为编辑主体或称编辑人员,是编辑力的拥有者和释放者;第二要素为编辑客体,包括客观的编辑工作环境和特定的编辑工作对象,是编辑力的场域性界定;第三要素是编辑受体,是编辑力的作用对象或目标对象。

此外,对编辑力概念的阐释还应有明确的价值指向。对编辑个人来说,编辑力是其从事编辑工作的能力,包括策划力、创造力、选择力、营销力等;对编辑出版机构来说,编辑力是其核心竞争力;对国家和社会大众来说,编辑力是出版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重要影响力。因此,编辑力可以理解为编辑主体在特定工作环境中为实现编辑工作目标而具备的编辑能力,以及由文化产品传播而产生的市场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

2 关于编辑力构成的微观、中观和宏观探讨

在编辑力的各种讨论中,有关编辑力构成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不少学者从编辑能力和编辑工作环节等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还有一些学者基于新媒体的视角探讨编辑力构成元素的新变化。实際上,无论媒体环境如何变化,编辑工作内容如何增加,编辑力的内涵属性和基本定位是不变的。根据编辑力的内涵和价值指向,编辑力分为微观编辑力(个体编辑力)、中观编辑力(群体编辑力)和宏观编辑力(组织编辑力)三个部分。

微观编辑力是编辑个人的知识、能力、意识、行为等因素在编辑工作中的反映,是编辑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对出版机构来说,个体编辑力是构成出版行为、产生出版效益的基本单元。对编辑个人来说,编辑力是其从事出版工作、实现编辑职业理想必需的基本能力。个体编辑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编辑所处的内外环境、工作氛围、竞争关系,以及编辑个人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目标等,都会影响编辑力的形成与发挥。因此,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编辑力是有差异的,同一个体的编辑力在面对不同的工作任务时发挥的高低水平也是不同的。

中观编辑力是一定数量的编辑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形成的编辑合力。一般来说,一个群体若具有相同的组织结构和行为规范,群体成员之间有一定的分工协作和依赖关系,就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共同体并产生强大的集体力量。比如同一个编辑室的编辑,由于工作环境相同,工作任务、工作内容相近,就容易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编辑力。群体编辑力与个体编辑力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群体编辑力由个体编辑力构成,受个体编辑力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另一方面,个体编辑力的发挥受到群体编辑力的制约,尤其是群体压力给编辑个人带来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群体编辑力并不是个体编辑力的简单叠加,只有团队成员齐心协力、优势互补,才能获得编辑力的整体效能并使之成为编辑群体的持久竞争力。

宏观编辑力是指出版企业、行业协会等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将本企业或本行业的编辑力转化为文化影响力的一种社会力量。从宏观角度看,组织编辑力又称为社会编辑力。在长期的出版实践中,每个出版企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或品牌优势,当这些特色或品牌被社会大众知晓时,就变成一种文化力量,从而产生一种文化影响力。当一个国家的整体编辑力得到提升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参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竞争时获得更多的话语权。社会编辑力往往与政治力、经济力和文化力息息相关,政府政策、政治活动构成社会编辑力形成的政治环境,行业生产力要素和人力资源是经济力的核心内容,组织的经营理念和文化也会对社会编辑力的形成产生影响。社会编辑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企业、编辑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需要从微观编辑力到中观编辑力再到宏观编辑力的逐步提升。

3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作用

无论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还是出版业的变革发展需要,编辑力都是一种既能创造文化价值又能带来竞争优势并产生传播影响力的力量。在当今的童书出版产业,出版主体的竞争日益加剧,儿童读者的阅读方式日益多元化,出版企业要想突出重围必须强化编辑力的作用,小到一本童书的编辑出版,大到一个国家的儿童阅读方向,都有赖于童书出版编辑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3.1 微观作用:童书作品创造力、童书质量保障力与童书编辑提升力

对童书编辑个人来说,掌握一定的编辑力是其胜任童书出版工作并形成个人编辑风格的基本条件。编辑力有大小强弱之分,不同的编辑在编辑实践活动中会产生不同的编辑力,编辑力的长期积累又会促进编辑思想的形成,从而直接影响编辑工作成效。因此,编辑力是编辑的核心竞争力,是编辑在职业生涯中必须培养和修炼的职业综合能力。童书出版编辑力不仅决定着童书的质量和销量,也决定着一个童书编辑的品位与价值,应成为童书编辑自身修养的一种追求。

童书出版编辑力是童书作品从生产到传播的一种重要创造力。编辑作为文化生产者,其创造性劳动的本质已被普遍认可。从文化生产的源头看,作者是作品的提供者,编辑从出版专业的角度对作品施加“力”的作用,使作品的“质”与“量”发生变化[1],从而改变作品的命运,這种“力”就是编辑力。在童书生产过程中,童书编辑一方面要了解作者和作品,准确把握作品的内在价值,用编辑的专业眼光从文化、知识、导向等多角度提高作品的出版价值。另一方面要从市场和读者的角度打磨作品,通过内容加工、形式设计、营销推广等一系列编辑手段,把童书的商业价值充分挖掘出来。要想生产出独特的童书产品,编辑一定要有独特的眼光和能力。童书编辑绝不像有些人以为的那样只是小儿科的东西,也绝不是随随便便一个编辑就能做好的。童书编辑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有时甚至比成人图书编辑还要宽广,童书编辑需要懂得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儿童文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还要将这些理论知识融入童书作品中,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和图画表达出来,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传递特定的教育和审美理念。因此,编辑是童书生产的中心环节,如果没有童书出版编辑力,就不会有童书作品的社会化存在。

童书出版编辑力是童书产品质量的根本保障。编辑是出版物的首要责任人,童书编辑的责任意识、个人品位、能力素质和对儿童的关爱,都直接影响童书的质量。由于童书的内容、形式和读者具有特殊性,童书质量的检查标准往往高于一般图书。除了正文、封面、插图等图书质量管理的规定检查项目之外,童书的检查范围还包括拼音的规范、纸张的健康、印染的环保等多项内容。童书编辑作为童书产品的设计者和生产者,是童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童书出版过程中,编辑力对童书质量的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编辑力是童书内容质量的基本保障。《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不得含有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另外,编辑还要考虑童书内容是否适合相应年龄段读者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是否满足特定读者的阅读需求。其次,编辑力可以从编校质量上对童书进行质量把关。比如语言文字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行文表达是否合乎儿童语言特点,标点符号、汉语拼音是否科学规范等,这些都需要童书编辑用心去把握。再次,编辑力还能在童书的装帧设计环节发挥积极作用。对童书而言,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离的有机体,合适的开本、健康的材质、精巧的装帧等,可以对童书内容起到很好的补充和衬托作用,帮助小读者提高阅读兴趣并加深对内容的理解。编辑虽然不是童书装帧形式的直接设计者,但编辑是重要的装帧策划者和方案决策者,不同的编辑力决定了童书以不同的面貌示人。

童书出版编辑力是童书编辑自我提升的关键力量。新的出版形势下,出版企业和编辑个人都面临转型升级,培养适应新形势、新业态的新型编辑,成为出版界的共同呼声。但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编辑力都是编辑从业者的核心竞争力,编辑人员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编辑力,才能胜任各种创新型的编辑工作,不被社会淘汰。当下,童书出版业正经历着从内到外、从技术到管理的各种变革,变革给童书编辑带来了挑战,对童书编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童书编辑必须看清行业发展大趋势,明确自己的优劣势和职责分工,巩固自己在传统编辑业务上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童书编辑还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向其他领域作适当的延伸与拓展,分阶段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与能力提升,努力打造自己的未来竞争力。童书编辑作为童书业发展的主导力量,需要在不断尝试、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炼新的编辑理念和编辑方法,提高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编辑实践能力,为自己的编辑事业寻找新的突破口。只有提升编辑力,编辑人员才能更好地胜任童书编辑工作。

3.2 中观作用:童书出版企业战略发展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源动力

对出版企业来说,内容生产与传播是其经营要旨,内容的选择、加工、呈现等环节离不开编辑劳动,编辑力的大小不仅决定着图书的市场竞争力,也决定着出版企业在内容产业中的竞争实力。因此,编辑力是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出版企业必须重视对编辑力的培养,通过提升编辑力、凝聚编辑力来增强出版企业的整体实力。

近几年,中国童书出版的竞争主体逐渐增多,業内外的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传统的专业少儿出版社,还是民营的、合资的少儿出版公司,都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参与童书市场竞争。在多元主体的市场博弈中,争夺出版资源、抢夺名气作家、抢占市场份额已成为一种常态,童书编辑的个人能力和群体实力在这场争夺战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对童书出版编辑力的关注应成为童书出版企业保持活力、增强实力的内在需求。

从企业战略角度看,童书出版编辑力是童书出版企业战略的中心主题,它决定了童书出版企业的战略活动范围与活动特色。目前,我国童书出版的主体大致可分为四类:专业少儿出版社、非专业少儿出版社、民营少儿出版企业、中外合资少儿出版公司。这四类出版主体在历史沿革、发展轨迹和战略目标等方面各有特色。专业少儿出版社基本是以省、市、区为立足点,地域分割性和垄断性较强,在童书年产值和市场占有率上实力相当。非专业少儿出版社有的是遇到好的童书选题就做,遇不到就不做,属于随机型;有的是专门成立编辑室做童书,属于附加型;还有的是把童书作为出版社的一个重要战略板块来发展,属于扩张型。民营少儿出版企业因没有出版权,故只能采取与国有出版单位合作的方式参与出版活动,合作类型包括版权合作、项目合作、资本合作等,民营童书出版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生产机制较灵活,童书编辑的产品创新能力与市场运作能力更为突出。中外合资少儿出版公司在十余年的发展中已取得不错的业绩和知名度,经营范围逐渐扩大到动漫、儿童书店、数字教育产品、儿童阅读俱乐部等领域。可见,编辑力与出版企业发展战略是息息相关的,童书编辑力是童书出版企业进行战略部署和远景规划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企业成长角度看,童书出版编辑力可以帮助童书出版企业开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拓展新领域,从而实现立体发展和良性发展。任何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人才是企业成长的动力源泉。在出版企业中,编辑是内容产品的开发者,是出版品牌的创造者,编辑对出版企业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童书编辑是童书出版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无论是已有的传统出版业务,还是新的数字出版业务,都离不开童书编辑的专业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在童书品种日益丰富、童书形式日益多样、童书竞争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用新的知识储备和服务方式来设计童书,如何提高对优秀童书内容的驾驭能力,如何在全媒体环境中开拓新局面,是童书编辑主动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的内在要求,也是童书出版企业把握新机遇、实现新跨越的行业要求。童书编辑作为童书出版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只有具备强大的编辑力,才能增强企业的发展力,才能为童书出版产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提升童书出版编辑力不仅能决定童书的命运,而且能影响童书出版企业的未来成长方向与发展潜力。

从企业竞争角度看,童书出版编辑力是童书出版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有助于保持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目前,中国童书市场的竞争主体呈多元化趋势,除了传统的专业少儿出版社,每年都会有不少新势力和新面孔加入,为童书出版的市场格局带来一些新变化。一方面,竞争的加剧使企业间的相互抗衡与合作变得更为频繁,专业分工与市场定位更加细化,许多新思维、新玩法纷纷亮相童书市场,为读者带来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更好的阅读感受。另一方面,竞争的加剧导致出版企业争夺出版资源更为激烈,童书市场盲目跟风、无序竞争、产品同质化等现象明显,造成资源浪费和出版生态失衡。在出版企业中,编辑是开发出版资源并控制出版节奏的核心力量,是将出版资源转化为出版效益并提高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对童书出版企业来说,什么样的童书能为企业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在复杂的童书出版市场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与童书出版编辑力有关,童书的选题方向、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市场策略等都依赖于编辑力的发挥。因此,童书出版编辑力越高,童书出版企业的盈利水平就越高,就越能让企业焕发新的活力,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3.3 宏观作用:平衡儿童阅读生态,提高童书品牌影响力的关键力量

童书出版与儿童阅读、儿童教育息息相关,既关系着儿童的成长,也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公民素质和文化发展。近年来,中国童书出版在产值、市场份额、产业地位和读者关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在世界出版舞台上也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中国童书出版的整体实力与其他童书出版强国相比仍有差距,原创力和创新力仍需提升。而且,随着童书出版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童书市场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童书质量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童书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恶化等。所以,童书出版编辑力不仅对编辑个人、出版企业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中国童书出版的发展方向与整体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童书编辑要积极修炼内功,不断提升编辑力水平,为提高中国童书的原创力和传播影响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童书出版编辑力是保持儿童阅读生态平衡的重要力量。儿童“多读书、读好书”取决于出版界为儿童“多出书、出好书”,童书出版的量和质,以及童书宣传推广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对阅读的认知与喜好。目前,儿童阅读环境越来越多元和复杂,屏幕化阅读、娱乐化阅读、功利化阅读已成为儿童阅读的一种常见现象,这固然与时代背景有关,但也与童书出版的规模、品种、质量,以及童书出版企业的市场规划、阅读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童书编辑作为童书的开发者,承担着向儿童读者传播先进文化知识的社会责任,在儿童阅读文化的构建上起着重要的把关作用。童书业出什么书,不出什么书,什么书多出,什么书少出,这实际上是童书编辑意识的一种反映,表明编辑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文化价值导向是什么等。如果没有童书编辑的选择把关,就没有优秀的童书作品,就无法为儿童提供正确的文化启蒙与知识传授,久而久之就会对儿童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态度等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儿童阅读的生态平衡需要童书编辑承担起相应的职责,用丰富多彩的童书去捍卫丰富多彩的童年,用优质的童书内容去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成长。

童书出版编辑力有助于提升童书出版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文化既是传播和积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力量。童书出版作为出版文化的一部分,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童书出版的品种、数量、产值、规模都在不断增长,童书在出版市场以及文化市场上的占有率和影响力也在持续扩大。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童书出版的年产值连续10年都是两位数增长,成为整个出版行业中最具活力、最具潜力、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板块,成为一支拉动并提升中国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近几年,我国童书出版正在从数量增长、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童书出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有显著提高。随着全民阅读和文化强国建设的不断深入,儿童阅读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童书成为家庭、学校、图书馆等开展儿童教育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工具,童书出版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对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童书出版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童书的市场表现力,童书的市场表现力又取决于童书编辑的眼光、智慧、知识、能力等。因此,童书出版编辑力是童书出版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童书出版的进步与繁荣是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未来发展的基石[3]。

童书出版编辑力可以增加中国童书出版品牌的世界影响力。从全球范围看,童书的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都在增强,童书已成为出版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童书出版在国外拥有悠久的历史,一些国外童书出版机构在发展中诞生了许多享誉世界的童书品牌,比如美国学乐公司的“神奇校车”系列、“鸡皮疙瘩”系列、“小屁孩日记”系列等,兰登书屋的斯凯瑞金色童书、迪斯尼童书等,丹麦艾閣萌公司的“丁丁历险记”“奇先生和妙小姐”系列等,还有《野兽国》《猜猜我有多爱你》《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等一大批经典名作。这些经久不衰的童书凭借独特魅力吸引了无数儿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童书出版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的童书创作与出版实力均有明显提高,童书品种和童书质量大幅提升,一些原创童书开始走出国门,亮相于各大国际书展,某些童书还在国际上获奖,受到国外读者的认可和喜爱。比如,蔡皋的《荒原狐精》、郁蓉的《云朵一样的八哥》、黑眯的《辫子》先后获得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图双年奖(BIB)的金苹果奖。但从影响力来看,国外引进的优秀童书仍然是国内童书出版市场的亮点和热点,引进版童书仍然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而且跟国外那些响亮的童书品牌比起来,我国童书品牌的影响力和延展力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编辑力的提升来进一步挖掘我国童书的价值,用优秀的童书作品或形象去吸引更多的读者,扩大我国童书出版品牌的世界影响力。

4 结 语

编辑力研究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微观层面的编辑力是出版物得以进入公众视野的基本保障,中观层面的编辑力是编辑团队的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反映,宏观层面的编辑力是出版业在文化传播及国际竞争中规模与实力的外在表现。编辑能力、编辑竞争力和编辑影响力是编辑力研究的三个关键内容,是构建编辑力体系的三个基本模块。立足于编辑力理论的童书出版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编辑学的理论研究范畴,另一方面可以为童书以外的其他出版类型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注 释

[1]吴平,芦珊珊.编辑学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11

[2]海飞.中国少儿出版进入“童书蓝海”时代[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09-05

[3]余人.中国少儿出版新进程[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6

(收稿日期:2018-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