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主流媒体涉恐报道的双重标准看西方的意识形态偏见

2019-07-05 18:43邹东岑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

邹东岑

【摘 要】近年来,恐怖主义活动是国际新闻中的热点,而中国也受到了恐怖袭击的困扰,在新疆,西藏,云南等地都发生了惨烈的恐怖主义活动。西方的媒体在涉恐报道中,有着明显的双重标准,即对己方的报道多以同情的口吻为主,而对中国的相关报道则报以一貫的带有成见的语态。本文通过分析其涉恐报道的双重标准,进一步分析西方主流媒体,或者说西方的长期的带有偏见的意识形态。

【关键词】西方媒体;涉恐报道;意识形态

本文通过分析、对比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发生的恐怖主义袭击与在西方发生的类似的恐怖主义袭击的报道,尝试归纳出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本文主要对比了两则比较有代表性的袭击事件:中国的“7.5”事件、西方的“11.13巴黎恐怖袭击事件”。

一、对“恐怖主义的定义”

恐怖主义在世界上肆虐已久,但是各个国家对于恐怖主义以及恐怖主义袭击的定义不尽相同,梳理出几个较能为各国普遍接受的相关要素,则是本文进行后续分析乃至批判的基础。

本文在分析了中国201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及美国国务院在2003年发布的《全球恐怖主义状况报告》中的定义,梳理出了几个共同的构成要素:一是有政治或意识形态目的;二是通过暴力;三是通过危害公众(非战斗人员)实现影响。这三个要素都同时满足的袭击事件,那么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界定为“恐怖主义袭击”。

二、西方主流媒体对新疆“7.5”事件与巴黎恐袭事件的报道对比

(一)新疆“7.5”事件简述

2009年7月5日17时,约200人聚集在乌鲁木齐市人民广场试图闹事,当日20时,部分暴力犯罪分子开始出现打砸公共物品的行为,而后暴力行为升级,直接出现了焚烧警车和殴打普通过路行人的行为。20时三十分许,约八百人再游窜,途中不断制造骇人的打砸抢烧事件,并且对毫无干系的普通行人进行极其暴力的殴打,伤害。“7.5”事件共造成197人死亡,1700多人受伤。这起事件,是由以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为首的极端主义团体——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所组织策划的。

(二)巴黎恐袭事件简述

2015年11月13晚21时左右,在法国巴黎,不约而同的爆炸和枪击在巴黎的法兰西体育馆,巴塔克兰音乐厅和共和国广场等人群密集的地方连续发生,其中体育场附近发生了三次爆炸。巴塔克兰音乐厅是伤亡人数最多的地点,至少120人死亡,此外,在比尔夏街、夏尔诺街、伏尔泰街等地也都发生了枪击与爆炸事件。巴黎恐袭事件共造成132人死亡,300多人受伤。这起事件,由极端组织ISIS宣布负责。

(三)西方主流媒体对新疆“7.5”事件的不实报道

在报道发生后,德国著名的公共媒体——“德国之声”便对“7.5”事件进行了报道,其在报道中居然引用暴乱组织煽动者“世维会”的解释和说法,并且把此次暴乱形容为“新疆居民走上街头抗议”,并在后续的报道中,写出了“数百名官方所称的涉嫌‘打砸抢烧人士”这样看似客观但是实则十分有倾向意味的语句,并且还罔顾事实,在报道中声称“参加和平示威的维族人和分裂主义没有任何关联”。

在美国长期以严肃,公信力著称的《纽约时报》在7月7日的一篇的报道中,同样把残害普通民众的暴徒称为“抗议者”,且在名为“流放在美国,维吾尔族的代表”的报道中,《纽约时报》以一种正面的态度看似客观地转述了热比娅的语句,并且还主动在报道中写下了“她一直在为改变而努力,并且从未失去她的政治理想”这样非常鲜明的褒扬的话。

其他的新闻媒体诸如CNN、BBC等,也在报道中多使用“抗议者”这样的词语形容暴徒,并且把这次事件多界定为“骚乱”,在无辜民众被残杀时也至多用一个“被杀害”来表示,并且在新闻的配图方面,只有极少数西方新闻媒体会把无辜民众被致伤致死的照片放在新闻中,更多的则是暴恐分子被捕后其亲人落泪的场面、中国警方正常执法逮捕暴恐分子的场面,这种有选择性的配图,其倾向性不言而喻。

(四)总结

无论“恐怖主义”的定义有多大分歧,但是上述两个事件,其“涉恐”的三大重要元素都是具备的,无论西方媒体再怎么标榜自身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对上述事件的报道中,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出其双重标准,而这种双重标准,也违背了西方媒体一直以来引以为豪的新闻专业主义、客观主义的原则。

三、从西方主流媒体的双重标准中看西方的意识形态偏见

从西方主流媒体的双重标准中,本文概括了西方以下几个带有意识形态的偏见:

1.冷战思维。在冷战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保持了长期的恐惧和敌视,而西方媒体,既是深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的重要受体,同时也扮演着进行西方意识形态宣传的责任角色,这种双重角色的长期扮演,导致西方主流媒体的冷战思维延续时间非常之久。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西方主流媒体的这种思维便落在西方所认为的“苏联的接班人”——中国的身上,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令人愤慨的不实报道。

2.西方至上主义。这种源于西方长期以来在世界上占据着领先优势而兴起的对西方所认为的“落后民族”和“落后文化”的歧视的思想,在长期以来的对华报道中也有相当的体现。这种至上主义带来的优越感体现在方方面面。在笔者的研究中,没有发现一篇西方媒体关于新疆事件中受害者的详细报道,便是对这种西方至上主义的很好的注解。在此本文援引丁仲礼院士在某次采访中的一句话“西方人是人,中国人就不是人了吗?”对西方主流媒体发出质疑。

3.霸权主义。这种思维模式对西方媒体涉华报道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西方国家的历史就是一部国家间争夺霸权的历史,这种“强国必霸”的思维定势,对西方国家的政治思维,媒体的思维影响巨大。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西方国家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妖魔化中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对华的疑惧排斥心理,在涉华恐怖主义问题的处理上往往采取双重标准,削弱中国在国际反恐格局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以达到其遏制中国的需要。

在对西方主流媒体涉恐报道的双重标准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西方媒体自诩的“客观、公正、中立”不过是其为了其实现自身意识形态目的的工具,即使在公开透明的事件环境下,西方媒体也并没有产生出令人信服其“客观、公正、中立”的新闻报道。西方主流媒体的这种意识形态偏见是在长期的历史推进中形成的,其偏见的扭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并且正是由于西方占据了国际社会的话语权的巨大优势,国际上对华的(不仅是涉恐报道)较为公正的报道环境还面临一个长期的、十分巨大的挑战。

但是这种长期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对西方华意识形态偏见也必将在长期的历史推进中减少乃至消失——随着中国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增长,世界民众的素质和水平的提高,西方主流媒体的偏见报道便会逐渐失去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方建移,柳仁丹.“涉疆报道看《纽约时报》的公正与偏见——兼谈对外传播的使命与受众意识[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03):316.

2.刘晓玉. 美国主流报纸涉藏报道分析[D].河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
官方微博舆论引导方式探究
从意识形态角度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两译本的研究
广告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