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序操作中构建概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与思考

2019-07-06 08:01邓晓茜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喜羊张开顶点

邓晓茜

“有序思考、有序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共识。数学操作活动要以学生的学情为依据来进行组织和安排,以此积累好的活动经验,适时在有序地操作中建构概念。基于此理念,笔者对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进行了研磨,并收获了不少感悟。

【学情了解】

备课之前,笔者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前测调查:首先学生看到“角”字,绝大多数的学生联想到的词语是“三角形、几角钱、牛羊角”等,小部分学生知道“锐角、钝角、直角”。其次,画出心中角的样子,绝大部分学生画的是三角形或者多边形,甚至画的是牛羊角,约四分之一学生能准确画出角的图形。由此可见,学生对平面图形情有独钟,也引起了笔者思考:何不从平面图形导入,以契合学生的认知起点。

【教学过程】

一、遮角,角自然出场

师:调皮的喜羊羊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还带了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不过,都被调皮的它挡住了。你们能认出来被喜羊羊挡住的图形分别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略)

师:哪个图形与众不同?师:你是怎么想的?

揭题:正是因为边是直的,所以才有角。今天我们来认识角。

【思考:从学生熟悉的平面图形入手,合乎教材编排:先认识体、再感知面、最后认识角,这样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契合学生数学知识的认知起点。根据裸露在外的部分来“猜”被喜羊羊“遮盖”的平面图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追问“哪个与众不同?”“你是怎么想的?”使“角”自然而然地出场。】

二、指角、描角,凸显角的本质(操作环节一)

师:(出示三角尺)你能指出它的一个角吗?(学生指顶点)

师:(显示一个顶点,然后隐去三角尺,指着点)这是角吗?

生:这是一个点。

师:哪儿才是角呢?

师:(边说边摸)从这个点出发,这两条直直的线形成的才是角。

(让学生摸一摸所带来的三角尺的一个角)

师:你能从下面的图中各找出一个角,并描出来吗?

师:(展示学生作品,并总结)我们刚才分别找到了它们当中的一个角,如果我们脱去它们漂亮的外衣,会发现:这些图形都是角,角是有大有小的,我们给它们标上记号。

【思考:这是本堂课的第一个操作环节:指角——描角——析角。层层递进,从现象到本质。指角,往往只会指角的顶点。因此,笔者放大错误,学生则会意识到还需指角的两边,这样图形的表征形式就由学生主动反思和自我调整所呈现出来了。描角,为学生提供示范的同时,也为后续的抽象提供变式图形。析角,从具体的物体中一一剥离无关信息,提炼角的要素,初步认识角的标准图形。】

三、对比辨析,使角的特征更为突出

师:这些角的形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同桌讨论)

生: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还有直直的线。

师:尖尖的部分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完成板书,并让学生指着另两幅图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仔细观察,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1 个顶点,2 条边。

师: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学生说,并指明理由)

师:喜羊羊头上的角与我们今天所学的角是一回事吗?五角钱的角呢?

【思考:操作活动契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比较、修正、抓本质的数学活动中构建概念。所以,设计操作活动前,笔者先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的前经验是什么?经验中的正迁移和负迁移分别是什么?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最困难的是什么?只有把握了学情,设计操作活动才有依据。因此,先激活数学角的前认知,再去辨析“生活角”。】

四、操作,使角的大小更可感(操作环节二)

1.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1)操作角,使角变大变小。

师:老师把我们熟悉的角请到了课堂上。有什么办法把它变得更大一些呢?

(学生操作)

师:你是怎么做到的?

生:把两条边慢慢地张开。

师:再大一些呢?

(学生操作)

师:现在我想把这个角变小一些?谁来变一变?

师:你是怎么做到的?

生:把两边慢慢地合拢。

师:再小一点。

(学生操作)

师:同学们,在操作角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角是有大有小的(板书:角 大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玩玩手中的活动角。

师:请做一个比老师手中更大的角。

师:请做一个比老师手中更小的角。

师:请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

(2)比角的大小。

(找三个角,投影)

师:老师找了三个角,这两个角,谁大呢?(有明显大小的)

生:用眼睛一看便知。

师:那这两个呢?(无明显大小的)

师:看不出来,我们就要比一比。把第一个角放平整,第二个角顶点对顶点,一条边对一条边地放好。如果第二个角另一条边在第一个角的里面,我们就说第二个角小,如果第二个角另一条边在外面,我们就说第二个角大。那现在就和同桌比一比手中的角吧。

(3)总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师:同学们,在刚才玩活动角和比活动角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也可以说,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角的大小和两边的长短无关。

师:用手捏紧角的顶点,使角的大小不变。用剪刀剪短两边,角的大小变了吗?想象一下,如果把角的两边延长呢?

3.强化知识,比较大小。

师:你们现在说说,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出示红角和蓝角)那这两个呢?(教师的活动角和学生活动角比较)

【思考:先建立正确的角的大小的概念,然后再加入边的长、短这个非本质属性的干扰,都是以正确经验来修正模糊经验,如此,学生才能正确启动比较、反思、重构的模式,进而本质属性慢慢凸显,这何尝不是一种自主建构概念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呢?教学操作最佳的排序顺序,是要反映知识的逻辑结构。第一遍磨课时,我采用先剪角,再比角的大小这样的操作步骤,发现学生无法理解什么叫“角变大变小”,因此,调整为先认识角的大小,再剪角。笔者发现“大小”这个概念的前经验会影响新知的有效建构,故只有先建立角的大小的观念,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

猜你喜欢
喜羊张开顶点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下)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上)
开花
“早晚”的事
踏莎行·留守妇
就是那个梦想
喜羊羊智斗灰太狼
流行
数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