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胆排石汤保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7-06 15:38管春林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5期

管春林

【摘要】 目的:探讨利胆排石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7年8月于笔者所在单位就诊的108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服用利胆排石汤,对照组56例,口服利胆排石片。对比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和一般状态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75.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一般状态改善情况,包括右上腹痛、口苦、后背部疼痛、胆囊区压痛、消化不良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排石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患者一般状态改善情况良好。

【关键词】 慢性胆囊炎; 胁痛; 利胆排石汤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5.0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5-0-03

慢性胆囊炎是一种由于急性或亚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所致的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1]。因存在胆囊管或胆总管梗阻,约25%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均存在细菌感染。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手术、中医或饮食等手段进行治疗[2]。对于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中西医方式各有优势[3]。西医治疗,可快速起效,但产生副作用较多,中医治疗相对安全,但需长期坚持治疗,疾病可以得到根治。药理研究发现,利胆排石汤能同时发挥利胆、抗炎和镇痛的作用,疗效较好[4-5]。本研究采用中药利胆排石汤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7年8月于笔者所在单位就诊的108例慢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观察研究。(1)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胆囊炎西医诊断标准[6],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①右上腹出现持续钝痛或不适感,或右肩胛区伴有疼痛;②有恶心、嗳气、泛酸、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症状可于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③病程长,病程经过有急性发作和缓解反复交替的特点;④胆囊区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⑤胆囊彩超可见胆囊壁毛糙增厚,胆囊缩小或变形,或伴胆囊结石;凡具备第⑤项,加上①~④项中其中两项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胆囊炎。(2)排除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患者;②合并心脑血管、肝肾疾病者;③观察病例存在意识障碍及危重疾病不能完成检查者或阳性精神病史或者家族史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服用利胆排石汤,对照组56例,口服利胆排石片。观察组52例,男24例,女28例,年龄28~67岁,平均(44.5±3.5)岁;病程2~7年,平均(4.3±1.1)年。对照组56例,男21例,女35例,年龄32~65岁,平均(45.2±3.7)岁;病程1~9年,平均(5.4±1.2)年。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知情且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服用口服利胆排石片,0.25 g/片,8片/次,2次/d。

患者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消炎利胆药物。

观察组服用利胆排石汤,金钱草30 g,鸡内金12 g,海金砂12 g,制香附12 g,枳壳12 g,白术12 g,郁金9 g,吴茱萸6 g,高良姜6 g。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加减,疼痛剧烈患者加川楝子12 g,青皮6 g,玄胡9 g;黄疸患者加茵陈24 g,黄柏9 g;发热患者加大黄9 g,山栀12 g;恶心呕吐患者加半夏9 g,砂仁6 g。

同时叮嘱两组患者服药期间,饮食以清淡为主,禁饮酒,以及禁食辛辣、油腻。两组1个疗程时间均为2周,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标准,(1)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胆囊彩超检查正常。(2)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胆囊彩超检查符合显效标准。(3)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胆囊彩超检查符合有效标准。(4)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缓解,胆囊彩超检查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症状积分判定标准,(1)右上腹疼痛:无,记0分;轻微疼痛,不影响日常生活,记1分;中度疼痛,影响日常生活,记2分;剧烈疼痛,需要止痛药缓解,记3分。(2)口苦:无,记0分;偶尔出现口苦,记1分;晨起口苦,记2分;整日口苦,记3分。(3)后背部疼痛:无,记0分;轻微疼痛,不影响日常生活,记1分;中度疼痛,影响日常生活,记2分;剧烈疼痛,需要止痛药缓解,记3分。(4)胆囊区压痛:无,记0分;轻度压痛,记1分;中度压痛,可承受,记2分;压痛明显,墨菲式征阳性,记3分。(5)消化不良:无,记0分;食欲稍差,饭量减少在25%以内;记1分;饭量较差,食欲减少25%~50%,记2分;没有食欲,食欲减少在50%以上,记3分。分别对以上五项症状进行评分,积分下降为0,则为治愈;积分下降1分,则为有效;积分没有改变,则为无效。缓解率=治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0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52例中,治愈31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2例;对照组56例中,治愈17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14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兩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慢性膽囊炎患者治疗后一般状态改善情况

慢性胆囊炎组患者一般状态改善情况,见表1。根据临床观察,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右上腹痛缓解率分别为86.0%(43/50)和54.7%(29/53);口苦缓解率分别为89.1%(41/46)和50.0%(26/52);后背部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3.5%(43/46)和45.8%(22/48);胆囊区压痛缓解率分别为83.3%(40/48)和54.9%(28/51);消化不良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3.6%(44/47)和50.0%(26/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右上腹痛、口苦、后背部疼痛、胆囊区压痛、消化不良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胆囊炎是由于急性或亚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所致的胆囊慢性炎症。其临床症状包括右上腹痛,恶心,呕吐和偶尔发烧。临床上常根据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来对胆囊炎进行初步推断,然后通常使用腹部超声来进行确诊[7-8]。急性胆囊炎的并发症包括胆石性胰腺炎,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炎症[9]。

就疼痛部位而言,慢性胆囊炎属于中医中“胁痛”范畴,患病部位主要是肝脏和胆囊[10]。中医认为慢性胆囊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气滞、血瘀和湿热。由于肝胆无法顺畅运作,便不能维持气血的正常流动,使气郁的转化为热,在临床中常有因肝脏萎缩和肝胆湿热引起的气滞类型[11]。

针对慢性胆囊炎治疗,现有临床治疗手段有药物、手术、饮食或中医,其中药物治疗仍为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刘向津等[12]采用柴胡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发现其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消除结石。

本研究结果显示,利胆排石汤治疗(观察组)慢性胆囊炎总有效率为96.2%,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般状态改善情况上,包括右上腹痛、口苦、后背部疼痛、胆囊区压痛、消化不良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胆排石汤配方中联合使用的药物可以发挥较好的清热和排湿作用,且可以调节气血,减轻疼痛。由本研究结果可知,利胆排石汤治疗慢性胆囊炎优势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闫淑萍.浅谈慢性胆囊炎的中医辨证治疗[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8):58-60.

[2]张静喆,余奎.急、慢性胆囊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5):838-842.

[3]陈宇华,王晓素.慢性胆囊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12):1763-1766.

[4]吴勃岩,高明,梁颖,等.利胆排石汤利胆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8,25(1):71-73.

[5]刘文波,吴勃岩,梁颖,等.利胆排石汤抗炎和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7,24(4):31-32.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7] Ansaloni L,Pisano M,Coccolini F,et al.2016年WSES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指南[J].世界紧急外科杂志,2016,11(1):1-23.

[8]张祥瑞.柴胡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2):98-99.

[9]孙晓.柴胡四黄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7,37(10):1015-1018.

[10]董凤玲.利胆排石汤治疗胆囊疾病100例[J].光明中医,2011(10):2008-2009.

[11]张宇,蒋敦厚,陶鑫焱,等.利胆排石汤治疗慢性胆囊炎66例[J].中医药导报,2013(4):104-105.

[12]刘向津,郭卉.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方剂用药规律分析[J].天津中医药,2017,34(6):38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