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梦不圆 难释情怀
——读尤传楷先生《圆不完的绿色之梦》有感

2019-07-08 11:45
安徽园林 2019年2期
关键词:园林城市合肥市合肥

本文作者

尤传楷先生的大作《圆不完的绿色之梦——城乡园林一体化的探索》,这是一部由作者数十年来在工作中记录一桩桩绿梦的文集,2016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我有幸读完全书,它既归纳了作者所致力于绿色梦的实践与笃行,也凝结着一个圆梦人数十年来默默奉献和付出。传楷先生在城市园林绿化战线上工作近50年,其中退休后又发挥十多年的余热。40多年来,他曾先后任合肥市苗圃主任,合肥市环城公园主任,合肥市园林局副局长、局长,曾兼任过合肥市旅游局局长、合肥市政府副秘书长,合肥市政协人资环委主任。退休后继续任中国花协荷花分会副会长、中国花协桂花分会副会长、中国花协梅花分会顾问,以及《安徽园林》主编等职,还受聘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所以说,他经历和见证了合肥市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及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的全过程。书中客观且求实地陈述作者在园林绿化战线上的实践与探索,成就和业绩。其内容丰富而翔实,论述详尽且精辟,是传楷先生从实践中总结园林绿化理论规律的一部力作,也是对追求绿色梦的真实记录,不愧为我国当代园林著述中一部可贵且重要的文献。我与传楷先生是他担任荷花分会副会长时所认识,他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园林专家,也是一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为荷花分会做了大量的工作。正如陈俊愉院士在其序中所言:“作者是位绿色策划人,又是个绿色实干家,还是一位有无穷遐想、永不满足绿色之梦的追求者。”通过阅读及梳理,将所感所想则归纳如下方面,作一叙述。

一、筑梦初心,矢志不渝

尤传楷先生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原安徽农学院),参加工作后,他曾许诺与绿色终身结缘的梦想。从此,一脚踏在园林绿化战线上,就是默默奉献三十余年。正如他在《母校给了我绿色生命的起点》中所述:“从最基层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三十多年来一直在合肥这片热土上与我所从事的事业交织在一起。由于绿化事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做好它不仅要吃苦耐劳,不怕风吹日晒,而且要刻苦钻研技术,用理论指导实践。”作者由花木引种栽培到园林应用,再从扦插繁殖到土壤施肥等等,并对法国梧桐、石榴、桂花、竹类、荷花、梅花等许多园林花木,以及盆景、插花等专业技术都积累了扎实的功底。

具备园林知识,有了专业技术,这样由基层走上领导岗位,在今后工作中,都会有助于科学制定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对战略的布局,而避免工作失误。陈院士的序云:“搞园林绿色工作时,政策、方针、方向及重点等特别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又云:“作者每做一事,每一次远行,受随即著文记之。这是一个好习惯,既可免日久遗忘,更可与同行和读者交流,因此是值得推广的一项成功经验。”然,传楷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集知识型与学者型的领导和决策人。

二、圆梦艰辛,成功喜悦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及优秀旅游城市是本书叙述的重点。如何创建?就全国而言,当时尚无先例可行。然,合肥决策人提出“把城市建设成一座大园林”的概念。于是他们组团走出国门,访问欧美,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尤其是美国波士顿公园原是供居民放养奶牛、士兵操练等场所,经享有“美国现代园林之父”的奥姆斯特德大师规划设计及全面改造后,则成为集户外活动、休闲娱乐、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且带来巨大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翡翠项圈”。无疑,这为合肥环城公园的改造和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在作者时任合肥环城公园主任和市园林局局长期间,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智慧和力量,在原副市长、老园林专家吴翼指导下把环城公园建设成敞开式环形带状公园绿地,将合肥老城区四角的公园联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以带串块的公园系统,且构成新老城区之间一个大的绿色空间。这个绿色空间采用开敞式布局,运用造园艺术,由园林建筑、山石小品、绿色树木等元素构筑成线带状且敞开式“一串镶嵌着数颗明珠的翡翠项链”。使合肥市形成“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园交融,园城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这为我国开创了以带串块的公园系统之先河。如今,环城公园形成一个完整的公园环,且以环串块,抱旧城于怀,融新城之中,公园与城市建筑、道路有机融为一体,又通过城市园林式的交通干道、绿树浓荫的城市干道与步行道,将园林景色辐射到城市各个角落;再结合风扇形总体规划布局,在西北、东北和西南形成三大片林地与都市农业用地,使三片绿色的扇翼如同木楔,楔入城市且构成城市楔形绿地系统。而楔形绿色系统与新老城区间的“翡翠项链”公园环,共同构成了合肥园林城市的特有风貌。这与美国波士顿的“翡翠项圈”相比,则毫不逊色。现在,归纳这条“翡翠项链”的鲜明特色,一是决策层对建园的指导思想明确;二是把城市作为大公园,重视综合功能的发挥;三是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传统,努力营造现代公园系统特色;四是突出植物造景,强调生态效益;五是画龙点睛的园林建筑与设施,保障公园的功能齐全;六是发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公园文化内涵。故这些鲜明的特色,曾得到建设部“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突出植物造景,生态效益显著”的高度评价。并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

在“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再“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是追梦人的更大梦想。于是,作者在为“合肥市大环境绿化规划”建言献策时,进一步提出“城镇园林化,农田林网化,山岗森林化”的设想,当时林业部领导对这一设想,曾给予高度赞许:“森林城就是这样”。而书中《从城市绿化看合肥生态环境的优化》等文陈述:“完善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扩大绿地,夯实城市生态化基础”“生态优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城市绿化在营造最佳人居环境中的作用”等,这些从实践中探索“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的论述,对其他城市仍有借鉴和指导作用。通过多年的努力奋斗,合肥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融合在一起,把森林引进城,城区多栽大树,使城市四周有森林环抱,城市中到处能见到树木,实现城镇园林化、农田林网化、山岗森林化、城乡生态化。将城市园林、城市林业、都市农业融合一体,构筑城市的生态绿地网络。正确的方针指引,得力有效的措施,合肥市才享有“国家森林城市”之美誉。

城市绿了,人居生活环境舒适了,风景优美了,空气清新了。自然而然,游玩赏景的人也多了。无意之间,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也就成了一座优秀的旅游城市,这也是一代又一代圆梦人的绿色梦想。其实,合肥的旅游资源丰富,作者在兼任合肥市旅游局局长期间,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书中均有论述。

三、园林文化,绿梦升华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及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的同时,离不开绿色文化。文化是园林和城市的灵魂,是人类打造宜居生活与工作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的手段。由于传楷先生受到著名美学家郭因、何迈教授的影响,在创建合肥市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和旅游城市的过程中,始终体现园林、城市和文化“三位一体”的理念,体现出“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生物多样性”等基本策略,成为进一步展现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合肥高新技术等开发区的园林绿化建设时,决策人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突出科技含量与“文脉”思想,通过生态环境和文态环境的营造,创造出一种可观、可游和可居的空间,架起“以人为本”的物质转化为精神的桥梁。如作者提出,郁郁葱葱的生存空间、五彩缤纷的季相变化、丰富多彩的审美满足、意象表述的文化底蕴、诗情画意的艺术构思、天人合一的哲理思辨等,这些绿色文化内涵,在《文化是园林和城市的灵魂》、《园林城市与文化》等文中有较详细的论述。

四、追梦一生,永无止境

在退休后的十多年里,传楷先生从事安徽省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工作,同时还创办《安徽园林》杂志。成为宣传皖地园林文化的喉舌。且《安徽园林》被列为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期刊,实属不易。它说明主编是一位博学且继续追梦的多面手,每期拜读,均有新意。

猜你喜欢
园林城市合肥市合肥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中国国家园林城市的分布特征研究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奇台县园林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绿满家园花满城——宁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纪实
生态合肥
合肥市出城口道路设计招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