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园林同仁非洲行之感悟说起

2019-07-08 11:45
安徽园林 2019年2期
关键词:沙漠非洲园林

本文作者(中)

清明伊始,春暖花开,应著名园林专家、杭州园林局老局长施奠东邀请,随浙江园林赴非洲纳米比亚、博茨瓦纳、赞比亚、津巴布韦四国考察。这是我第二次与施局长出国,首次2012年赴英国、爱尔兰,2014年起他就连续出版了《世界名园胜景》一书,其中首卷就是“英国·爱尔兰”。

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其中赤道横贯中部,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大部分属于热带。非洲的面积和人口仅次于亚洲,均名列世界第二。这次所去的四国都在非洲大陆中南部,地貌特征有海滩、沙漠、山林、沼泽和古老非洲的人文景观。其中有世界最古老的沙漠、全球最高的沙丘,以及世界三大瀑布之一的维多利亚大瀑布和最具有传统特色的古老部落。半个月的行程,飞机六次起降,巴士纵横非洲西南部,进入了多座著名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四次搭乘各式游船、五次乘坐敞篷汽车,身临其境地体验了非洲悠久文明的多元文化和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以及原生态下的多样性动植物,收益颇丰。

一、非洲是最接近原生态的人居之洲

非洲现代化进程相对其它洲稍晚,因此拥有独特的原始景观和历史人文,在人类社会和大自然领域,呈现出一个反差特别分明的世界。当我们进入原自然的国家公园、近原始状态的部落时,方知这里直到17世纪,人类仍有大部分处于原始文明状态。而同时期的欧亚,乃至美洲早己呈现灿烂的文化和先进的科技。

我们首站所到的纳米比亚,至今仍保存有维持500年前生活方式和习俗的辛巴红人,这个部落几乎人人赤身裸体,成人仅在下身围一块动物皮遮挡。女人的皮肤和头发则终年施用红土与黄油混合涂沫,故称红人,居住的是园椎形状的茅草屋。在博茨瓦纳参观的布须曼人居住的村庄,儿童也个个赤身裸体,成人仅以兽皮围身,为了旅游需要,他们生龙活虎般地向游客展示着古人狩猎、钻木取火、传统医药和应用植物汁液染色等原始劳作,眼前的一切就像是猿人的活标本。

本文作者与非洲原始部落小孩在一起

原始部落的圆锥形茅屋和栽植的树木

本文作者(右7)与园林同仁们在沙漠中欢聚

除此之外,这里有世界上最大、最贫瘠的与撒哈拉沙漠南北对应的南部非洲的卡拉哈里沙漠和西部沿大西洋海岸的钠米布沙漠。我们在那里乘坐敞篷车目睹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红色沙漠,以及被称为全球最高的沙丘,达325米。其中45号沙丘,虽常年受风力影响,但外观始终变化不大,呈现出经典的S型线条,被公认为纳米比亚一张红色沙漠的靓丽名片。更有趣的是海岸边被海水漫浸的沙漠,若同倒沙入海而沙海不分。这里也正因为沙漠临海,干燥的天气常被大雾笼罩,海市蜃楼景象在沙漠中成为常态。尤其,当我们驱车行进在博茨瓦纳北部的奥卡万戈三角洲,既“奥卡万戈沼泽”,那里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是赞比西河的一条支流,通过奥卡万戈河水注入卡拉哈里沙漠,河水经蒸腾流失,营造出特有的“沙漠中的河流”生态系统,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内陆三角洲。这片三角洲每年大约有11万立方米的水灌入,又成为非洲最大的湿地,动植物资源特别丰富,至今几乎没有受到人为破坏。在那里,我们乘坐当地传统的独木舟游览,近距离欣赏丰富的动植物。清晨或傍晚是动物活跃期,我们还乘坐越野车进入莫雷米保护区,那里拥有多样的地貌,在湿地、冲击平原上生长着丛生直立的芦苇、森林,以及约占三角洲面积五分之一的草原,多种多样的野生动物有大象、野牛、长颈鹿、狮子、豹、猎豹、野狗、胡狼,还有各种羚羊和水鸟。当地的驾驶员通过动物粪便,寻找野生动物踪迹,因此皮卡越野车常常离开传统道路,在荒野和疏林中穿梭,遇到动物则停车供游人拍照与欣赏。乘车追踪动物,还在1907年成立的“埃托沙国家公园”和最负盛名的“乔贝国家公园”内穿梭,欣赏特有的野生动物。此外,在纳米比亚的海边还乘游轮欣赏成千上万只海豹集中地,并挑逗随船跳跃跟进的海豚。尤其,身姿优美的火烈鸟成群集结在海边戏耍,更吸引游客的眼球。当我们在赞比西河乘船游览,追寻水中的河马、鳄鱼等动物和欣赏多种围绕游船飞翔的鸟类,特别傍晚时分,赞比西河上显现绚丽多彩的晚霞,更增添了欣赏大自然之美的情趣。此外,从赞比亚和津巴布韦交界处的不同视角,欣赏到被誉为“非洲王冠上的明珠”维多利亚大瀑布的全貌,更被气势磅礴直泻而下的瀑布群所震撼,令人难以忘怀。

非洲野生动物———斑马

整个旅程,大家都沉浸在无比欢乐之中。即将结束这次行程的那个清晨,还戏剧性的锦上添花,给我留下难于磨灭的记忆,就是早餐后,我与施局长回房间刚推门入室,就见两只大狒狒在室内翻箱倒柜。狒狒见人进屋,也知趣回避,很快从落地窗口逃离。环视屋内一片狼藉,施局长的小箱子从桌上被掀翻散落一地,我稍大点的箱子虽未掀倒,但箱内的几件衣服已被拖到地上,甚至剩下的一包方便面也被撕开,这一切均因忘关窗子的缘故。狒狒闯入居室,可见这里的野生动物早己与人类和谐相处,难怪晚上乘车外出时,常遇大象拦路,只有停车等候慢悠悠的大象离开道路。由此可见,在非洲野生动物保护区内,保护动物已深入人心,己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

二、园林是最贴近生活的哲学与美学

非洲野生动物———长颈鹿

最古老的红色沙漠中的沙丘

非洲野生动物———野象群

园林的产生与发展源于生活,首先从满足人们的遮荫需要开始。这次从非洲旅游景点保留的原始住民草屋及屋旁零星点摄的耐旱树木,让我们体验到人类原始生活的最初形态,似乎这里成为游牧时代人类的原始活标本库。当我们身处其中方知这里因靠近赤道,直射的太阳特别毒辣,干热的气候类似我国新疆、西藏,树内树外温差显著。这一现象特别引起我们园林同仁们的关注,见茅草屋旁的树虽多为原生,但人居后栽树遮荫,无疑已成为最早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施局长触景生情地感触:从这里可以看出园林最早起源于植树。他告诉我,1965年曾与王公权等北林大老同学探讨过,并在当年《园艺学报》,共同发表了“试论我国园林的起源”一文。明确指出“园林是同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一。它是伴随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而形成、发展的。”“人类的园林活动是以植物栽植及其利用作为基本形式的。”进而论证了中国园林最初形式是宅旁、路旁绿化。此结论与我们这次所见“标本式”非洲原始部落,所见所闻相一致。可见,园林的产生最早应源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随着人类从游牧到定居的长期农业社会进程,囿、圃的出现和逐步应用亭台楼阁点缀,使中国园林成为了科学的艺术,高级生活需求的重要内容与形式。可见园林自古以来就根植于人类文明的沃土中,并且有着自身文化,与天然共生。在中国文化的积淀逐步形成了“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哲学理念,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不同地域产生的各流派园林,都是人类居住环境文化的成果。园林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哲学、美学,各民族历来各个阶段对园林的认识和要求都不一样,风格也各有千秋。同游的抗州市园林局施奠东老局长在结束此行时,深有感触地对我说:通过这次非洲之行,可见园林既包涵美学问题,也是生活中的现实需求问题。人类从原始部落时就开始植树,为什么要植树?从历史的长河中看,人类在不同经济水平、不同条件下对园林的认识肯定有差距,但本质相同,就是源于生活的需求。现在的房地产促进了居住区绿化,情况虽较复杂,但都是为了让生活环境更优美、清心、舒适,更有利人们的休闲生活。因此,园林同属于哲学、美学的追求。当然,不同人对审美理解不同,而园林反映的正是作为社会人的哲学思考,是最贴近生活、贴近美学的一门哲学。这次考证了原始部落,人类最早的绿化植树行为,证实了施局长和几位老同学在1965年园艺学报上发表的“试论我国园林的起源”一文的正确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生活水平日益的提高,人们不但要种树,还要种花追求美。因此,现在对园林的要求更高了,提出回归自然,就是要回归生活,让园林与社会生活中的哲学、美学一脉相承。在历史上的各阶段,对园林的认识虽有差异、要求不同,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追求美、追求美好生活、优美环境,陶冶情操的目的却越来越明确。正如中国康熙皇帝,他就是位具有山水思想的帝王,除了在处理政务的故宫几大殿采用威严式厅堂和中轴对称式建筑布局,满足政权统治的需要外,生活中则处处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无论故宫的后花园或多座园林均采用自然式山水布局,形成中国皇家园林的特色。而接近同时代的法国十四世,建造凡尔塞官花园时,则采用几何棋盘格局强调规则式、对称式,这正是西方哲学思想影响的结果。可见园林与哲学、美学密不可分,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创新。

非洲维多利亚大瀑布

今天从非洲考察归来,进一步认识到:当今,我们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然是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我们园林行业必须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联,让园林成为推动社会绿色发展、服务绿色生活的重要手段,促进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途径,落实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尤其是习总书记提出的公园城市建设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园林成为城市中集生态、游憩、文化、景观和防灾避险五大社会功能于一体的空间体系。因此,园林人一定要不忘初心,以新技术新理念为引领,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推动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沙漠非洲园林
An Uncommon Trip
清代园林初探
沙漠之旅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走进沙漠
走进沙漠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非洲鼓,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