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2019-07-08 02:54张娜
科技资讯 2019年12期
关键词:育人功能专业课程化学

张娜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按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专业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该文以化学学科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专业课程  育人功能  高职院校  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4(c)-0216-02

立德树人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人才培养质量。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目前,高职院校在各类课程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仍存不足,如何挖掘各专业课程育人资源,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高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值得广大教师探究的问题。

1  坚持德业融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育人资源,发挥育人功能

教师不仅要重视“教书”,还要热心“育人”,真正做好德业融合。一方面,因专业课不同,具有的文化特色不同,故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不同角度挖掘专业课程的历史文化渊源、具有的社会文化价值等,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渗透价值理念,在授课过程当中讲出哲学、联系历史、讲出思想、折射精神,使学生从专业学习中得到深刻的人生感悟和系统的理性思考,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奋发学习实现人生价值。

专业课教师如何挖掘育人资源呢?冶金专业老师结合钢铁企业生产实践,培养同学们“钢的意志,铁的纪律,火的热情”的职业素养,数控专业教师开着精密机器介绍是否“一丝不苟”关系企业利害的案例,会计专业教师结合做账实务谈“诚信”与否的得失案例,教师们结合专业分析敬业、守时、诚信、协作是必备的职业素养,这些职业素养是和思政理论相呼应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小落细落实”,是教师深入挖掘出的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现了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2  化学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

化学学科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其特有的育人功能。按照对人的自身发展和自我实现要求,其育人功能可体现在科学素养、思维品质、哲学素养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等几个层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知识点和技能点多挖掘体现相关育人功能的素材。

2.1 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包括三部分即了解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2]。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化学科学方法,化学科学能力,化学科学观。这种综合性的科学品质是从事化学专业的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案例1:学习用双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情况时,教师提出如何通过实验证实反应中电子确实发生了转移?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组设计铜-锌原电池实验装置,并观察到电流表产生了示数,说明电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即发生了转移。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由于学生微观层面的认识少,故对这一本质的理解难度大。教师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看到”电子转移,分别从理论和实验角度让学生认识到电子转移的发生,从而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微粒观”这一独特思维方式,为后续的电化学内容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2 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思维能力的特点及其表现,主要包括思维的逻辑性、广阔性、深刻性、独创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与系统性等方面。对于“00后”的高职学生,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也存在以偏概全、浅尝辄止、孤立片面、思维广而不深、虚而不实的现象,这些都是学生思维品质存在一定缺陷的表现。因此,学科教育在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案例2:在学习氯水时,引入在游泳池中通氯气杀菌消毒的案例,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新制氯水的成分可能有哪些粒子,并用现有的试剂包括AgNO3溶液、KI-淀粉试纸、氯水(棕色和透明试剂瓶)、石蕊试液来设计实验猜想,通过类比放置一段时间后的在棕色瓶和透明试剂瓶中氯水与石蕊试液的反应现象,归纳出次氯酸的性质,总结氯水中起杀菌作用的成分。

分析:归纳、类比和演绎是科学推理常用的思维方法,体现了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引导学生用现有的实验试剂材料设计实验,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出存在的粒子,提出实验现象中为什么紫色石蕊试剂会先变红后褪色呢?学生猜测出现褪色现象可能是次氯酸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观察氯气分别通入红色干布条和红色湿布条的实验现象,来证实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做漂白剂的结论。进而通过比较放置一段时间后的在棕色瓶和透明试剂瓶中氯水与石蕊试液的反应现象,演绎出次氯酸见光分解的性质。该探究实验表现了全方位、多途径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本身就是思维灵活性的表现。

2.3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种不同形态,二者是呈互补关系的。一方面,通过弘扬科学精神可以加快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科学技术能被善用还是被恶用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指导。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该有科学的理性、求实和创新精神,又应该有崇善、讲美与和谐的人文情怀[3-4]。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应加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融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案例3:在学习氯气时,教师引入科学家们发现氯气的案例来激发学生求实、怀疑的科学精神;通过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化学战”-用氯气作为武器的历史事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氯气的物理性质,同时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分析:化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是以潜在的形式蕴涵其内,用来唤醒人性向善的一面,唤醒理性自觉。化学是具有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是为人类社会服务的,而不是用来制造杀人武器、毁灭人类文明的。在教学中灌输人道主义情感时,要以仁爱之心关爱他人,关注生命。

2.4 哲学素养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既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观察、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人的认识活动追求真,意志活动追求善,情感活动追求美,这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指向。因此,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挖掘各种教育资源,让学生不仅能求真知、明善恶、还要能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案例4:在学习沉淀反应和有气体生成的反应时,通过观看《美丽化学》生成沉淀和产生气泡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接真实的看到微观反应的奇秒,同时感受科学之美。

分析:美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本身就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通过观看《美丽化学》的气泡生成、沉淀生成等相关视频,再加上五彩缤纷的色彩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元素世界的多姿多彩,从而激发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化学美的能力,增强化学审美意识,提高审美修养。

高校各类专业课程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和属性,挖掘丰富的育人资源,有效地将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和思想政治素养培育相结合,发挥出不同的育人功能,真正做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参考文獻

[1] 燕连福,温海霞.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育人的问题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2017(4):13-19.

[2] 高飞,江长洲.西藏高校科协对西藏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现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8(8):160-161.

[3] 徐志远.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J].广东社会科学,2001(6):32-39.

[4] 刘泽雨.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动[J].社会科学,2003(2):85-89.

猜你喜欢
育人功能专业课程化学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