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運用:5G+醫療,讓生命更有尊嚴

2019-07-08 02:11卜樂
澳门月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醫療醫院系統

卜樂

網絡升級,“智醫”快速上路

4G到5G的轉變在影響力上來看可謂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隨著近期華為事件的發酵,圍繞5G的討論早已經不局限在技術領域,政治、經濟、應用領域的探討逐漸開始升溫。5G的誕生帶來了高速度、泛在網、低功耗、低延時的特色,這將為網絡傳播大大提速,所以拓展了其具體應用的寬度,未來隨著頻譜效率和帶寬的增加,AR、VR的應用將更為頻繁;而海量數據的輸入也將助益智慧農業、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的發展,所以可以預見5G將給現有的生活帶來非常巨大的影響與改變。

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它在各行業的應用也越來越普及,以自身從事的醫療領域而言,近幾年我們對於智慧醫療的討論與探索是非常積極的。智慧醫療是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資訊平臺,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資訊化。近來,在醫療領域內,融合了人工智能、傳感技術等概念,通過一系列穿戴式傳感設施的使用,幫助病患或者民眾進行日常的血壓、心腦血管指標的監測,醫生和患者或市民雙方都可以看到相應的數據變化,方便醫生針對部分高危人群進行監護,也給予了民眾藉助科技系統與醫生互動的機會,相較於以往掛號、看診等被動式的醫療服務,網絡技術讓當下的醫療服務走向智慧化與效能化。

智慧醫療,澳門三管並進

澳門在過去的幾年中,在智慧醫療領域的發展有目共睹。因為澳門發展智慧醫療的基礎相較於國內而言是不錯的,地域狹小且人口總量不大,使得其有潛力去進一步推動智慧醫療的嘗試,加上近年來澳門特區政府的財政實力雄厚,對於醫療的支持與投入較大,具備了充足的外部條件來推動醫療的智慧化,所以如何在澳門推動智慧醫療成為了政府、醫療界、乃至坊間最為關注的議題。衛生管理部門經過多年的努力,澳門幾家醫院的醫療系統逐步實現互通,這有利於病情的跟蹤,通過對以往檢查資料的掌握,有利於病情的跟蹤,進一步優化診療方案,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與實現醫療資源的充分互享。在目前智慧醫療的建設中包含智慧醫院系統、區域衛生系統、家庭健康系統三大板塊。智慧醫院系統層面從電子病例到基礎醫療信息、資源的互通已經逐步在開展;而區域衛生系統則是澳門一個比較成熟的基層醫療護理系統,它對於現有的基礎衛生如保健、預防、免疫等的質控都起到關鍵的作用,因為這樣的系統存在,有效地將慢性病、傳染病控制在一定範圍內。而未來有了5G等網絡的應用,將更加如虎添翼,在現有各區配備衛生中心的基礎上,全方位的覆蓋有效地對接了家庭健康系統,推動預防保健的升級。因此智慧醫療在澳門有推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需要不斷地探索和研究。根據衛生局這一兩年來對外公佈的“智慧醫療”的建設情況,我們也看到了初步的成果。特區政府2017年8月與阿里巴巴簽訂了《構建智慧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阿里巴巴將協助澳門特區政府構建雲計算中心、大數據平臺及一系列智慧應用。作為智慧城市中重要組成部分的智慧醫療,2018年衛生局已先後推出電子健康記錄互通系統、先導計劃自助登記服務、電子醫療券及通過手機應用程式功能,強化健康教育等工作。如今在透過智慧醫療這個項目,運用大數據和雲計算,構建了澳門醫療大數據平台,制訂了澳門醫療數據規範標準,並通過數據轉換工具將衛生局數據按標準轉化至雲端上,支撐醫療大數據分析工作,以及利用安全去私隱技術將衛生局醫療數據去除可識別身份資料,未來將為醫療政策提供更完善的決策基礎,這些有利於統一澳門醫療數據標準,提升醫療管理效率與科學決策的水平;也滿足了未來醫療資訊跨機構互通的可能;同時也將進一步為澳門居民提供更優質、便利的醫療服務,造福社區。

遠程醫療,優化診治

遠程醫療是通過計算機技術、遙感、遙測、遙控技術為依託,充分發揮大醫院或專科醫療中心的醫療技術和醫療設備優勢,對醫療條件較差的邊遠地區、海島或艦船上的傷病員進行遠距離診斷、治療和咨詢。目的在於提高診斷與醫療水平、減低醫療開支、滿足廣大市民保健需求的一項全新的醫療服務。國外在這一領域的發展已有40多年的歷史,我國在近幾年才得到重視和發展。在過去不少醫院都已經在嘗試進行遠程醫療,包含我曾經服務過的江蘇省中醫院。遠程醫療會診在醫學專家和病人之間建立起全新的聯繫,使病人在原地、原醫院即可接受遠地專家的會診並在其指導下進行治療和護理,節約醫生和病人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當時藉助3G、4G網絡的資料傳輸,在遠程會診前必須反復測試,以防網絡中斷帶來的診療中止,同時常常出現資訊的嚴重延時或失真,造成診療上的困擾,這些情況醫療界早就期待能夠克服,以有效地提升病患遠程會診的質量。

隨著5G技術的應用,利用其泛在網、低延時的特點,可以將內窺鏡和超聲波這樣的遠程診斷依賴于設備終端和患者之間的交互作用的資訊,以及病患的當下情況最及時最準確地傳輸給遠程醫生,有效地實現同步,醫生如同親臨現場,大大提升遠程診療的質量與可靠性。隨著5G時代的到來,遠程醫療將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於臨床,逐步呈現走進社區,走向家庭,更多地面向個人提供定向、個性服務的發展特點,趕上世界遠程醫療的水平。

5G急救系統,技術挽回生命

如果說遠程醫療的推廣還有一大段路程要走,目前5G在急救系統上的應用已經開始了嘗試,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果。5月17日,由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電子科技大學附屬醫院)與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共同研發的全國首個5G城市醫療應急救援系統在四川省人民醫院急救中心正式上線,這樣一個“應急救援系統”為與時間賽跑的醫療急救如同加裝了助推器,打通了生命救援的“高速通道”。

急救,是一項與死亡賽跑的醫療事業,很多疾病如急性心梗等黃金救援時間就是那4分鐘,一旦超過8分鐘乃至更長時間,就可能造成大面積的心肌壞死,繼而引發心衰,甚至猝死等嚴重後果,所以如果能夠第一時間獲得專業救援,往往就是拯救到一個鮮活的生命、一個完整的家庭。無論是電視劇中的呈現,還是我們實際的醫療案例,以急性心肌梗塞為例,傳統的急救往往是病人被120、急救車等送到醫院,然後開始進行心電圖、抽血等常規檢查,邀請心內科會診或者轉相關科室進行急救,這樣一套流程下來幾乎沒有幾十分鐘完成不了,而生命正在與死亡靠近,所以殘酷的事實就是,大部分心梗患者送到醫院的急救室時已經離開了人世,對於醫療人員而言非常痛惜,對於個人的生命乃至家庭都是重創。

當5G遇上急救車,一個嶄新的場景出現了,病人進入急救車的那一刻就可以有隨車醫生利用車內的5G醫療設備第一時間完成驗血、心電圖、B超等一系列檢查;通過高速率、低延時的5G網路將醫學影像、病人體征、病情記錄等大量生命資訊即時回傳到醫院;由院前院內進行無縫聯動,快速制定搶救方案,現場醫護人員就位,提前做好術前準備,第一時間搶救病人。

所以我們看到,5G城市醫療應急救援系統以5G急救車為基礎,配合人工智慧、AR、VR和無人機等應用,打造全方位醫療急救體系,大大縮短搶救回應時間,為病人爭取更大生機,這是對於生命極大的尊重,這樣一個應急救援系統的出現是急症病患的福音,其實也潛在對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帶來幫助,它的推出不分貧富、一體適用,有效地在以生命最大的前提下,善用一切可能的醫療資源,來挽救生命。

這樣一個“上車即入院”,搶佔黃金時間的急救車,未來勢必將在國內、港澳台更多的區域得到推廣運用,同時伴隨著AI等技術的切入,這樣的系統將進一步在ICU等不同的醫療場景中得到應用。毋庸置疑,5G與醫療的結合將提升醫療效率與質量,為民眾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5G運用,助推中醫“雙化”發展

而5G的到來也給傳統醫學,尤其是中醫的發展帶來非常大的助益。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中,西醫可以不懂中醫,但中醫無法輕言不懂西醫,因為病患對於診斷的精準化有要求,而這些很多都要藉助西醫中的檢查手段或者影像資料,所以我們在中醫的教學中也強調在現今的社會發展需要中,一個中醫學生要成為“大醫生”,必須要中西兼修,才能適應臨床的醫療工作。

在澳門社會,如今主流醫學仍然是西醫,但是民間對於中醫的認可度很高,從隨處可見的涼茶到家家戶戶的煲湯習慣,可見澳門人對於中藥的認可,從2000年澳門科技大學成立并設有中醫藥學院,再到2006年由校內中醫診療中心轉為綜合性醫院的科大醫院,澳門中醫藥的規範性發展在一步步增強。隨著國家整體層面上重視中醫藥的發展,2010年在澳門設立了“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中醫藥的研發在澳門取得了非常大的政策支持與技術保障,而後粵澳合作的橫琴中醫藥產業園成立,著力推動本地醫療開發,拓展對外接洽,連接知名研究企業落戶橫琴以及開展高端養康中心等舉措,都加速了中醫藥在澳門、粵澳乃至大灣區內的良好發展趨勢。而2015年8月澳門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藥合作中心正式成立,通過定期舉辦活動,持續增進澳門居民的中醫藥預防保健知識,也有效地促進內地和澳門在中醫藥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而5G在中醫診療中同樣可以具體應用。中醫數千年來講究“望聞問切”的四診法,通過觀氣色、聽聲息、問症狀、切脈象等了解病患的情況,這樣的診療手段往往屬於經驗醫學的範疇,欠缺影像資料的佐證,未來5G技術的應用,可以在“望診”、“切脈”等領域更好地協助中醫了解到病患此時的狀況等,減少主觀性增強客觀性,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診療方案,提高中醫診療的水平與效率,這也有助於加速推動中醫診療系統的標準化。

就在剛剛過去的5月25日,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審議通過了《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CD-11)》,首次納入起源於中醫藥的傳統醫學章節,在WHO 的牽頭組織和技術指導下,經過長期努力,最終在中國聯合相關國家的通力合作下,在ICD-11中建立了以中醫藥為基礎,兼顧日韓傳統醫學內容的病證分類體系,推動了傳統醫學150條疾病和196條證候(不含特指和非特指病證)條目納入ICD-11傳統醫學章節。正所謂“十年磨一劍”!

而ICD-11的正式發佈有助於我國建立與國際標準相銜接並體現我國中醫藥衛生服務資訊的統計網路,從統計分析的角度彰顯我國中醫藥服務在人類健康服務中的能力和地位,有利於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中醫藥與世界各國醫療衛生體系融合發展,為世界各國認識中醫藥,瞭解中醫藥,使用中醫藥奠定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極為深遠的歷史意義。而5G時代的到來,無疑在技術領域推動中醫藥的現代化與國際化,加速中醫藥診療、研發標準的國際化,也讓中醫藥與其他醫學系統有效對話,互相交流,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所以技術的革新不單單在於技術本身,在中醫藥等醫學領域的應用將極大地改善人類的醫療與生活環境。

灣區之下,醫療服務提升

而對於生活在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的澳門民眾而言,5G與醫療的結合,加之灣區框架,將給澳門民眾帶來更多的利好消息。近年來澳門衛生局強化與灣區內不同城市的醫療系統的合作交流,今年4月李展潤局長帶領著澳門醫務委員會成員訪問了珠海、深圳和廣州的衛生部門,參觀了粵澳合作中醫藥產業園、珠海市人民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和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防治中心。李局長表示,自回歸后澳門政府已不斷加強與灣區內衛生系統的合作,包括傳染病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變、醫療人才培養和技術交流等方面,未來將繼續深化各項合作,并計劃通過在橫琴設立衛生站和研究幫助居民加入內地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等新措施,方便澳門居民在大灣區的生活和居住,推動澳人更好地融入灣區,做了不少的工作。而隨著灣區內資源的快速流通,未來跨區域看診、醫療資源的共享成為了非常便利的可能選項,目前澳門居民自主或者因為重癥、急症被安排前往香港或者廣州等地看診,已經是多年來形成了一種現象,這當中雖然有對於澳門本地醫療系統長時間輪候的批評但澳門本身的醫療系統近年來確實是在逐步改善之中,病人希望第一時間就診的美好願望在現有的緊張醫護資源中需要一個長期過程的實現,而灣區的建設使得主動性與被動性的異地就診成為了便利,打破了小區域的概念,使得醫療資源快速共享共通,提高了民眾的看診滿意度,極大地滿足了病患的需求。但在醫療實務中,很多重症病例離開自己生活的環境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養病、治療,多少會有心理、情緒上的問題出現,因此5G+灣區的概念,可能更好地推動遠程診療,灣區內電子診療成為一種便利的就醫模式,方便民眾一方面得到多地專家的診斷,制定出合理的治療方案,同時又可保障病患在本地得到家人、醫療系統的照顧,從而真正實現以人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不偏執於中西醫某一種治療,也不固守於某一個特定區域,這也是高質素醫療服務之下對人、對生命的更深層次的尊重。我們相信,隨著灣區融合的加速,在5G等技術的應用下,醫療也更加智慧與有尊嚴地服務生命,回饋生命。

猜你喜欢
醫療醫院系統
The Changes of My Hometown
醫療糾紛 依法維權 大陸台商對醫療損害責任的法律須知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
遵義醫学院附属醫院
火电机组分散控制系統报警逻辑研究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