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问”的机会

2019-07-09 06:20钱锋锋
江西教育C 2019年4期
关键词:情境

钱锋锋

摘   要: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是迈向创新的試金石。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设计切实可行的情境,引领学生学会提问,以问题促进思考,推进学习深入;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诱使学生想问,让他们在问中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其能够提出契合教学内容、符合现实情境的学习问题,让学习有的放矢,切实提高数学能力。

关键词:情境    试问    想问    会问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被动地接受,还是积极地汲取,还是在疑问中逐渐蜕变?西方哲学史上有一段对话,给我们的教学和教育带来无尽的启发,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因为他没有问题了。”因为没有问题,所以罗素落伍了。可见,问题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多么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不仅要重视“四基”培育、思维训练、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更要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只有当学生不断迷茫、不断思索时,学生的学习才会拥有源源不竭的动力,才会有活力,学生的思维才会有创新闪现。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试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经典论述,从中不难看出,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善于发问,使学生在疑问中引发思考,在思考获得新突破,最终实现创新。同样,心理学研究也得出:“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只有让学生具备提问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与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更乐于去探寻问题的本源。

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伊始,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画面:漂亮的星球、向日葵金灿灿的圆盘、雄伟壮丽的天坛等。利用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的优势,创设引发思考、诱发学习深入的情境。无形之中,也能引导学生尝试设问——老师让我们看这么多的画面,有什么意图呢?这些画面中隐藏着什么秘密?这些画面都有什么样的共同之处,与今天的学习研究有什么样的联系……问题就会在情境中生成,疑问就会在思考中自然形成,学习也会在疑问和思考中不断延伸。

其次,这样的情境能促使学生不断地问自己:“我们的身边有同样的图形吗?它们在哪里?”因为有了疑问,学生就会更加努力地思考,寻找身边的圆——圆圆的盘子,钟面上的圆,一元硬币……

从上述的案例不难看出,在教学中每当我们创设出适宜的学习探究情境时,学生总能够产生积极的联想,也能引发思考,生成不同的疑问。当学生展露自己的问题时,思考也就会接踵而至,学习也会充满活力。所以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试着设问,试着在探寻问题解答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进而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对数学规律、数学思想等诸多方面的理解和领悟,让他们更加喜爱数学。

二、营造氛围,诱导学生想问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只是观察情境,而是学会把情境中的现象加以提炼,并生成学习问题,在问题引领下去思考、研究,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笔者认为,这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路径,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历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得因地制宜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诱使学生参与到观察现象、提出疑问、寻求方法、合作探究等活动中,进而真正参与学习,收获知识。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第一步引导学生参与折纸活动,进行模仿性折纸、创造性折纸,然后指导学生剪出他们喜爱的形状。第二步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组织学习评价。此时,诱导学生设问:“剪出的图形都这么漂亮,这是为什么?如果不这样剪,会不会也能得到像刚才剪出的图形吗?”疑问促使合作研讨活动的发生。

通过学生的不断追问,这类图形的特征就会浮现出来,这样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找出生活中类似的物体或图形。在大量的感性认知的冲击下,学生就会自然地生成很多学习疑问,每当学生提出这些疑问,必定能引起学习共鸣,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闪烁着创新的智慧。

我们深知问题意识是学习的起点,是主动探究的动力。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受课堂时间等因素的制约,不必过分担忧课堂教学的秩序和实效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学生真正学会观察、学会提问,那么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就指日可待了。同时,作为教师也得关注学生的提问,无论学生的问题是简单的、是偏颇的,甚至是无中生有的,教师的态度不是呵斥,而是保护,更应该是引导,让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敢提问、会提问,从而养成提问的习惯,具备提问的本领。久而久之,学生提问的质量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也会水涨船高,同时,学生的数学思维也会获得长足发展,他们的数学素养也会在提问中不断提升。

三、开展活动,促使学生会问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个观点已经成为教育的共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诱发学生自主学习呢?还学生“问”的权利就是开启这一教学法宝的金钥匙。我们深知,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主体性发展已经成为学生素质发展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就应多开展学生自主活动,使其在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提问,进而达到不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目的。

例如,在“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教学中,一般的教学策略是:首先引导学生测量出圆的半径,再指导学生采用数方格的方法大致数出圆的面积,然后引发学生的猜想,刺激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圆的面积与刚才测量的半径有关系吗?”“会存在怎样的联系呢?”“这样的安排是不是老师有什么新的意图?”因为这些问题源于学生的思考,那么学生学习的欲望也就会不断提升,探究的动力也会不断增强。

其次,指导学生在既定的不同圆中画出以半径为边长的外切正方形,再组织学习探讨:“这些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那么整个圆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又会是怎样的关系呢?”当一系列的问题从学生的嘴中说出来后,学生的探究热情就会高涨,思维的活性也会不断提升。

最后,引导学生学习剪拼法,把一个圆剪成若干个相同的扇形,再让学生去拼一拼。当学生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时,自然地会问:“简拼后的图形是什么?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什么关系?这个新图形与圆有什么相关联的地方?还有不同的拼法吗?”

学生的提问,会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转化过程,也会帮助学生领悟图形变化之间的内在规律,从而在回答不同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把握圆的面积与新拼成的图形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而把握圆的面积计算的本质,真正理解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总之,在教学中要学会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其在问的过程去学习知识,学会合作,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他们有机会去研究、去发现、去创造。

参考文献:

[1]冯立祥,周爱英.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3(01).

[2]路伟.注重数学课堂细节  有效渗透质疑教学[J].学周刊,2015(32).

[3]闫淑静.刍议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简约有效[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

[4]江丽英.生本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08)

猜你喜欢
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